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漢書?蘇武傳》“扶輦下除”辨釋

        2023-04-05 04:57:30陳明潔
        現(xiàn)代語文 2023年1期
        關鍵詞:蘇武坡道漢書

        陳明潔

        (華東師范大學 語文教育研究中心,上海200241)

        一、問題的提出

        《漢書?蘇武傳》記載,蘇武被匈奴遷置于北海牧羊,已降匈奴的李陵受命到北海勸降蘇武,告知他在漢朝的家人境遇,其中講到蘇武長兄蘇嘉的經(jīng)歷和悲慘結局:“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边@里是說擔任奉車都尉(掌管皇帝車駕)的蘇嘉,隨從皇帝來到雍城棫陽宮,扶著皇帝的輦車“下除”,不料車撞在柱子上折斷了車轅,被彈劾“大不敬”罪名,拔劍自殺身亡。

        《蘇武傳》是《漢書》中的名篇之一,被選入不少現(xiàn)當代的古文選本中。文中“扶輦下除”之“除”,在當代選本中的釋義,大致有三種:一是宮殿的臺階(或簡縮為“殿階”);二是泛指臺階;三是門與屏之間的通道。在最新的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中冊)中,《蘇武傳》的注釋兼采了兩種釋義,其注如下:“〔扶輦下除〕扶著皇帝的車子下殿階。除,是門與屏(今所謂照壁)之間的通道?!盵1](P89)全句的譯釋表明“除”是“殿階”,單獨解釋“除”時卻是“門與屏之間的通道”。如此注釋,令師生們無所適從。對此,已有學者撰文對教材注釋提出商榷,就“‘扶輦下除’到底是什么意思”的困惑,探討了兩個問題:“第一,皇帝的車子是怎樣下殿階的?第二,(教材)注釋對于‘除’的解說很明顯前后矛盾,‘除’到底是指宮殿的臺階,還是門與照壁之間的通道?”[2]這本是很有必要通過深入探究而搞清楚的兩個問題,但由于作者被個別古注的詮釋所束縛,對“除”的釋義最終仍采用“門與屏之間的通道”,未能跳出舊說窠臼,以致未得確詁。

        釋“除”為宮殿的臺階,源出《說文解字?阜部》的解釋:“除,殿陛也。”[3](P306)其中,“陛”即為臺階之意。依據(jù)這一解釋,“除”的本義被界定為“宮殿的臺階”或簡稱“殿階”,為一些古代漢語的教科書及其他有關文言文的專書所采納。對于古籍中記載帝王宮殿中的“除”,也大都以這一“本義”來進行解釋。如《史記?魏公子列傳》中的“趙王掃除自迎”,《漢書?王莽傳下》中的“自前殿南下椒除”,東漢張衡《東京賦》中的“登自東除”等。同樣,《蘇武傳》中“扶輦下除”之“除”,由于棫陽宮是戰(zhàn)國時秦昭襄王所建的宮殿,因此,早先的選文也大都注釋為“宮殿的臺階”。

        也有學者認為,將“除”釋為“宮殿的臺階”,是誤解了《說文解字》所釋“殿陛”的“殿”。胡和平指出,“所謂‘殿’者,本為高大房舍之通稱,非獨帝王宮殿之謂”,主張這些例子中的“除”,“皆可用一般‘臺階’來解釋”[4]。從相關文獻記載來看,其說不無道理,如唐代類書《初學記?居處部?殿》引《蒼頡篇》曰:“殿,大堂也。”[5](P570)北宋類書《太平御覽?居處部三?殿》引《說文》曰:“殿,堂之高大者也?!盵6](P664)說得更明確的,是唐代顏師古注《漢書?霍光傳》中“鸮數(shù)鳴殿前樹上”云:“古者室屋高大,則通呼為殿耳,非止天子宮中?!盵7](P2956)又《漢書?循吏傳?黃霸》載京兆尹張敞奏丞相黃霸云:“竊見丞相請與中二千石博士雜問郡國上計長吏守丞,為民興利除害成大化條其對,有耕者讓畔,男女異路,道不拾遺,及舉孝子弟弟貞婦者為一輩,先上殿……”顏師古注此“殿”曰:“丞相所坐屋也。古者屋之高嚴,通呼為殿,不必宮中也?!盵7](P3633)《后漢書?蔡茂傳》:“茂初在廣漢,夢坐大殿,極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碧拼钯t注:“屋之大者,古通呼為殿也。”[8](P908)可見,古代的“殿”未必一定是帝王的“宮殿”,“除”釋為“殿階”易引起誤解,不如直接釋為“臺階”更為適當。在《蘇武傳》的相關選文中,將“除”解釋為“臺階”或“泛指臺階”,即采納了這一觀點。

