【摘要】2023年國慶檔電影市場最終以27. 34億的票房收官,為近五年第二低的國慶檔總票房,頭部影片表現(xiàn)平平,檔期冠軍票房沒能超過10億。本文將從外部制約、宣發(fā)策略和影片內容出發(fā),嘗試分析在國民經濟與電影市場雙雙經歷整體復蘇的背景下,國慶檔影片卻票房“遇冷”的市場誘因。
【關鍵詞】國慶檔 電影市場 短視頻營銷
截止到10月6日晚24時, 2023年國慶檔(9月29日-10月6日)最終以27. 34億的票房收官,觀影人次超6500萬,總放映場次353. 51萬。今年國慶檔與中秋檔合并,時間長達8天,共有12部類型豐富多元的新片上映,匯集警匪片、戰(zhàn)爭片、喜劇片、愛情片以及動畫片,覆蓋了全年齡段的觀眾群體,再加上之前暑期檔市場的強勢表現(xiàn),使得這個國慶檔的票房成績最初備受期待。然而最終27. 34億的成績僅領先去年疫情沖擊下的15億,為近五年第二低的國慶檔總票房。排除去年的特殊情況,此前三年國慶檔的大盤票房基本都能達到40億左右,相比之下今年的票房成績顯然沒有達到行業(yè)預期。
張藝謀執(zhí)導的《堅如磐石》檔期票房8. 83億元,成為今年國慶檔票房冠軍。票房排名前五的其他影片依次為《前任4:英年早婚》《志愿軍:雄兵出擊》《莫斯科行動》以及《好像也沒那么熱血沸騰》,檔期票房分別為6. 19億、4. 98億、4. 09億以及1. 05億。其中前四名的影片每部的票房占比都超過了15%,四部影片整體貢獻了檔期接近90%的票房。今年國慶檔在票房占比上似乎延續(xù)了暑期檔的“多強并立”局面,然而這幾部頭部影片的票房表現(xiàn)顯然與暑期檔的影片相去甚遠,檔期冠軍票房沒能超過10億,這在近幾年的國慶檔中還是首次,而其他幾部影片票房也僅在5億左右?!氨睢辈弧氨?,“黑馬”不“黑”,所謂的“多強”局面,實際體現(xiàn)出這個檔期頭部影片的平庸。
在國民經濟與電影市場雙雙經歷整體復蘇的“天時、地利”之下,今年國慶檔影片卻沒能接續(xù)暑期檔的熱度,遭遇票房“滑鐵盧”,其原因何在?本文將從外部制約、宣發(fā)策略和影片內容出發(fā),嘗試分析國慶檔影片票房“遇冷”的市場誘因。
電影市場作為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的產業(yè),必然受到國民經濟環(huán)境的外部制約。新冠疫情結束以來,我國整體經濟形勢好轉,“十一”出游熱潮和亞運會的舉辦成為這個假期電影票房的兩大競爭要素。
今年國慶假期,從疫情打擊中走出來的我國旅游業(yè)顯示出強勁的恢復勢頭,民眾壓抑已久的長短途出行消費欲望得到釋放。經文化和旅游部數(shù)據(jù)中心測算,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假期共8天,國內旅游出游人數(shù)8. 26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1. 3%;實現(xiàn)國內旅游收入7534. 3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29. 5%。如此強勢的旅游熱潮,自然占據(jù)了民眾的假期時間安排與消費額度,大量觀眾調整消費結構,選擇久違的旅游出行作為假期主要的娛樂消費方式,因此缺少整段空閑時間與可支配收入走進影院進行觀影,電影觀眾被大批分流,導致了票房數(shù)據(jù)的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旅游業(yè)的興盛,人員流動性增加,今年的國慶檔顯示出較往年更強的異地觀影趨勢,異地購票占比達27. 6%,為近五年的最高值。雖然其提高的幅度尚不足以挽回今年國慶檔大盤整體的頹勢,但這種新模式體現(xiàn)了市場與觀眾在文化消費多元化時代里觀影形式的靈活性,提醒我們旅游市場與電影市場并非是水火不容的關系。
如果說旅游消費擠占的是觀眾在線下的閑暇,亞運會的火爆則搶占了觀眾在線上平臺的注意力。第19屆亞運會于9月23日-10月8日在杭州舉辦,正好與國慶檔期重合。作為四年一度的國際盛會,亞運會吸引了國人在公共場域的大量關注,以微博為例,在舉辦期間共誕生相關微博熱搜話題1706個,僅主話題#杭州亞運會#累計閱讀量就超過166億次,海量的賽事信息配合運動員的互動和主流媒體的助推,迅速占據(jù)了大眾媒介的視野中心。電影宣發(fā)的物料與信息淹沒在體育比賽的熱點中,無法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影片上,更難以引發(fā)廣泛的話題討論度,自然收不到預期的宣傳效果,票房慘淡也就可以預見了。
