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意象及意象圖式的初中英語詩歌賞析教學,可以分析詩篇的意象圖式,描述詩節(jié)的意象組合,理清其行文線索;分析詩句的意象圖式,把握表達的隱喻特征,闡釋其語言特色;表述意象蘊含的情感,挖掘意象蘊藏的智慧,領(lǐng)悟其育人價值。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意象;意象圖式;詩歌賞析;育人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07-0029-05
【作者簡介】朱永舉,江蘇省揚州市寶應(yīng)縣氾水鎮(zhèn)初級中學(江蘇寶應(yīng),225819)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英語特級教師,江蘇省鄉(xiāng)村骨干教師培育站主持人,揚州市教育學會中小學英語專業(yè)委員會常務(wù)理事,寶應(yīng)縣初中英語名師工作室領(lǐng)銜人。
詩歌營造了極富美感的意象世界。在詩歌教學中,教師引領(lǐng)學生感悟詩人所描繪的意象及其融入的情感,揣摩詩人運用的意象圖式及其創(chuàng)造的意境,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喚醒其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領(lǐng)略詩歌的意蘊,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其綜合文化素養(yǎng),實現(xiàn)詩歌賞心悅目的審美價值和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然而,一些英語教師在進行詩歌教學時,缺乏對詩歌語篇結(jié)構(gòu)的關(guān)注,導致學生對詩歌的行文線索模糊不清;缺乏對詩歌語言現(xiàn)象的闡釋,導致學生無法觸摸其營構(gòu)的意象;缺乏對詩歌深刻內(nèi)涵的揭示,導致學生難以領(lǐng)悟詩歌隱含的人生智慧。本文將結(jié)合意象及意象圖式理論,闡述英語詩歌賞析教學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意象與意象圖式
(一)意象及意境
在認知語言學中,意象多指一種心理表征,即在具體物象并未客觀再現(xiàn)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主體在腦海中仍能展現(xiàn)其形象。它是創(chuàng)作主體認知能力的體現(xiàn)。[1]詩歌的審美功能是借助意象實現(xiàn)的。詩歌的意象是詩人情感的寄托,能讓讀者領(lǐng)略到詩歌的美。詩歌中的每一個意象都是審美的元素,不同的意象在進行有機組合后形成審美的統(tǒng)一體。這個審美的統(tǒng)一體使詩歌展現(xiàn)的畫面具有鮮明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因此意象的組合方式是詩歌審美價值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2]
意象作為詩歌最基本的結(jié)構(gòu)單元,存在于意境中,是意境的組成要素。意境主要是在意象的基礎(chǔ)上延伸出來的一種氛圍,一種與詩歌的主題相對應(yīng)的環(huán)境。[3]意境是意象的境界。意象的境界即境中既有物象,更有主體,強調(diào)情與景的交融、物與我的統(tǒng)一,是意與象、情與景的契合。[4]意境中的“情”是詩人情感理想的主觀創(chuàng)造,“景”則是生活形象的客觀反映。一首詩中呈現(xiàn)的一般不是單個意象,而是多個意象的完美組合,從而形成意象群。但意境并非多個意象的簡單疊加,而是超出多個意象的總和,具有動感和層次,能夠賦予詩歌生命和韻味。
(二)意象圖式
意象圖式是人們在與外部世界多次互動的感性經(jīng)驗中抽象出來的,能夠運用于類似經(jīng)驗的一種高度組織化的概念結(jié)構(gòu)。意象圖式具有體驗性和抽象性,是聯(lián)系感知和理性的橋梁。它產(chǎn)生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官經(jīng)驗,既是感性經(jīng)驗的抽象組織模式,又是動態(tài)的認知結(jié)構(gòu),能將具體的認知域映射到抽象的認知域,形成聯(lián)系抽象關(guān)系和具體意象的組織結(jié)構(gòu),從而實現(xiàn)對抽象目標域的理解。
Evans和Green 將意象圖式分為八個主要類別:空間圖式、容器圖式、運動圖式、平衡圖式、力量圖式、同一(多樣性)圖式、一致性圖式和存在圖式。[5]人類最基本的意象圖式是在空間概念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意象圖式不僅可以表達空間內(nèi)各種成分的關(guān)系,還能將其表達的抽象關(guān)系投射到其他的認知域中,從而形成比喻、象征等含義。當人在大腦中形成某種意象圖式時,就會不自覺地將其運用到認知新的、抽象的事物當中。
