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紅,陳 麗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人文學院,貴州畢節(jié),551700)
微寫作是指篇幅短小的微型化寫作。自2014年北京高考卷新編入微寫作起,微寫作逐漸備受關注,微寫作教學也成了語文教育界的熱點。微寫作是傳統(tǒng)寫作的一種補充,其短小、精煉、隨時隨寫的特征是寫作適應現(xiàn)實生活而不斷自我完善的體現(xiàn),能夠將語文學科與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因此,本文具體分析微寫作的特點與現(xiàn)實意義,探究其教學策略的構建方法,為語文寫作教學的整體創(chuàng)新提供借鑒。
言簡意賅是指微寫作能夠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完整的意思。微寫作精煉,文字篇幅短小。例如,2014年北京高考中的微寫作字數(shù)要求僅為150個字。微寫作的字數(shù)并非固定,一般在微寫作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習作的字數(shù)要求在200個字左右。在字數(shù)上,微寫作不會讓學生產生較大的寫作壓力,但在語言表達上,微寫作要求學生能夠在規(guī)定字數(shù)內清晰闡明觀點。這就要求學生在微寫作時必須深思熟慮,運用精煉的文字,精準地抒發(fā)感情。同時,在表述文章主題時更要開門見山,避免多余、繁多的文字敘述。綜上,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若能夠持續(xù)地引導學生進行類似的練習,學生的微寫作水平將會有較大的提升。
無論是作文的內容、文本的形式還是教學過程中的訓練方式,微寫作都符合相應的寫作要求。例如,作文的內容包括敘事、狀物、情感的抒發(fā)和觀點的表達等,文本形式包括一封道歉信、一張請假條或一份提議書等,訓練方式可以是簡短的口語表達、片段寫作或某次閱讀教學過程中課文內容的拓展延伸。微寫作能夠通過靈活多樣的內容和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從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景著手,隨時記錄下學生的靈感,不斷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
微寫作在時間上具有靈活性,在空間上不受太大的約束與限制,只要身邊有紙和筆或其他記錄方式便可以留存。微寫作能夠方便學生在生活中及時記錄所思所感,沒有話題或形式的限制,可以隨時記錄生活的趣事或抒發(fā)自己的情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有話可說,還會主動思考如何說得更好,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此外,在頻繁的微寫作訓練中,學生需要留心觀察生活,不斷積累日常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嫻熟的表達技巧與豐富的寫作素材是大作文的創(chuàng)作源泉,微寫作的積累能夠為大作文寫作做好鋪墊。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和文化傳承與理解。[1]其中,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語言素養(yǎng)包含四大要素,一是語料的積累,二是語感的培養(yǎng),三是語理習得,四是語言表現(xiàn)。[2]微寫作有助于加強對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微寫作是一種書面語言表達活動,要求用詞準確、言之有理,這一寫作過程離不開豐富的語料積累和大量的書面寫作練習。長期的微寫作訓練能夠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培養(yǎng)學生主動積累語言素材、形成良好表達方式的習慣,幫助學生獲得語言運用的經驗、方法和技巧等。
微寫作有助于學生思維素養(yǎng)的提升?!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lián)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xiàn),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3]微寫作的要求是用短小、精準的文字清楚地表意,要達到上述思維能力要求需要作者思路清晰,表達有條理,寫作結構合理縝密,這涉及作者思維邏輯、知識輸出等方面的素質。微寫作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梳理思想,拓寬視野,鍛煉和提高思維邏輯能力。
微寫作有助于學生審美素養(yǎng)的培育。審美素養(yǎng)的培育要經過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四個步驟。微寫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以精煉的文字為載體,以形式上的結構美為輔助,要求內容上的文字美。微寫作促使學生在創(chuàng)作時以美為取向,進行審美鑒賞和美的創(chuàng)作。每次微寫作的創(chuàng)作過程都是一個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作美的過程,也是學生潛移默化接受健康審美意識熏陶的過程。此外,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4]微寫作教學過程也是讓學生感受文字美的過程,是指導學生用漢字進行美的創(chuàng)作過程。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學生會感受不同文字組合在一起的魅力,并用優(yōu)美的漢字傳承文化,增強對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增強其文化自信。
