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雨澤
從中醫(yī)學角度來看,帕金森病屬于“顫病”“拘病”或“顫拘病”范疇。以靜止性震顫為主者可擬診為“顫病”:以肌肉緊張拘痙、運動遲緩為主者可擬診為“拘病”:二者皆明顯者可擬診為“顫拘病”。中醫(yī)治療帕金森病具有獨特優(yōu)勢,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可起到良好的協(xié)同作用,尤其在疾病早期和改善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方面,能夠改善生活質(zhì)量,延緩疾病進展:與西藥聯(lián)合使用,還可以提高療效,減少藥物不良反應。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風悼眩,皆屬于肝”;“諸暴強直,皆屬于風?!逼渲小皬娭薄保ㄖ钢w拘緊強直)、“悼”(指身體搖晃欲倒地、走路不穩(wěn))皆與帕金森病主癥相關。內(nèi)經(jīng)的論述奠定了本病風邪為患的理論基礎?!端貑枴っ}要精微論》曰:“行則振掉,骨將憊矣?!敝赋霭Y狀的出現(xiàn)與腎精不足相關。此后醫(yī)家在前人基礎上發(fā)揮,認為本病病機大體屬本虛標實,本虛為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標實為風、火、痰、瘀、毒等閉阻腦竅。本病病位在肝、腎,涉及心、脾,虛實夾雜,治法多變通。
通過文獻研究及臨床反饋,歸納出帕金森病的中醫(yī)證候信息,可見表1。
可采用辨病與辨證相結(jié)合的診斷方式。首先根據(jù)西醫(yī)診斷標準確定早期帕金森病的診斷,然后在此基礎上運用中醫(yī)辨證方法.確定辨證分型。綜合考慮患者的疾病特點、發(fā)病年齡、有無共病、藥物可能的副作用等因素選擇治療方案。
1.陰血虧虛,筋失濡養(yǎng)證
癥狀:肢體拘痙,活動遲緩,步態(tài)拖拉,言語呆板,腰酸腿笨,大便秘結(jié),舌偏嫩,舌苔少,脈弦細或細。
推薦方藥:連梅四物湯加減。
藥物組成:烏梅、黃連、當歸、白芍、熟地黃、川芎、葛根、木瓜、人參、石菖蒲、炙甘草。若兼頭昏頭痛者,加天麻、鉤藤以平肝熄風;腰膝酸軟者,加桑寄生、杜仲補肝腎、強筋骨。
2.肝腎不足,肝風內(nèi)動證
癥狀:肌肉拘急,肢體顫動幅度、程度較重,情緒激動時加劇,常兼動作遲緩、頭目眩暈、耳鳴、失眠多夢、腰酸腿軟、肢體麻木,舌體偏瘦,舌質(zhì)暗紅少苔,脈細弦或沉細弦。
推薦方藥:滋陰熄風湯加減。
藥物組成:烏梅、山茱萸、當歸、白芍、熟地黃、川芎、天麻、鉤藤、醋龜板、石決明、人參、炙甘草。若虛熱甚,癥見五心煩熱,舌嫩紅,脈細數(shù),可加黃連、知母以清熱降火;兼便秘者,可加大黃、虎杖瀉下通便。
3.痰熱腑實,風痰上擾證
癥狀:神呆懶動,形體稍胖,活動緩慢,胸脘痞滿,小便短赤,大便秘結(jié),舌質(zhì)紅或暗紅,舌苔黃或黃膩,脈象細數(shù)或弦滑。
治法:清熱化痰、平肝熄風。
推薦方藥:黃連溫膽湯合羚角鉤藤湯加減。
藥物組成:黃連、竹茹、枳實、半夏、橘紅、生姜、茯苓、羚羊角片、鉤藤、桑葉、生地黃、菊花、生白芍、川貝母、炙甘草。若兼痰火不寐者,可加酸棗仁、竹茹;若兼麻木身痛者,可加紅花、秦艽以通絡止痛;若兼痰濁言語不利者,可加石菖蒲、遠志以豁痰開竅。
4.陰損及陽,陰陽兩虛證