詩歌中的意象可以借助意象圖式進行深層次解碼。意象圖式的運用,一方面有助于詩人傳遞思想感情和表達主題意義,促進語篇的和諧發(fā)展,最大程度上保證詩歌主旨的正確表達和語篇意義的統(tǒng)一性;另一方面,讀者通過詩人建構(gòu)的意象圖式,能深刻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及詩行里隱藏的內(nèi)在意義,在思想感情上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6]
二、基于意象及意象圖式的詩歌賞析
詩歌賞析要分析意象、意象群的組合方式及整個意象系統(tǒng)的組織結(jié)構(gòu)。詩人通過映射等手法在詩歌中展示出多重意象,教師需要引領(lǐng)學生通過意象及意象圖式對詩歌進行解析,分析意象及意象圖式在意境構(gòu)建中的作用。
本文以譯林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7 Reading板塊A poem about the seasons的教學為例,論述如何基于意象及意象圖式進行詩歌賞析教學。
(一)厘清詩歌語篇的行文線索
意象圖式一方面為抽象表達提供結(jié)構(gòu)框架,另一方面使得我們的經(jīng)驗具有連貫性。[7]詩歌語篇雖然用詞精簡、內(nèi)容跳躍,但極具關(guān)聯(lián)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行文線索體現(xiàn)于意象圖式。
1.分析詩篇的意象圖式
全詩運用“運動圖式”中的“起點—路徑—目標圖式”依次呈現(xiàn)了冬、春、夏、秋四季的意象群。教師以問題鏈“How many stanzas are there in the poem? What is written in each stanza? Can you tell me why this poem is in this order? Can we change the order?”引導學生理清詩歌的行文線索,并使學生明白:We cant change the order. In the last stanza about autumn,the last 2 lines say “Soon the snowy season will begin, / And it will be a new year once again.” It means that the poet thinks a new year begins in winter. The order follows the laws of plant growth and animal activities. Winter is a season for keeping energy. Its also a season for everything to rest and prepare to grow.
詩人認為新的生機孕育于冬季,草木在與嚴寒的抗爭中增強了御寒能力,煥發(fā)了新生的力量。詩歌以冬季的意象開頭,最后以交代為何開頭寫冬季結(jié)尾,行文結(jié)構(gòu)嚴謹、首尾呼應(yīng)。全詩以季節(jié)的變換為線索,內(nèi)部聯(lián)系緊密。
2.描述詩節(jié)的意象組合
在詩節(jié)賞析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以播放相關(guān)視頻、誦讀詩歌等形式,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詩中的意象;之后提出問題“What is ... like in the poets eyes? Can you describe the image of ... according to his description?”讓學生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描述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冬、春、夏、秋四季的意象組合。
學生首先對Stanza 1 “The image of winter”進行描述:In winter,white snow covers the whole earth. The weather makes birds,trees and flowers feel very cold. While the birds are away,trees and flowers fight the cold and forget to grow. 如此,學生描述出了冬季白雪覆蓋四野、候鳥飛往他鄉(xiāng)和花草樹木忘我御寒等意象。
接著,描述Stanza 2 “The image of spring”:The weather is nice in spring. A windy day is perfect for children to fly kites. Bees and butterflies play happily among flowers. When the April showers come,they hide away. 通過描述,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春光的明媚、春風的和煦、春心的蕩漾、春花的爛漫、春雨的逗人等意象。
