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大學》“格物”思想在古典文獻學教學實踐中的應(yīng)用

        2023-03-28 10:08:11郎文行
        文教資料 2023年22期
        關(guān)鍵詞:教學實踐大學

        摘 要:《大學》“格物”思想包括把握主干、條理源流、分別部類三個內(nèi)涵。古典文獻學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如:如何認識《漢書·藝文志》著錄圖書次第、如何理清漢唐文獻目錄分類沿革、如何認識理校等,其產(chǎn)生原因包括對歷史事實認識不足、對原始材料掌握不夠、對讀書??钡囊话氵^程不了解等,這些問題可以用《大學》“格物”思想去解決?!洞髮W》“格物”思想內(nèi)涵歷久彌新,既是傳統(tǒng)學術(shù)的一貫傳統(tǒng),也與現(xiàn)代學術(shù)的一般共性相通,在今天的教學實踐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應(yīng)用價值。

        關(guān)鍵詞:《大學》 格物 古典文獻學 教學實踐

        筆者近年從事古典文獻學教學工作,在研讀經(jīng)典的過程中,結(jié)合講授目錄學關(guān)于劉歆《七略》名義的思考,曾對《禮記·大學》“格物”的詞義作過訓詁學的考察?!墩f文解字》:“格,木長皃。從木,各聲?!保?]徐鍇《說文解字系傳》:“亦謂樹高長枝為格。故庾信《小園賦》曰:‘草樹混淆,枝格相交。又信詩‘長藤連格,徙鉤索反?!保?]因此,“格”的本義,就是樹木枝干及其生長延伸的狀貌。樹木枝干及其生長延伸的狀貌,具有主干與旁支相連、線條與片區(qū)相界的抽象意義,所以“格”的同源字如各、略、格、茖、觡、路、骼、胳、洛、落、絡(luò)等,往往都有這個特點。如《爾雅·釋草》:“茖,山蔥?!焙萝残小稜栄帕x疏》:“蔥之生于山者名茖。茖通作格,馬融《廣成頌》云‘格韭菹于,章懷注:‘茖與格古字通。按茖蔥今名角蔥,作莖生,有枝格?!保?]又如《說文解字》:“觡,骨角之名也?!倍斡癫米ⅲ骸啊队衿吩疲骸疅o枝曰角,有枝曰觡。此取枝格之意,惟麋鹿角有枝?!保?]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又謂:“格:《廣雅·釋室》:‘,杝也。按今謂之籬芭。《蒼頡篇》:‘格,椸架也。又《史記·酷吏傳》:‘置伯格長。徐廣曰:‘古村落字亦作格。又《方言·五》:‘絡(luò)謂之格。按絡(luò)絲具,吾蘇謂之篗頭。以上三義,皆枝格相交之意。字亦作,作落。”[5]根據(jù)“格”的本原義以及語源義,我們認為“格物”的訓詁,應(yīng)該就是對事物進行把握主干、條理源流、分別部類的工作。歷史上鄭玄、司馬光、朱子等都曾對“格物”一詞作過解釋,也曾產(chǎn)生過非常重要的思想影響,我們將另具文對“格物”的訓詁進行專門申論,并對過去聚訟紛紜的意見進行辨析,本文限于主題,對此僅作簡要論述。古代“格物”思想歷久彌新,在今天古典文獻學教學實踐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下文我們將從把握主干、條理源流、分別部類三個方面,結(jié)合古典文獻學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提問的實例,論述“格物”思想在古典文獻學教學實踐中的應(yīng)用,敬祈讀者方家教正。

