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意欽.廣西國有高峰林場油茶造林管理技術[J].南方農(nóng)業(yè),2023,17(23):195-197,201.
摘 要 油茶是廣西國有高峰林場主要造林樹種,種植面積較大。為提高油茶混交造林經(jīng)濟社會效益,結合廣西國有高峰林場實際情況,從良種選擇、林地清理、油茶苗木栽植、除草培土、追肥管理、修枝整形等方面分析了廣西國有高峰林場油茶造林技術及管理要點,并簡介了油茶林常見的油茶炭疽病、油茶軟腐病、油茶毒蛾、油茶藍翅天牛等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 油茶;造林技術;病蟲害防治;廣西國有高峰林場
中圖分類號:S725.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3.047
收稿日期:2023-08-11
作者簡介:彭意欽(1988—),女,廣西環(huán)江人,本科,工程師,從事油茶造林及病蟲害防治。E-mail:zwyxyj003@163.com。
廣西國有高峰林場(以下簡稱林場)是我國油茶種植重要基地,油茶種植面積超599.75 hm2。林場油茶造林地位于東經(jīng)108°16′~110°96′,北緯22°86′~24°02′,地跨南寧市西鄉(xiāng)塘區(qū)、興寧區(qū)、青秀區(qū)、武鳴區(qū)等4個城區(qū)和賓陽縣、上林縣2個縣。林區(qū)地貌以丘陵為主,海拔為90~665 m,相對高差較大,對油茶造林提出了較大的挑戰(zhàn)。林場油茶造林地屬南亞熱帶氣候,在為油茶生長提供良好環(huán)境的同時,埋下了油茶病蟲害高發(fā)的隱患。因此,探析廣西國有高峰林場油茶造林技術與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 造林技術
1.1" 林地清理
在造林區(qū)域內,可以選擇坡度在6°~25°、海拔低于1 200 m、相對高差小于200 m、土層深厚(土壤厚度超過60 cm)、土壤呈酸性(pH值為4.5~6.5)、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砂質赤紅中壤作為造林地。
確定造林地后,根據(jù)“油茶+N”復合經(jīng)營模式要求,使用割草灌機割除造林地上全部雜灌類、竹類、藤類、芒類等植物,伐根低于20 cm[1]。根據(jù)實際情況,按水平距離沿等高線呈“品”字形布點,機械挖栽植明坑,坑長為60 cm,坑寬為60 cm,坑深為50 cm。若不具備機械挖坑條件,則進行人工按水平距離沿等高線挖坑,長度為40 cm,寬度為40 cm,深度為30 cm。挖坑時,分開放置表土、心土,心土放下方,表土放在上方及兩側,回坑備用,并掏出坑內松動泥土,平整坑底。
1.2" 良種選擇
應優(yōu)選通過國家或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且適宜林場所在地區(qū)推廣種植的優(yōu)良品種和無性系,如岑軟2號、岑軟3號及香花油茶等?!坝筒?N”復合經(jīng)營模式中,“N”多為尾巨桉、八角等闊葉樹,造林時應優(yōu)選本土優(yōu)質樹種。
確定品種后,應優(yōu)先選擇3年生一級大杯苗造林,確保苗高達到100 cm,地徑超過1 cm,分枝數(shù)量超過9個[2]?;蛘哌x擇2年生一級大杯苗造林,確保苗高達到60 cm,地徑超過0.6 cm,分枝數(shù)量超過5個,且油茶苗木生長健壯、根系發(fā)達。
1.3" 苗木栽植