然后,對Stanza 3 “The image of summer”進行描述:People often have sweet memories of summer days. They play comfortably by quiet streams or under the shade of trees. They also go swimming and eat ice cream. They feel cool and relaxed. 學生的描述使人能清晰地感受到灼人的夏日、靜靜的溪流、遮陽的樹蔭、愜意的泳池、涼爽的冰激凌等意象。
最后,描述Stanza 4 “The image of autumn”:When autumn comes,the leaves turn brown and fall into piles upon the ground. To the delight of farmers,the crops in the fields are ripe. They are busy harvesting them. 這樣的描述不僅呈現(xiàn)了歸根的落葉、豐收的莊稼等意象,還表達了對落葉回饋大地的謳歌和人們對秋季這一收獲季節(jié)的贊美。
四個詩節(jié)所營造出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氛圍,使學生展開無盡的聯(lián)想,進而產(chǎn)生更加豐富的景象和情思。在描繪的過程中有的學生還聯(lián)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的“孤翁釣雪”、賀知章《詠柳》中的“和風剪柳”、楊萬里《小池》中的“蜻蜓賞荷”以及杜牧《山行》中的“楓葉流丹”等意象,從而使冬、春、夏、秋四季的意象變得更為清晰、更為豐滿。
(二)闡釋詩歌語言的藝術(shù)特色
詩歌是意象的世界,意象是通過語言來呈現(xiàn)的。對詩歌的鑒賞,離不開對其語言的形象闡釋,從而使所描述的畫面躍然紙上。
1.分析詩句的意象圖式
教師提出問題“How does the poet make the sentences more vivid?”引導學生分析詩句的意象圖式,使其初步領(lǐng)會詩人建構(gòu)意象圖式的意義和方法。
以Stanza 1為例,首行“Winter days are full of snow,”將表示容器概念的圖式映射到表示時間概念的“winter days”中來,“winter days”被視為容器,“full of snow”運用的則是“容器圖式”中的“滿—空圖式”。這就形象地描寫出樹木、花草、飛鳥所處的環(huán)境——白雪皚皚的冬季,從而增強了詩歌的畫面感,給人以極強的視覺沖擊。第二行“When trees and flowers forget to grow,”與第三、四行“And the birds fly far away”“To find a warm and sunny day.”構(gòu)成了“空間圖式”中的“中心—邊緣圖式”,以“the birds”的離開襯托處于圖式中心的“trees and flowers”的堅守。而第三行與第四行又構(gòu)成了“起點—路徑—目標圖式”,飛鳥從白雪皚皚的冬季飛往遠方以尋找“a warm and sunny day”。整個詩節(jié)以動襯靜、動靜相宜,多種意象圖式的融合闡釋了詩歌的主題意義。
2.把握表達的隱喻特征
意象圖式是拓展隱喻思維的基礎(chǔ)。隱喻以一個認知域的經(jīng)驗來表述另一個認知域的經(jīng)驗,源域的某些特點被映射到目的域上,目的域因源域而得到形象表述。認知隱喻思維是思維方式的一種,是隱喻形成和表述過程中人腦運用聯(lián)想和類比推理所做的相似性替代并產(chǎn)生新的概念組合及其關(guān)系的過程。
在闡釋詩句用詞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問題“Which sentences use metaphor in the poem?”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語言的隱喻特征。如“Trees and flowers forget to grow”中的“forget”、“Bees and butterflies play among flowers”中的“play”、“They hide from the April showers”中的“hide”等,這些原本用于人的動詞在這里用到了對“trees and flowers”“bees and butterflies”的描述中,使得這些自然界的植物、動物靈動起來。詩人使用隱喻性的思維方式和修辭手法構(gòu)建詩歌意象語言,將思想情感投射到客觀事物上,使人倍感生命的活力與美好。
(三)領(lǐng)悟詩歌內(nèi)蘊的育人價值
詩歌的意象是詩人為表達一定的審美理想或情感智慧而精心營構(gòu)的主客統(tǒng)一體。因此,賞析詩歌時還要深刻理解意象中隱含的意義,與詩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
1.表述意象蘊含的情感
為了引導學生從詩歌意象中領(lǐng)悟詩人蘊含其中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教師在學生每描述一個季節(jié)的意象后,提出“Can you see the poets feelings from these images?”等類似的問題,從而達到以情激情的育人效果。
