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麗
古典詩詞的創(chuàng)作時間往往離我們生活時代較為久遠。譬如蘇軾的《江城子·記夢》,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我們與古詩詞之間存在巨大的時空差異,這使得學生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與古詩詞存在著天然的隔閡。
在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學面臨重大改革,最醒目的即是重視“任務群學習”教學模式?!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語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币簿褪钦f要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必須貫徹“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的任務群教學。
有別于傳統(tǒng)逐點賞析字詞的學習方式,從一問一答知識性講解方式,轉變?yōu)閷W生活動為主,進行學科認知探索。教師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學生進入任務群后,進行深度學習,實現自主閱讀鑒賞,探究寫作,從而獲得審美體驗,體悟作者獨特藝術表現與情感追求。
情境是學習任務群有效開展的重要支點。高考“一核”“四層”“四翼”評價體系,明確指出情境是其重要考查載體。情境是以問題或任務為中心構成的活動場域。情境不僅適宜更要有效,是“能夠引導學生廣泛、深度參與的學習情境?!边@也符合陶行知先生“做中學,做中教”的教育思想。情境應基于“真實情境”,包括學習的真實環(huán)境、真實任務和真實評價,通過任務群建立學習與真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結。
任務群學習首先要確定有統(tǒng)攝作用的“核心大任務”或“核心大問題”。確定了核心任務或核心問題,也就確定了任務群的教學內容和進程,可以有效引領學生開展各類學習活動。
基于《經典詠流傳》這一古詩詞與現代音樂融合節(jié)目學生耳熟能詳,于是筆者在《江城子》學習活動中創(chuàng)設《經典詠流傳》情境任務。
任務一:《經典詠流傳》正在火熱播出。如果下期節(jié)目介紹宋代悼亡詞雙璧《江城子》和《鷓鴣天》,請你先寫一段主持人開場白(字數100 字左右)。并附上往期《經典詠流傳》主持人開場白示例:詩意中國源遠流長,與時光作伴,聽世紀回響,讓古詩詞唱響時代殿堂。故鄉(xiāng)是中國人心中不變的坐標,那里有你最為在乎的人?!蔼氃诋愢l(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那里有你最惦念的味道?!扒镲L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币环菟监l(xiāng)情,讓我們永遠記住自己的根在哪里。這一前置任務讓學生主動進入文本。一學生寫道:腹有詩書氣自華,經典詩歌永流傳”。歡迎大家收看《經典詠流傳》節(jié)目。在這里,你將會感受中華的博大精深,體會古人的風情萬種。“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對亡妻的思念深深打動我們。十年時光茌苒,是否仍記得對方模樣?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蘇軾的夢中。
任務群設置生動情境,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
深度學習是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所謂“深度”,“它強調學習者與知識、自我、環(huán)境三者的整體建構。強調知識統(tǒng)整、思維批判、能力遷移、情感體驗的深度學習,與核心素養(yǎng)在學習理念上具有同構性?!?/p>
任務群是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重要載體。任務二是《經典詠流傳》節(jié)目上映,請配樂朗誦表演。這一任務指向讀,詩歌無讀不學習,激發(fā)讀詩興趣。
情境任務三是現場需要為朗誦配mv 畫面,可以選取哪些畫面?為什么?每小組討論后派代表發(fā)言。整個任務群,此項任務是重點。此任務沒有用生活情境去置換文本語境,依然緊貼文本,給與具象化生活情境,讓學生獲取知識和生活體驗相融合,得以深度學習。學生選取畫面:“千里孤墳”,一下子代入悼亡意境?!皦m滿面,鬢如霜”,特寫,黑發(fā)到白發(fā),時光荏苒、年紀已大、功業(yè)無成、滿目滄桑;“小軒窗,正梳妝?!逼拮踊顫娒利愜S然眼前。這是夢境,拍攝可用虛鏡頭。詩人鬢如霜后見到妻子正梳妝,夢中而得,現實不得,更顯悼亡悲痛和綿綿不絕的思念。
學生自主選取畫面并說出理由,進行基于生活經驗的解讀,從而獲得意義理解,真正體現學生是文本深度解讀的解讀者,文本表達的發(fā)現者與創(chuàng)造者,這樣的任務群才有魅力。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北容^閱讀側重體現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并能拓展文化視野,增強文化自信。情境任務四是《經典詠流傳》評委提到賀鑄另一首詞《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痹u委提問:“《江城子》和《鷓鴣天》被譽為‘詞壇悼亡雙絕’。你覺得有什么異同?”通過比較閱讀,體會古代悼亡傳統(tǒng)和深沉的情感蘊藉。
王榮生教授曾將語文教材選文分成“定篇、例文、樣本、用件”四類功能。在明確課堂選文功能定位基礎上,可進行群文閱讀。群文閱讀教學,即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一個文本學習,然后舉一反三,指導閱讀相關聯(lián)多個文本,并從中梳理整合、比較異同、拓展遷移等,促使學生在多個文本閱讀中探究其內容、表達方式和表達主旨等,真正實現由讀懂“一篇”走向讀通“一類”。兩首對比閱讀,首先給學生帶來“同中有異”的語言豐富性的感受理解和運用,同時辨析兩首不同的藝術特色。蘇軾的記夢懷人和賀鑄的寫景思人。同樣有虛寫,一個夢境,一個是回憶細節(jié)。蘇軾是白描,賀鑄是比興,都抒發(fā)對亡妻綿綿無絕期的懷念。群文閱讀可以拓寬閱讀視野,提升閱讀品質,從而提高核心素養(yǎng)。
群文閱讀需要求同探異聚合思維,又要舉一反三發(fā)散思維。最后任務是學生自編4 到6 首的悼亡詞詩詞名篇小集,并寫150 字左右的序言。通過序言撰寫,凸顯“任務導向”,并加入讀寫一體的教學理念,進一步豐富對悼亡詩的體悟,提高思想深度。
以《江城子·記夢》為例,探討詩詞任務群新型課堂模式。經典詩詞是偉大詩人生命和情感的歌唱,通過有效適宜的任務群設置,可以讓詩詞與學生發(fā)生情感共振,提升學生詩詞鑒賞和審美能力,更能在以文化人中完成核心素養(yǎng)的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