挖坑后、造林前,每坑回填100 g腐熟有機肥,與坑內土壤混合均勻[3]。打碎種植坑上方半徑70 cm以內的全部表土,且無雜草、樹根、雜灌、石頭,最終形成外部高、內部低的結構,回填土應超出種植坑表面(4±1) cm。
為增強林分抗病蟲害、抗風等能力,選擇油茶與尾巨桉等混交造林,主樹種為油茶,混交配置尾巨桉等闊葉樹,油茶與尾巨桉等混交比例基本在6∶4。林場的“油茶+N”復合經(jīng)營模式一般采用塊狀混交方式,油茶保留795株·hm-2以上,株行距為3 m×3 m;2~4行油茶中間種植桉樹、八角,桉樹保留300~600株·hm-2、八角保留225~300株·hm-2,栽植株行距為2 m×3 m。
確定油茶與混交樹種的栽種比例后,根據(jù)當?shù)貧夂蚋珊档奶攸c,進行抗旱保水造林。廣西國有高峰林場油茶造林需要使用保水劑,即將油茶苗杯浸到按說明書配制的摻有保水劑的水內,苗杯濕透后,將油茶苗杯移到坑邊,在種植坑中心側臨近山邊坡位置鋤開種植穴,種植穴深度為15 cm。種植穴鋤開后,撕開大苗杯無紡布袋子,用手緊捏油茶苗杯避免泥土松散。將油茶苗杯放入種植坑內,扶正,用鋤頭推外側泥,壓實油茶苗杯。期間上提一次苗杯,促使油茶根系舒展,繼續(xù)覆土壓實,最終泥土應覆蓋油茶苗杯4~6 cm。全程根據(jù)造林作業(yè)設計進行栽種。
造林后的每年3月底前,造林單位技術人員應全面檢查油茶苗成活率,根據(jù)造林成活率大于98%的標準,持續(xù)補植,確保造林效益。
2" 新造林管理要點
2.1" 除草培土
油茶造林當年到第4年,技術人員可以利用植株行帶鏟方式除草松土。植株行帶寬度為80 cm,分別位于植株行上方40 cm、植株行下方40 cm,鏟除油茶植株定植帶內全部的雜草、藤類、灌木,并挖除草頭,同時給油茶植株培土[4]。在油茶植株定植帶外,則進行人工砍草操作,將林地上的雜草、灌木、藤類均砍倒,伐根高度低于20 cm,避免將伐倒物留在油茶定植帶內。一次植株行間帶鏟操作后,間隔60 d以上,根據(jù)林地雜草生長情況再次操作,每年除草撫育3次左右,避免雜草干擾油茶生長。
在油茶造林第5年,可以利用割灌撫育技術,全部砍倒油茶林地內的灌木、雜草、藤類,確保伐根部高度低于20 cm,且砍伐倒下植株未覆蓋干擾油茶。每年割灌撫育3次左右,時間間隔根據(jù)林地雜草、灌木生長情況靈活調整。
2.2" 追肥管理
在造林當年6月,應依據(jù)每株150~250 g的標準,施加油茶專用肥。每次施肥均用專業(yè)量器量取,均勻施放到恰當位置。
在造林次年1月(最晚不得晚于2月15日),應依據(jù)每株250 g的標準,施加油茶專用肥。同年6月(最晚不得晚于6月30日),利用同樣的方法施加同樣劑量的油茶專用肥,施肥位置不重復。施肥方法為溝施,即在油茶樹冠上方30 cm位置(或水平沿滴水線位置)開設弧形溝,溝長25 cm,溝底寬10 cm,溝深15 cm[5]。
在造林第3年和第4年的1月和6月,分別施加油茶專用肥,每株施用量為500 g,兩次施肥位置錯開。施肥方式為溝施,即沿著油茶樹冠上方(或水平沿滴水線位置)開挖弧形溝,弧形溝長度為25 cm,底部寬度為10 cm,深度為20 cm。
油茶造林第5年1月和6月,依據(jù)每株1 kg的標準,施加油茶專用肥[m(N)∶m(P2O5)∶m(K2O)=10∶6∶8]。施肥方法為溝施,兩次施肥溝位置錯開,并將施肥溝寬度增加至15 cm,長度增加至35 cm,深度仍為20 cm。
2.3" 修枝整形
在油茶苗木高度達到80 cm時應進行截干操作。一般在油茶苗造林次年或當年,在主干高度50 cm位置選擇3~4個方位恰當(間距大于5 cm)、生長強壯的分枝作為主枝,待主枝木質化后,每個主枝上選擇保留2~3個強壯分枝作為副主枝。確定副主枝后,在12月到翌年2月(或每年冬季),緊密貼合樹干,修剪為開心形、圓頭形,同時剪除弱枝、病枝、枯枝、腳枝,并將剪除的枝條全部清除燒毀,促使樹冠均衡發(fā)展。