學生在表述詩人及自己的情感時,紛紛表達了如下觀點。(1)Four seasons make a year. Each season has its own beauty,which is worth appreciating.(2)白雪皚皚下萬物寂寥,給人帶來一種靜謐和空靈的感覺,仿佛能夠觸摸到雪花的輕柔。(3)放飛風箏的孩童、姹紫嫣紅的鮮花、翩翩起舞的蝴蝶和蜜蜂等多個意象使人清晰地感受到生機勃勃的春天氣息和歡快的氛圍。(4)We like chatting or reading under the shade of trees by quiet streams in the middle of the day. (5)Autumn is the best time for farmers to harvest crops. (6)Nature is full of pleasure and beauty. We should protect nature and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2.挖掘意象蘊藏的智慧
為了挖掘詩歌對學生身心成長的價值,在學生每描述出一個季節(jié)的意象后,教師還提出“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images?”等問題,引導學生挖掘詩歌意象中蘊藏的人生智慧,加深學生對詩歌主題意義的理解,從而實現(xiàn)詩歌抒情、育情的文化價值。
以Stanza 1中的意象為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由冬季的嚴寒聯(lián)想到學習與生活中的困境,并從詩句“When trees and flowers forget to grow”中獲得成長智慧。學生對“forget”一詞的理解如下。(1)Growing up is a little painful but it is well worth experiencing and enjoying. (2)遇到困境時,要以一種風輕云淡的灑脫、骨子里的堅強,坦然地去應(yīng)對,并從中體驗戰(zhàn)勝困難的經(jīng)歷,享受取得成功的喜悅。(3)面對冬季的嚴寒,“trees and flowers”為什么能夠如此堅強?那是因為它們扎根于大地,從土壤中獲取了寶貴的營養(yǎng),從而增強了戰(zhàn)勝嚴寒的能量。這就啟示我們:為了迎接未來的任何挑戰(zhàn),要從現(xiàn)在的學習與生活中汲取充分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不懼挑戰(zhàn)的能力和意志。同時,這首詩的意境表現(xiàn)出了自然主義的創(chuàng)作傾向,啟發(fā)人們要按照自然規(guī)律行事,這與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不謀而合。
三、結(jié)語
基于意象及意象圖式的詩歌賞析能夠提升詩歌教學的品位。在教學中,教師要引領(lǐng)學生觀察詩人創(chuàng)作的認知模式,分析詩篇的意象圖式,描述詩節(jié)的意象組合,理清其行文線索;分析詩句的意象圖式,把握表達的隱喻特征,闡釋其語言特色;表述意象蘊含的情感,挖掘意象蘊藏的智慧,領(lǐng)悟其育人價值。
尤其是在文化日益成為一種軟實力的當下,教師需要密切關(guān)注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文化價值的引導,以促成人與文化的雙重建構(gòu),實現(xiàn)文化育人。[8]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包括英文詩歌在內(nèi)的各類語篇中所涉及的不同文化進行感知、理解、比較和鑒別,幫助學生汲取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深厚的道德情感。
【參考文獻】
[1]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楊俊峰.從古典詩歌中的意象翻譯看意象圖式理論的闡釋空間[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4):66-70.
[3]賈增榮.圖式理論下的詩歌意象翻譯研究[J].語文建設(shè),2016(26):89-90.
[4]朱志榮.王國維基于意象的意境理論[J].學術(shù)界,2019(7):92-99.
[5]EVANS V, GREEN M. Cognitive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
[6]張媛飛.認知模型、文本質(zhì)地與語篇建構(gòu)——以休斯詩歌《雨中鷹》為例[J].外國語文,2015(3):101-107.
[7]楊唐峰.“差不多”、“差一點”的語義制約——基于意象圖式理論[J].漢語學習,2015(6):49-61.
[8]朱永舉.指向文化圖式建構(gòu)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2(7):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