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麗
摘 要:目的:觀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術期標準化綜合護理效果。方法:本文選取2020年1月到2022年5月蚌埠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收治的63例膽結石實施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借助隨機數(shù)字表法,對患者分組,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行圍術期標準化綜合護理。結果:觀察組Morse跌倒墜床風險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ADL(87.54±4.14)分、Braden(19.05±1.18)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服務態(tài)度、護理操作技能、護患交流溝通、健康宣傳教育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膽結石實施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的患者,采取圍術期標準化綜合護理效果好,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圍術期標準化綜合護理,膽結石,腹腔鏡手術,護理滿意度,并發(fā)癥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20.061
膽囊疾病患者,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隨著病情不斷加重,患者會產生消化不良、噯氣、上腹部不適等癥狀,一旦治療不及時,還會進一步產生膽道出血膿腫,對患者身體健康威脅嚴重[1]。該疾病主要采取手術治療,但是傳統(tǒng)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性較大,術后患者恢復速度相對較慢,并且具有較高的并發(fā)癥風險。近年來,腹腔鏡手術的使用,不僅能夠減輕患者的創(chuàng)傷,還能夠促進患者疼痛改善,可提高患者恢復速度。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術期,依然需加強對患者的護理,提升患者恢復速度[2]。圍術期標準化綜合護理能夠圍繞患者整個手術工作的開展對患者進行護理服務,可確?;颊呤中g安全開展,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3]。本文在蚌埠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63例膽結石實施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的患者中觀察圍術期標準化綜合護理的護理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蚌埠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2020年1月到2022年5月期間收治的63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n =32)性別:男/女=26/6例,年齡(56.64±3.47)歲,病程(4.29±1.04)年。對照組(n =31)性別:男/女=26/5例,年齡(56.68±3.49)歲,病程(4.31±1.06)年?;颊呖杀龋≒ >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告知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內容,對患者進行術后康復訓練指導,加強患者用藥管理工作。
觀察組:圍術期標準化綜合護理。
(1)術前護理。1)術前教育準備。告知患者手術內容以及麻醉方式;加強健康宣教,為患者發(fā)放相關宣傳手冊,講解手冊內容,讓患者了解腹腔鏡手術的優(yōu)勢;采用一對一的形式對患者進行當前病情的講解,告知患者自覺接受圍術期標準化綜合護理的重要性;術前要求患者禁飲禁食,做好清潔工作,將肚臍內污垢進行清除。2)梳理心理輔導。術前對患者情緒狀態(tài)進行觀察,積極鼓勵、安慰患者,向患者分享醫(yī)院內成功治療的案例,將患者拉入到病友群中,鼓勵患者之間進行溝通,給予患者精神支持。對家屬進行指導,告知家屬應注意安慰、鼓勵患者,并以正確的方式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減少患者負面情緒。如果患者負面情緒較為嚴重,可采取鎮(zhèn)靜藥物。術前要求患者戒煙戒酒,并注意適當進行運動鍛煉。3)術前給藥。術前30min,為患者提供抗生素藥物。
(2)術中護理:對患者體溫進行監(jiān)測,加熱靜脈輸液、沖洗液,做好患者保暖措施。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做好搶救準備。配合醫(yī)師,準備好手術儀器以及工具,保持患者導管通暢。
(3)術后護理:1)補水。在患者蘇醒后,需要口服溫水。2)呼吸排痰。手術將會造成患者CO2吸收,在術后可指導患者進行呼吸鍛煉。對患者進行扣背處理,指導患者順利排痰,在必要的情況下,可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處理。3)早期活動。在術后,指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拔出患者導尿管,對患者腹腔引流情況進行觀察,注意對引流液變化進行觀察,如果出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進行處理。4)加強患者營養(yǎng)指導。為患者提供科學飲食計劃,根據(jù)患者耐受,對患者采取腸內營養(yǎng)。5)疼痛護理。術后患者伴隨疼痛情況,而殘留CO2將會對患者產生刺激作用,因此,護理人員應做好解釋,加強患者鎮(zhèn)痛干預,將患者引流管拔出。6)日常護理。做好對患者病房的管理,保持病房干凈衛(wèi)生,給予患者更加舒適的感受,同時應注意做好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對患者進行專項項目訓練,提升患者機體抵抗力,促進患者疾病恢復。