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遲子建《煙火漫卷》中的哈爾濱書寫研究

        2023-04-07 02:36:44董運生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劉建國漫卷遲子建

        董運生

        遲子建《煙火漫卷》中的哈爾濱書寫研究

        董運生

        (重慶三峽學院文學院,重慶 404020)

        《煙火漫卷》是遲子建以文學形式對哈爾濱進行的一次全方位描繪與審視,歷史、空間、文化、自然、生活等元素的交織,建構起哈爾濱的城市形象。在小說中,作者聚焦城市日常生活,并借人物的行動和選擇展開現(xiàn)代城市視域下的人性追問。對哈爾濱飽含深情的書寫中,體現(xiàn)了遲子建構筑城市生活家園的努力。

        遲子建;《煙火漫卷》;哈爾濱書寫;日常生活

        近年來,遲子建在持續(xù)故鄉(xiāng)書寫的同時,也將筆觸伸向了哈爾濱這座她長期生活的城市。不同于《偽滿洲國》《黃雞白酒》《起舞》《白雪烏鴉》《晚安玫瑰》等作品將哈爾濱設置為故事發(fā)生場景,或選取哈爾濱歷史上的某個片段或社會生活中的某個局部,《煙火漫卷》是遲子建對哈爾濱進行的一次全方位掃描與審視,哈爾濱以“強悍的主體風貌”[1]303在作品中呈現(xiàn)。將哈爾濱作為小說主要敘事對象進行建構,是遲子建的自覺選擇,從寫作發(fā)生學角度看,創(chuàng)作動因里有父輩的辛酸經(jīng)歷、個人的城市生活體驗以及和域外城市比較中的反思。

        哈爾濱自1898年沙俄修筑中東鐵路引發(fā)人口激增和巨大流動以來,百余年間,多種力量曾于此展開過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個層面的角逐,漢族人、蒙古族人、滿族人、朝鮮族人、俄國人、日本人、猶太人等多個族群都于此生活過,造就了哈爾濱這座雖然年輕但卻不失文化多元的城市。書寫什么樣的哈爾濱,如何書寫哈爾濱,是作者寫作時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在《煙火漫卷》中,遲子建將對哈爾濱的城市書寫放在了核心位置。城市是有生命和溫度的,城市的生命和溫度源自城與人的雙向互動與建構,城市以多元的文化和多樣的形式給人以規(guī)約和塑形,不同人對于一座城市及自己在城市中的歸屬也有不同的認知,并有意無意地以個人的方式參與城市的建構。遲子建無意于借重大歷史事件、英雄人物來實現(xiàn)對哈爾濱的書寫,她著眼日常生活,聚焦其中有著特異家世的個人,以人物活動實現(xiàn)歷史、空間、文化、自然等城市構成要素的整合。在《煙火漫卷》中,尋找是重要的故事線索,也是敘事動力之所在,在各色人等形形色色尋找的背后,不難看出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善良人性的守望。

        一、時空中的城

        人與城在時間和空間中存在,城市文化的建構也是在時間和空間中進行的,因而,“富有歷史感的哈爾濱形象,可以在時間秩序和空間構成的交匯中覓得”[2]。借助時間和空間,《煙火漫卷》實現(xiàn)了歷史與現(xiàn)實、域內與域外、自然與人文的勾連?!稛熁鹇怼飞?、下兩部分別以“誰來署名的早晨”和“誰來落幕的夜晚”命名,并各以哈爾濱早晨、黃昏的各色場景開啟敘事。然而,小說的文本時間卻為當下生活中的一年,在哈爾濱四季的呈現(xiàn)中又插入了長短不等的歷史時間,這種以小時間涵容大時間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敘事的緊致性,也體現(xiàn)出作者以現(xiàn)實時間為主體并在其中回溯歷史的敘事策略。由于現(xiàn)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城市生活中時間日益呈現(xiàn)出碎片化、無序化特征,以有序的自然時間統(tǒng)攝文本體現(xiàn)出了作者對現(xiàn)代城市生活的反思,舒緩而又飽含生意的自然時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都市人的現(xiàn)代性時間焦慮。

