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者》推薦語" """楊丹丹
盧爔很年輕,但小說《醫(yī)者》卻不無銳度和思想鋒芒。尤其是小說在面對世界大變局時,總是在一些時代事件面前,感到局促不安而又欲說還休。因為,小說在處理這些時代難題時,也會感到恐懼不安。這個時代又不斷地制造難題,海嘯、地震、氣候變化……而《醫(yī)者》卻選擇直面。高清源執(zhí)醫(yī)德之火、秉道義之光,給這個破碎的世界帶來一絲溫暖和希望。這是小說對這個時代的責任和勇氣,它本不應該由年輕的盧爔承擔。他選擇挑起這重荷時,預示著小說的希望和未來。
《水師的葬禮》推薦語" ""王威廉
陳靈君的小說《水師的葬禮》取自于她所屬的民族文化經(jīng)驗,所以在她的書寫中我們能看到很多生動的細節(jié)與物象。當然,她觸及了在這個文化大變遷時代,不同族群的人們因為文化傳統(tǒng)的剝落而普遍懷有的那種孤獨。這是一個很好的主題,值得持續(xù)挖掘。
《鮑二與貓》推薦語" "nbsp;朱志剛
這篇小說通過講述民國時期廣州城內(nèi)一個普通人物(地方保安團團長)的故事,展現(xiàn)了那個亂世與俗世中人性的溫情一刻。作者與沈從文、汪曾祺等作家的文風和寫作立場有相似乃至相通之處。值得贊許的是,作者并不僅僅停留于此,而是借機把那個時期卑微的底層人物生活與宏大的家國命運巧妙地勾連起來,從而有窺一斑而見全豹的豁然開朗感,讓讀者對民國時期的廣州有了一種豐富立體且真實深刻的認知和體驗。作者別具匠心地以小人物小故事切入,實際上暗暗潛伏了一部表面微瀾但又按捺不住大河涌動的廣州城市生活史,足見其筆力和胸懷,甚至是野心。此外,作者很好地使用了粵方言進行創(chuàng)作,控制把握得較有分寸,不僅不會讓讀者有晦澀難懂之感,反而更增添作品飽滿的地域風情色彩,再現(xiàn)并充實了廣州城市形象的建構(gòu)。廣州,作為中國四大超級城市之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qū)的核心城市之一,在當代小說中長期處于較為缺失狀態(tài),無疑這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對此做出了呼應和表率。這在當下批評界力推“新南方寫作”的語境背景下,也尤顯及時且重要。略有遺憾的是,這篇小說很短,讀完讓人有一種意猶未盡之感,或許用系列人物多篇的構(gòu)成方式,又或許采取中長篇的寫作,將會彌補這種缺憾。期待作者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作品,探索更豐富的寫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