油茶造林第5年后,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2月(采收果后到春梢萌動前),遵循“剪密留稀、剪弱留強”的原則,進行整形修剪及密度調整。期間剪除枯枝、病蟲枝、寄生枝、交叉枝、細弱內膛枝、腳枝、徒長枝等,確保枝條分布均勻,打造通風透光的樹冠結構。針對密度過大的油茶林,則依據(jù)郁閉度0.7~0.8、植株之間枝葉不重疊擁擠的標準進行疏伐,確保林間透光度適宜,調整后林木保留密度在900~1 200株·hm-2。
2.4" 墾復
油茶造林5年后,每間隔2年進行一次墾復。墾復時期為秋冬采果后,墾復帶根據(jù)林地坡度適當調整。對于坡度小于25°的林地,在植株行間帶墾復,墾復帶距離油茶樹上方40 cm、下方40 cm,墾復帶寬度為80 cm,深度為20 cm,其間翻動泥塊,促使草根朝向上方;對于坡度大于25°或者林地含石礫較多的林地,墾復帶寬度為100 cm,墾復深度為20 cm,促使墾復后的油茶植株間連成一條帶。必要時進行擴墾,即以油茶樹為中心,在原有種植坑基礎上擴墾,擴墾半徑為40 cm,深度為20 cm,增加土壤透氣性,提高土壤蓄肥蓄水能力。
2.5" 常見病蟲害防治
2.5.1" 油茶炭疽病
油茶炭疽病是一種由膠孢炭疽菌引發(fā)的病害,會直接導致油茶花蕾、果實提前脫落,嚴重的可導致油茶植株大量死亡[6]。
為降低油茶炭疽病發(fā)生概率,造林單位應優(yōu)選造林地,確保造林地光照充足、土壤酸度適中且營養(yǎng)豐富。同時,林場應優(yōu)選高抗炭疽病無性系油茶品種。在適地適樹原則落實的前提下,應以夏季高溫高濕時期為重點,加強油茶炭疽病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病株,立即銷毀,避免病害大面積傳播。
在油茶炭疽病發(fā)生初期,新梢基部或果實表面出現(xiàn)橢圓狀略下陷病斑,病斑邊緣為淡紅色,此時林場工作人員可以噴施50%多菌靈1 0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為1 200~1 800 mL·hm-2,每間隔15 d噴施1次,連續(xù)噴施3~4次。在病變部位由淡紅色轉變?yōu)楹诤稚?、灰白色后,可選擇75%百菌清1 000倍液噴施,避免植株大量受害。
2.5.2" 油茶軟腐病
油茶軟腐病是一種由黑黏座孢霉引發(fā)的病害,會導致油茶葉片全部脫落,最終植株死亡。
油茶軟腐病在多雨濕潤季節(jié)發(fā)生較為嚴重,因此在這一時期,造林單位應加強撫育管理,及時清除地上雜草、雜灌、藤類,適當修剪油茶枝條,打造良好通風透光環(huán)境,破壞油茶軟腐病發(fā)生條件,降低油茶軟腐病發(fā)生概率。在枝條修剪期間,應全園噴施1∶1∶100波爾多液+1%茶枯水,有效成分用量為75.0~112.5 mL·hm-2,避免油茶軟腐病大量發(fā)生。
在發(fā)現(xiàn)油茶軟腐病癥狀(葉片部位出現(xiàn)類圓形水漬狀斑點)后,造林單位技術人員可以全園噴施1.8%阿維菌素乳油1 0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為600~1 050 mL·hm-2,每間隔7~10 d噴施1次,連續(xù)噴施2~3次,避免病害蔓延。在病斑擴大且轉變?yōu)橥咙S色、伴隨葉肉腐爛變軟現(xiàn)象后,林場可噴施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為750~900 mL·hm-2,間隔20 d再次噴施。
