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紅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币l(fā)展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同時,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提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在新課程改革深入實施的多年中,大量課外閱讀的重要性逐漸被教師所認識到。
提到閱讀,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常用的閱讀方式就是單篇文章閱讀、多篇文章閱讀和整本書閱讀三種。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群文閱讀是一種新的閱讀形式,是要求教師在40分鐘有限課堂時間內引導學生進行多篇文章的相關聯(lián)閱讀。
一、小學群文閱讀的意義
(一)能夠有效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無論是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還是現(xiàn)在課改之后的多模式閱讀教學下,多讀書,多積累一直都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遵旨,尤其是小學階段,大量的閱讀和積累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以及今后的閱讀學習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只重視教材中的閱讀文本,不僅遠遠達不到新課改標準中規(guī)定的閱讀量要求,而且也不能滿足學生對于閱讀的需要。而群文閱讀,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盡量多地閱讀相關文章,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而且還能拓展學生的見聞。
(二)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當前信息量大,更新快,想要更快、更多、更準確地獲取信息,就需要有速讀的閱讀能力。就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很多教師為了能讓學生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會進行細致地講解,甚至于逐字逐句地講解,這樣不僅耗時費力,而且不利于學生閱讀速度的提高。而群文閱讀中,在有限的40分鐘內,增加更大容量的閱讀,會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有效提升思維的敏捷度和靈活度。
(三)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普遍采用的就是單篇講解閱讀的方式,而且是“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在課堂的反饋,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而群文閱讀會選擇具有關聯(lián)性、相似性的文章進行閱讀,同時教師也會布置相關的閱讀任務,同時給予必要的指導。這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主完成任務,使思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閱讀方式
新課程標準中更加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和教學。但是在實踐教學中,部分教師把重點放在講解文章內容上,卻忽視了對文本閱讀方法的教授。而群文閱讀,更加重視學生的自主閱讀,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選擇適合文本形式,適合自己不同的閱讀方式。
二、小學群文閱讀的策略
(一)重組教材,縱向比較
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不僅文質兼美,字字珠璣,而且各個篇章之間都存在內在的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深入研究每一篇課文,又要整體把控每一本教材,根據(jù)教學需要,重組教材。一方面可以考慮單元內的重組,另一方面可以考慮單元間的重組。通過對教材課文的重新組合,充分分析它們之間的異同,這樣,既能加深學生的閱讀印象,提高閱讀效率,而且還能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項訓練,提高閱讀技能。
(二)內外結合,橫向鏈接
雖然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無數(shù)優(yōu)秀編者精挑細選而來,既具有教育意義,又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但是,一本教材的容量有限,收錄的文章在篇幅上也是固定的幾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有效引入一些課外的閱讀材料,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容量,又拓展了學生見聞。教師在引入課外讀物時,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引入文本作者的其他文章進行群文閱讀,讓學生感受作者不同時期的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風格,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引入相似的文章進行群文閱讀,可以加深了解,提高理解能力。就整本教材的精彩片段進行整合性的群文閱讀,激發(fā)了學生對語文教材的閱讀興趣。
總之,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依賴于大量的閱讀,群文閱讀,不僅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增加課堂閱讀容量,而且還能有效豐富學生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