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文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級中學,河南 商丘 476000)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 年)》的頒布與實施,以及《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 年版2020年修訂)》的頒布,教育改革也在全國各地悄然進行,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教學形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隱形分層教學法正是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依據(jù)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運用隱形分層教學法既能有效的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讓他們在充分了解自我的情況下主動探索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又能豐富學生的認知思維,讓各種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學生得到競相發(fā)展的機會。該教學模式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實現(xiàn)“化難為易”,對于提高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效率有很大助益,值得高中英語教師探究。
隱性分層教學(covertly graded teaching pattern)的定義,就是為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實現(xiàn)其“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實際需要,在一個自然班內,教師在綜合和考慮學生原有基礎、智力特點、興趣愛好、學習潛力等具體情況的基礎上,采用內在尺度法,在保留班級教學的前提下,暗中把相當水平的學生分配在不同的組內,學生之間只有組的差別而沒有類的差別;分層結果只作為編排座位、劃分合作學習小組,課堂實施針對性分層教學的依據(jù)。教師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以促進不同層次、不同基礎類型學生的最優(yōu)化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模式。
前蘇聯(lián)教育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為分層教學提供理論依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強調的是個體原有的發(fā)展水平與將要達到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差異區(qū),這個差異區(qū)有利于學生從已知水平達到與預知水平。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即人的多元智能包括語言、邏輯、數(shù)學、音樂、空間、肢體運作、人際、內省、自然等至少九個方面的智能,這些智能是在某些特定的環(huán)境或群體中所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我們就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評價學生的能力。此外,2017 年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新時期高中英語教學的根本要求是“構建高中英語共同基礎,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在智力與認知方式、性格與氣質、興趣與動機等方面學生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正是這種差異才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課堂。結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及新課標要求,在普通高中英語教學中,實行隱性分層教學有利于學生多元化發(fā)展,最大限度開發(fā)學生的各項能力,關注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為學生提供多層次的展現(xiàn)平臺,最終滿足學生個體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高中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寫是書面表達和傳達信息的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寫的能力是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同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其中語言能力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以及在學習和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的語言意識和語感。英語語言能力構成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要素,語言能力包括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其中表達性技能是指學生以口頭或書面形式描述、概括經歷和事實。由此可見,寫作技能培養(yǎng)是其中重要的一項語言能力,也是最終實現(xiàn)跨文化交流的一項重要語言技能。同時,《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教育應堅持育人為本,遵循教育規(guī)律。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改進考試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顧及學生的發(fā)展性、主體性和動態(tài)性,強調在真實的情境中評價學生的學習,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個人潛能和綜合實踐的能力。在新的高考形式下,高中英語考試中客觀題的分值在逐漸下降,而寫作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寫作不僅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詞匯和語法知識,還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普通高中英語教學中應重視寫作教學,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積極探索高效的寫作教學形式,最終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高考命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2016 年,讀后續(xù)寫和概要寫作代替了原來的短文改錯,高考英語的考查重點逐漸由考查語言基礎知識變?yōu)榭疾檎Z言運用能力。在這種形勢下,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模式逐漸顯現(xiàn)出一些問題,使高中英語教學目標的達成出現(xiàn)偏差,高中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不能有效提升。目前,在高中英語的寫作課堂中教學模式單一,教師一般按照“提出話題—寫作過程—批改作文—點評作文”的寫作流程,課堂上不能把寫作和聽、說、讀結合起來,不能關注教學活動的設計,最終導致學生不能靈活性地使用所學知識,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此外,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往往自擬題目,忽略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這就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乏興趣和積極性。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不能得到系統(tǒng)的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至多是借助以往的經驗或遷移其他學科中積累的思維方式,他們的思維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和非系統(tǒng)性,而且由于英語不同于漢語,他們的思維帶有許多負遷移成分,不利于學生寫作技能的提升,更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趯W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和提升的學業(yè)質量觀,倡導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要求一線教師積極探索減負增效的教學形式,本文結合隱性分層教學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為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提供一條新的路徑。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對學生進行隱性分層是在高中寫作課堂中開展分層教學的首要前提。教師在對班級學生進行隱性分層時,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全面了解學生需求,如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寫作測試等。在全面了解學生英語水平、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把學生分成A(優(yōu)等生)、B(中等生)、C(學困生)三層,同時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根據(jù)每位同學的表現(xiàn),進行小組成員之間的合理調度,提高全班同學的學習效率,使班級形成一個互幫互助的和諧友愛的集體。