今年整個國慶檔檔期的影片宣發(fā)節(jié)奏較為滯后。首先體現(xiàn)在預售晚,大部分影片定檔于9月28日上映,卻集體選擇于9月26日才開啟預售,預售周期僅有兩天。對于觀眾來說,“十一”假期的安排一般都會提前進行規(guī)劃,而如此晚的預售時間無疑將打亂他們的假期安排,許多觀眾甚至一直到檔期開始才知道某部電影的存在,自然會極大削弱他們的觀影熱情。對于影院來說,如此短的預售時間意味著他們無法獲得足夠的預售數(shù)據(jù)來判斷市場反應,并以此來設置檔期內的排片,這導致了檔期初期排片的混亂,如最終的票房冠軍《堅如磐石》在首日僅僅獲得了不足20%的排片,各頭部影片的排片占比在檔期前兩三天一直在不斷調整,直到第四天之后才穩(wěn)定下來。這些無疑都阻礙了票房潛力的實現(xiàn),最終也導致低迷的開局:首日票房僅為3. 7億,遠遠低于2019—2021年的8. 1億、7. 4億和6. 3億。
點映策略是如今電影重要的常規(guī)宣發(fā)手段之一,在今夏暑期檔《八角籠中》《孤注一擲》等影片都曾憑借點映獲得良好的宣傳效果和最終票房,不過同時也因其點映規(guī)模過大引發(fā)了爭議。不知是不是為了避免爭議,國慶檔的影片不約而同地放棄了點映策略。這似乎是一種矯枉過正的遺憾,完全放棄點映使得影片失去了提前預熱口碑、轉化票房的機會,前期的宣發(fā)物料在沒有“點映”口碑支撐的情況下顯得傳播乏力,再配上無限推后的預售時間,影片的宣傳期被進一步壓縮,宣傳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這種乏力同樣體現(xiàn)在如今電影線上宣發(fā)的主戰(zhàn)場短視頻上。在國慶假期期間,抖音用戶觀看了檔期影片相關內容共計268. 27億次,基本與2021年同期持平,發(fā)布視頻超41萬條,點贊超3. 61億次??此瞥煽儾诲e,然而具體到單部影片就能看出這個國慶檔影片在抖音宣發(fā)上的頹勢。所有影片的官方抖音賬號中只有《堅如磐石》粉絲數(shù)突破了100萬,而暑期檔大片諸如《消失的她》《孤注一擲》官方抖音粉絲均突破了300萬,且僅《孤注一擲》一部影片就收獲了超過180億的瀏覽量,達到國慶檔影片總瀏覽量的三分之二。
這種數(shù)據(jù)表現(xiàn)并非說明電影的短視頻營銷已經不再有效,而是由于觀眾經歷短視頻大半年的“狂轟濫炸”后,已經對現(xiàn)有的電影營銷創(chuàng)意枯竭展現(xiàn)厭煩。國慶檔大部分影片放出的短視頻物料大都是常規(guī)的、零散的片場花絮和影片片段,沒有像暑期檔影片那樣聚焦于有話題度的人物或緊扣社會情緒,集中引發(fā)觀眾熱議。《堅如磐石》并未努力挖掘反派人物的特有魅力;《前任4:英年早婚》錯過了影片議題與當下青年婚戀狀態(tài)的情緒共振;《莫斯科行動》則是幾乎全盤復制了《孤注一擲》對于王傳君反派形象的宣發(fā),將黃軒領銜的“反派男團”作為宣發(fā)重點,也收獲了一些關注,然而不論從物料的傳播度還是從影片最終票房來看,其效果都遠遠不及《孤注一擲》。由此可見電影宣發(fā)并無可復制的“萬能公式”,根據(jù)自己影片的具體內容不斷開發(fā)新的創(chuàng)意與觀眾建立聯(lián)系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縱觀國慶檔的幾部頭部影片,內容尚算豐富多元,能夠滿足一些觀眾的觀影需求,檔期第二、三天的大盤連續(xù)“逆跌”現(xiàn)象即是印證。“逆跌”現(xiàn)象是指影片在上映一段時間后按照規(guī)律票房應該下跌時卻逆勢上漲,一般發(fā)生在前期宣發(fā)不力或口碑超出預期的影片身上。由于前文提到的映前檔期整體宣發(fā)乏力,國慶檔大部分影片的預售及首日票房均處于不理想的低位,然而在檔期的第二天和第三天,按照以往規(guī)律大盤會開始下跌,而《堅如磐石》《志愿軍:雄兵出擊》《莫斯科行動》《好像也沒有那么熱血沸騰》等片卻同時實現(xiàn)了票房“逆跌”。這證明這些影片還是受到一些觀眾的認可,因此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口碑的延后發(fā)酵,在相對不利的開局下提振了整個大盤。然而這種“逆跌”趨勢最終未能持久。由于疫情積壓的影片存量釋放到了今年國慶檔已經達到末期,影片的質和量都呈現(xiàn)出疲態(tài)。國慶檔幾部頭部大片,都存在各自的爭議和缺憾,制約其票房,最終導致了這個國慶檔“爆款”影片的缺位。
