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哪位詞人像李清照(號易安居士)那樣愛花,熱衷寫詠花詞?在她傳世的四十幾闋詞作中,涉及花卉的比比皆是。她曾憐惜海棠:“應(yīng)是綠肥紅瘦”;她曾贊美芍藥:“綽約俱見天真”;她曾自喻菊花:“人比黃花瘦”;她曾嗔怪桂花:“熏透愁人千里夢”;她也曾“誤入藕花深處”……而在眾多花卉中,李清照對梅花情有獨鐘。或許是梅花愈冷愈綻放,那種不懼風雪、堅忍頑強的稟性,與女詞人的個性契合。易安詞中,言及梅花的多達十數(shù)闋,而專事詠梅的不下七八闋,實為壯觀。因此,梅花與梅詞陪伴了李清照一生,從青絲至白頭,從汴京至臨安,從歡愉至悲切……
《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作于李清照出嫁前夕,那時的她,容貌猶如詞中所詠的寒梅(俗稱蠟梅),含苞欲放,柔和美好;心情則似月掛中天,明朗清澈,一派祥和: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這真是李清照非常驕傲的一闋詞!什么叫“少年不識愁滋味”?什么叫“春風得意馬蹄疾”?那種無憂無慮,那種稱心如意,都不及“造化可能偏有意”。是的,老天爺真是眷顧李清照!此刻,身處汴京的她,父親李格非官居禮部員外郎,未來的翁舅趙挺之是吏部侍郎,未婚夫乃太學才俊趙明誠,本人又因“綠肥紅瘦”詞才轟動朝野。至于“此花不與群花比”,自喻亦自矜:她,不但生活優(yōu)裕,而且志趣高雅,仿佛雪里報春的蠟梅,得天獨厚,傲世不群,其高潔嬌美,豈是一班庸脂俗粉可比!
如果可以選擇人生,李清照會要先甜后苦,還是先苦后甜呢?這闋《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易安詠梅詞中很難得的一闋歡愉之詞。那么,為何判斷其作于出閣前夕呢?因為詞中有兩個語碼:“半開”與“新妝”。古時女子出嫁前有“開臉”的習俗,即用線將臉上的汗毛絞凈,并修齊鬢角,以全新的妝容迎接即將到來的婚姻生活。煥然一新的李清照,望著庭中傲雪初綻的蠟梅,對明天心懷憧憬與向往:與他花前月下,與他持杯共賞……
縱然是“花落花開自有時”,花好月圓的美滿生活,于李清照還是太短暫了些!受新舊黨爭牽累,被迫歸寧的她視紅梅為知己,有過“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朝不保夕的身世之嘆;當她重回汴京,見到自己手植的那株江梅,香消色褪、冷落孤獨的模樣,自我安慰道“疏影尚風流”;而經(jīng)歷了十年青州屏居生活,趙明誠重新出仕,北宋滅亡,青州兵變,家中大量文物化為灰燼,四十五歲的她死里逃生,終于在江寧與丈夫團聚時,以殘梅作表達情緒的引線,寫下了:
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遠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挼殘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時。
—《訴衷情》
趙明誠做江寧知府的時間只有短短一年半,但其間卻發(fā)生了“縋城宵遁”,這種令世人不齒的臨陣脫逃事件。時過境遷,當年那個重情篤學的夫君,與膝下無子、人到中年的老妻,業(yè)已貌合神離。周輝《清波雜志》記載:“頃見易安族人,言明誠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蓑,循城遠覽以尋詩,得句必邀其夫賡和,明誠每苦之也……”苦之,則必遠之。因此,李清照的江寧歲月,在深沉的故國舊家之思中,又隱懷著難以明說的閨怨之憂。
寫詞善于白描、用字追求尖新的李清照,在詞牌選擇上也是個完美主義者?!对V衷情》,她要將這一切,可明說與不可明說的情意訴與誰聽呢?妝未卸,沉醉睡去的她,被殘梅的濃香熏醒,“夢遠不成歸”,歸不去的是故鄉(xiāng),也是夫妻恩愛的往日。詞收尾更妙:“更挼殘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時”,三連排的大陣仗,兩個揉搓殘梅的小動作,描繪了一位在深夜想要拖住月影移動并苦苦等待著什么的孤寂女子形象。
