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限莉
(撫順市第六中學,遼寧 撫順 113006)
高三語文課堂是莘莘學子搏擊高考,逐夢揚帆的主陣地。如何讓高三的語文課堂教學更有效,一直是高三語文教師最大的困惑。在新課程改革視域下,教師必須變革課堂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采用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突破傳統(tǒng)高三復習的積疴障壁,打造高三語文高效課堂,讓課堂重現(xiàn)生機與活力。
高三的語文知識點繁多且龐雜,再加之時間緊促,任務繁多,高三教師傾盡自己的心血,不遺余力地想要教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和經(jīng)驗,結(jié)果是用老師的“教” 代替了學生的“學”,教師的“滿堂灌” “一言堂”,把教學的雙邊活動變成了單向的傳遞,學生的主體性被忽略,學生的思維變得固化,不會主動思考,只會機械被動地全盤接受,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都受到了影響。這種本末倒置、越俎代庖的做法導致高三的語文課堂死氣沉沉,學生昏昏欲睡,教師勞而無功。
高三語文沒有新課任務,基本上全年都在進行高考的復習,不是專項復習就是綜合訓練。教師講授時大多較程式化: 例題講析、方法總結(jié)、強化訓練、檢測講評等,堂堂課如此,不是講就是練,教學形式缺乏變化,學生自然覺得枯燥無聊,味同嚼蠟,日復一日,逐漸就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長期大量的題海訓練、應付不盡的堂測考試,教師忙于講、評、改,學生忙于做、聽、背。教師為了成績而教,學生為了分數(shù)而學,缺乏情感上的認同和人文關(guān)懷,這樣的課堂師生難以達到共鳴,學生關(guān)閉了心門,沒有了學習熱情,課堂教學陷于重負低效的困境。
當今社會已經(jīng)開始向?qū)W習型社會邁進,社會知識化不斷加深,知識在社會生活中越發(fā)重要,學會自主學習,主動獲取有效的信息,掌握有用的知識,對于正要步入成人世界的高中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一個人不可能單憑學校所學謀求一生的發(fā)展,離開學校、步入社會,并不是學習的結(jié)束,反而是更深層次的自主學習的開始。可以說,學會自主學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在為今后的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將是日后面對信息社會的利器和法寶。清代的王廷相指出,“自得之學可以終身用之”,自主學習已成為學習主體終身發(fā)展的基本能力,已成為人類生存的必要手段,是學習主體長遠發(fā)展的需要。課程改革的成功推進離不開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校教育也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語文是理性與感性并存,實用與美感兼?zhèn)涞膶W科。語文學科與別的學科有很大差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生活無處不語文,時代要求語文學習者靈活實踐學科知識,處處留心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親自發(fā)現(xiàn)和體悟,才能更好地探索和實踐。同時我們也深知,學校教育畢竟有限,教師不可能教給學生所有的語文知識,許多知識還需要學生自己去探尋與領(lǐng)悟。面對體系博大、內(nèi)容浩繁的語文世界,如果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就不能真正意義上地“詩意棲居”。自主學習能使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的修身之所,精神自由徜徉之境。
高三學生即將步入成人的殿堂,生理和心理上都日趨成熟,世界觀也初步形成。他們思維活躍,反應敏捷,更注重理性思考,不會人云亦云,也不會亦步亦趨。他們不希望別人左右自己的言行、掌控自己的人生,既有思想又有主張,能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尋找合適的學習方法和應對策略,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對未來有憧憬、有思考、有規(guī)劃,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和強烈的求知欲,渴望被尊重與認同。有了一定動機的激發(fā),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說就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美好的人生體驗,是自我提升與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要。
打造高效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要任務,而自主學習是有效提升課堂效率的必要途徑。任何知識的學習,都要自己去探究,只有這樣,理解和掌握起來才更深刻,才更有成就感。朱熹認為,做學問主要靠自主學習,不能依賴別人,無疑道出了自主學習對于學習者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設置情境,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活動的空間,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學生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自身的潛能被激發(fā),學習效率自然就會得到提升,打造高效課堂也就不再是難事了。高三的語文課堂往往比較沉悶,尤其需要教師對課堂的調(diào)控。如果教師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廣泛參與,積極思考,快樂探究,各抒己見,就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了高效課堂。
高三語文專項復習課,教師講解知識點時大多比較程式化: 考點說明、例題引路、知識講解、思路點撥、方法歸納、鞏固訓練等,整個復習都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基本上是“滿堂灌”,一堂課下來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課堂效率無從談起。蘇霍姆林斯基指出: “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會給學生帶來疲倦,沒有了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負擔。” 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單一重復,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學習興趣不能被激發(fā),必然難以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基于此,教師在高三專項復習時,就要有意識地改變原有的教學形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而提升課堂效率。以文言文教學為例,傳統(tǒng)教授文言文的方式往往是以教師“串講” 文本為主,或是帶領(lǐng)學生一句一句地翻譯,無論哪種方式,時間一長,都會讓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感到無聊和厭倦,覺得枯燥無味,提不起興趣。