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宇
摘 要:文章應用“得失電子守恒、電荷守恒、原子守恒”三個守恒,通過四道高考試題,詳細介紹了化工流程題中復雜化學方程式書寫方法,此方法簡單、實用、易于掌握.
關(guān)鍵詞:電子守恒;電荷守恒;原子守恒;化工流程題;化學方程式;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34-0129-04
新高考化學工藝流程題涉及復雜化學方程式書寫[1].本文通過2021年高考化工流程題,分兩種類型詳細介紹用“三個守恒”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方法,并用該方法書寫2022年高考化工流程題涉及的化學方程式加以佐證.1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書寫
書寫化學方程式,使用“三個守恒”順序依次為:得失電子守恒、電荷守恒、原子守恒.
例1 [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化學試題15題 (5)]
綠色化學在推動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某科研團隊設(shè)計了一種熔鹽液相氧化法,制備高價鉻鹽的新工藝,該工藝不消耗除鉻鐵礦、氫氧化鈉和空氣以外的其他原料,不產(chǎn)生廢棄物,實現(xiàn)了Cr—Fe—Al—Mg深度利用和Na+內(nèi)循環(huán).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5)物質(zhì)V可代替高溫連續(xù)氧化工序中的NaOH,此時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分析 書寫步驟如下:
第一步 :確定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
反應物:Fe(CrO2)2、O2、NaHCO3
生成物:Na2CrO4 ,濾渣I中有Fe(CrO2)2中
+2價Fe高溫連續(xù)氧化后生成的難溶于水的+3價Fe化合物,經(jīng)分析為Fe2O3.
氧化劑:O2 ;還原劑: Fe(CrO2)2
氧化產(chǎn)物:Na2CrO4、Fe2O3;還原產(chǎn)物:-2價O化合物
離子方程式:
Fe(CrO2)2+O2CrO2-4+ Fe2O3
第二步: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寫出相應系數(shù).
4Fe(CrO2)2+7O28CrO2-4+ 2Fe2O3
第三步:電荷守恒,即反應物所帶電荷數(shù)=生成物所帶電荷數(shù).
反應物電荷數(shù):0,生成物電荷數(shù):-8×2=-16,反應物有NaHCO3參與反應,故反應物應由HCO-3提供負電荷,電荷數(shù)為:-1×16 =-16,即反應物由16HCO-3提供16個負電荷.
4Fe(CrO2)2+7O2+16HCO-38CrO2-4+2Fe2O3
第四步:原子守恒,應用原子守恒依次配平主要原子和H、O等原子.
①配平主要原子C,使C原子個數(shù)守恒.
反應物有16個C原子,生成物也應有16個C原子,但必須是呈電中性化合價為+4價的C的化合物.經(jīng)分析16CO2符合.
4Fe(CrO2)2+7O2+16HCO-38CrO2-4+ 2Fe2O3+ 16CO2
②最后觀察H、O原子個數(shù),生成物補充8H2O,全部守恒.
4Fe(CrO2)2+7O2+16HCO-38CrO2-4+ 2Fe2O3+ 16CO2+8H2O
寫成化學方程式:
4Fe(CrO2)2+ 7O2+16NaHCO38Na2CrO4+2 Fe2O3+ 16CO2+8H2O
2 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書寫
書寫化學方程式,使用“一個守恒”:原子守恒.
例2 [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化學試題17題(5)]
Ce2(CO3)3可用于催化劑載體及功能材料的制備.天然獨居石中,鈰(Ce)主要以CePO4形式存在,還含有SiO2、Al2O3、Fe2O3、CaF2等物質(zhì).以獨居石為原料制備Ce2(CO3)3·nH2O的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回答以下問題:
(5)“沉鈰”過程中,生成Ce2(CO3)3·nH2O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
分析 書寫步驟如下:
第一步:寫出題中已經(jīng)確定的反應物和生成物.
離子方程式:
Ce3++HCO-3Ce2(CO3)3·nH2O
第二步:原子守恒,應用原子守恒配平主要原子.
2Ce3++3HCO-3Ce2(CO3)3·nH2O
第三步:電荷守恒,即反應物所帶電荷數(shù)=生成物所帶電荷數(shù).
反應物電荷數(shù):2×3-3×1=3,生成物電荷數(shù):0,反應物有NH4HCO3參與反應,故反應物應由HCO-3提供負電荷,電荷數(shù)為:-1×3=-3,即反應物由3HCO-3提供3個負電荷.
2Ce3++3HCO-3+3HCO-3Ce2(CO3)3·nH2O
第四步:原子守恒,應用原子守恒依次配平主要原子和H、O原子.
①配平主要原子C,使C原子個數(shù)守恒.
反應物中有6個C原子,生成物中已有3個C原子還應再有3個C原子,但必須是呈電中性化合價為+4價的C元素的化合物,經(jīng)分析3CO2符合.
