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湖 楊濤 江藍楠 岳賀龍 張朝麗
1.貴州財經大學 貴州貴陽 550025;2.山東交通學院 山東濟南 250357
近年來,隨著5G技術的普及,社會逐漸進入萬物互聯時代,線上教學新模式的誕生,“互聯網+教育”也成為教學改革和教育現代化發(fā)展的新思路。伴隨著線上教育技術、模式等進一步改變與發(fā)展,學生日常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型學習逐漸轉變?yōu)樽灾魈骄啃蛯W習。但是,就目前調查情況而言,學生進行線上自主學習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值得探究的重要社會問題:讓學生積極適應線上教學線下自學的新模式,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探索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新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水平。目前,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如下:劉景福等探索了“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1], “基于項目的學習”是在美國普遍應用于中小學學生的一種研討性學習模式,這種模式對于探究新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具有非常大的借鑒意義;徐梅丹等探索了“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混合學習模式的構建”[2],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形成了新型的師生關系,提高了師生情感的交流,營造了更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加倍提高了學習效率;周紅春探索了“基于黑板學習平臺的混合式學習模式[3]”,利用案例教學、技能訓練、角色扮演等多種學習模式的混合,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促進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yǎng),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
學習興趣是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調查顯示,大學生自主學習課程完成率低于5%,數據表明了大多數學生經常忽視自主學習,沒有達到學習所要求的基本學時。此外,學校當前廣泛使用的“互聯網+教育”在線教學為主的學習新方式與線下教學環(huán)境比較,線上的學習資源更加豐富,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卻在減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大的影響。學生在按時進入學校安排的網絡課程后,基本上不會在課后進行自主復習。根據調查發(fā)現,64.4%的大學生認為線上教學模式中的學習環(huán)境較差,78%的大學生更喜歡線下學習,85%的學生認為線下學習效果較好[5]。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學習方式,是一種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通過學生自主地分析、探索、質疑、進步等來達到學習目的學習新方式。
當前,互聯網在教育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給學習者的學習生活、方式等都帶來巨大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已不再是學習的唯一途徑,學習者還可通過網絡搜集相關學習資料、教學課程等數據信息進行自主學習。哈佛大學前校長德里克·博克說過:“在大學,最明顯的是需要停止對傳授固定知識的強調,轉而強調培養(yǎng)學生不斷自己獲取知識并理解知識的能力。”[5]。2018年4月,教育部發(f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指出,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是新時代中國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選擇,對于構建教育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要意義[4]。
學習不是一個封閉的過程。共享相互學習不僅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還可以學到更廣泛的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反思。在傳統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們可能會遇到學習材料不足、不準確、難以解決的問題。而共享互學可以向其他學習者求助、討論、尋找答案、解決問題、吸收他們的學習經驗,避免思維誤區(qū)。共享互學中的學習效率不僅得到了提高,學生對自主學習的興趣也得到了提高。而在彼此的交流中,學習者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朝著共同的方向努力,得到別人的肯定,收獲快樂。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相互肯定,學習者可以進入更長期的自主學習狀態(tài),學習的效率會更高。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況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僅有51%的學生會根據學校課程、教師教學方法與要求進行學習[5]。在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下,大多數學生都明白在校期間掌握更多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但也存在著學生不能自主學習以及自主學習效率低等問題。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2.1.1 制定學習目標不明確