        一、課堂問題實例說明

        在講授目錄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求班級同學課下參考陳國慶《漢書藝文志注釋匯編》,閱讀《漢書·藝文志》,并留意《漢志》著錄圖書的次第。課上有同學針對《六藝略》《孝經(jīng)》類提問:“《爾雅》《小爾雅》《古今字》為何列于《孝經(jīng)》?”且引《匯編》所列章學誠《校讎通義內(nèi)篇三》:“案《爾雅》,訓詁類也,主于義理?!豆沤褡帧?,篆隸類也,主于形體。則《古今字》必當依《史籀》、《蒼頡》諸篇為類,而不當與《爾雅》為類矣。其二書不當入《孝經(jīng)》?!保?]《漢書·藝文志》是目錄學教學和研究的經(jīng)典文獻,其著錄圖書的次第,也有深刻的思想背景,是一個應(yīng)當深入探討的問題。因此上述問題經(jīng)章學誠提出之后,現(xiàn)代學者也曾論及,比如葉長青《校讎通義注》:“案:《漢書·藝文志·六藝略·尚書敘》曰:‘古文《尚書》讀應(yīng)《爾雅》,故解古今語而可知也。此‘古今字即‘解古今語之書?!睹娛琛芬稜栄判蚱吩疲骸夺屧b》、《釋言》通古今之字,古與今異言也?!夺層枴费孕蚊惨?。則‘古今字與《爾雅》、《小爾雅》一類之學,相為表里者也?!洞蟠饔洝た鬃尤洝罚骸唬骸肮讶擞麑W小辨,以觀于政,其可乎?”孔子曰:“《爾雅》以觀于古,足以辨言?!眲t《爾雅》之類,漢人不以為小學也。章說未審?!保?]不過,葉氏之說雖然辨明了《爾雅》與《古今字》的性質(zhì),但對其著錄次第的討論,仍有未盡之處。

        教學過程中,我們依據(jù)張三夕主編《中國古典文獻學》教材講授漢唐目錄分類沿革,涉及劉歆《七略》、鄭默《中經(jīng)》、荀勖《中經(jīng)新簿》、李充《晉元帝四部書目》、王儉《七志》、劉孝標《文德殿書目》、阮孝緒《七錄》、魏徵《隋書·經(jīng)籍志》等多種部類不盡相同的目錄學著作。班級同學針對教材《七志》《七錄》合為一節(jié),且教材引《七錄序》“斟酌王劉”謂“《七志》《七錄》的分類,基本上繼承了《七略》的傳統(tǒng),但也有所創(chuàng)造”[8]提問:《七錄》分類邏輯與《七略》《七志》完全不同,“斟酌王劉”是為什么,教材將《七志》《七錄》合為一節(jié)的道理在哪里?漢唐目錄分類沿革是目錄學史上的重要問題,也是古典文獻學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而且“斟酌王劉”確實涉及對阮孝緒《七錄》的學術(shù)史認知,所以這個問題的辨析,仍然相當重要。

        在講授??睂W關(guān)于校勘方法時,有同學針對教材以下兩段材料提問:“陳垣指出:所謂理校法也,遇無古本可據(jù),或數(shù)本互異,而無所適從之時,則須用此法。此法須通識為之,否則鹵莽滅裂,以不誤為誤,而糾紛愈甚矣。故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險者亦此法。”[9]“此外,由于古代文籍所用語言往往含有某種特定義例,也可據(jù)此校出某些錯誤。例如《左傳》凡諸侯即位,必書立。而《春秋》僖公二十三年傳云:‘九月,晉惠懷公卒,懷公命無從亡人。期期而不至,無赦。王念孫校曰:‘懷公下脫立字,則與上句不相承,唐石經(jīng)已然,而各本皆沿其誤。凡諸侯即位,必書某公立。此不書立,亦與全書之例不符?!短接[·人事部》五十九、《治道部》二,兩引此文,皆作‘懷公立,命無從亡人。則宋初本尚有未脫立者?!保?0]班級同學的疑問是:“既然理校是‘遇無古本可據(jù),或數(shù)本互異,而無所適從之時,則須用此法,而此處的??笔吕?,卻根據(jù)《太平御覽·人事部》五十九、《治道部》二的兩處引文校改訛誤,這不是他校嗎?為什么教材將其列為理校?而且類似的事例還不止一處?”陳垣《??睂W釋例》提出的??彼姆?,廣為學者接受,并且被引入不同學術(shù)領(lǐng)域進行運用,比如何俊《望川集·哲學與思想史研究學記》中《中國近世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師門從學記》[11],就運用??彼姆ㄑ芯克枷胧纷饔姓撌觥?/p>