不愿寫、不知如何寫、不知寫什么是學生排斥寫作的主要原因。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學生對身邊的人與事不夠留心。以即時創(chuàng)作為主要特點的微寫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問題。第一,微寫作篇幅短小,不需要大段的時間,能夠減輕創(chuàng)作負擔。相比于大作文,微寫作將寫作小而日常化,不用集中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進行創(chuàng)作,大大降低了學生對寫作的畏懼心理。同時,通過長期的微寫作訓練養(yǎng)成隨手記錄的習慣后,學生會及時記錄生活中的現(xiàn)象或感悟,能夠積累豐富的內容和多元的表達方式,因而在寫作過程中文思泉涌,作文的內容也會逐漸自然、豐富。第二,基于生活情境的微寫作為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作場境。學生由被動完成作文任務轉向了主動表達,能夠更有動力地完成寫作練習,在作文實踐中不斷提高自我效能感。第三,以自媒體為主要載體的微寫作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學生通過多媒體平臺發(fā)表自己的創(chuàng)作,與他人互動討論,交流不一樣的觀點,學習從彼此的角度看待問題,獲得雙向的生活經驗。第四,微寫作靈活多樣,給予了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相對于命題作文,微寫作的形式和內容對學生們的限制與約束更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綜上,微寫作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內驅力,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及表達能力,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構思創(chuàng)作內容和形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5]
興趣能夠提升學生參與微寫作課堂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微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維持學生的微寫作興趣。
第一,開展微作文展示和競賽活動。中小學生比較在意教師和其他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多數(shù)學生渴望展示自己的作品,渴望被大家關注與認可,因而教師可以通過交流展示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每隔一段時間,教師可以在語文課開始的前3—5分鐘內組織學生開展微作文課堂交流活動:先由微寫作評價為優(yōu)秀的學生在班上朗讀自己的作品,然后其他學生給出相應的點評與建議,與該學生交流討論,最后教師收尾,進行整體評價。在討論與交流中,學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其在寫作方面的優(yōu)點得到其他學生和教師的認可,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參與微寫作的熱情。除課堂展示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一些競賽活動展示學生的微寫作作品。教師組織微作文競賽活動后,在班級圖書角上處展示活動中有趣、新穎、精彩的微作品。這些展示活動能夠讓大部分學生獲得成就感,學生在閱讀作品時也能夠學習他人寫作的長處,有效提高自己的微寫作能力,在點評與討論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第二,營造活潑的微寫作氛圍。教師可以在教室設立一個文化墻,供學生自由粘貼自己的作品,鼓勵全體學生在不同的作品下跟貼。教師應盡量避免對學生微寫作的主題與形式過多干涉,要鼓勵學生以不同的視角或形式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一方面,當表達的內容和形式沒有過多的約束與限制時,學生寫作的主題多是活潑的、自己感興趣的,這能促使一般意義上的“要我寫”轉變成“我要寫”。另一方面,在彼此的跟貼中,擅長進行微寫作的學生能夠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學生間互相交流寫作的看法,在班級內會形成良好的微寫作互動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微寫作興趣。
科學化的微寫作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微寫作教學。科學化微寫作教學設計需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微寫作與該階段大作文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微寫作能夠鍛煉寫作技巧,大作文需要的所有寫作技巧可以通過微寫作進行鍛煉,因而微寫作的設計不可太過碎片化。教師可以參照大作文的寫作要求,在大作文教學前研讀語文教材中的寫作內容,對其進行梳理、整合、重構,將教學指導和實踐巧妙地融入微寫作練習,并寫入作文教學設計。此外,在指導學生的微寫作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寫作技巧,將其微寫作擴寫為大作文,再對學生的大作文進行批閱、講評和指導。教師可以選出較為典型的微寫作主題組織學生進行擴寫,也可以在大作文中選擇合適的內容讓學生練習微寫作。在相互的轉化練習中,學生能夠較好地銜接起大作文和微寫作。第二,微寫作課程之間需有邏輯關聯(lián),由淺到深,由低到高,建立起縱向的習作訓練進階過程。教師應為微寫作教學制定詳實的教學計劃,包括學期和課時等內容。計劃中除了要有指導思想、學情分析、教材分析等常規(guī)內容,還需要對微寫作的具體練習內容做出詳細安排,例如景物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內容訓練的時間和安排。教師的教學計劃應只規(guī)定大概范圍,不局限小細節(jié),鼓勵學生在自由發(fā)揮想象的同時把控方向。只有這樣,教師在微寫作教學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避免隨意教學和盲目教學。