        還有學者對《蘇武傳》中“扶輦下除”的注釋提出異議:“如果把這個‘除’字解釋為‘宮殿的臺階’,那么,臺階上怎么能走車呢?車子從臺階下來,這是違反生活邏輯的。所以,這個‘除’字應從其引伸義‘門屏之間’來解?!盵9]這一觀點也是源自顏師古對《蘇武傳》“扶輦下除”的注釋:“除謂門屏之間?!盵7](P2465)在后來的有些《蘇武傳》選文中,則依據(jù)這一釋義而將“除”注解為“門與屏之間的通道”。有的期刊論文和書籍也持這種觀點,如張永揚的《“除”是“殿階”嗎?》[10],《古代文化常識》一書中的《“除”的本義》[11](P208)等。同時,一些權威性辭書如《辭?!罚ǖ诹妫?、《辭源》(第三版)、《漢語大字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第十一卷)等,均在“除”的詞條下列出這一義項,書證皆舉《蘇武傳》及顏師古的注釋。

        總的來看,“扶輦下除”之“除”的以上三種釋義,并不是按時間順序漸次形成的。到目前為止,各種《蘇武傳》選文中的注釋,這三種意義的解說仍是交替出現(xiàn)。有鑒于此,筆者擬結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對“扶輦下除”作一辨釋,以供學界同仁參考。

        二、“輦”究竟有沒有車輪?

        需要指出的是,這個問題與“扶輦下除”之“除”釋為“宮殿的臺階”和“泛指臺階”有關。如果輦有車輪,那么從臺階下來就不符合常理,因為一般人都受不了這樣的顛簸,更何況是皇帝和后妃,可見,這兩種解釋站不住腳。有的學者就通過考察“輦”的古文字形體,來推斷早期輦車的形制?!拜偂弊?,在甲骨文中寫作“”,在金文中寫作“”,可以看出,它們的字形都是有車輪的。在小篆中,“輦”字的形體已演變?yōu)榕c楷書基本相同,這時雖然看不出有無車輪,但從古代字書的解釋來看,都說明“輦”是有車輪而靠人拉著走的。《說文解字?車部》:“輦,挽車也。從車從?。在車前引之。”[3](P303)段玉裁注:“謂人挽以行之車也……按:《夫部》:‘?,并行也。輦字從此。’輦設輅于車前,用索挽之,故從車、?會意?!盵12](P730)

        從先秦文獻中的記載來看,最早的輦車也應該是有車輪的?!吨芏Y?春官?巾車》:“輦車,組挽,有翣,羽蓋。”鄭玄注:“輦車不言飾,后居宮中從容所乘,但漆之而已。為輇輪,人挽之以行?!盵13](P846)此記王后所乘第五種車,即“輦車”,原文意為:輦車是用絲帶來牽挽而行的,車兩旁設有遮擋風塵的翣扇,車上設有羽毛做的車蓋。鄭玄注所言“輇輪”,即指沒有條輻的車輪。類似的記載還有《荀子?大略》:“天子召諸侯,諸侯輦輿就馬,禮也?!碧拼鷹顐娮ⅲ骸拜?,謂人挽車。言不暇待馬至,故輦輿就馬也?!盵14](P1037)《呂氏春秋?本生》:“出則以車,入則以輦?!睎|漢高誘注:“以人引車曰輦?!盵15](P22)此外,輦車既可使人在車前牽挽而行,也可在車后推而行之,漢代文獻如《史記》《漢書》《焦氏易林》《風俗通義》等書中,都能見到“推輦”的記載。由此可以認定,無論是牽挽還是推行,早期的輦車確實是有車輪的。