        在哈爾濱城市史的呈現(xiàn)中,家族敘事和老建筑是遲子建的重要著力點。哈爾濱開埠引發(fā)了多國僑民的到來,城市人口因而具有較強的群族混雜性特征。“城市經(jīng)常以換喻的方式現(xiàn)身,如體現(xiàn)為人群?!盵3]在家族敘事中,遲子建重點選取了于大衛(wèi)、劉建國兩個在族群、血緣上有典型性的家族。于大衛(wèi)家族背景復雜,其外祖父是20世紀初至哈爾濱經(jīng)商的波蘭籍猶太人,母親謝普蓮娜在嫁給父親于民生之前,曾與中東鐵路工程機械師伊格納維奇有過一段婚姻,伊格納維奇因父親病危于1937年返回蘇聯(lián),但由于娶了與日本人有往來的波蘭商人的女兒而被指控犯叛國罪收監(jiān)、處決。1946年春,謝普蓮娜同于民生結婚并于1949年生育于大衛(wèi),于大衛(wèi)娶妻謝楚薇并育有一子銅錘。于大衛(wèi)和同齡人一樣,經(jīng)歷過上山下鄉(xiāng)、恢復高考等諸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大學畢業(yè)后成了一名建筑師,后轉行經(jīng)商。劉建國的父親劉鼎初為革命知識分子,東北光復后自延安至哈爾濱工作,動亂歲月遭受迫害,被強行送瘋人院后遭瘋子活活打死。劉鼎初有劉光復、劉驕華、劉建國三個子女,劉建國為其收養(yǎng)的日本開拓團成員和關東軍隨軍護士的遺孤。劉建國插隊探親時轉道看望好友于大衛(wèi)、謝楚薇夫婦,并受托將銅錘帶給謝普蓮娜,然而卻不慎于哈爾濱火車站將孩子遺失,此后四十余年奔波尋找銅錘的下落。遲子建通過銅錘的遺失與尋找,將這兩個家族關聯(lián)起來,借家族代際傳遞實現(xiàn)了歷史和現(xiàn)實的勾連,并由之完成中國、波蘭、蘇聯(lián)、日本等多重國際因素在哈爾濱書寫中的交匯。

        建筑是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見證。在《煙火漫卷》中,遲子建將眾多老建筑納諸筆下,如濱江鐵路橋、老會堂音樂廳、榆櫻院中華巴洛克建筑、圣·索菲亞教堂、荷蘭領事館舊址、東北烈士紀念館、馬道臺府、新聞電影院等。以榆櫻院中的三幢青磚灰瓦樓房為例,在平面布局上它們是中國傳統(tǒng)的合院式結構,但在建筑主體輪廓和立面造型上卻又吸納了不少外來因素,如采用了雕刻蘭草和蓮花圖案的圓形門柱和窗間柱。建筑訴說著復雜的城市歷史,凸顯了不同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也存留了此間的人物活動痕跡。榆櫻院主樓開始是中國人開的戲園,后來作過俄國馬戲團的住所,再后來則成了一位日本商人的日貨專賣店。左廂房過去曾是茶莊,右?guī)孔鬟^綢緞莊和畫店。當下的榆櫻院除退休工人老郭頭居住外,也接納了黃娥、雜拌兒、大秦、小米等進城者,由此實現(xiàn)了老哈爾濱人與進城者、都市文化與鄉(xiāng)村文化的融匯。書寫老建筑和聚焦家族敘事一樣,都可視為對哈爾濱歷史的一種轉喻。

        城市書寫不僅要把握歷史脈絡,也要實現(xiàn)其空間建構。《煙火漫卷》中,遲子建主要通過人物活動來繪制哈爾濱城市地圖,并由此實現(xiàn)物理空間、生活空間、文化空間、精神空間等諸種空間的疊加。小說中人物的活動軌跡基本達到了對哈爾濱核心城區(qū)的覆蓋,實現(xiàn)了對城區(qū)物理空間的掃描。由于城市空間的屬人性,完整的城市空間建構不可避免地要兼及其生活性、文化性、精神性。遲子建聚焦榆櫻院這一核心生活空間,在展現(xiàn)居住者日常生活的同時,也由此間的人物活動及人事糾葛進一步推進哈爾濱的城市空間建構,如黃娥進城后先后在道外南極城干果店和冷鮮城做過營業(yè)員,在南崗西大橋的窗簾城、大世界的小百貨商場賣或運過貨,在太陽島賣過啤酒,閑暇時還喜歡到長春街的花市和靠近靖宇街的舊貨市場逛。多元文化交融碰撞塑造了城市的精氣神,也使城市空間更加多彩??瓢喑錾淼挠诖笮l(wèi)對建筑投注了大量熱情,順著他的鏡頭,荷蘭舊領事館、東北烈士紀念館、省外辦、秋林公司、馬道臺府、江上俱樂部等不同風格的知名建筑進入讀者視野。與于大衛(wèi)熱愛建筑不同,劉建國則喜歡音樂并想象銅錘可能繼承了祖輩、父輩的音樂基因,故而常出現(xiàn)在老會堂音樂廳、群力音樂廳、外灘音樂公園等音樂場所。新老建筑、各色藝術場館交織出了哈爾濱的文化空間。城市是生活場,也給人提供精神棲息之地。黃娥心情憋悶時到群力外灘公園散心,一邊喝酒一邊流淚,在城市燈火與草灘樹林間思索人生。在安排后事的過程中,她先后到清真寺、圣·索菲亞教堂、極樂寺等宗教場所尋求神靈對孩子的庇護。劉建國從于大衛(wèi)口中聽出自己身世可疑后帶于大衛(wèi)去兒童公園逼問,兒童公園里有二人童年時代的歡樂記憶,也有劉建國從根源上對個人身份的追問。