癥狀:行動困難或啟動困難,臥床或輪椅,表情呆板,肢體或頭部震顫日久,項背僵,肢體拘攣,疲乏體倦,畏寒肢冷,腰酸腿痛,納差便溏,有時頭暈或暈厥發(fā)作,舌質(zhì)淡嫩或淡暗,苔白,脈沉細。
治法:滋陰助陽、熄風止顫。
推薦方藥:地黃飲子加減。
藥物組成:熟地黃、山茱萸、石斛、肉蓯蓉、巴戟天、附片、肉桂、天麻、川芎、五味子、茯苓、遠志、石菖蒲。若兼尿失禁,可加桑螵蛸、益智仁以溫固下元;若兼氣虛陽虛便秘者,宜加重肉蓯蓉溫陽通便。
以上證型的帕金森病患者若有運動功能障礙,可用中醫(yī)外治法。針灸治療以督脈、大腸經(jīng)、膽經(jīng)為主,以太沖、百會、合谷、風池等穴位為主穴;頭針頭穴治療可選用舞蹈震顫控制區(qū)、運動區(qū)等;辨證取穴可選用豐隆、氣海、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等穴位。配合電針療法和溫針灸療法效果更好。
1.帕金森病抑郁或淡漠 帕金森病抑郁按中醫(yī)“郁病”論治,以疏肝理氣為總則,推薦驗方柴甘解憂湯(四逆散、甘麥大棗湯、開心散合方),辨證使用中成藥如逍遙丸、越鞠丸、舒肝丸等。
2.帕金森病認知障礙 以髓海不足、痰瘀阻滯為基本病機,在基本證候治療方案中可加用補益腦髓、化瘀除痰藥,如龜甲膠、鹿角膠、遠志、石菖蒲、丹參、川芎等。
3.帕金森病便秘 便秘嚴重時急則治標。氣虛、陽虛便秘用黃芪湯或濟川煎加減,陰虛便秘用增液湯或增液承氣湯加減,痰熱腑實用星蔞承氣湯加減。一般治療可在基本證候治療方案基礎上加用通便藥。酒大黃、枳實,腹脹者加厚樸,便干時加火麻仁,燥結(jié)嚴重時加用芒硝粉沖服。辨證使用中成藥如麻仁軟膠囊、通腑醒神膠囊、麻仁滋脾丸等。
中醫(yī)外治法可用大黃粉貼敷神闕穴,即姜汁調(diào)大黃粉貼敷神闕,每次4~6小時。
4.帕金森病失眠 以心血不足或邪氣擾心為基本病機,可在基本證候治療方案基礎上加用酸棗仁、龍齒、茯神等。臨床辨證以酸棗仁湯、歸脾湯、黃連溫膽湯、血府逐瘀湯加減為常用治療方劑。
5.帕金森病日間嗜睡或睡眠發(fā)作 以陽氣不足或陽氣不振為基本病機,在基本證候治療方案基礎上加用黃芪、炮天雄、麻黃等。以補中益氣湯合麻黃附子甘草湯為基本治療方劑。
6.帕金森病低血壓或直立性低血壓 以補氣、補陽、升陽為基本原則,在基本證候治療方案基礎上加用黃芪、人參、炮天雄等。以保元湯、升陷湯、舉元煎、補中益氣湯加減為常用方劑。辨證使用中成藥如生脈飲、參麥注射液、參芪扶正注射液等。
7.帕金森病流涎 按中醫(yī)的痰飲病論治,以溫藥和之為總則。在基本證候治療方案基礎上加用溫陽化飲藥干姜、肉桂、茯苓、白術(shù)等。
8.帕金森病不安腿 以養(yǎng)肝血、柔肝筋為基本原則。在基本證候治療方案基礎上加用白芍、葛根、木瓜等。
9.帕金森病身痛 以不通則痛、不榮則痛為基本病機。在基本證候治療方案基礎上加用延胡索、威靈仙、制川烏等。下半身或下肢痛給予當歸四逆湯或獨活寄生湯加減,上半身痛或上肢痛給予葛根湯或桂枝加葛根湯加減。甚者可辨證給予烏頭湯或烏頭桂枝湯加減。
10.帕金森病排尿障礙(癃、閉或失禁) 排除其他疾病導致的排尿障礙,以膀胱氣化不利為基本病機。急則治其標,排尿困難者可以先導尿救急。在基本證候治療方案基礎上辨證加用制附片、肉桂以助膀胱氣化,輕者可用淫羊藿、杜仲。尿失禁或小便控制不良多為腎陽虛證,以金匱腎氣丸或右歸丸為基本方加減。癃證或閉證多為濕熱壅滯或夾瘀血,以龍膽瀉肝湯加滋腎通關丸為基本方加減。
中醫(yī)外治法:艾箱灸氣海、關元穴,每次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