除了整體設計微寫作教學,每一次的微寫作教學內部也需要科學設計。上好一堂課的必要條件是要科學設計教學活動,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要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包括學習情況、年齡學段、心理特征等,結合微寫作主題具體設計教學活動。教師完成微寫作教學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開展微寫作教學時,應當預設情境,使學生把握寫作的大概目標。教師給定了較為具體的目標后,學生才會有思考方向。第二,要有教學重難點。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思考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方式,并結合教材內容開展教學設計。在微寫作教學中,教材是蘊含著豐富例子的資源庫。教材上的文章文質兼美,教師可以課文為例引導學生欣賞和揣摩,讓學生模仿教材中的典型例子,將作者的寫作技巧內化為自己的寫作技能。第三,要有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安排具體的教學內容。在呈現(xiàn)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鎖定關鍵詞,根據關鍵詞推測本堂課的寫作內容,使學生領悟簡短詞語的含蓄微妙或直觀精切。第四,要有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學習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將有效講解、學生的寫作練習成果、及時點評三者結合,根據具體目的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第五,要有簡潔的教學過程。教師進行微寫作教學時,要在保證學生能夠明晰微寫作目標和任務標準的同時,也要做到敘述簡潔、高效,在教學中讓學生體悟用詞精煉的重要性。
微習作是一種短小精悍的寫作形式,需要在有限的字數(shù)內表達主題或思想。教師開展微寫作教學通常包括以下過程。第一,確定主題或寫作內容。微寫作仍然需要圍繞某個較為具體的主題或情感展開,即給學生提供一個展開想象的方向。第二,抓住關鍵切入點。微習作字數(shù)有限,一方面,教師需要鍛煉學生準確抓住問題或主題切入點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寫作問題,讓學生在微寫作中也能接受針對性的訓練。第三,指導學生反復推敲。微寫作字數(shù)較少,每個詞語都很重要。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完成寫作后反復推敲,去掉不必要的詞語和句子,選擇更精準的語句,確保語言的精煉。
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時,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式。部分學生認知經驗和思維能力有限,可能存在知道要寫什么但不知道該如何下筆的情況,因而在微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構想。例如,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等方式,確定好中心主題,讓學生圍繞中心點發(fā)散思維,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主題,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以此幫助學生鍛煉寫作思維。若是學生在寫作時對具體的問題難以下筆,教師應該根據學生遇到的困難,及時找出解決策略,指導學生破除困難進行寫作。例如,在進行心理描寫時,學生在寫了某一個表達心情的抽象詞后就難以繼續(xù)。此時,教師應針對“如何描繪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展開指導,引導學生關注人物面部表情和行為動作,以及人物背后的語言和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因此,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技能的最好契機就是學生遇到某一具體的寫作困難時,學生在進行微寫作訓練時,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
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微寫作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因而過程性評價中的素質提高方面在微寫作評價中尤為重要。微寫作過程性評價要求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微寫作時,關注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資料獲取情況,關注學生的典型習作及其對習作的自我修改。評價應當做到主體多元化、評價標準的多尺度、評價方法的多變。教師不僅是教育者,還是學生的引導者,語文教師不單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成長。在微寫作評價時,教師可以采用教師批改、學生批改、家長批改等多元化的批改方式,結合學生具體微寫作作品,提出修改建議,表揚學生的進步和創(chuàng)新。這些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對寫作的興趣。
此外,教師的評語應注意其示范性。教師給學生微寫作的評語本身也是一篇微寫作作品,因而需要客觀、具有感染力,在字斟句酌中,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用心。教師用心的評語能夠使學生感到被重視,對需要改正的地方也能虛心接受。在評價時,教師不僅要對學生寫作中的優(yōu)點給予肯定,還要指正學生習作中的不足之處,詳細告知學生修改方法。在雙方的用心之下,學生不但能夠提高其習作興趣,而且能更加積極地思考如何完成一篇佳作。
微寫作是新時代的產物,逐漸成為寫作教學中的新生力量,為傳統(tǒng)寫作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教師可以通過科學的微寫作教學設計,認真構思微寫作指導方式,通過引進教材案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微寫作教學的持續(xù)改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