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不僅是拉丁美洲“文學爆炸”的先驅人物、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集大成者,更是一個為拉丁美洲的獨立和主權不遺余力地奔走、吶喊的民主斗士。他用魔幻的筆觸撥動了拉丁美洲的時空,也用孤獨的文字給人類族群烙下了宿命般的印跡。他就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本期讓我們通過短篇小說《巨翅老人》來感受馬爾克斯的創(chuàng)作風格,體會他筆下魔幻與現(xiàn)實相交織的文學世界的獨特魅力。
模擬演練
(百師聯(lián)盟2021屆高三上學期一輪復習聯(lián)考)
巨翅老人
〔哥倫比亞〕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大雨連續(xù)下了三天,貝拉約夫婦在房子里打死了許許多多螃蟹。剛出生的嬰兒整夜都在發(fā)燒,大家認為這是由于死蟹帶來的瘟疫,因此貝拉約不得不穿過水汪汪的庭院,把它們扔到海里去。蒼天和大海連成一個灰茫茫的混合體,海灘的細沙在三月的夜晚曾像火星一樣閃閃發(fā)光,而今卻變成一片雜有臭貝殼的爛泥塘。連中午時的光線都顯得那么暗淡,使得貝拉約扔完螃蟹回來時,費了很大力氣才看清有個東西在院子深處蠕動,并發(fā)出陣陣呻吟。貝拉約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才看清那是一位年邁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俯臥在爛泥里,盡管死命掙扎,依然不能站起,因為有對張開的巨大翅膀妨礙著他的活動。
貝拉約被這噩夢般的景象嚇壞了,急忙跑去叫妻子埃麗森達。老人穿戴得像個乞丐,在剃光的腦袋上僅留有一束灰發(fā),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幾顆牙齒,他這副老態(tài)龍鐘渾身濕透的模樣使他毫無氣派可言。那對兀鷹似的巨大翅膀十分骯臟,已經脫掉一半羽毛,一動不動地擱淺在污水里。兩人同他說起話來,他用一種難懂的方言卻是航海人的好嗓音回答他們。兩人請來一位通曉人間生死大事的女鄰居,她只消一眼,便揭開了謎底:“這是一位天使,只不過他太老了,連續(xù)的大雨把他打落在了地上?!必惱s臨睡覺前把老人從爛泥中拖出來,同母雞一起圈在鐵絲雞籠里,并給他放上一些淡水和食物,想等漲潮的時候再把他趕走。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在貝拉約家抓住了一個活生生的天使。天剛拂曉,夫婦二人就看見鄰居在雞籠前圍觀,毫無虔誠地戲耍著那位天使,從鐵絲網的小孔向他投些吃的東西,似乎那并不是什么神的使者,而是馬戲團的動物。貢薩加神父也被這奇異的消息驚動了,他來到鐵絲網前,想湊近看一看那個可憐的老人,在驚慌的雞群中老人倒很像一只可憐的老母雞。他躺在一個角落里,四周滿是圍觀者投進來的果皮和吃剩的早點。當神父走進雞籠用拉丁語向他問候時,老人幾乎連他那渾濁不清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噥了點什么。他身上有一種難聞的氣味,翅膀的背面滿是寄生的藻類和被臺風傷害的巨大羽毛,他那可悲的模樣同天使崇高的尊嚴毫無共同之處。