她,李清照,即使如殘梅般憔悴,也是驕傲的。所以,小詞雖小,卻寫得含蓄空靈,耐人尋味。
《孤雁兒》同樣是一闋詞牌本意與詞意吻合的作品,作于李清照晚年,孀居流落飄零浙地時: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xù)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游春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孤雁兒》
這闋詞有小序:“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崩钋逭胀娴氖锹晼|擊西法,若只淺淺一讀,真會被騙:此乃一闋果然也“俗”的梅詞!那絕非易安的作風。她可算自負了一生,不服輸,永遠喜歡接受挑戰(zhàn)。尤其在詞創(chuàng)作上,求新求異,一貫如此。實際上,這是一闋悼亡詞,而李清照是第一個將梅花引入悼亡詞的女詞人。梅花是見證,是線索,是她借以抒發(fā)失去伴侶的“孤雁兒”,那種凄涼悲絕的處境與心情。
不俗處則大致有四:一是鋪敘之妙,無論藤床紙帳、斷香寒爐,還是笛聲陣陣、瀟瀟春雨,皆道具也,以烘托渲染凄楚之境。二是情感收放自如,由“無佳思”至“腸斷”,中間幾多層次?猶如吹氣球,眼見著哀情越來越濃,濃至無以復加,將要爆破之際,忽然口子一扎:“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庇臒o從寄,不如松手,任其隨風去……三是用典之無形,蕭史弄玉吹簫引鳳、羽化成仙的故事,陸凱折梅寄范曄的故事,被她輕輕拈來,用來訴說如同神仙伴侶的自己與亡夫,天人永隔的悲哀。最后是以大俗為大雅,收尾句很口語,卻也很鮮活,令讀者過目不忘。
愛梅、憐梅、惜梅,時常以梅花自況,或?qū)⒚坊ó斪髦旱睦钋逭眨奶幘匙浴稘O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里“故教明月玲瓏地”,到《孤雁兒》里“小風疏雨蕭蕭地”,真可謂天地之別!趙明誠去世后,李清照在顛沛流離中,又煎熬了二十多年。無兒無女、國破家亡、晚境凄慘的她會如何總結(jié)自己的人生呢?
元旦前,我謅了一首小詩憶舊時:“昔年豆蔻寓南江,枕畔航船渡夜窗。中歲西河花影里,樓鐘幾度響摐摐?”家鄉(xiāng)的一位文友讀了,說有蔣捷聽雨詞的滄桑感。這真是謬贊!因為顧隨先生認為蔣捷最好的作品,正是《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是南宋詞人,比歷經(jīng)兩宋風云的李清照晚生許多年。所以我很懷疑,這闋以“聽雨”為線索,總結(jié)一生遭際的詞作,脫胎于易安的梅詞: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慈⊥韥盹L勢,故應(yīng)難看梅花。
—《清平樂》
同樣是今昔對比,同樣是人生三個時期——早、中、晚,梅詞比聽雨詞寫得更含蓄、更深刻。一個“醉”字,托出以梅花作頭飾、歡樂無比的少年時光;一個“挼”字,遣不盡中年的憂愁與悲戚;一個“難”字,是縱有梅花,卻無心賞玩的晚年落寞。“海角天涯”是臨安與汴京的距離,也是她曾經(jīng)跟隨宋高宗等往東南沿海逃難的經(jīng)歷……“晚來風勢”則暗喻金兵進犯,南宋國勢岌岌可危。一闋小詞,將梅花的命運、她的命運、國家的命運合而為一。
從“香臉半開嬌旖旎”的自矜自得,到“故應(yīng)難看梅花”的家國情懷,梅花見證了李清照的思想升華。
可惜此地,沒有梅花。今天,淅淅瀝瀝地下了一整日冷雨,貌似冬意未闌。隔屏見文友發(fā)的家鄉(xiāng)的紅梅圖,就像李清照的梅詞所寫:“不知蘊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蔽一腥淮笪颉瓉恚盒乓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