        那么,古代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xiàn)“無輪之輦”的呢?比較明確的記載見于《隋書?禮儀志五》:“初,齊武帝造大小輦,并如軺車,但無輪轂,下橫轅軛。梁初,漆畫代之……今輦制象軺車,而不施輪,通幰朱絡,飾以金玉,用人荷之?!盵16](P210-228)據(jù)此可知,無輪之輦似始于南朝齊武帝,到隋代成為定制。稍早之時,尚有臨時將車輪去掉改成無輪之輦的,如《宋書?鄧琬傳》記載鄧琬擁立劉子勛(南朝宋孝武帝劉駿第三子,封晉安王)即位稱帝事:“取子勛所乘車,除腳以為輦,置偽殿之西?!盵17](P2134)將所乘之車除去“腳”(即輪)而改制為人抬之輦的事例,多見于南朝宋、齊兩代。不過,也有不同的記載?!妒酚?叔孫通傳》:“于是皇帝輦出房?!碧拼抉R貞索隱:“案:《輿服志》云‘殷周以輦載軍器,職載芻豢,至秦始去其輪而輿為尊’也?!盵18](P3280)司馬貞的說法未見于唐代之前的文獻記載,不知所據(jù)源自何書。而此前南朝梁沈約《宋書?禮志五》曾記“輦車”的起源和流變,即謂“未知何代去其輪”[17](P497);唐代史學家杜佑《通典?禮典?嘉禮十一》,對輦車亦稱“不知何代去其輪”[19](P1838),且云:“秦以輦為人君之乘。漢因之,以雕玉為之,方徑六尺,或使人挽之,或駕果下馬……隋制輦而不施輪,通幰朱絡,飾以金玉,而人荷之。”[19](P1840)以上記載表明,秦、漢時期的輦車為人挽或馬拉而行,應當是有車輪的。

        有學者認為,“漢、魏時期,還出現(xiàn)了一種人舁的無輪之輦”[20],其唯一的史料依據(jù)是東漢衛(wèi)宏《漢官舊儀》卷下:“皇后、婕妤乘輦,余皆以茵,四人輿以行?!盵21](P44)其實,此處“四人輿以行”的對象并不是“輦”,而是“茵”?!稘h書?王莽傳下》:“朝見挈茵輿行?!睎|漢服虔注:“有疾以執(zhí)茵輿之行也?!蔽鲿x晉灼注:“《漢儀注》:‘皇后、婕妤乘輦,余者以茵,四人舉以行?!M今之板輿而鋪茵乎?”唐代顏師古則反駁說:“晉說非也。此直謂坐茵褥之上,而令四人對舉茵之四角,輿而行,何謂板輿乎?”[7](P4159-4160)可見,無論“茵”是指“板輿”還是指“茵褥”,《漢官舊儀》中的“四人輿以行”不是指抬著“輦”而是指抬著“茵”,應是明確的。

        漢代的“輦”有車輪而用人挽或馬拉,多見于文獻記載?!稘h書?霍光傳》:“召皇太后御小馬車,使官奴騎乘,游戲掖庭中。”三國魏張晏注:“皇太后所駕游宮中輦車也。漢廄有果下馬,高三尺,以駕輦?!盵7](P2944)可見,這里的“小馬車”即指輦車。《宋書?禮志五》:“輦車,《周禮》王后五路之卑者也。后宮中從容所乘,非王車也。漢制乘輿御之,或使人挽,或駕果下馬?!盵17](P497)這里也說明輦車為人挽或馬拉?!稘h書?霍光傳》:“(霍光之妻霍顯)廣治第室,作乘輿輦,加畫繡絪馮,黃金涂,韋絮薦輪,侍婢以五采絲挽顯,游戲第中?!逼渲械摹绊f絮薦輪”,晉灼注:“御輦以韋緣輪,著之以絮?!陛偟能囕啚楹芜€要用牛皮包?。款亷煿沤忉屨f:“取其行安,不揺動也?!逼渲械摹笆替疽晕宀山z挽顯”,顏師古注:“挽謂牽引車輦也?!盵7](P2951)此例中的輦車顯然是用人挽的。《后漢書?申屠蟠傳》:“始與濟陰王子居同在太學,子居臨歿,以身托蟠,蟠乃躬推輦車,送喪歸鄉(xiāng)里?!盵8](P1751)此例中的輦車無疑是靠人推的。

        綜上所述,漢代的“輦”皆有車輪,那么,《蘇武傳》中的“扶輦下除”之“輦”,應當也是有車輪的?;蛟S正是因為考慮到有輪之輦不便于走臺階,遂使學界對“除”的意義轉(zhuǎn)向“門屏之間”的解釋。

        三、“下除”當系自高而下

        如上所述,將“除”解釋為“門屏之間”,是來自于唐代顏師古的注。不過,這一解釋放在原文句子中則明顯違悖語境:既然棫陽宮是戰(zhàn)國時秦王所建的宮殿,必然是較為高大的建筑物,“下除”當有自高而下之意,指從高大的殿屋往下而行,“下”的動詞義猶如今語所說“下山”“下坡”“下樓”之類。如果“除”是指“門屏之間”,那么,這個“下”字豈不是沒有著落了嗎?所謂“‘扶輦下除’的注釋應當改為‘扶著皇帝的車子走下宮殿的通道’” 的說法[2],顯然是無法解釋“走下……通道”這一述賓搭配的合理性的。