俘獲天使的消息不脛而走,幾小時之后,貝拉約的院子簡直成了一個喧囂的市場。埃麗森達想出一個好主意,堵住院門,向每個觀看天使的人收取門票五分。形形色色的人從遠方懷著不同的目的來了:一個婦女從兒時開始累計自己的心跳,其數(shù)目已達到不夠使用的程度;一個終夜無法入眠的葡萄牙人受到了星星噪聲的折磨;一個夢游病患者總是夜里起來毀掉他自己醒時做好的東西……在這場動亂中,貝拉約和埃麗森達盡管疲倦,卻感到幸福,因為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里,他們屋子里裝滿了銀錢,而等著進門的游客長隊卻一直伸展到天邊。
這位天使唯一超人的美德好像是耐心。母雞們在他的翅膀里啄來啄去找蟲子吃,殘疾人拔下他的羽毛碰觸自己的缺陷,缺乏同情心的人向他投擲石頭想讓他站起來,以便看看他的全身。唯一使他不安的一次是有人用在牛身上烙印記的鐵鏟去燙他,因為他好長時間一動不動,人們都以為他死了,可他卻突然醒過來,用沒人能聽懂的語言咆哮著,眼里噙著淚水,扇動了兩下翅膀,那翅膀帶起的一陣旋風把雞籠里的糞便和塵土卷了起來,這恐怖的狂風簡直世間少見。盡管如此,很多人還是認為他的反抗不是由于憤怒,而是由于痛苦。再過些天,小鎮(zhèn)上的人很快就被一個由于不聽父母親的話而變成蜘蛛的女孩的流動展覽所吸引,于是貝拉約的院子又恢復了陰雨連綿、螃蟹滿地時的孤寂。
貝拉約夫婦用這些收入蓋了有陽臺和花園的兩層樓住宅,窗子上也安上了鐵條免得天使再進來。還在市鎮(zhèn)附近建了養(yǎng)兔場,埃麗森達買了光亮的高跟皮鞋和很多色澤鮮艷的絲綢衣服。只有那個雞籠沒有引起注意,有時他們也用水沖刷一下,在里面灑些藥水,這倒并不是為了優(yōu)待那位天使,而是為了防止像幽靈一樣在家里到處游蕩的瘟疫。幾年后雞籠朽爛了,不再受約束的天使像一只垂死的動物一樣到處爬動。埃麗森達經常生氣地大叫自己是這個充滿天使的地獄里的一個最倒霉的人。
最后一年冬天,天使突然蒼老了,幾乎連動都不能動,他那渾濁不清的老眼,竟然昏花到經常撞樹干的地步,翅膀光禿禿的,他整宿地發(fā)出呻吟聲。盡管如此,天使不但活過了這可惡的冬天,而且隨著天氣變暖,身體又恢復了過來。他的眼睛重新明亮起來,翅膀上也長出粗大豐滿的羽毛,在滿天繁星的夜晚還會唱起航海人的歌曲。
一天上午,埃麗森達正在切洋蔥塊準備午飯,一陣風從陽臺窗子外刮進屋來,她以為是海風,若無其事地朝外邊探視一下,驚奇地看到天使正在試著起飛。他的兩只翅膀顯得不太靈活,他的指甲好像一把鐵犁,把地里的蔬菜打壞不少。陽光下,他那對不停地扇動的大翅膀幾乎把棚屋撞翻。但是他終于飛起來了。埃麗森達眼看著他用那兀鷹的翅膀扇動著,飛過最后一排房子的上空。她舒了一口氣,為了她自己,也是為了他。洋蔥切完了,她還在望著他,直到消失不見,這時他已不再是她生活中的障礙物,而是水天相交處的虛點。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人們很快把注意力轉移到蜘蛛女孩的流動展覽,說明大家不忍心再看到巨翅老人的慘狀。
B.貝拉約夫婦靠門票收入過上富足的生活,他們的內心對巨翅老人充滿了感激。
C.隨著天氣變暖,巨翅老人身體逐漸恢復,這為他最后飛離小鎮(zhèn)提供了條件。
D.埃麗森達切完洋蔥還在望著巨翅老人,直到他消失不見,可見她對其離去很不舍。
2.請簡要分析本文的“魔幻”與“現(xiàn)實”各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
3.所謂零度寫作,是指作者不摻雜任何個人的感情,完全客觀地陳述;零度寫作不是不要感情,而是不讓作者的感情影響讀者。請簡要分析本文是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這一特點的。
小說工具箱
一、魔幻現(xiàn)實主義誕生的土壤