        快節(jié)奏的城市生活及商業(yè)大潮的沖擊,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城市人與自然的疏離,也使不少人意識到了親近自然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性。遲子建在小說中延續(xù)了此前作品中對自然的關注,將自然與城市連為一體,對于當下城市書寫中時有忽略的自然給予了正視。松花江是大自然賜予哈爾濱的瑰寶:“一座城市有一條江,等于擁有了一冊大自然饋贈的日歷。對于哈爾濱這樣的都城來說,這日歷就是一部四季寶典?!盵1]17穿城而過的松花江不僅給哈爾濱城市發(fā)展提供了資源,也造就了一道靚麗的風景,還承載了哈爾濱人的記憶和悲喜。劉建國年少時常與哥哥劉光復在結冰的江面上抽冰嘎、打雪爬犁。劉光復十幾歲時在江岸樹叢中掏鳥蛋燒了吃,被鳥兒在后脖頸處啄下傷疤,留下了“烏鴉頸”的綽號,癌癥晚期他還盼著死前去松花江里游一回,然而至死未能如愿。在小說中,風景有時還承擔了表征人物精神世界或人生處境的重要作用。在失去銅錘的歲月里,對于大衛(wèi)夫婦來說似乎所有的早晨都是蒼白的,然而雜拌兒在他們家住宿的一晚,卻使于大衛(wèi)和謝楚薇的生活悄然間發(fā)生了變化,在波光粼粼的松花江里發(fā)現(xiàn)了風景:“他們從江水變幻的顏色上,能感受到它照拂人間時,那份虔誠和執(zhí)著。江心先是有了一條檸檬色的光帶,接著這光帶顏色加深,變成了淡淡的胭脂紅,然后面積擴大,向岸邊擴展?!盵1]94正如柄谷行人所說,“所謂風景乃是一種認識性的裝置”[4],當人以身處其中的體驗者而不是外在的主宰者觀賞自然時,就有達到“向外發(fā)現(xiàn)了自然,向內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深情”[5]的可能。

        《煙火漫卷》對哈爾濱的書寫里,時空交織而呈現(xiàn)出的一體化色彩明顯,時間是空間化了的時間,而空間則是時間化了的空間,家族代際延續(xù)和歷經(jīng)滄桑的老建筑是哈爾濱歷史的見證,城市空間和建筑功能的變化里也內蘊著城市流動的歷史?!叭宋镎驹跁r間、空間的交匯點上,攜帶著自身的性別、階層等文化信息,與廣義的他人產生各式各樣的聯(lián)結”[6],并由此創(chuàng)造出煙火漫卷的城市。

        二、漫卷的煙火

        煙火是生活的氣息,漫卷的煙火則是蕓蕓眾生的日常生活。遲子建對于在俗常生活中實現(xiàn)小說敘事有著清醒的認識:“小說就是日?;纳睢枷牖?、個性化的東西其實就包含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當中?!盵7]《煙火漫卷》里,作者借富有煙火氣息的日常生活展現(xiàn)了城中人的生存境遇,并展開對現(xiàn)代城市生活的審視和反思?!稛熁鹇怼凡煌诒姸喑鞘袝鴮懼袑Τ鞘邪l(fā)展利弊進行的衡量或基于城鄉(xiāng)二元對立展開的城市現(xiàn)代性反思,它對城市人群日常生活的關注,“體現(xiàn)出作者回歸真實生活經(jīng)驗的城市書寫態(tài)度”[8],也為當代文學中的城市書寫路向提供了一定的啟示。