        當然,或許是今人誤解了顏師古的意思,顏注所說的“除謂門屏之間”,也可能是指“除”為通假字,其本字是“寧(音zhù)”。因為古代建筑物“門屏之間”的位置,其專有名詞就是“寧”,此字又因通假而寫作“著”?!稜栄?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寧。”郭璞注:“人君視朝所寧立處?!毙蠒m疏:“謂路門之外,屏樹之內(nèi),人君視朝寧立之處,因名為寧?!盵22](P142-143)《禮記?曲禮下》:“天子當寧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碧拼懙旅鳌督?jīng)典釋文?禮記音義》:“門屏之間曰寧?!盵23](P160)古籍中亦用通假字“著”來代“寧”。《國語?周語上》:“大夫、士日恪位著,以儆其官?!比龂鴧琼f昭注:“(著)音寧。中廷之左右曰位,門屏之間曰著也?!盵24](P37-38)按照韋注之意,古代宮殿內(nèi)中庭左右兩側(cè)的地方叫“位”,門屏之間的位置叫“著”。大夫、士每天在這兩個地方恪盡職守,所以也用“位著”借指在朝做官?!对娊?jīng)?齊風?著》:“俟我于著乎而?!泵珎鳎骸百?,待也。門屏之間曰著?!笨追f達疏:“著與寧音義同?!盵25](P389)此詩描寫女子嫁到夫家,看到夫婿迎接自己到來時的情景。這里的“俟我于著”,依毛傳則意為“郎君在門屏之間等待著我”。

        由此可見,與宮室“門屏之間”對應的專有名詞,在先秦文獻中是用“寧”和“著”來表示的。顏師古對此應當有著清楚的了解,因為在《漢書?地理志下》引《齊詩》“俟我于著乎而”句下,他曾作注:“一曰,門屏之間曰著,音直庶反?!盵7](P1659-1660)所以不至于為“門屏之間”另造一個新的名詞。同時,“除”的上古音與“寧”“著”同屬“魚”韻,具備通借條件,因此,很有可能是將此處的“除”視為“寧”的通假字。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與宮室建筑位置有關的專有名詞“寧”及其通假字“著”,還有一個比較復雜的現(xiàn)象,即所指建筑物位置不止一處。清代經(jīng)學家、音韻學家江永為此專門寫了一篇《“寧”考》,經(jīng)作者考證,“寧”的位置有二:一是古代宮室的門屏之間,即郭璞所說“人君視朝所寧立處”,及《禮記?曲禮下》載“天子當寧而立”之“寧”;二是古代正門內(nèi)兩側(cè)屋之間,《詩經(jīng)?齊風?著》所言“俟我于著”之“著”,指的就是這一位置,“此是有堂之屋,以門內(nèi)兩塾間為寧”[26](P286)。這一考證成果,已為《漢語大字典》“寧”字條所采納,釋義分列為上述兩個義項。由于漢代以來對“寧/著”所指的兩處建筑物位置已有混淆,從而出現(xiàn)了統(tǒng)釋為“門屏之間”的現(xiàn)象,因此,《蘇武傳》的“除”的確是通“寧”的話,那么,它究竟是指哪一位置,仍是無法確定而只能存疑的。

        問題是,即使顏師古是將“除”視為“寧”的借字,在具體語境中仍然解釋不通,因為無論是經(jīng)過“門屏之間”,還是“門內(nèi)兩塾間”,用“下”這個動詞來描述顯然都不符合語義?!跋隆北硎救擞筛咛幍降吞?,在古代與宮室建筑有關的描述中,仍是用于從臺階下來比較多見,由此組成的動賓短語有“下階”“下陛”等。例如:

        (1)任座入,文侯下階而迎之,終座以為上客。(《呂氏春秋?自知》)

        (2)(秦始皇)詔置酒饗群臣,召諸子賜食,先罷。胡亥下陛,視群臣陳履狀善者,因行踐敗而去。(漢代賈誼《新書?春秋》)

        (3)故舜不降席而天下治,桀不下陛而天下亂。(《淮南子?繆稱訓》)

        (4)(吳)王即使召子胥。入,吳王下階迎而唁。(《越絕書?越絕荊平王內(nèi)傳》)

        如果“扶輦下除”由于輦車有輪而“下除”不能理解為下臺階,而“除”若是通“寧”則所指的兩處位置又不能用“下”來描述,那么,很有可能的事實是:“除”另有某個義項而未被發(fā)現(xiàn),需要深入挖掘史料進行綜合探究,或許方能釋疑解惑。

        四、“除”為何稱為“除道”?