1927年,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出生于哥倫比亞北部一個名為阿拉卡塔卡的小鎮(zhèn)。他自幼跟隨外祖父母生活,潛移默化地受到兩位老者和小鎮(zhèn)文化的影響。在他的童年印象中,外祖父的宅院里總是飄蕩著幽靈,外祖母常常自發(fā)地與鬼魂交談,甚至特意替鬼魂安排了兩間空房。當他詢問原因時,外祖母不動聲色地回答,這樣做是為了向死去的人表示尊重和理解,以緩解他們深重的孤獨感。這些離奇的表現(xiàn)實際上來源于阿拉卡塔卡人對于死亡的獨特理解,在他們看來,孤獨是死亡的代名詞。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后的孤獨。從這時候起,小鎮(zhèn)里拂之不去的幽靈就開始進駐馬爾克斯的心靈。在成長階段,馬爾克斯如饑似渴地閱讀了歐美現(xiàn)代派作家的作品。他從卡夫卡、喬伊斯、海明威、福克納那里接受了現(xiàn)代主義的洗禮,又從拉美民族文化中汲取養(yǎng)分,嘗試創(chuàng)作出具有“濃重的番石榴芳香和斑斕的美洲色彩”的作品。
然而,同時代的拉美局勢帶給作家本人極大的考驗。數(shù)百年來的殖民統(tǒng)治已經讓這片土地上的百姓飽受苦難,拉美各國艱難獨立后又有經年不斷的內戰(zhàn)、肆虐橫行的霍亂和暴力事件等,這使得各國政局動蕩,經濟凋敝,社會矛盾迅速惡化。彼時的拉丁美洲充斥著光怪陸離、令人費解的社會現(xiàn)象。
眾多拉美本土作家試圖以文字反映怪異的現(xiàn)實,卻發(fā)現(xiàn)歐洲傳統(tǒng)的文字表述方式在拉美魔幻般的現(xiàn)實面前失效了。
經歷了一番先鋒式的文學探索后,拉美作家最終覓得了一種適宜表現(xiàn)眼前荒誕現(xiàn)實的方法,即用拉丁美洲人認識世界的方式去表現(xiàn)拉丁美洲的客觀現(xiàn)實?!澳Щ矛F(xiàn)實主義”就此成型,作家們紛紛以拉美人的知覺來審視生活,將神話、預感、迷信等非理性觀念納入文學表現(xiàn)的對象,從而為紛亂的社會景象籠罩上亦幻亦真的奇異色彩。
二、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藝術特點
作為文學描寫的對象和內容,魔幻主要表現(xiàn)為拉美的神奇自然和本土居民的魔幻意識。奇特的自然現(xiàn)象是馬爾克斯筆下魔幻世界的外在形態(tài),例如《百年孤獨》中那奔涌四年多的洪水和將馬孔多小鎮(zhèn)夷為平地的颶風,《巨翅老人》里濁水泛濫、瘟疫肆虐的背景,都以相當夸張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給讀者造成強烈的感官刺激。
本土居民的魔幻意識則是魔幻世界的內在根源,馬爾克斯筆下的人物具有神奇的預感,能憑借直覺和迷信預知未來。
《百年孤獨》里的阿瑪蘭妲就能預知自己的死亡時間,《枯枝敗葉》里的人們也準確預料了災禍的到來。這種魔幻意識也讓人們對神靈、鬼魂、魔法的存在篤信不疑,比如,吉卜賽人變成毒蛇和瀝青的消息在馬孔多人看來都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他們甚至以為意大利人的自動鋼琴里是鬼魂在吟唱。
而作為文學表現(xiàn)的藝術手法,魔幻又是折射現(xiàn)實的一種手段,它指創(chuàng)作者利用豐富的想象和藝術夸張的方式,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特殊表現(xiàn)。馬爾克斯就用他魔幻的筆觸放大了阿拉卡塔卡人在落后封閉的文化環(huán)境中形成的迷信觀念。
這些閉塞、愚昧的想法及其引發(fā)的滑稽場面令人啼笑皆非,但究其根本,它們都是在殖民主義、帝國勢力長期侵擾下產生的后果。因此,馬爾克斯筆下的刻意嘲弄意在引發(fā)人們對拉美現(xiàn)狀的思考,本質上是一種“含淚的嘲諷”。