        如作者在小說上、下兩部分起始所說,“無論冬夏,為哈爾濱這座城破曉的,不是日頭,而是大地卑微的生靈”[1]3,“無論寒暑,伴哈爾濱這座城入眠的,不是月亮,而是凡塵中唱著夜曲的生靈”[1]157。在煙火漫卷的城市生活流中,遲子建將筆觸伸向了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方方面面。城市是由一個個場所構成的,菜市場、餐館、商場、批發(fā)市場、火車站、各類小區(qū)、工地、旅館、商場、音樂廳、醫(yī)院、公園等眾多場所既服務于哈爾濱的城市空間建構,也為形形色色的人提供了活動空間和展現(xiàn)他們悲歡離合的舞臺。人是城市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因城市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城市人群凸顯出鮮明的流動性、混雜性特征。小說中出場的人物有“愛心護送車”司機、建筑師、公務員、獄警、退休企業(yè)干部、刑滿釋放人員、考古工作者、教師、律師、工人、民工、商販、藝人、自由職業(yè)者等,他們社會經(jīng)濟地位不同,文化修養(yǎng)各異,既接受城市文明的規(guī)約,也參與了城市形象的塑造。

        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是日常生活的重要話題,且時常交織在一起。穿著不僅是一個人社會經(jīng)濟地位的體現(xiàn),也可由此彰顯不同人物的性格、審美和生活境遇。謝楚薇在丟失兒子銅錘之后心性發(fā)生了較大變化,無論居家還是外出、在職還是退休,都一絲不茍地穿著干練的職業(yè)裝,這讓丈夫于大衛(wèi)難以接受。和雜拌兒相識相熟并動了收養(yǎng)他的念頭以后,謝楚薇聽從了雜拌兒的建議不再穿正裝和高跟鞋。謝楚薇前后著裝的變化中,透出了她心靈創(chuàng)傷及結痂的軌跡。劉驕華和丈夫老李退休后情感出現(xiàn)了裂隙,她一改往常的大方樸素,和二哥劉建國相約吃飯時甚至將對方嚇了一跳:本來好看的彎彎柳葉眉描得又粗又黑像是兩截炭條,涂得不均勻的口紅好像是爛嘴丫,指甲染成了紫色,紫毛衣外搭黃色風衣和綠花圍巾,腳蹬白色厚底亮光運動靴,儼然一個滑稽戲的女演員。劉驕華怪異的裝扮里,有她對生活狀況的不滿和對老李的抗議。黃娥穿衣樸素,也幾乎不用化妝品,這與她農村人的質樸和自然率真的性格是分不開的。小劉和胖丫是進城邊學藝邊謀生的二人轉藝人,雖然他們經(jīng)濟并不寬裕,但胖丫也渴望能買上一件貂皮大衣。出于大衣價錢、生活學習支出及購買大衣后需添置配套衣飾等問題的綜合衡量,胖丫最終放棄了購買貂皮大衣。從胖丫想買貂皮大衣到最終放棄,不難看出她過日子的踏實和學藝的執(zhí)著。城里人和進城者對衣飾的不同態(tài)度,彰顯了城市生活中城鄉(xiāng)生活習慣的共存和差異。

        民以食為天,一方水土有一方飲食。哈爾濱人喜歡吃燉菜,尤其是晚餐,如果沒有燉菜就會覺得缺少了什么。燉菜因人的喜好和時令不同而變化。春夏兩季的燉菜相對清淡些,常見的有排骨燉冬瓜、五花肉燉豆角、鯽魚燉豆腐;秋季是進補時節(jié),且此時玉米、土豆、蘿卜等菜品已經(jīng)成熟,它們就成了這時燉菜的重要角色;由于天氣嚴寒,長冬里則常吃酸菜燉白肉、羊肉燉蘿卜、牛肉燉柿子、雞肉燉蘑菇等高熱量的燉菜。四季里不同的燉菜,不僅豐富了哈爾濱人的味蕾體驗,也為舌尖上的哈爾濱勾勒出一條濃重的墨線。飲食不僅是風俗的重要體現(xiàn),也和人的生存境遇息息相關。陳秀的到來,改變了常年獨居的老郭頭的生活,一頓蔥花油餅和菠菜湯就讓他有死了也值的感慨,有鰥居老人的孤獨和對正常家庭生活的渴盼,也有對其子女的無聲批評。劉光復病重后,一改往常較為養(yǎng)生的飲食習慣,恢復了吃肉喝酒的生活,飲食的變化里,有他對生的眷戀、死的無奈,也有他相對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