        二、課堂問題實例歸因

        關(guān)于《漢志》圖書次第問題的討論,應(yīng)該需要考慮到《漢志》前身也就是劉歆《七略》編纂的歷史實際,而從“七略”的名義進行考察就是一個有效途徑。案“格”“路”“略”從“各”,“各”甲骨作

        “ ”,為人足行路之象,是“路”的初文,《說文解字》:“路,道也。從足從各。臣鉉等曰:言道路人各有適也?!保?2]道路四通八達與枝條生長延伸意象相同,故皆從“各”轉(zhuǎn)注造字?!墩f文解字》“略,經(jīng)略土地也?!保?3]“路”從人行的角度來說,“略”從土地的角度來說,經(jīng)略土地所形成的疆界,就是人能行走的道路?!痘茨献印ば迍?wù)訓》:“誦《詩》、《書》者期于通道略物,而不期于《洪范》、《商頌》?!备哒T注:“略,達物事也?!保?4]案此“略物”即“格物”,高注“達”與“通”對文為訓,屬隨文釋義?!奥晕铩奔础案裎铩?,格物致知,就是通道略物。漢代劉向、劉歆整理群書,“條其篇目,撮其旨意”,著作《七略》,所謂“七略”,從語源意義上來看,其與“七格”、“七路”意義無差,因為把握主干、條理源流、分別部類是他們的基本工作,而這種“格物”工作的內(nèi)在理路就是基于對事物主干與旁支相連、線條與片區(qū)相界等各種關(guān)系進行處理加工的高度抽象。劉向、劉歆撰寫《別錄》《七略》,是古代“格物”思想用于典籍整理的一次偉大實踐,這是我們理解《漢志》首先需要明確的一個歷史事實,而上述關(guān)于《漢志》圖書次第的問題,乃是因為對《七略》把握主干編纂思想的歷史實際認識不足。

        關(guān)于漢唐目錄分類沿革一節(jié)教材的理解,我們需要考慮學術(shù)研究中常見的關(guān)于原始材料的理解問題。在學術(shù)研究中,對原始材料的使用,常常受到對原始材料理解的角度,以及具體研究的論述目的等的影響。不同研究者利用相同的材料,會從不同的邏輯層面展開討論,而其表述的面目,就會呈現(xiàn)差異的特征,甚至會出現(xiàn)使用同樣一種材料得出完全不同結(jié)論的特殊學術(shù)場景。因此在具體的研究與學習的過程中,對原始材料進行復(fù)核檢視,是一項比較常規(guī)的工作,尤其在研究學習過程中,對已有研究的論證產(chǎn)生疑問之時,考察已有研究的原始材料就非常必要。這種史源學的方法,前人研究有非常充分的論述,具體到本文所提出的問題,我們需要對記載漢唐目錄分類沿革的基本文獻《隋書·經(jīng)籍志序》、阮孝緒《七錄序》進行重新閱讀,嘗試理解教材論述的角度,據(jù)此培養(yǎng)探究史源的思維習慣,并形成我們自己的理解認識。對《隋書·經(jīng)籍志序》、阮孝緒《七錄序》關(guān)于目錄分類沿革原始文獻的梳理,條理源流的方法就比較重要。