2.5.3" 油茶毒蛾
油茶毒蛾幼蟲啃食油茶幼嫩枝葉、芽、外皮,嚴重影響油茶植株生長[7]。
為降低油茶毒蛾發(fā)生概率,林場應注重冬季墾復,并在油茶樹根周邊培土,破壞油茶毒蛾成蟲羽化出土環(huán)境。
在發(fā)現(xiàn)油茶毒蛾后,林場工作人員可以向油茶枝葉噴施29%殺蟲雙500倍液,有效成分用量為375 mL·hm-2,每隔7~10 d噴施1次,連續(xù)噴施2~3次,降低油茶毒蛾危害。在油茶毒蛾幼蟲為害期,林場可以全面噴施含孢量為100億·g-1的白僵菌原粉,噴施量為15 kg·hm-2,有效殺滅油茶毒蛾幼蟲。
2.5.4" 油茶藍翅天牛
油茶藍翅天牛幼蟲蛀食油茶枝條、樹干,加劇油茶風折風險,影響油茶生長。
為降低油茶藍翅天牛發(fā)生概率,林場應注意定期施肥、修枝,并深埋修剪枝條,殺死蟲蛹。在油茶墾復期間,林場應注意于油茶根頸位置培土,破壞油茶藍翅天牛成蟲產(chǎn)卵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成蟲后,應人工捕捉,降低害蟲發(fā)生率。
確定油茶藍翅天牛幼蟲蛀食油茶樹干后,林場可以向樹干蟲蛀口注入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用量為10 mL·株-1,并利用黏土封堵洞口。在噴施藥劑控制基礎上,林場應注意保護油茶藍翅天牛天敵,如蜘蛛、寄生蠅、小繭蜂等,降低油茶藍翅天牛數(shù)量。
3" 結語
廣西國有高峰林場屬南亞熱帶氣候,夏長冬短,熱量豐富,較為適宜油茶生長。造林單位應根據(jù)區(qū)域實際情況,精選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地塊,科學整理,適時移栽。移栽后,應注重油茶的追肥、灌溉、除草、松土、剪枝管理。在日常管理的基礎上,營林科和造林單位技術人員應加強病蟲害監(jiān)測,在病蟲害發(fā)生初期及時采取生物、化學或物理防治措施,降低病蟲危害,確保油茶健壯生長。
參考文獻:
[1]" 鄧詩莉.油茶發(fā)展現(xiàn)狀與營造林技術探究[J].中國林副特產(chǎn),2023(2):106-108.
[2]" 陳永忠.我國油茶科技進展與未來核心技術[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23,43(7):1-22.
[3]" 梁定河,田茂秀,江順達,等.油茶新造林及低產(chǎn)林改造技術研究[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23,26(8):166-168.
[4]" 王健鑌.優(yōu)良油茶苗木繁育及豐產(chǎn)造林技術研究[J].河北農(nóng)機,2023(7):112-114.
[5]" 呂志杰.零陵區(qū)油茶豐產(chǎn)栽培管理技術[J].現(xiàn)代園藝,2023,46(10):29-31.
[6]" 崔明秦,張東華,閆曉慧,等.油茶炭疽菌侵染對油茶葉片內生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22,38(4):911-919.
[7]" 莫素采.油茶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對策[J].世界熱帶農(nóng)業(yè)信息,2022(9):40-41.
(責任編輯:劉寧寧" 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