為了營造小說中的魔幻色彩,馬爾克斯借助了紛繁的敘事手段。在敘述人稱方面,馬爾克斯時常借亡者的視角以第一人稱來講述故事,如《有人弄亂了這些玫瑰》里,亡靈通過敘述他的所見、所憶、所想還原了故事的原貌,也為小說本身增添了離奇的氛圍。在敘述順序方面,馬爾克斯常采用插敘和預敘,將過去和未來的情節(jié)穿插在當下的敘述中。在《有人弄亂了這些玫瑰》里,馬爾克斯通過對四十年前和二十年前的情節(jié)的交錯敘述,讓讀者在現(xiàn)實和回憶的交疊中逐步了解故事情節(jié)。有時,插敘、預敘的交錯使用還在文本中構造出一個循環(huán)的敘事結構,這種敘事結構既能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和神秘感,也能呼應拉美的社會文化狀況,比如《百年孤獨》中馬爾克斯利用了重復輪回的時間來刻意凸顯馬孔多人的愚昧和閉塞。
這些獨特的敘述內容和敘述方法都讓馬爾克斯的小說充滿了魔幻的味道。
但歸根結底,魔幻的筆觸是從現(xiàn)實中延伸出來的,正如馬爾克斯宣稱的那樣:“現(xiàn)實是最偉大的作家。”因此,“魔幻現(xiàn)實主義”一詞本身就暗含著一項文學創(chuàng)作的公式:魔幻是內容和手段,現(xiàn)實才是寫作最終指向的目的。馬爾克斯文本中一些看似魔幻的故事情節(jié)實際上是現(xiàn)實的鏡像?!栋倌旯陋殹分刑岬降摹跋憬稛帷笨此漂偪窕恼Q、令人難以置信,卻對應著阿拉卡塔卡真實的歷史事件。也就是說,魔幻的情節(jié)具備一定的現(xiàn)實依據(jù)。這些魔幻情節(jié)不僅立足于現(xiàn)實,有時還象征著現(xiàn)實生活的種種狀態(tài)。在《流光似水》中,孩子們的“光海航行”正象征著人類對夢想的不懈追求;《百年孤獨》中第一代布恩迪亞對磁鐵、放大鏡、羅盤等器物的奇特功能的開發(fā)以及他對煉金術的極端沉迷,都象征著獨立于保守、落后社會的一種富于創(chuàng)想和勇氣的人生追求。
馬爾克斯的小說以魔幻的筆觸描繪了一個現(xiàn)實與想象交相輝映的世界,反映出一個大陸的生命矛盾。盡管他筆下的拉丁美洲籠罩在閉塞、落后、腐敗和獨裁的社會氛圍中,但他的戲謔和嘲諷都暗含著對拉美歷史問題的反思,以及對個體精神孤獨的悲劇性特質的思考。
馬爾克斯的作品就像擊碎窗戶的磚頭,讓人們得以開始認識真正的拉丁美洲,那些被掩埋的歷史、被虛飾的問題重新走入大眾的視野。他用文字在荒誕的土地上澆灌出了魔幻之花,一如他在諾貝爾文學獎演說詞《拉丁美洲的孤獨》中希冀的那樣:“幸福將成為可能”,讓“那些注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終能“永遠地享有在大地上重生的機會”。
考點分析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被選入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的第三單元。這一單元的導語要求學習者“了解小說多樣化的風格樣式,從主題內容、敘事手法、語言風格等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獨特的藝術成就”。而馬爾克斯及其代表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極大地拓寬了小說創(chuàng)作的領域,為文學的荒野辟出了一條極富現(xiàn)代主義精神的全新路徑,其魔幻的筆觸、立足于現(xiàn)實圖景的主題、紛繁的敘事手法等,都值得我們一再地駐足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