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龍月
摘 要: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不斷推行,學前教育專業(yè)師資方面也出現(xiàn)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導致鋼琴教學在目標定位、教學內容等方面不能滿足教學需求,不利于后續(xù)發(fā)展。因此,基于實踐定位對其進行教學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基于實踐定位開展學前教育鋼琴標準化教學的重要性以及教學現(xiàn)狀研究,并深入探討對應的教學改革策略。
關鍵詞:實踐定位,學前教育,鋼琴,標準化教學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20.047
在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中,鋼琴標準化教學有著重要地位,鋼琴標準化教學并不是簡單地進行鋼琴演奏,而是針對兒童開展的學前教育。目前,部分學前專業(yè)在進行鋼琴教學時照搬音樂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這對于學前教育專業(yè)而言,是不符合其教育目標的,不利于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1 基于實踐定位開展學前教育鋼琴標準化教學的重要性
在這一定位下,開展鋼琴標準化教學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鋼琴樂理知識的掌握與運用,促進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從3個方面入手,分別是組織課堂、音樂修養(yǎng)增強和教學任務的完成。
(1)組織課堂指的是讓學生通過鋼琴標準化教學課程學會在實踐教學中自主組織鋼琴教學活動。無論是課程授課還是活動組織都要求學生有較優(yōu)秀的彈奏、編配能力,這二者的提升又需要借助實踐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加強鋼琴彈奏訓練,進一步提升彈奏技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實踐能力的提升,實現(xiàn)課堂活動的完美組織。
(2)鋼琴標準化教學不是單一地進行鋼琴演奏,還包括樂理知識、音樂感知、聲調式語言,需要每一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掌握全面性、整體性的音樂知識。因此,學生在參與鋼琴教學過程中,要緊跟教師腳步,不斷培養(yǎng)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促進綜合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推動實現(xiàn)實踐能力培養(yǎng)目標[1]。
(3)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音樂教師,要能夠通過鋼琴演奏為幼兒開展音樂啟蒙,用優(yōu)美的旋律帶去心靈上的感動。加強學前教育鋼琴標準化教學改革,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提升綜合能力,并在未來實際課堂教學中進行現(xiàn)場演奏,讓幼兒可以在優(yōu)美旋律營造出的和諧、美好氛圍中學習基礎知識,提升學習效率,有助于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因此,促進鋼琴標準化教學改革就是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使其可以在實際教學中熟練運用,進而實現(xiàn)實踐能力培養(yǎng)目標。
2 基于實踐定位的學前教育鋼琴標準化教學改革策略
2.1 教學內容與學前教育實踐相聯(lián)系
理論知識的學習旨在讓學生能夠在實際教學中熟練運用,因此,為了讓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能夠勝任幼兒教師這一崗位,各大高校需要以班級為單位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例如:目前仍有部分學前教育專業(yè)在進行鋼琴標準化教學時過于專業(yè)化,學??梢韵葘ΜF(xiàn)有鋼琴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選擇,對比目前學前教育專業(yè)從業(yè)人員所具備的技能進行針對性培訓,包括鋼琴彈唱、伴奏、編排曲目等,對現(xiàn)有教學內容進行改革[2]。
一方面,現(xiàn)如今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在鋼琴樂理知識和彈奏技巧方面都不夠熟練,且整體水平較差。為了促進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組織鋼琴教學活動這一技能,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學情,包括學習能力、鋼琴學習基礎等,再制定鋼琴標準化教學計劃。另一方面,安排教學內容不能以培養(yǎng)高水平的專業(yè)鋼琴演奏人員為目的,而是讓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彈奏技巧都具有實用性。
2.2 靈活選擇教學素材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進行學前教育專業(yè)鋼琴標準化教學時都采用音樂專業(yè)教材,如:《和農練指法》《巴赫初級鋼琴曲集》等。對于學前教育專業(yè)而言,這些教材專業(yè)性太強,與本專業(yè)的未來就業(yè)需求不太相符,也容易導致課堂教學枯燥,學生學習興趣得不到激發(fā),影響教學效果。
而在實踐定位下,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實際需求,選擇可聽性更強的鋼琴曲目,如:《鋼琴基礎》這一教材就相對豐富有序、綜合性強,教材內容還包含了幼兒彈唱曲,與專業(yè)的就業(yè)需求相符合,非常適合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加強學習。
2.3 集體課與小課相結合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鋼琴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實際教學需求了,因此,可以采用數(shù)碼鋼琴集體課的方式,提升教學水平。這一形式對技術設備要求較高,也就是在開展教學時一人一臺鋼琴,戴上耳機進行自主練習,不會因為同時彈奏影響他人,教師就可以利用軟件實時監(jiān)聽學生的練習效果,及時點評與改進。集體課與小課相結合指的是教師可以利用集體課解決學生的共性難題,然后,利用小課也就是一對一或是一對二的方式進行針對性指導,二者的相互結合,既可以促進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提升,也可以關注到每一個學生。
2.4 加強鋼琴彈唱教學
彈唱教學是鋼琴標準化教學中的重要課程,而在實踐定位下,彈唱教學也可以通過4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分別是聽覺思維和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音樂情緒感知力的培養(yǎng)、移調訓練、經典作品學習。
(1)聽覺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從和聲感知、樂曲走向感知兩個方面進行,讓學生可以自主掌握樂曲旋律的走向。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在開展標準化教學時將對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融入其中,讓學生可以正確區(qū)分美與不美,堅持對音樂美的追求,積極投入到鋼琴訓練中。
(2)音樂情緒的感知需要學生能夠從不同種類的音樂中把握正確的彈奏情感,標準化教學可以為學生收集多種不同情緒的作品。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了解雄壯、歡欣、傷感等情感體驗,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3)移調訓練是指按照樂曲的調式循序漸進地進行和聲訓練,并通過右手對同一旋律調式的移調,讓學生可以更明確如何區(qū)分各調式和聲??梢杂行嵘龑W生的彈唱與伴奏能力,在實際標準化教學中應對不同教學需求,提高課堂應變能力。
(4)對于學前教育而言,經典作品主要指的是經典兒歌,借助經典作品進行教學既可以降低教學難度,也可以讓學生快速理解基礎知識。而且,經典兒歌可供編排的版本較多,可以讓學生在自主查找資料過程中提升即興伴奏能力[3]。
2.5 建立多元化鋼琴標準化教學模式
建立多元化鋼琴標準化教學模式以實踐定位為基礎,可以從融合式教學和互動教學兩個方面入手。
(1)融合式教學。這一教學方式是指將鋼琴教育與其他藝術課程相融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提升音樂思維,促進其綜合性發(fā)展。一是與音樂課程的融合,也就是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節(jié)奏和曲式結構的分析,鞏固理論知識,便于在實際演奏中準確掌握樂曲旋律。二是與繪畫課程的融合,可以開拓學生的藝術思維,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2)互動教學。這一教學方式可以增強師生互動,拉近師生距離,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鋼琴學習的自主性?;咏虒W又分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第二課堂”實踐互動。首先,師生互動是指教師利用課堂各個環(huán)節(jié),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其可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對以往所學的樂理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課題。其次,生生互動主要指的是在作業(yè)評價、問題討論、實踐訓練、課外活動等方面,讓學生與學生進行互動。
3 結 論
綜上所述,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實,高校要緊跟時代形勢對學前教育專業(yè)進行鋼琴標準化教學改革。結合實際情況,在實踐定位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素材等進行科學選擇與創(chuàng)新,進一步提升師資水平,提升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