2Ce3++3HCO-3+3HCO-3Ce2(CO3)3·nH2O+3CO2
②最后觀察H、O原子個數(shù),反應物補充(n-3)H2O,全部守恒.
2Ce3++6HCO-3+(n-3)H2O Ce2(CO3)3·nH2O+3CO2
例3 [2021年全國乙卷化學試題26題(1)]
磁選后的煉鐵高鈦爐渣中,其主要成分有TiO2、SiO2、Al2O3、MgO、CaO和少量Fe2O3,為節(jié)約并充分利用資源,通過圖3所示工藝流程回收鈦、鋁、鎂等.
回答下列問題:
(1)“焙燒”中,TiO2、SiO2幾乎不能發(fā)生化學反應,Al2O3、MgO、CaO、Fe2O3轉(zhuǎn)化為相應硫酸鹽,寫出Al2O3轉(zhuǎn)化為NH4Al(SO4)2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分析 書寫步驟如下:
第一步 :寫出題中已經(jīng)確定的反應物和生成物.
化學方程式:
Al2O3+(NH4)2SO4NH4Al(SO4)2
第二步:原子守恒,應用原子守恒依次配平主要原子和H、O原子.
①Al原子守恒
1Al2O3+(NH4)2SO42NH4Al(SO4)2
還有S原子守恒和N原子守恒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
②先S原子守恒:
1Al2O3+4(NH4)2SO42NH4Al(SO4)2
③再N原子守恒:
反應物中有8個N原子,生成物中已有2個N原子還應再有6個N原子,但必須是呈電中性化合價為+3價的N元素的化合物.經(jīng)分析6NH3符合.
1Al2O3+4(NH4)2SO4
2NH4Al(SO4)2+6NH3
④最后觀察H、O原子個數(shù),生成物補充3H2O,全部守恒.
1Al2O3+4(NH4)2SO42NH4Al(SO4)2+6NH3+3H2O
第二種情況:
⑤先N原子守恒:
1Al2O3+1(NH4)2SO42NH4Al(SO4)2
⑥再S原子守恒:
反應物中有1個S原子,生成物中有4個S原子,反應物中還應再有3個S原子,但必須是呈電中性化合價為+6價的S元素的化合物.經(jīng)分析3SO3或3H2SO4符合.但從工藝流程分析,高爐礦渣焙燒工序,無SO3或H2SO4參與此步反應.故這種情況不能寫出化學方程式.
例4 [2022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化學試題28題(3)]
化合物X由三種元素組成,某個實驗小組按圖4所示流程進行實驗.
回答:
(3)①寫出X到A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②X難溶于水,但可溶于氨水中,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
分析 第①問的書寫步驟如下:
第一步 :確定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
反應物:BaCu3O4、NH3
生成物:Cu,Cu化合價降低,得到電子,則氨中N化合價升高,NH3被氧化生成N2.
氧化劑:BaCu3O4;還原劑:NH3
氧化產(chǎn)物:N2;還原產(chǎn)物:Cu
離子方程式:NH3+Cu3O2-4Cu+N2
第二步:應用得失電子守恒,寫出相應系數(shù).
2NH3+Cu3O2-43Cu+N2
第三步:電荷守恒.
反應物電荷數(shù):-2,生成物電荷數(shù): 0,反應物有NH3參與反應,堿性環(huán)境,故生應物應由OH-提供負電荷,電荷數(shù)為:-1×2 =-2,即生成物由2OH-提供2個負電荷.
2NH3+Cu3O2-43Cu+N2+2OH-
第四步:原子守恒,觀察H、O原子個數(shù),生成物補充2H2O,全部守恒.
2NH3+Cu3O2-43Cu+N2+2OH-+2H2O
寫成化學方程式:
2NH3+BaCu3O4Ba(OH)2+3Cu+N2+2H2O
第②問的書寫步驟如下;
第一步:寫出題中已經(jīng)確定的反應物和生成物.
離子方程式:
Cu3O2-4+NH3·H2OCu(NH3)2+4
第二步:應用原子守恒配平主要原子.
Cu3O2-4+12NH3·H2O3Cu(NH3)2+4
第三步:電荷守恒.
反應物電荷數(shù):-2,生成物電荷數(shù):3×2=+6,反應物有NH3·H2O參與反應,堿性環(huán)境.故生成物應由OH-提供負電荷,電荷數(shù)為:-1×8=-8,即生成物由8OH-提供8個負電荷.
Cu3O2-4+12NH3·H2O3Cu(NH3)2+4+8OH-
第四步:原子守恒,觀察H、O原子個數(shù),生成物補充8H2O,全部守恒.
Cu3O2-4+12NH3·H2O
3Cu(NH3)2+4+8OH-+8H2O
BaCu3O4難溶于水,離子方程式中BaCu3O4不能寫成Cu3O2-4,
故離子方程式為:
BaCu3O4+12NH3·H2O3Cu(NH3)2+4+Ba2++8OH-+8H2O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