        在《漢書?蘇武傳》“扶輦下除”句下,顏師古注首先引用了三國魏張晏的觀點:“主扶輦下除道也?!盵7](P2465)隋代虞世南《北堂書鈔?車部中?輦四》“長君至雍,扶輦下除”條引《漢書》語,亦并錄“注曰:扶輦下除道也”[27](P627)。將“除”稱之為“道”,還見于三國魏張揖所作字書《廣雅?釋宮》:“羨、隊(隧)、邪、除……道也?!鼻宕跄顚O《廣雅疏證》對“邪”和“除”的解釋是:

        “邪”與“除”古聲相近。除,亦邪也?!毒耪滤阈g?商功章》:“今有羨除?!眲⒒兆⒃疲骸傲w除,隧道也。其所穿地,上平下邪。”《商功章》又云:“負土往來七十步,其二十步上下棚除。棚除二,當平道五?!弊⒃疲骸芭?,閣也。除,邪道也。”《文選?西都賦》:“輦路經(jīng)營,修除飛閣?!绷x與“棚除”同。[28](P1095-1096)

        這里的“邪”,相當于“斜”,而“除”的意義正與“邪(斜)”同?!傲w除”是指通往墓穴的隧道,上不覆土,其地勢上平下斜,即所謂“坡道”?!稘h語大字典》“邪”字下列有“坡道”這一義項,書證正是《廣雅?釋宮》、王念孫《廣雅疏證》以及魏晉時數(shù)學家劉徽注《九章算術?商功章》“羨除”。值得注意的是,劉徽注“棚”與“除”之意,也就是通往高閣的“邪(斜)道”。王念孫在認同此注的基礎上,又引班固所作《西都賦》中“輦路經(jīng)營,修除飛閣”,認為“義與‘棚除’同”,則“修除”亦當指修長的登高之斜形坡道。據(jù)此,“除”和“邪”皆有“坡道”一義,“除道”是指斜形坡道,已見端倪。

        由于漢代的輦車有車輪,出入殿堂高閣不能走臺階,從而出現(xiàn)一種供輦車上下的除道——斜形坡道,應在情理之中。事實上,古代文獻中關于這種通道亦不乏記載。比如《文選?班固?西都賦》:“其宮室也……因瑰材而究奇,抗應龍之虹梁。列棼橑以布翼,荷棟桴而高驤。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飾珰。發(fā)五色之渥彩,光爓朗以景彰。于是左墄右平,重軒三階。”李善注:“平者,以文磚相亞次也;墄者,為陛級也,言階級勒墄然?!眳窝訚ⅲ骸皦x,階級也。右乘車上,故使平;左人上,故為級?!盵29](P28)由此可見,所謂“左墄右平”,是描寫宏偉高大的宮室建筑以供人步行和驅(qū)車上下的兩種通道:左邊是臺階供步行上下,右邊是坡道供驅(qū)車上下。又如《文選?張衡?西京賦》:“雕楹玉磶,繡栭云楣。三階重軒,鏤檻文?。右平左墄,青瑣丹墀?!毖C注:“墄,限也,謂階齒也。天子殿高九尺,階九齒,各有九級,其側(cè)階各中分左右,左有齒,右則滂沲平之,令輦車得上。”[29](P46-47)

        可以說,漢代殿堂高閣以供上下的方式,正是考慮到輦車有輪,才形成了左邊臺階和右邊坡道的建筑格局?!度o黃圖?漢宮》:“營未央宮,因龍首山以制前殿。至孝武以木蘭為棼橑,文杏為梁柱……青瑣丹墀,左墄右平?!痹ⅲ骸坝页塑嚿?,故使之平;左以人上,故為之階級。墄,階級也?!盵30](P114-115)這一記載表明,始建于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的未央宮,至漢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時仍保持著“左墄右平”的建筑形制?!段倪x?何晏?景福殿賦》:“其西則有左墄右平,講肄之場。”李善注引《七略》:“王者宮中,必左墄而右平?!盵29](P228)此賦描述的景福殿,雖建于三國魏明帝時,但仍延續(xù)著漢代宮殿建筑中的“左墄右平”格局。