        關(guān)于理校的疑問,??钡囊话氵^程。以江西書局重修阮元??獭抖Y記正義》校讎中華書局影印本《禮記正義》(據(jù)阮刻本影印)的一則事例,可以對此進行說明:“‘疏:案《鄉(xiāng)飲酒》,介酢主人則止,主人不酢介也,是及介省矣。(中華本1684頁上欄第7行)案:‘不酢介,南昌府本、道光本、江西本、尊本、脈本、點本、世界本同,四庫本、廣本作‘不酬介,是。飲酒之禮,主人獻賓客,賓客酢主人,主人酬賓客,依次而進,主人有獻、酬而無酢禮。此疏謂鄉(xiāng)飲酒主人拜至,獻酢酬飲酒之禮,因其禮節(jié)繁多,主人與賓行獻酢酬禮畢,至主人獻介、介酢主人之后,其禮從略,主人不復(fù)酬介,是‘及介省矣,詳見《儀禮·鄉(xiāng)飲酒禮》。”[15]??庇洺尸F(xiàn)筆者的校改是依據(jù)文淵閣四庫本《禮記正義》,但此處問題的發(fā)現(xiàn)卻在對校阮刻本的過程之中,當時校讎所用的底本和校本此處均訛誤,筆者在校讀過程中根據(jù)對禮制的理解,看到此處的問題,遂又查核四庫本而作校改。這個校勘事例,如果從問題的發(fā)現(xiàn)角度來說當屬理校,如果從??庇洺尸F(xiàn)角度來說當屬對校,其時限于論文體例,類似事例只能以對校方式呈現(xiàn)。舉此例是想證明,平常讀書不見得都需要遍校眾本,既無此必要,也無此可能,但校讎文字錯訛的活動卻無處不在,所以理校發(fā)生在讀書過程中比對校、他校、本校都更為常見。王念孫、王引之讀書勤奮,思維縝密,學養(yǎng)深厚,識見不同一般,能夠發(fā)現(xiàn)更多的平常人不易發(fā)覺的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既有條件又有志趣將其形成著述,因而獲得廣泛的贊譽。思量他們著述的過程,上述“懷公命無從亡人”條問題的發(fā)現(xiàn),當然不是依據(jù)對校、他校、本校得來,而是基于其學養(yǎng)識斷的讀書得見,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理校。那么,面對我們同學提出的實際問題,理校的概念就需要繼續(xù)探究。因為理校是與對校、本校、他校相對的概念,我們不妨從四校法分別部類的角度進行討論。

        三、《大學》“格物”思想的運用

        把握主干,是指抓住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劉向、劉歆生活的時代,是漢武帝表彰六經(jīng)、立五經(jīng)博士數(shù)十年以后,西漢今文經(jīng)學發(fā)展到最為鼎盛的時代,當時學術(shù)思想的主流是經(jīng)學。劉向、劉歆整理群書的基本動因是經(jīng)學,《漢書·楚元王傳》:“而上(漢成帝)方精于《詩》《書》,觀古文,詔向領(lǐng)校中《五經(jīng)》秘書?!保?6]劉向、劉歆能夠受詔整理群書,也與其經(jīng)學成就有關(guān),《漢書·楚元王傳》:“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是時,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選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以通達能屬文辭,與王褒、張子僑等并進對,獻賦頌凡數(shù)十篇……會初立《谷梁春秋》,征更生受《谷梁》,講論《五經(jīng)》于石渠……歆字子駿,少以通《詩》《書》能屬文召,見成帝,待詔宦者署,為黃門郎。河平中,受詔與父向領(lǐng)校秘書,講六藝傳記、諸子、詩賦、數(shù)術(shù)、方技,無所不究。向死后,歆復(fù)為中壘校尉。”[17]? 《七略》以“略”為名,是有格物之義,格物之道,首重主干,《七略》編纂思想,也以經(jīng)學為主干。這是當時的歷史場景。