《堅如磐石》作為張藝謀導演的新作,選取的又是具有話題性的掃黑反腐題材,因此從立項開始就收獲了大量關注。但關于內容取舍刪改等方面的爭議最終凌駕于影片本身之上占據(jù)了輿論場的中心。而受制于題材的復雜性和電影篇幅,影片似乎也存在故事不完整、人物邏輯不清晰等問題,故未能將熱度引回影片本身,擊破相關爭議,最終成為近五年票房最低的國慶檔冠軍。
《前任4:英年早婚》坐擁《前任》系列IP的熱度,又探討的是現(xiàn)代男女最切身的婚姻議題,本應是下沉市場的寵兒,各院線在上映前也普遍看好此片問鼎國慶檔,在檔期首日給出了27%的超高排片占比。然而全片刻畫人物感情時缺乏生活細節(jié),多為空泛的觀點討論,對于相親過程中的無奈與婚姻生活中的痛點以戲謔的方式一帶而過,隔靴搔癢,再加上本系列一直存在問題———過于偏袒男性視角,為感情上幼稚、不成熟、缺乏責任感的男性找理由,這種態(tài)度依然飽受批評,影片同樣沒能得到觀眾的青睞,也沒能引發(fā)討論。
《志愿軍:雄兵出擊》作為陳凱歌導演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必然會被觀眾拿來與《長津湖》系列做比較。影片增添了領導人、上層指揮官和外交官等人物的宏觀視角,確實擴大了戰(zhàn)爭敘事的背景格局,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它目前豆瓣評分7. 1,領跑國慶檔似乎也印證了這方面的成功。然而這種多角度的宏觀敘述也使得影片各部分較為散亂,缺乏引導觀眾進入故事,承載觀眾情感投射的主線人物,使得觀眾容易在走馬觀花的群像中迷失,降低了本片的接受度,阻礙其獲得更高票房。
《莫斯科行動》選材新穎,以高飽和度且充滿噪點的畫面還原了20世紀90年代充滿民間草根氣質的懷舊風味,并在這種復古美學下完成了一個高度商業(yè)化、充滿動作元素的警匪追逐故事,頗有成為黑馬的潛質。不過動作片本身的受眾規(guī)模較小,且作為邱禮濤導演今年的第五部電影,不可避免地受到觀眾對于其審美疲勞的影響,最終票房也未能取得突破。
《好像也沒那么熱血沸騰》在國慶檔影片中另辟蹊徑,將喜劇片與體育片結合,從自閉癥患者的角度切入故事。影片大膽運用“反類型”“反高潮”的手法,將體育運動與沉重的榮譽感剝離開,用殘疾人的視角傳達出“平等”與“快樂”的輕巧主題,具有很強的社會價值。不過聚焦少數(shù)群體的題材注定其大眾接受度難以支持其進入高票房序列。
總的來看,國慶檔的頭部影片,或多或少都觸碰到了某些社會議題或群體情緒,《堅如磐石》切中掃黑反腐話題,《前任4》聚焦婚戀觀中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沖突,《志愿軍》承載了國慶檔不可缺少的家國情懷,《莫斯科行動》兼具懷舊風味與視覺奇觀,《熱血沸騰》則以殘疾人視角關照弱勢群體。但囿于各自的表達困境,這些影片最終都沒能完成“破圈”,喚起群體共鳴,掀起全民話題討論,成為真正的“爆款”大片,令人遺憾。
電影產業(yè)和電影市場作為第三產業(yè)的一部分,一時的起伏振蕩屬于常態(tài),而國慶檔尤其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從長期來看,今年國慶檔的票房“遇冷”現(xiàn)象很可能只是觀眾結合特定時段與特定環(huán)境做出的短期消費行為調整,并不會改變中國電影市場的整體復蘇趨勢。且“十一”檔期只是十月影市的開端,隨著假期結束出游人群的回歸和亞運會的閉幕,國慶檔的影片在口碑延后發(fā)酵的加持下,還有機會達成較為可觀的長尾效應。對于電影業(yè)而言,在保持信心的前提下,總結影片制作與宣發(fā)上的得失,未來春節(jié)檔等檔期仍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