        住所是人安放身心之處,除和人的社會經(jīng)濟條件、需求品味有關外,也往往形成對城市和人物處境的隱喻?!稛熁鹇怼分?,榆櫻院是作者著力描寫的一個重要居所。這座院子的建筑風格及其掌控者、功能的變遷交代出了榆櫻院的前世今生,也形成了對哈爾濱這座歷史復雜、文化多元、包容力強的城市的隱喻。在小說中,劉建國住在道里中央大街附近一座20世紀50年代建造的六層紅磚老樓里的一個二居室,老樓的低矮殘破與周邊的其他建筑形成了對比,破舊逼仄的居所一如他的人生:盡管時光流逝,劉建國的生活仿佛定格在了四十余年前銅錘的遺失里,他沒有成家,承受著身心的多重折磨,尋找銅錘的下落成了他生活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劉驕華夫婦賣了位于香坊的房子后在南崗鬧市區(qū)馬家溝河畔買了一套二手的小三居。然而這里房屋所有者流動性較大,樓上樓下常有的裝修鬧得人不得安寧;住房對面的鄰居為了一己之私,竟然將門前的防火通道安裝了柵欄門加鎖據(jù)為己有,劉嬌華找派出所、物業(yè)協(xié)調無果,最后是她教導過的刑滿釋放人員的威嚇起了作用。居所的變化投射出城市生活中家園的不穩(wěn)定性,由居所衍生出的看似尋常實則不正常的鄰里關系、居住環(huán)境等細節(jié),揭露出了城市生活中的痛點。

        住是人在城市空間中相對靜止的停留,行則在人物活動軌跡中勾畫出流動的、立體的城市。便捷的交通是現(xiàn)代化城市的重要構件,火車、地鐵、航空、汽車等現(xiàn)代交通方式構筑了哈爾濱的城市交通系統(tǒng)。人在城市的行走除展現(xiàn)人物生存境遇、推進小說敘事外,也作用于哈爾濱城市形象的建構。劉建國常行走于各類音樂場館,然而他的本意卻是尋找銅錘,由此在美妙的音樂與焦慮的尋找中形成了巨大的張力,在和平繁榮的年代里,劉建國卻難以獲得身心的安寧和愉悅。翁子安讓劉建國帶他去猶太公墓拜祭謝普蓮娜時,其實他已清楚了自己的真實身份,這為后面翁子安即是銅錘的身世之謎揭曉埋下了伏筆。小說敘事中由人物行動穿插的形形色色文化場所,為煙火中的哈爾濱增添了文化亮色。

        遲子建在小說中展示城市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將人性放在城市視域中進行了打量。人性是一種復雜的存在,誠如卡西爾所言:“人之為人的特性就在于他的本性的豐富性、微妙性、多樣性和多面性?!盵9]幾十年如一日尋找銅錘的劉建國,收留了到哈爾濱尋找盧木頭的黃娥母子,給人以誠實善良的感覺,然而隨著敘事的推進,這位和善的老者也曾因非理性的行為給一個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心靈創(chuàng)傷。黃娥是個善良爽朗、討人喜歡的女人,然而她卻對眾人撒了一個大謊,她所尋找的丈夫其實早已因生她與其他男人相會的氣而亡故。劉驕華為人熱心且有正義感,免費為黃娥母子提供住所,并協(xié)調雜拌兒入學事宜,然而她也有一定的私心,希望二哥劉建國能以此為契機組建一個家庭,晚年有所依靠。謝楚薇有了收養(yǎng)雜拌兒的念頭后,既希望雜拌兒能找到父親,又不希望這個男人出現(xiàn);黃娥被馬車撞倒送醫(yī)后,她搶著和劉建國支付醫(yī)藥費,好像不讓她支付就是和她搶雜拌兒的撫養(yǎng)權。當聽到醫(yī)生說黃娥沒有生命危險時她內心有種說不出的痛楚,盡管她知道那很不道德。正如遲子建在眾多小說中呈現(xiàn)的那樣:“善良與丑惡,純潔與污穢,并不是人性天空的兩極,它們常常相伴相繞?!盵10]