        《七略》全書,以《六藝略》為主干,而《方技略》最末,僅得以“方”字命名,方者,旁之義也。其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shù)數(shù)、方技的次第,不是并列平等的關(guān)系,而是逐次下降的關(guān)系?!稘h書·藝文志》諸子略大序:“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易》曰:‘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今異家者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jīng)》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圣久遠,道術(shù)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藝之術(shù),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保?8]就是這種重視經(jīng)學的思想體現(xiàn)?!读嚶浴分泩D書雖有九類,而實以“六藝”為主干?!傲嚒绷N,又以《易》為主干。《六藝》大序謂:“六藝之文,《樂》以和神,仁之表也?!对姟芬哉?,義之用也?!抖Y》以明體,明者著見,故無訓也?!稌芬詮V聽,知之術(shù)也?!洞呵铩芬詳嗍?,信之符也。五者,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而《易》為之原。故曰,‘《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言與天地為終始也。”[19]所謂五常之道,《易》為之原,亦是此意?!墩撜Z》為《六藝》之階,《孝經(jīng)》又為《論語》之階,次第以降乃至《小學》,止為識字之書而已?!缎W》作為附庸列于《六藝》之末,仍然是以經(jīng)學為主干的意思。前文葉長青《校讎通義注》辨章學誠“其二書不當入《孝經(jīng)》”之論,說明了《古今語》與《爾雅》性質(zhì)相同,但《爾雅》《古今語》為何列入《孝經(jīng)》一類仍需解說。一個可能的情況是,《孝經(jīng)》作為《論語》之階,是因其義理,而《爾雅》《古今語》又詳于訓詁,訓詁和義理,是經(jīng)學的兩翼,不能分而各置。類名取自《孝經(jīng)》,乃是因為義理是經(jīng)學的核心內(nèi)涵,《七略》如此處理應(yīng)當也是主干思想的體現(xiàn)。王先謙《漢書補注》引葉德輝說謂:“然則《爾雅》與《孝經(jīng)》同為釋經(jīng)總會之書,故列入《孝經(jīng)》家。”[20]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亦引葉德輝說,此不贅述。葉氏之說可與本文論述相參,而本文從“格物”把握主干的視角,又可以解釋類名取“孝經(jīng)”的可能原因。

        條理源流,是從歷時、縱向的角度,對事物的本末淵源進行討論,以期能對事物本身達到整體的認識。我們將《隋書·經(jīng)籍志序》《七錄序》分發(fā)班級同學,要求班級同學將劉歆《七略》、荀勖《中經(jīng)新簿》、李充《晉元帝四部書目》、王儉《七志》、劉孝標《文德殿書目》、阮孝緒《七錄》、魏徵《隋書·經(jīng)籍志》的二級類目列出,在類目分合的前后關(guān)聯(lián)上進行比較,最后將上述目錄著作分類沿革關(guān)系制圖,如圖1所示。

        由上圖可知,梁劉孝標《文德殿目錄》,分館閣書目數(shù)術(shù)之書別為一部,即甲、乙、丙、丁、數(shù)術(shù)五部。通過箭頭5我們看到,梁阮孝緒《七錄》內(nèi)篇經(jīng)典錄、記傳錄、子兵錄、文集錄、術(shù)技錄,與劉孝標《文德殿目錄》基本相同,又因其外篇佛法錄、仙道錄,與王儉《七志》相同,內(nèi)外相合故稱“七錄”。阮孝緒《七錄》的分類格局實與劉孝標《文德殿書目》淵源密切,而《文德殿目錄》又從李充《晉元帝四部書目》以來的館閣書目發(fā)展而來,所以阮孝緒《七錄》僅佛法錄、仙道錄與王儉《七志》有淵源關(guān)系,那么《七錄序》所謂“斟酌王劉”,應(yīng)當就不是斟酌劉歆《七略》、王儉《七志》的分類格局。再考《七錄序》原文:“今所撰《七錄》,斟酌王劉。王以六藝之稱不足標榜經(jīng)目,改為經(jīng)典,今則從之,故序《經(jīng)典錄》為內(nèi)篇第一……”[21]他若諸子、文集、術(shù)技皆與此同。據(jù)此,《七錄序》所謂“斟酌王劉”,乃是斟酌劉歆《七略》、王儉《七志》的部類稱名?!镀咪浶颉酚泜麂浻址Q:“劉、王并以眾史合于《春秋》,劉氏之世,史書甚寡,附見《春秋》,誠得其例。今眾家記傳,倍于經(jīng)典,猶從此志,實為繁蕪。且《七略》《詩賦》不從《六藝》詩部,蓋由其書既多,所以別為一略。今依擬斯例,分出眾史,序《記傳錄》為內(nèi)篇第二?!保?2]其別出記傳錄一類,雖稱上承劉歆,其實是對鄭默、荀勖、李充的因循沿襲,只是牽于“斟酌王劉”的行文,不便另外說明。教材敘述將《七略》《七志》《七錄》合為一節(jié),是從“七”這個數(shù)目一貫相承的角度來展開論述,因此沒有對“斟酌王劉”展開論述。而我們的教學則從部類相承的角度進行討論,并對“斟酌王劉”進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究,正好可以拓展教材的內(nèi)容。