        至于“左墄右平”的具體方位,右邊的坡形通道應是從登殿堂者的角度來說的,當位于東邊?!段倪x?張衡?東京賦》:“乃羨公侯卿士,登自東除,訪萬機,詢朝政,勤恤民隱,而除其眚?!毖C注:“羨,延也。登,進也。謂命之上殿也。”[29](P70)所謂“登自東除”,是指公侯卿士進入殿堂時,從右側(cè)即東邊的坡形通道而上。在特殊的情況下,也有從殿堂循“除道”而下的。如《漢書?王莽傳下》記載綠林軍攻入長安時,王莽倉皇出逃的情景:“群臣扶掖莽,自前殿南下椒除?!狈ⅲ骸靶靶虚w道下者也。”顏師古注:“除,殿陛之道也。椒,取芬香之名也?!盵7](P4191)服虔注所謂“邪行閣道”,已十分明確“除”既非臺階,也不是“門屏之間”,它真正的詞義,應是指上下殿堂高閣的斜形坡道,蓋因王莽慌亂之中由大臣們攙扶著出逃,從斜形坡道而下可能比走臺階來得更快。顏師古注“殿陛之道”亦應作如此理解,因為如果是指臺階,只須說“殿陛”即可,而這里實際是指相當于臺階的另一通道形式,那就是斜形坡道“除”。

        在古漢語中,表示“坡道”的詞除了上述提及的“邪”“除”以外,尚有“坻”“阪”“陂”“阺”“坂”等,文獻中不乏互訓、遞訓等現(xiàn)象,亦可證明“除”具有“坡道”之義。《廣雅?釋宮》:“坻,除也?!盵28](P1072)《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下磧歷之坻?!崩钌谱⒁龔堃驹唬骸按儦v,不平也。坻,下阪道也。”[29](P162)《說文解字?阜部》:“阪,坡者曰阪。”[3](P304)“坻”訓為“除”,兩者具有同義關系;“坻”又釋為“下阪道”,而“坡者曰阪”,則“下阪道”即“下坡道”??梢?,“除”亦具有此義。

        有必要一提的是,早在二十年前,鮑善淳先生所撰《釋“除”》一文,對“除”的詞義曾作了詳贍的考證,本人與其觀點基本一致,但敘說角度有所不同,引據(jù)資料則異同互見。鮑文最后對古代“除”的建筑形制消失和詞義使用情況所作的闡述,本人也十分認同,在此特轉(zhuǎn)錄其觀點如下:“魏晉以來,有輪之輦逐漸被淘汰。斜坡形的‘除’在宮殿建筑中也隨之逐步消失。但在文人筆下仍然習慣用‘除’作為上下廳堂之道的雅稱,并由宮廷延伸到民間。而一般廳堂的上下通道是階,故在中古以后的文學作品中,也泛稱臺階為‘除’。”[31]最后,對語文教材中《蘇武傳》“扶輦下除”之“除”的注釋,我們建議宜修改為:“除:坡道。古代指上下殿堂高閣的斜坡形通道?!?/p>

        猜你喜歡
        蘇武坡道漢書
        蘇東坡讀《漢書》(節(jié)選)
        蘇武廟
        十幾歲(2022年23期)2022-08-22 08:20:26
        AMT坡道起步輔助控制策略
        平朔東露天礦工作幫移動坡道優(yōu)化研究
        古今字研究應該重視出土文獻*——以顏師古《漢書注》古今字研究為例
        懸梁刺股
        蘇武:七千個日日夜夜的堅守
        紅土地(2016年7期)2016-02-27 15:06:10
        蘇武守節(jié)
        基于傾角傳感器的坡道角度識別研究
        《漢書·藝文志》“輯而論篹”句釋說——“論語”二字話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深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狼人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v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 亚洲色欲大片AAA无码| 人妻熟女妇av北条麻记三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18p| 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免费l| 福利体验试看120秒| 久久精品性无码一区二区爱爱| 少妇一区二区三区精选|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久久|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无码毛片高潮一级一免费| 在线观看播放免费视频|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本草|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9国产精品亚洲77777| 日本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免费在线| 中国女人做爰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高清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加勒比东京热| 熟女体下毛荫荫黑森林|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午夜爽毛片| 色综合悠悠88久久久亚洲| 夜夜添夜夜添夜夜摸夜夜摸| 可以免费在线看黄的网站| 午夜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午夜无码熟熟妇丰满人妻| 成人性生交大全免费看|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凹凸世界视频a一二三|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