        遲子建在書寫城市生活世相和復雜人性的同時,也對商品經(jīng)濟裹挾下的唯利化傾向、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文化的消費主義、人與自然的疏離等城市人不得不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予以揭示和反思。唯利化傾向成了現(xiàn)實城市生活中的痛點,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黃娥因賣東西時常給高秤而被老板辭退;有些“愛心護送車”司機會因病人中途亡故而坐地加價;大舅病危時,小李以趕第二天見報的影評以及去看了也不能將人從死亡線上拉回為由,拒絕送老人最后一程;跳廣場舞的領頭大媽經(jīng)常以七大姑八大姨的紅白事向跳舞的老太太們斂財;老郭頭先后以房產引誘黃娥、陳秀??臻g的相對擁擠和通訊的便捷使人們之間的物理距離相對縮短,然而趨利化傾向、信任危機等因素卻使人們精神距離變大。銅錘遺失后,于大衛(wèi)曾懷疑過銅錘是否為其親生,劉建國是否因銅錘有猶太血統(tǒng)而故意弄丟;劉嬌華和老李退休后結束了經(jīng)常不在一起生活的問題,然而卻因覺得對方身上問題太多而出現(xiàn)了情感裂隙;蔡輝在得知劉光復的病沒有治療價值后,理性地選擇到廣東照看患了孤獨癥的孫兒而不是留下照顧丈夫,因為她認為從長遠看得以兒子他們?yōu)橹?。商品?jīng)濟對文化也產生了一定的沖擊,文化功利化、文化消費主義及因之產生的低俗化有所抬頭。小李經(jīng)??块喿x作品簡介而不是認真看作品寫文藝評論;小劉和胖丫是有藝術追求的二人轉藝人,然而老師卻對他們搞歌劇二人轉的想法冷嘲熱諷,在新聞電影院看了面目全非、惡搞低俗卻吸引了觀眾極大熱情的所謂二人轉表演后,二人更是倍感打擊。人與自然的疏離是從心開始的。榆櫻院里的老榆樹在老郭頭眼里是系了鐵絲晾曬衣服被褥的好工具,于大衛(wèi)和謝楚薇居所面對松花江卻多年未欣賞過江景,污水和垃圾的激增使城市河道污濁發(fā)出刺鼻的氣味,年輕人在小區(qū)花園里的丁香樹下燒烤將丁香葉熏得焦枯。

        針對上述問題,遲子建以道德倫理的持守、文化的反省與建構、人對自然的呵護進行了回應。小說中,劉氏三兄妹的言行是對唯利是圖、道德矮化現(xiàn)象的重要回應。如劉光復和劉驕華所說,雖然他們兄妹三人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然而卻都不是見利忘義之人,且還算得上是理想主義者。義利之辯、立德修身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因子,它們雖不能根除唯利是圖、道德滑坡現(xiàn)象,卻又是醫(yī)治痼疾的一劑良方。文化的堅守、思考和重構是對文化功利化、消費化的回應。老李退休后盡管極少去考古現(xiàn)場了,但開始了關于渤海國考古發(fā)現(xiàn)專著的寫作。于大衛(wèi)做的大劇院設計方案采取了冰溜兒造型,切合哈爾濱氣候特征而又富有詩意,其中無疑有“觀物取象”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在拍攝老建筑時,于大衛(wèi)善于從燕子、綠植等自然事物中發(fā)現(xiàn)老建筑的靈氣和滄桑背后的生機。小劉、胖丫做歌劇二人轉的嘗試里,有他們對傳統(tǒng)藝術的現(xiàn)代化、外來文化的本土化的思考。人與自然的親和需要從心開始,以自然之眼、關愛之眼而不是主宰之眼看待自然。黃娥住進榆櫻院后用鉗子夾斷了榆樹上老郭頭曬衣服的鐵絲,并聲稱樹沒有犯罪為何要將它們綁起來;雀鷹因未干的塑膠材料束縛而死后,黃娥動過向有關部門討要說法的念頭。翁子安拒絕了舅舅的巨額財產贈予,但請舅舅替自己給濕地保護項目捐助一筆錢,以兌現(xiàn)黃娥發(fā)生意外時對大自然做出的承諾。

        三、尋找與救贖

        漫卷的煙火里不僅有俗常生活的煙火氣息,也有漫長尋找與救贖過程中人性發(fā)出的耀眼光芒。尋找是《煙火漫卷》的敘事動力所在,貫穿作品的始終,作品以劉建國尋銅錘開始,以于大衛(wèi)找劉建國落幕。歉然是人的一種存在狀態(tài),由于人生中種種不完美的存在,尋找成了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小說中的尋找,“既指血緣關系上的尋找,也指精神上的尋找”[11]。尋找既有身份的體認、精神的追求,又因與城市生活交織而和哈爾濱城市形象的塑造密不可分。劉建國、于大衛(wèi)、謝楚薇在哈爾濱苦苦尋找遺失的銅錘,劉建國還為此換過多次工作,并最終選擇了流動性強、廣泛接觸人的“愛心護送車”司機這一職業(yè),甚至還幾乎跑遍了黑龍江省的各個縣市;于大衛(wèi)為了尋找兒子,時常去看老舊建筑,并經(jīng)營了鐘表店和燈飾店來舒緩時間之痛和增強生活之光;尋找銅錘而無所得改變了謝楚薇的心性,雜拌兒的到來又給了她替代性的希望。黃娥進城表面上是尋找丈夫,其實是因為覺得劉建國為人可靠,想在城市里為雜拌兒找一個可以依賴的養(yǎng)父,并積極地為托孤做各種準備。雜拌兒隨母親進城則是真心實意地尋找父親,學小號是為了召喚迷路的父親,當翁子安和黃娥關系密切時他表示出了一定的憤怒和敵意,并從哈爾濱回到他的出生地七碼頭。