        分別部類,是從橫向、共時的角度,對事物的內(nèi)部構(gòu)成或事物之間的差異進行探討,進而能對事物進行屬性層面的概念定義,這是“格物”思想的另一要義。陳垣《校勘學釋例》是從解決問題使用資料的角度,對我國古代??狈椒ㄟM行分類,并賦以定義概念。也就是說,解決問題使用資料的情況,只能是以下幾種:使用本書其他版本、使用本書上下文、使用他書引文、沒有資料使用或者有資料無法使用,因此陳垣自然得出他的對校、本校、他校、理校的分類和定義。但是,如上所述,僅從解決問題使用資料的角度,去描述古人??钡姆椒?,其實不能周密地涵蓋古人讀書的實際過程,也就帶來了前面所講的我們在古典文獻學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因此我們運用“格物”思想分別部類的方法,引導(dǎo)同學從發(fā)現(xiàn)問題使用資料的角度,來對古人??钡姆椒ㄟM行分類,得到實際的情況是這樣:使用資料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是使用本書其他版本、一是使用本書上下文、一是使用他書引文;不使用資料只有一種情況。在使用與不使用資料的維度,對校、本校、他校就與理校,構(gòu)成一個辯證的矛盾。如圖2所示。

        那么從發(fā)現(xiàn)問題使用資料的角度來看,理校的定義可以繼續(xù)豐富為:不使用文獻資料,憑借識斷推理,對文獻訛誤進行??钡姆椒?。顯然,理校的方法不會孤立存在,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證據(jù),解決問題,是學術(shù)研究的一般過程,王念孫、王引之如此,今人依然如此。而當尋找證據(jù)解決問題之后,理校的方法也就轉(zhuǎn)化為對校、本?;蛘咚A耍簿褪且欢ǖ臈l件具備之后,原先的矛盾開始相互轉(zhuǎn)化。世間的所有事物,都符合辯證法的矛盾轉(zhuǎn)化規(guī)律,??睂W也不能例外,這樣就能解決前述教學過程中關(guān)于理校的疑問了。彭林先生《清人〈儀禮〉校勘的返本與開新》:“??敝g(shù),陳垣先生《元典章校補釋例》歸納為對校、本校、他校、理校四種。清人稔熟于此,而以理校所得最為突出,顧廣圻云:‘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險者亦此法(《儀禮疏五十卷(宋刊本)跋》),每遇詞句不倫,而無古本可正;或數(shù)本互異,無所適從;或諸本盡同,眾口一辭,而義有難安之處;則出以理校,而屢收奇效。”[23]其謂“諸本盡同,眾口一辭,而義有難安”,就是從發(fā)現(xiàn)問題的角度來談理校。教材關(guān)于??辟Y料一節(jié),引有汪辟疆《工具書之類別及其解題》一段話:“高郵王氏之學,卓絕千古,嘉道之間頗有傳其訂正群書,皆先檢古本類書,及馬總《意林》、《群書治要》諸書所引用經(jīng)子原文,如遇異文,條記座右,然后詳稽音詁,力求貫通,再證以宋以前類書群籍引用異文,定為某宜作某,或衍或奪,每下一義,確不可易,皆類書之助也?!保?4]這說明,王念孫、王引之發(fā)現(xiàn)問題、使用資料的方法,的確給時人、后人無限啟示,后來“某某引書考”之類??敝鞯某霈F(xiàn),也就不是偶然。在信息化大數(shù)據(jù)的今天,條件比古人優(yōu)越,??睂W發(fā)達的程度高于以往任何時代,正因為如此,文獻??笔聵I(yè)對從事者的學養(yǎng)識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仍是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體現(xiàn)了學術(shù)的進步。蘇芃教授在《他校時代的降臨——e時代漢語古籍??睂W探研》中提出:“古籍數(shù)據(jù)庫的開發(fā),意味著一個他校時代的降臨,相關(guān)的學術(shù)規(guī)范與選題策略也值得探討與思考完善?!保?5]論述非常深刻。

