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婷
摘? ?要:“課程思政”是新時代課程改革的要求。中學階段正是學生的思想逐漸從稚嫩走向成熟的階段,要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如何在思政課程外的學科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的理念,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結合中學英語教學實踐進行了思政教學探索,提出了可行的建議。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將思政教育的內容與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巧妙結合起來,潤物無聲地開展思政教育,努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課程思政”? ?中學英語教學? ?探索實踐
在中學教學中循序漸進地開展思想政治課程十分有必要。思想政治課程不是單獨開設的一門課程,教師應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中學教育的所有課程,潤物無聲地進行思政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進行價值引導,傳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期以來,中學的思想政治課面臨著“孤軍奮戰(zhàn)”的窘迫處境,與其他學科課程之間可謂“涇渭分明”,思想政治教育始終無法與其他學科緊密結合。可見,在中學階段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十分有必要。
一、在中學英語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英語教師開展思政教育的能力
教師是“課程思政”理念的推動者,也是落實“課程思政”理念的關鍵。只有提高教師對“課程思政”理念的認同,才能保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傳播正確的價值觀?!罢n程思政”理念的融合也要合理結合學科內容,這就要求教師有扎實的學科素養(yǎng)和豐富的思政知識。若教師自身的知識積累不夠,就會導致“課程思政”與學科課程的融合陷入形式化的困境。廣大教師要把“課程思政”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職責、教書育人的基本功、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牢固樹立育人意識,提升思政教育水平,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融合“課程思政”理念的教學方式
“課程思政”的融入不是學科課程與思政課程的簡單雜糅,教師不能將思想政治課的內容簡單地摻雜到英語課程中。每門學科課程都有其獨特的學科屬性和知識體系,因此,在融入“課程思政”時,教師要尊重課程的學科屬性和思維方式,不要在英語課程中強行添加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把英語課上成思想政治課。英語課程和思想政治課程的性質和內容側重點不同,英語課程不可能像思政課程那樣有理論性、系統性、深刻性,因此廣大英語教師應該采用滲入式、啟發(fā)式、結合式的方法,把思政教育的內容與英語專業(yè)知識的教學巧妙地結合起來。
(三)抓準抓實,深入推進“課程思政”的高質量建設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系統工程,需要全校上下團結一心、共同努力,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把握工作重點,以“釘釘子”的精神,切實抓好工作推進,推動“課程思政”的高質量建設。教師要在“課程思政”的教育內容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把握主線與重點;另一方面要研究、提煉思政教育內容,要在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上下功夫,注重分類推進,將“課程思政”全面融入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健全課堂教學管理體系。學校還要在切實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上下功夫,做好面向全體教師的宣傳教育工作,抓好師德師風建設,強化培訓指導,充分發(fā)揮教研室、課程組等基層教學組織的作用;要在“課程思政”的有效建設上下功夫,完善教學機制,發(fā)揮各級黨組織的作用,優(yōu)化考核評價方案。
二、將“課程思政”融入中學英語教學的實踐
(一)認真鉆研教材,發(fā)掘思政元素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原有的課文主題上進行拓展引導。例如,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上冊 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的主題為職業(yè),中心話題是談論自己與同伴的理想職業(yè)。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關于職業(yè)介紹的課外讀物,讓學生閱讀并分享感受,再相機引入各個領域有杰出成就的人,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職業(yè)志向,激發(fā)學生的職業(yè)夢想。再如,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下冊Uni 4 Don’t eat in class.的主題是樹立規(guī)則,強調上課時禁止吃東西,對此教師可以根據本單元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明白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上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以談論服裝為主題,重點學習購買衣服時常用的表達方式,并滲透了一定的情感教育,引導學生要勤儉節(jié)約。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機結合教材內容和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將德育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融合。例如,Lily learns about China這一課主要講述了Lily對中國的了解。教師在教學前,可以提前收集好有關我國名勝古跡和歷史文化的視頻,使學生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優(yōu)秀傳統文化,由此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學習如何向外國游客介紹中國文化。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對喚起學生的愛國心也有促進作用。
(三)加強價值觀教育
中學英語教學也包括教師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這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進行必要的德育。教師應該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將“課程思政”融入英語課堂,形成協同效應。
例如,在教學Why do you like pandas?這一單元時,學生認識了各種動物,了解了它們的習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在組織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口授、小組討論、師生互動等方法,將思政教育與英語教學有機融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規(guī)范。
(四)組織多樣活動,融入思政教育
在講授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文章蘊含的思政內容,使“課程思政”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寓德育于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主題為“是否應該過西方節(jié)日?”的辯論賽,結合目前“洋節(jié)”盛行,而我國傳統節(jié)日卻變得很冷清的現象,讓學生展開討論,使他們在活動中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促使他們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師還可以結合社會熱點話題,通過組織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
總之,中學階段是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做好“課程思政”建設,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英語學科教學是中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在“課程思政”的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發(fā)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扎實備課,創(chuàng)新“課程思政”理念,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把學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江婷婷.多元教學策略為英語課堂增效[J].教育觀察,2019,8(29):126,133.
[2]吳麗江,石丁宇.課程思政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用研究[J].山西教育(教學),2022(12):67-68.
[3]許建華.立德樹人導向下的初中英語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2(9)31-34.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