        血緣的尋找不僅和家族史及身份的確認相關,也融入了城市日常生活的悲歡離合,見證了人物的心性品行。于大衛(wèi)得知劉建國是日本遺孤后,懷著同是外來族裔的同情,將其帶到母親謝普蓮娜墓前說不能讓劉建國再找銅錘了。劉建國得知自己真實身份后,則去了各大圖書館尋找有關黑龍江日本開拓團的文獻資料,希望能夠解密自己的身世,然而卻沒有絲毫頭緒。翁子安在得知自己就是銅錘后,一方面尋找合適的時機向劉建國說明情況,另外也多次偷偷地跟蹤于大衛(wèi)夫婦,想知道自己這道泉水是從什么樣的山間流淌出來的。在小說有關尋找的敘事中,身邊熟識的翁子安就是劉建國多年尋找無果的銅錘,劉建國在尋找銅錘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就像是被風吹至哈爾濱的種子一樣的日本遺孤,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人生的荒誕和無常。

        在血緣關系尋找以外,小說也涉及了對美滿婚戀、歷史文化、靈魂救贖等諸多精神方面的尋找。小說中呈現(xiàn)的婚戀關系幾乎都有一定的不完美性,和城里人劉光復夫婦、劉驕華夫婦、于大衛(wèi)夫婦帶有無情無性特征的婚姻相比,外來者小劉、胖丫和大秦、小米兩對青年的婚戀雖然頗有波折,但還是呈現(xiàn)出了一抹亮色,他們對真摯愛情的追求和城里人的婚姻現(xiàn)實形成了鏡像,折射出城市生活中無情無味的婚姻狀況。劉光復拍東北城市工業(yè)史的舉動里,有他個人記錄歷史的理想,也有對自身城市工業(yè)建設者身份的追憶。于大衛(wèi)對建筑藝術的熱愛,小劉、胖丫對二人轉的執(zhí)著,老李退休后著史的舉動,都是嘈雜都市生活中自覺的文化追尋。

        救贖是遲子建“作品一貫關注的主題”[11],救贖是尋找的旨歸,也是對善惡交織的人性揚棄升華后發(fā)出的奪目光亮。在小說中,救贖意識主要體現(xiàn)在劉建國和黃娥兩個主要人物身上。他們雖然犯下了重大過失,然而卻無主觀的行為動機,源自偶然的過失為他們尋求救贖之旅留下了可能。劉建國因意外丟失了銅錘,他猥褻武鳴也是在極端壓抑的情況下產生的非理性狀態(tài)下實施的;黃娥偶然的一次主動會見劉文生使盧木頭生氣致死。對于他們的過失,遲子建從道德倫理的角度進行了審視。劉建國弄丟銅錘后盡心竭力地尋找,至老孤身一人,在找到銅錘以后,他離開哈爾濱到興凱湖畔,以余生陪伴失去正常生活的武鳴。盧木頭死后,黃娥懷著隨丈夫而去的念頭,著手安頓兒子的生活,并積極做著各種告別人世的準備。然而,他們兩人對救贖的尋求并不徹底,這是復雜人性的體現(xiàn),也和遲子建慣常的溫情敘事有一定的關系。劉建國在找到銅錘叔叔時,對三十多年前的罪過沒有具體提及,還編造了一個過世的朋友來代替自己。黃娥對城市生活有了一定的迷戀,翁子安的出現(xiàn)使她赴死的決心產生了一定動搖。對于不經(jīng)意間犯下的過錯,人應該予以正視并懷有深沉的贖罪意識,漫長的贖罪旅程是對人性的試煉,上下求索中閃耀著奪目的人性光芒。

        小說以新年時節(jié)伴隨夏里亞賓《伏爾加船夫曲》而來的兩個男人的哭聲結束,劉建國雖然不懂俄語,武鳴也未必懂音樂,但音樂的旋律及其中內蘊的“踏開世間不平路”的精神還是深深地打動了他們??蘼曔^后那更加熱烈的噼噼啪啪的劈柴燃燒聲中,人性中的惡得到凈化,熊熊火光中升騰起人生的希望之光。