        四、結(jié)語

        上文我們運用《大學》“格物”思想把握主干、條理源流、分別部類三個內(nèi)涵,結(jié)合從事古典文獻學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如何認識《漢書·藝文志》著錄圖書次第、如何理清漢唐文獻目錄分類沿革、如何認識理校三個方面,論述了“格物”思想在古典文獻學教學實踐中的應(yīng)用,可以看到“格物”思想歷久彌新,在今天的教學實踐中確實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經(jīng)過課堂講解與討論,我們看到《孝經(jīng)》作為《論語》之階有其深刻的義理內(nèi)涵,而《爾雅》《古今語》又詳于訓詁,訓詁和義理,不能分而各置,類名取自《孝經(jīng)》,乃是因為義理是經(jīng)學的核心,《七略》如此處理是主干思想的體現(xiàn)。這樣,我們對《漢志》將《爾雅》《古今語》列于《孝經(jīng)》之后的編纂思想和著錄次第就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阮孝緒《七錄》的分類格局實與《文德殿書目》淵源密切,《七錄序》所謂“斟酌王劉”,不是斟酌劉歆《七略》、王儉《七志》的分類格局,而是斟酌劉歆《七略》、王儉《七志》的部類稱名。那么,我們對漢唐目錄分類沿革以及“斟酌王劉”的討論,就拓展了教材的論述。從發(fā)現(xiàn)問題使用資料的角度來看,理校的定義可以繼續(xù)豐富為:不使用文獻資料,憑借識斷推理,對文獻訛誤進行??钡姆椒?。因此,我們又對教材關(guān)于理校的概念作了進一步的探索。

        南京曉莊學院創(chuàng)校校長陶行知先生主張“教學做合一”,他在《中國師范教育建設(shè)論》文中說:“教的法子要根據(jù)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jù)做的法子。教法、學法、做法是應(yīng)當合一的。我們對這個問題所建議的答語是: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怎樣教就怎樣訓練教師。”[26]我們平時的教學,經(jīng)過這樣的校風和學風的熏陶,而本文呈現(xiàn)的教學實例,也是這樣的校風和學風的熏染結(jié)果,這是應(yīng)該要表出說明的。唐魏徵云:“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保?7]因此《大學》“格物”思想的實踐,也將是一個長期堅持才能養(yǎng)成的學習品格。