于是教師可以在文言文專項復習時,引入讓學生擔任“命題人” 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以命題人的身份重新審視文本內(nèi)容,設置文言翻譯題,進行命題比賽。學生可以從文言文語段中自行選擇適合命題的句子,自行選擇句中的關(guān)鍵詞和句式作為評分要點,自行設置翻譯題的答案。然后讓學生當堂限時完成題目,看看哪組的命題最科學、最貼近高考題型,哪組的命題最受同學歡迎。小小的教學形式的改變,卻讓學生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命題比賽中,認真地搜尋總結(jié)著句中可作為考點的實詞、虛詞、文言句式、詞類活用,就連通假字這樣的考點都不放過。沒想到學生身份一旦跳轉(zhuǎn),站在了命題人的高度后,竟然能俯視文本,準確抓住關(guān)鍵詞句,對于教師而言這真是意外的驚喜。教師選用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把握文言文這一專項知識板塊的重點,也能讓學生更迅速、更準確地讀取文言語句中的有效信息,提高文言文閱讀的能力??梢?教學策略的有效實施可以讓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高漲,課堂效率得到更有效的提升。這種方法易于操作,也適用于高三課堂其他專項板塊的復習,能使考生在接觸文本材料時快速捕捉關(guān)鍵信息,提高閱讀效率,高效答題,科學備考。
高三復習課經(jīng)過幾個輪次的復習后,終會回歸到課堂高考題型的綜合訓練,進行大量的高考題演練。學生每天在題海中搏殺,教師即使用盡渾身解數(shù)講解,高三的課堂氣氛好像依然凝重與沉悶,課堂效果負重低效。要想改變這種局面,教師就要改變策略,將學生有機納入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教育改革家魏書生之所以取得語文教學的成功,關(guān)鍵就在于抓住了讓學生積極參與這一要素。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研討高考題,讓學生進行探討交流,通過自主探究找到破解之法,然后競爭上崗。學生到了“小老師” 這個平臺之后,學習熱情高漲,更加認真地研讀文本,提要鉤玄,找出文段間的深層邏輯,鎖定文本前后的照應關(guān)系,力求找到獨到的解題之法,分享給大家,以期贏得贊許與崇拜的目光。教師因勢利導,可以在學生學習熱情高漲之時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引領(lǐng)作用,系統(tǒng)地教授相關(guān)知識與解題技巧。整個課堂,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解題人。人人躍躍欲試,人人不甘落后,主動參與,積極思維,課堂效率大大提升?;赜^這樣的備考訓練課堂,越發(fā)覺得自主學習教學策略真的能使課堂“活” 起來。誠然,教師精心細致的講解固然是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但適時地改變教學形式,嘗試讓學生講解題目,同學們會更有新奇感,對題目的關(guān)注度也會更高,就連平時不太認真的同學也都認真動起筆來。同時學生的講解也更符合學生的解題思維,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更適用,也更實用。其實作為師者,終究不能越俎代庖,備考終究是學生本人的備考。教師只是知識的領(lǐng)路人,我們要深知學生的能力不是靠老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自己學出來的。學生只有真正學會獨立思考,掌握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才能從容面對越來越靈活的高考。所以,把課堂還給學生,給他們嘗試的機會,相信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或許能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隨著高三復習的不斷向前推進,大大小小的考試接踵而至。每次考完試講評試卷時,學生更看重的是考試成績和考試結(jié)果,對試卷講評課表現(xiàn)出來的熱情并不高。其實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試卷講評課對于高三學生的重要性,它是學生備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且有效的試卷講評,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鞏固和完善知識結(jié)構(gòu),開拓解題思路和提高應試能力。面對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消極態(tài)度,教師可以試著改變原來的教學方式,從試卷中最讓學生困惑的文學類文本的主觀題入手。之前的試卷講評課,都是教師在帶領(lǐng)學生分析主觀題的解題思路,詳細地教授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回扣文本、如何分條作答、如何更接近標準答案,這次就來一個反彈琵琶,試著讓學生主動挑戰(zhàn)標準答案,自主研究文學類文本的主觀題的答題規(guī)律,找到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用自己的語言習慣重寫自己認可的標準答案。學生一聽可以挑戰(zhàn)一直以來視為權(quán)威的標準答案,立刻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課堂氣氛異?;钴S,他們一改平時的惰性,書寫著心中認可的標準答案。有的學生書寫答案時開始有意識厘清關(guān)鍵詞句,有的學生也開始避開點與點的交叉重復,知道如何分條作答了,有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甚至還找出了某些參考答案中的漏洞,探究答案的積極性大增。學生在重寫答案和彼此對比交流答案的過程中,討論補充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深入分析文本,直擊問題本質(zhì),探尋出了文學類文本主觀題解題的關(guān)鍵點和應該注意的問題。此時教師亦可借題發(fā)揮,靈活地對試題進行變式處理與改動,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引導學生深挖解題思路,提高學生靈活應對題目的能力。教師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訓練,會讓學生的解題思路更清晰,解題步驟更規(guī)范。同時這種復盤答案的自主學習教學策略還能讓學生重拾答題的信心,不再受標準答案的禁錮,可以更加靈活地應對高考。
綜上所述,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不僅激活了高三語文課堂的教學氣氛,還有效提高了高三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無論選擇怎樣的教學策略,都要依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要想讓學生有個性地發(fā)展,就必須給學生參與其中的機會,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高三語文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更要不斷革新觀念,突破常規(guī),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容量,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高三自主學習的課堂更靈動,更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