        四、結語

        《煙火漫卷》是遲子建對哈爾濱進行的一次全方位描繪與審視,在《煙火漫卷》中,由于主要采用了以當下生活中的一年來展開哈爾濱城市書寫的策略,審美距離的把握是一個不易處理的問題,加之作者為人為文的溫柔敦厚之風,使作品在對現(xiàn)實的正視、批判、回應上存在著一些乏力之處,如如何處理當代城市生活中的家庭倫理失范、無情無味的婚姻問題等。但是,城市形象建構中對歷史、空間、文化、自然等因素的綜合立體呈現(xiàn),展示了遲子建講好城市故事的底氣和實力?!稛熁鹇怼分械墓枮I書寫,體現(xiàn)了遲子建構筑富有煙火氣息的城市生活家園的努力。聚焦日常生活,是遲子建城市書寫的自覺選擇,使作品在接地氣的同時也更富有煙火氣息。城市視角下的人性追問,延展了遲子建對復雜人性的關注和審視,使漫卷的煙火中升騰起靈性之光、時代之光。

        [1] 遲子建.煙火漫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

        [2] 李永東.誰來為城市署名——評遲子建的長篇小說《煙火漫卷》[J].文學評論,2021(5):121-129.

        [3] 理查德·利罕.文學中的城市:知識與文化的歷史[M].吳子楓,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0.

        [4] 柄谷行人.日本現(xiàn)代文學的起源[M].趙京華,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17.

        [5] 宗白華.宗白華全集:2[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273.

        [6] 王堯,牛煜.煙火漫卷處的城與人[J].當代作家評論,2021(1):102-106.

        [7] 遲子建,周景雷.文學的第三地[J].當代作家評論,2006(4):42-50.

        [8] 劉欣.自然、生活與城市經(jīng)驗再寫——論遲子建《煙火漫卷》中的城市意象重構[J].文藝評論,2021(6):49-56.

        [9] 恩斯特·卡西爾.人論[M].甘陽,譯.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20.

        [10] 遲子建.小說的叢林[J].中國文學批評,2017(1):47-49.

        [11] 韓寒.書寫北方大地命運的交響——遲子建談新作《煙火漫卷》[N].光明日報,2020-09-23(13).

        A Study on Harbin Writing in Chi Zijian’s

        DONG Yunsheng

        is an all-round description and examination of Harbin in the form of literature by Chi Zijian. The interweaving of history, space, culture, nature, life and other elements constructs the urban image of Harbin. In the novel,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daily life of the city, and explores human n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cities through the actions and choices of the characters. Chi Zijian's efforts to build a home for urban life are reflected in her affectionate writing about Harbin.

        Chi Zijian;; Harbin writing; daily life

        I206.7

        A

        1009-8135(2023)01-0100-10

        董運生(1986—),男,河南南陽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美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責任編輯:鄭宗榮)

        猜你喜歡
        劉建國漫卷遲子建
        社火迎新
        金秋(2024年2期)2024-04-17 08:10:28
        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
        盛會歡歌
        源流(2022年11期)2022-02-09 08:40:53
        鷓鴣天·也擬疏狂似舊時
        Interaction Solutions for Kadomtsev-Petviashvili Equation with Variable Coefficients?
        New Double-Periodic Soliton Solutions for the(2+1)-Dimensional Breaking Soliton Equation?
        漫卷詩書
        試論遲子建新作《群山之巔》的詩性呼喚
        遲子建:為何能長期保持高水準的創(chuàng)作?
        北京文學(2016年9期)2016-09-08 21:40:21
        漫卷詩書喜欲狂
        讀寫算(下)(2015年11期)2015-11-07 07:21:13
        国产av天堂亚洲av刚刚碰| 丁香婷婷色| 亚洲中文字幕有码av|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av |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区蜜桃麻豆|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国产高颜值大学生情侣酒店| 91情侣视频| 精品中文字幕精品中文字幕|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水多|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免费一级a毛片在线播出| 美女被内射中出在线观看| 无套中出丰满人妻无码| 少妇的肉体k8经典| 99久久久精品国产性黑人| 中文字幕第一页人妻丝袜| 天天综合网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免费小视频| 在线观看女同一区二区|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 美女视频黄的全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婷婷久久| 亚洲性av少妇中文字幕| 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免费一级a一片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最新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ā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婷婷色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美女被黑人巨大入侵的的视频 | 青春草在线视频精品| 日本高级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