        另外,上文所述《大學》“格物”把握主干、條理源流、分別部類的思想內(nèi)涵,本來是我國古典學術(shù)的一貫傳統(tǒng),現(xiàn)代學術(shù)也具有這樣的一般共性,比如上文討論漢唐目錄分類沿革的制圖,與當前流行的思維導(dǎo)圖具有同樣的作用,因為思維導(dǎo)圖的核心內(nèi)涵也是條理源流,以期對事物的本末進行整體把握。《大學》“格物”條理源流思想,作為方法論,是為了在紛繁的世界中,對復(fù)雜的事物進行窮本究源;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思維導(dǎo)圖方法的出現(xiàn),與應(yīng)對碎片化的閱讀挑戰(zhàn)有關(guān),兩者具有邏輯的一致?!镀呗浴冯m不作圖,但其名義的形象,頗與思維導(dǎo)圖相類,故目錄學又稱“流略之學”。因此,《大學》“格物”條理源流的思想,不僅在今天的古典文獻學教學實踐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在其他學科的教學實踐中也有普遍的意義。而把握主干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矛盾論思想相通,分別部類也是現(xiàn)代學術(shù)認識事物的一般方法,這里就不再贅述了。那么,還有必要再提《大學》“格物”嗎?我們以為仍然必要,因為經(jīng)典穿越歷史,走到現(xiàn)代,可以滋養(yǎng)人生,可以涵養(yǎng)品格,《孟子·離婁下》:“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保?8]

        參考文獻:

        [1] [12] [13] (漢)許慎.說文解字[M].(宋)徐鉉,校定.北京:中華書局,1963:119,48,291.

        [2] 徐鍇.說文解字系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7:113.

        [3] (清)郝懿行.爾雅義疏[M].王其和,吳慶峰,張金霞,點校.濟南:齊魯書社,2010:3455.

        [4]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86.

        [5]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M].武漢:武漢古籍書店,1983:454.

        [6] [18] [19] 陳國慶.漢書藝文志注釋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3:85,164-165,96.

        [7] (清)章學誠.校讎通義注[M].葉長青,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096.

        [8] [9] [10] [24] 張三夕.中國古典文獻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158,160,148.

        [11] 何俊.望川集·哲學與思想史研究學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23.

        [14] 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M].馮逸,喬華,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3:657.

        [15] 郎文行.阮刻本《禮記注疏》校讀札記[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16] [17] (漢)班固.漢書[M].(唐)顏師古,注.北京:中華書局,1962:1950,1928-1929、1967.

        [20] (清)王先謙.漢書補注:第二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23.

        [21] [22] (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M].北京:中華書局,1958:3346,3346.

        [23] 彭林.清人《儀禮》校勘的返本與開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11-16.

        [25] 蘇芃.他校時代的降臨——e時代漢語古籍??睂W探研[J].中國典籍與文化,2012(2):14-23.

        [26] 陶行知.中國師范教育建設(shè)論[J].新教育評論,1926(1):4-20.

        [27] (唐)吳兢.貞觀政要集校[M].謝保成,集校.北京:中華書局,2009:536.

        [28] (清)焦循.孟子正義[M].沈文倬,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7:558-559.

        猜你喜歡
        教學實踐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征稿簡則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48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學求學的遺憾
        午睡里也有大學問
        華人時刊(2017年13期)2017-11-09 05:39:29
        基于三維軟件和云班課APP的機械設(shè)計課程教學實踐
        職業(yè)(2016年10期)2016-10-20 22:23:49
        中職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的教學反思
        職業(yè)(2016年10期)2016-10-20 21:59:29
        中職計算機應(yīng)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7:24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午夜无码亚| 女邻居的大乳中文字幕|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av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国产交换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区一区第一页| 99热在线播放精品6| 亚洲av乱码国产精品观| 在线观看的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ab无码播放| 狠狠色欧美亚洲综合色黑a| 美女与黑人巨大进入免费观看| 日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18禁裸乳|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高|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黄色| 天天爽夜夜爱|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日本免费一区精品推荐|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一| 国产午夜福利100集发布|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免费黄片小视频在线播放| 四虎影视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欧美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午夜视频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v国产v亚洲v日韩九九|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 亚洲中文字幕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自拍在线视频| 香港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