學習目標是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主要內動力。高考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共同奮斗目標,在高考之前,每一個學生都會為了考進自己理想的高校而積極自主學習。但進入大學后,高考的目標得到實現,學生對未來開始缺乏規(guī)劃,學習變得非常盲目,學習目標也不再明確。一方面,大學里豐富多樣的課程讓學生有了新的認知和經驗,在接觸到許多未知領域后,興趣愛好變得更廣。另一方面,剛從高考前緊張的學習狀態(tài)轉變?yōu)榇髮W輕松的學習狀態(tài),使得大學生模糊了對自己未來的規(guī)劃,以至于不能準確地去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不清晰,學生規(guī)劃生活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也隨之減弱。調查數據發(fā)現,大多數大學生缺乏制訂學習計劃的能力,數據雖然顯示60%以上大學生會主動制訂自己日常學習計劃,但卻只有47%的大學生主動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
2.1.2 學習積極性不高
學習積極性是促進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動力,但是許多學生認為,只要吸收了老師傳授的知識,就可以完成學習任務。這就造成學習者缺乏對自主學習必要性的認知,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甚至部分學生忽視了老師布置的自學任務。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自學課程的完成率低于5%,沒有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基本課時。此外,網絡教學缺乏老師、同學監(jiān)督的情況下,同學們課堂參與度不好把握,學習積極性明顯下降。
2.1.3 學習意志力不堅定
學習意志力是指個人不斷克服困難,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通常以學習者每次學習活動的持續(xù)時間為標志。意志力是學習者保持學習狀態(tài)的關鍵,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獲得結果反饋的時間較長。在長時間得不到反饋的過程中,學生會覺得學習過程辛苦、枯燥,漸漸地,學習的意志力就會不堅定,造成學習動力不足,從而達不到學習目的。
基于以上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學習動機的缺乏和專業(yè)認知的缺失。結合外部環(huán)境要素和學習者自身調節(jié)動機、認知和行為三個特點,可從營造社會化學習環(huán)境、共享信息獲取、動機學習方法三個方面探索大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模式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
學習環(huán)境是指學生進行學習的地點、所需學習資源與各種學習工具等能影響到學習的因素總和。隨著互聯網、電子書與電子課程等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促進學生高效率學習,學校增加了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形成了新型的網絡學習環(huán)境。為促進大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積極性和線下自主學習欲望,需要對網絡學習環(huán)境進行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造一個鼓舞人心、身臨其境、社交互助、相互促進的學習環(huán)境。
通過分析當代青少年的性格特點、行為習慣等可以看出,他們熱衷于探索、體驗新鮮、有趣、有價值的新事物。對于網絡自主學習模型,可根據學校、專業(yè)設置社區(qū)交友學習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依托于學生的交友興趣,以增加自主學習的動力。具體來說,“社區(qū)互助”在線學習模式即一個學生通過程序發(fā)布自己的學習經驗、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等,所有學生都可以在聊天室討論帖子內容和類似主題。此模式不僅營造了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也帶動更多人參與學習。
調查數據顯示,學生自主學習欲望不強的原因之一是學習材料的缺乏。則可以在在線輔導學習計劃中設置數據共享模式,通過學校、專業(yè)、課程內容等不同板塊的設置,分享自己的學習資料、做題記錄、課堂筆記等與學習相關的文件。分享的方式也必須簡單,可以在程序中設置上傳數據的方式,如上傳圖片、Word、PDF等文檔,通過程序內部的字符識別系統,對數據內容進行自動排序、分類、編成冊,并放入程序數據庫,讓其他學習相關專業(yè)的學生查閱這些學習資料。在程序用戶的相互分享下,不僅可以豐富學習資料、解決學習資料匱乏的問題,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欲望。
設置網絡學習的積分獎勵制度。設置積分獎勵制度,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縮短學習反饋周期,增強他們的學習意志力,還可以促進學生相互分享材料。在積分獎勵系統中,學生可以通過分享學習材料獲得積分,用積分來交換獎品,也可以用來查看其他用戶分享的學習資料;在自己的學習資料成功發(fā)布后,每個查閱資料的人都可以向資料的主人提供贊賞積分。學習者為了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或學習目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促使他們明確學習目標。因此,對線上自主學習環(huán)境采用合理的積分獎勵制度,明確大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和目標,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
本研究著眼于大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具體情況,解決了學習者難以長期保持自主學習狀態(tài)和自主學習效率過低的問題。提出共享互鑒模式;共享學習材料,互相鼓勵促進學習,學習更多的拓展性知識;利用積分獎勵制度提供及時的學習反饋,保持自主學習的狀態(tài),促進其主動學習。以此來改善自主學習狀態(tài),提高自主學習效率。
本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研究情況集中在高等教育環(huán)境上,研究的有效樣本來自參與研究的當地771名大學生,而不是所有年齡段的研究;研究樣本的數量和類型需要進一步擴大,以確保結論更具有普遍性與準確性。其次,研究所采用的各種制度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和完善,以更好地契合研究情況,學習環(huán)境中各種獎懲制度存在進一步拓展和完善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