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靜
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一聽就會,一看就懂,一做就錯,一過就忘”,究其原因,就是學習上缺少思考,僅停留在一種淺層學習的狀態(tài)。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選擇了小組合作教學。結(jié)合平時課堂的使用情況,談談自己對小組合作學習的一點認識。
一、合理分組,構(gòu)建學習平臺
合理科學的分組是有效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chǔ),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第一步。尤其是人員搭配,要讓不同特質(zhì)、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yōu)化組合、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以保證各小組間公平競爭。在分組的時候切忌一刀切,不同學科,要根據(jù)自己學科的學生情況進行合理分組。
二、設(shè)計合理內(nèi)容,體現(xiàn)合作價值
在課堂教學中,不是所有的課堂內(nèi)容都需要采用小組合作方式,而是在遇到具有思考性、開放性、探究性、趣味性,須發(fā)揮小組集體智慧的內(nèi)容,可以選擇運用小組合作教學,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問題也可采用小組合作完成,另外當小組成員需要幫助時,也可采用小組合作交流。
三、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
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參與指導是分不開的。因此,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之前,一定先讓學生明確合作交流的內(nèi)容及目標,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不能“袖手旁觀”,更不能做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準備工作,而應走入到學生中間去,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行觀察,并對各小組的合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同時,對出現(xiàn)問題的小組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
四、總結(jié)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交流后,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jié)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活動情況的評價,主要從學生的合作態(tài)度、合作方法、參與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情況的評價,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進行匯報,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也可以以同類型題的方式檢測交流情況,做到及時監(jiān)督和檢查,避免個別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開小差。
五、小組合作交流中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小組活動走形式,學生參與率低:有些合作,表面上看著討論得很激烈,但是回答問題時舉手的沒幾個,部分學生成了旁觀者,這就失去了討論的價值。
(二)小組交流不充分:在課堂小組活動中,部分教師著眼于如何解決當前的問題,而不重視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想讓學生說出教師心中的答案,或者為了節(jié)省時間,教師代替學生思維,幫助學生說出最后的答案,從而導致小組活動不深入。
(三)討論過于頻繁:小組合作交流要在合適的時機下選擇適當?shù)膬?nèi)容進行討論,而不要遇到問題就討論,導致小組合作教學成了活躍課堂氣氛的輔助手段。
合理有效的小組合作教學,能使學生在自主和諧、寬松的氛圍中相互探討,小組之間的競爭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