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教育懲戒;教育性;合法性;適當性
【中圖分類號】G639.20?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08-0053-03
【作者簡介】黃正平,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南京,210013)研究員,江蘇省教育學會班主任專業(yè)委員會副理事長,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教育懲戒是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心、關注和關切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為解決教師不敢管、不愿管、不會管學生這一突出問題,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以下簡稱《規(guī)則》),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兑?guī)則》的制定將法律規(guī)定的學校、教師的教育權進一步細化,對法律禁止的體罰等教師不當管理行為劃出紅線,明確了教育懲戒的屬性、原則、范圍,以及實施的規(guī)則、程序、措施、要求等,對于促進學校依法治校和教師依法執(zhí)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規(guī)則》指出:“實施教育懲戒應當符合教育規(guī)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則,做到客觀公正;選擇適當措施,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因此,班主任實施教育懲戒應當遵循教育性、合法性和適當性的原則。
一、教育懲戒應遵循教育性原則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fā)展,而懲罰在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fā)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功能。學生將來都要走向社會,培養(yǎng)遵紀守法的公民是學校的責任。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指出:“為紀律賦予權威的,并不是懲罰;而防止紀律喪失權威的,卻是懲罰,如果允許違規(guī)行為不受懲罰,那么紀律的權威就會為違規(guī)行為所侵蝕?!睂W校必須用懲罰來維護校規(guī)校紀的嚴肅性,以有效地保證教育工作的正常運行和有序開展。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懲罰在教育中是必要的,并將懲罰與學生的尊嚴感聯(lián)系起來。他說:“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于形成學生堅強的性格,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鍛煉學生的意志和人的尊嚴感,培養(yǎng)學生抵抗誘惑和戰(zhàn)勝誘惑的能力?!眱和逃覍O云曉認為:“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笨档抡f:“有兩樣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頂?shù)男强蘸蛢?nèi)心的道德法則。”教育懲戒就是要強化學生的法紀意識,增強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和責任意識。懲戒是教育的必要手段,是為教育而懲戒。因此,方艷老師認為,要讓教育懲戒回歸育人原點,需要我們站在教育的時間軸上看待懲戒。教育懲戒的目的不是懲罰學生,作為教育的一種手段,其指向是助力學生成長。
實施教育懲戒應當符合教育規(guī)律,要基于關愛學生的宗旨,注重人文關懷,達到教育學生遵守規(guī)則、增強自律、改過向上的目的?;谶@一原則,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后,應當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幫扶。因此,馮錕老師認為,無“度”何以為懲,無“尺”何以為戒。學生在成長中會遇到諸多困難,班主任要堅守自己的教育初心,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科學看待學生所犯的錯誤,謹慎使用懲戒。
二、教育懲戒應遵循合法性原則
在教育實踐中,人們對教師實施教育懲戒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爭議,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們對教育懲戒與懲罰、體罰和變相體罰存在模糊認識,沒有正確理解教育懲戒的內(nèi)涵以及教育懲戒與懲罰、體罰和變相體罰的區(qū)別,甚至將其簡單等同起來。
懲罰,即懲戒處罰。懲罰是一種常見的教育方法,依據(jù)它在教育現(xiàn)實中的表現(xiàn)與性質(zhì)差異,它又可分為懲戒、體罰、變相體罰等形式。教育懲戒是指學校、教師基于教育目的,對違規(guī)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guī)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懲戒有兩層含義:一是“懲治過錯,警戒將來”,二是“引以為戒”。懲,即處罰,戒,即警戒。懲戒,即通過處罰來達到警戒的目的。懲只是手段,戒才是目的。體罰是指通過對人體、心理的責罰,特別是造成身體疼痛,來進行懲罰或教育的行為。變相體罰是使學生心理上受折磨、剝奪學生的學習權利或增加額外勞動負擔的懲罰。
懲戒與體罰或變相體罰的本質(zhì)區(qū)別在于目的和出發(fā)點不同,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影響和后果不同。懲戒是以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前提的,是以小懲大戒作為最終目的的;而體罰或變相體罰則以有意或無意對學生身心造成傷害為目的。對此,何歡蘭老師認為,教育懲戒不是體罰,兩者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教師要了解教育懲戒的實施范圍,把握好尺度,既要慎用懲戒,但也不能因為教育懲戒的“度”不好拿捏就棄置不用。
為了防止實踐中個別教師將體罰和變相體罰作為教育懲戒實施,《規(guī)則》專門對禁止實施的七類不當教育行為做了明確和細化。通過劃定這些“紅線”,有利于教師規(guī)范行為、把握尺度,也有利于學生、家長和社會監(jiān)督。實施教育懲戒要遵循法治原則,做到客觀公正,要以事先公布的規(guī)則為依據(jù),尊重學生的基本權利和人格尊嚴。
三、教育懲戒應遵循適當性原則
教育懲戒與違規(guī)行為之間存在邏輯上的關聯(lián),但教育懲戒無論如何都不應該以犧牲學生的合法權益為代價,這是由教育懲戒的根本性質(zhì)所決定的。教育懲戒的尺子一旦失衡就容易越界滑向侵權。因此,教育懲戒要把握好尺度和邊界。
教育懲戒針對的是違規(guī)行為,而非行為結果。教育懲戒作為教師履行教育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需要立足其價值原則之上,知其邊界與限度。懲戒主要用于對學生違規(guī)行為的處罰,而并不適用于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是否達到某個標準這種情景。教師不能因為學生學業(yè)不佳或者不達標而對學生實行懲戒。
教育懲戒還應關注學生的年齡與認知特點,并避免對認知行為實施懲戒。在懲戒方式的運用上,恰如其分的懲戒方式指的是對違規(guī)事實認定合理,遵循傷害最小化原則,采取一些較為“溫和”的懲戒手段。因此,實施教育懲戒應當選擇適當措施,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要綜合考慮學生的一貫表現(xiàn)、主觀認識、悔過態(tài)度以及家庭環(huán)境等因素,以求最佳育人效果。根據(jù)程度輕重,《規(guī)則》將教育懲戒分為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和嚴重教育懲戒三類。適當?shù)膽徒渚哂胁豢商娲慕逃饔?,而不適當?shù)膽徒淇赡軙莼癁轶w罰,進而對學生的身心構成傷害。因此,陳海寧老師認為,實施教育懲戒要把握好“懲戒”這把雙刃劍。她建議班主任要樹立科學育人理念,堅守法治準則,遵循尊重原則,掌握溝通方法,保持適當平衡。
教育是培養(yǎng)生命,完善生命,生成生命的事業(yè)。教育懲戒既要有尺度,更要有溫度。教育溫度的本質(zhì)是對人的關懷。在學生心中埋下一顆溫暖的種子,可能比傳授多少文化知識更為重要。因此,胡春美老師認為,對于一個教師來說,不管是表揚還是懲罰學生,最重要的原則便是“公平”,心無芥蒂,一視同仁,以大公無私的胸懷看待每一個學生,這是教育能夠產(chǎn)生影響的前提和基礎。班主任要運用教育智慧,讓懲戒充滿溫度和情感,讓學生在“心悅誠服”“心甘情愿”中懂得老師的苦心,理解規(guī)則的邊界,規(guī)范行為的尺度。
教育是科學,更是藝術。教育懲戒是這門藝術中尤為特殊的部分,教師既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又要靈活運用懲戒規(guī)則,注重方式方法。因此,實施教育懲戒不能簡單化、不能“一懲了之”。實施教育懲戒應始終堅持以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為基本導向,不侮辱、不貶損學生人格尊嚴,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最終實現(xiàn)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的,回歸育人原點。
責任編輯:周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