在日常管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集中為患者講解護理流程,在護理前,應提醒患者做好心理準備,保持護理動作輕柔,以免對患者造成刺激。應及時詢問患者的需求,在合理的范圍內,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對患者提出的護理需求予以滿足。加強患者日常生活管理,做好患者夜間巡視工作,加強患者夜間管理。在術后,注意對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情況加以評估,在明確患者高危風險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應急方案,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處理工作,確保患者術后安全。
1.3 觀察范圍
(1)Morse跌倒墜床風險:分為高風險(≥45分)、中風險(25~44)分、低風險(<25分)。(2)ADL與Braden評分:采用ADL量表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共0~100分,分數(shù)越高,能力越強。采用Braden量表評估患者的壓瘡風險,分數(shù)越低,代表壓瘡風險越高。(3)護理滿意度:評估患者護理滿意度,評估指標包括護理服務態(tài)度、護理操作技能、護患交流溝通、健康宣傳教育等,每項評分0~25分,評分與患者滿意度呈正比。(4)記錄患者并發(fā)癥情況:膽囊、腹腔感染、出血、切口感染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Morse跌倒墜床風險
觀察組Morse跌倒墜床風險評估結果顯示,高風險占0、中風險21.88%、低風險78.13%,對照組Mor se跌倒墜床風險評估結果顯示,高風險占16.13%、中風險58.06%、低風險25.8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ADL與Braden評分情況
觀察組A D L(8 7 . 5 4±4 . 1 4)分、B r a d e n(19.05±1.18)分,均高于對照組ADL(70.20±2.07)分、Braden(13.95±1.12)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1。
2.4 并發(fā)癥
觀察組并發(fā)癥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2。
3 結 論
膽囊疾病臨床發(fā)病率較高,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產生結石而出現(xiàn)的疾病,在疾病發(fā)病后,將會刺激患者膽囊黏膜,進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炎癥。當前臨床可借助腹腔鏡,對膽囊疾病進行治療,該手術方式與傳統(tǒng)手術相比,創(chuàng)口較小,有利于降低患者出血量,進一步促進患者術后恢復[4]。腹腔鏡手術優(yōu)勢明顯,但是為進一步保障患者預后,要求臨床應做好護理工作,給予患者更加舒適的體驗,確?;颊吲R床治療效果。圍術期標準化綜合護理是具有較高完善性的護理模式,能夠圍繞患者腹腔鏡手術的開展對患者進行護理服務,可確?;颊呤中g需求得到滿足,提高患者護理效果,增加患者舒適度[5]。
圍術期標準化綜合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能夠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原則基礎上,加強對患者進行圍術期護理工作,能夠確保護理工作的綜合性、全面性。近年來,有研究顯示,圍術期標準化綜合護理配合手術的實施,能夠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并且能夠給予患者更加舒適的手術體驗,能夠緩解患者緊張情緒。通過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保持患者戒煙戒酒,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能夠提高患者對于手術的依從性。同時,在手術過程中,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做好患者護理工作,可確?;颊呤中g安全。在術后,加強患者并發(fā)癥護理工作,對患者采取科學飲食管理,加強患者運動鍛煉,能夠幫助患者盡快恢復,使患者得以順利出院。
本次圍術期標準化綜合護理研究中,術前對患者進行手術內容、流程以及注意事項的講解,告知患者腹腔鏡手術的優(yōu)勢,提高患者對于手術的認知,積極配合。對患者進行負面情緒安撫,指導病友之間多溝通、多交流,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有效提升患者舒適度,增加患者交流機會,實現(xiàn)對患者生活質量提升。患者術后護理,在做好患者病房管理的同時,給予患者舒適的環(huán)境,加強患者夜間管理工作,做好巡視工作以及夜間護理工作,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保持每天適當運動,對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進行糾正,并注意保持患者飲食健康,能夠實現(xiàn)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全方位管理,進而起到提升患者術后恢復的作用,能夠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質量。根據(jù)患者并發(fā)癥風險,采取針對性護理服務,加強并發(fā)癥預防,可確?;颊咦o理安全,密切關注患者并發(fā)癥情況,做好針對性護理工作,能夠進一步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的風險。
綜上所述,針對膽結石實施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的患者,采取圍術期標準化綜合護理效果好,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