在對學生進行隱性分層后,教師要分析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在寫作課上注意層與層之間的差異,不同的目標下達之后,要積極引導他們盡自己最大可能完成任務。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教學活動之后,可對學生進行分層動態(tài)管理,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及平時所表現(xiàn)出的性格特點,對學生進行及時、隱性的層次調整。
教學目標是對教育目標的實施策略,對教學目標實施分層可以對各層次的學生有一個更好的引導,在對學生主體的分層的基礎上,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接受能力,設計出符合三個不同層次需求的寫作任務,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同一項寫作任務有不同層次的提升。
教師應從不同層次的學生特點出發(fā),落腳于實際教學。具體來說,同一寫作任務下,對于A 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理解文章結構特征和語言特征的基礎上,完成類似文體文章的寫作任務,并能根據(jù)評價標準,合理評價同伴寫作作品,提出合理意見;對于B 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理解文章結構特征和語言特征的基礎上,完成類似文體文章的核心句子漢譯英,并能關注到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銜接,會使用恰當?shù)倪B接詞;對于C 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理解文章結構和語言特征的基礎上,完成類似文體文章的核心句子補全練習,能應用上本節(jié)寫作課所學的短語、句式等。這樣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適合自己的鍛煉,增強學生英語寫作的自信心。
在實際教學中,基于隱性分層的教學目標,教師應當對教學活動進行隱性分層,教師應當確保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評價態(tài)度的一致性,巧妙運用教學語言。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內容的分層應具有隱蔽性,不同層次的活動同時呈現(xiàn),供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教師在提問時應當靜心思考,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在提問過程中應適當滿足一些表達欲望強烈的學生,適當點撥其他不積極發(fā)言的學生。教師在講解文體結構和語言特征時,要逐漸從基礎性理解過渡到深層次理解,確保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跟得上教師的教學步伐,教師可以安排一些任務讓A 層次或B 層次的學生來講解,如要求學生根據(jù)寫作標準對同伴作品進行評價時,可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讓小組內A 層次或B 層次的學生代表來講解,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們的課堂參與度,還能在同一教學時間段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寫作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教師要對學生的分層及教學目標的分層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評價學生的寫作作品時,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給予恰當?shù)狞c評,并根據(jù)該層次學生短期內能達到的能力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具體來說,對于A 層次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時,從語言準確性、語篇連貫性、卷面整潔性等方面給予評價,指明改進方向;對于B 層次的學生作品進行評價時,從文章結構、語篇連貫性、卷面整潔性等方面給予評價,指明改進方向;對于C層次的學生作品進行評價時,從文章結構、卷面整潔性等方面給予評價,指明改進方向。教師給予的評價應具體,改進方向宜精不宜多。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去完成寫作任務,讓學生能收獲到成就感;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改進要求,讓學生能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這樣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寫作課堂上都有所收獲,最終必然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滿足個體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在隱性分層教學中,教師能關注到學生的分層,教學目標、教學活動等分層,往往會忽略對學生的課后指導分層,課后指導分層是分層教學過程的重要輔助環(huán)節(jié),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繼續(xù)和補充。教師應當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對學生進行學習交流和一對一的指導。這種操作方式細致具體,針對性強,C 層次學生學得會,也愿意學,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他們否定自我的想法,為其后續(x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B 層次學生可以不斷發(fā)現(xiàn)不足,習得正確的方法,從而做出相應的改變,逐步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更多的個性化點撥,也使得A 層次學生領悟得更多、更透徹,促進其寫作能力進一步提升。此外,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擴寬英語學習渠道,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通過閱讀英文文章,聽英文美文或新聞,看英文短片,給短片配音等活動,來提升自身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最終促進英語寫作能力的提升。
隱性分層教學實質上是將分層教學模式內化在一個班級里,分層結果不對外公布,能夠有效地維護學生的自尊,同時又能使各層次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隱性分層的目的不是為了區(qū)別對待學生,而是為了保護學生們的自尊心,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但當缺乏自信、基礎薄弱的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需要在公開場合對學生提出表揚,給予鼓勵。也就是說隱性分層教學不一定是一隱到底,而是不同情況不同應對。在高中英語學習中,寫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任務,對于學生而言,寫作是一項非常難的學習任務,在實施隱性分層教學促進英語寫作的教學中,對于學生分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等的隱性分層,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shù),但不宜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評價應適時顯現(xiàn),這也是促進高中英語寫作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學生分層是隱性分層教學的首要分層任務,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基礎,之后的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要圍繞學生分層展開。因此,必須慎重對待學生的分層。鑒于語言學習具有持續(xù)性和漸進性的特點,教師應認識到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持續(xù)和漸進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也是不斷變化的,如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B層次的學生在英語寫作方面進步很大,如能夠合理謀篇布局,恰當表達語義,且能合理評價同伴作品等,這時教師就應該及時調整該層次學生的位置,將其調整到A層次的分組中,進行更深層次的教學指導。在隱性分層教學中,教師應時刻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顯性表現(xiàn)和隱性表現(xiàn),及時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教學活動的調整及學生隱性分層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把因材施教落到實處。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對于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給予不同的進步目標,正是因材施教的表現(xiàn)形式,符合新課標下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應用隱性分層教學模式對于教學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加強學習,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或優(yōu)化教育教學形式,改變不良的、低效的、機械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fā)展為導向、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主動建構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在高中英語寫作課堂中引入隱性分層教學模式,目的是在滿足不同學生英語學習需求的基礎上,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形式,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