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莉 王文玲 陳唯唯
患者女性,53 歲,因便血5 個月,診斷為乙狀結腸癌1 個月。2021年12月收治于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無藥物及食物過敏史。全腹部CT 示:乙狀結腸占位伴腹膜轉移;腸鏡活檢:腺癌;基因檢測:MSS 型,全RAS 野生型。入院診斷:乙狀結腸腺癌伴腹膜轉移。擬行西妥昔單抗聯合mFOLFOX6 方案化療,于入院當月首次行西妥昔單抗靶向治療,輸注前行0.5 h 予苯海拉明、地塞米松預防性抗過敏治療?;颊咻斪⑽魍孜魡慰辜s10 min 后突發(fā)呼吸困難,伴心慌、胸悶,四肢僵硬濕冷,隨后出現意識模糊,血壓測不出、心率155 次/分、呼吸30 次/分、血氧飽和度40%,考慮為Ⅳ級即刻超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HSRs);立即停止輸注,予擴容、抗過敏、多巴胺升壓等治療后患者意識漸恢復,心慌、胸悶漸緩解,血壓升至94/56 mmHg,隨后持續(xù)多巴胺泵入(640 mg/d)升壓治療1 周,血壓持續(xù)偏低(為94~98 mmHg/60~65 mmHg),后轉入心血管內科,經升壓、補液等治療7 天,血壓維持至正常范圍后自行出院。
小結 隨著單克隆抗體類治療藥物應用的日益廣泛,其相關不良反應如HSRs 也逐漸增多,《國際藥物過敏共識》定義[1]:HSRs 是臨床上類似于過敏反應的藥物不良反應,HSRs 分為即刻(用藥后≤1 h 發(fā)生)和非即刻(用藥后>1 h 發(fā)生)。即刻HSRs 發(fā)生的主要機制: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IgE 介導和IgG 介導反應。且上述3 種機制可能同時參與,因此即刻HSRs臨床上可具有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如發(fā)熱),也可同時出現IgE 介導反應的特征(如過敏性休克、血胰酶升高和/或皮試結果呈陽性)[2]。
西妥昔單抗是一種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人-鼠嵌合人單克隆抗體,已被批準用于結直腸癌和頭頸鱗狀細胞癌,可阻止表皮生長因子與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結合,從而抑制該通路的信號轉導來發(fā)揮抗腫瘤效應。其不良反應有皮疹、輸液相關過敏反應等。過敏反應的預防措施包括首次輸注≤2 h 監(jiān)測生命體征;輸液速度緩慢,滴速≤5 mg/min,治療前給予苯海拉明20 mg 及地塞米松5 mg 抗過敏預處理。西妥昔單抗說明書警示,有1%的患者會發(fā)生重度輸液反應,國內尚缺乏報道。Chung 等[3]研究發(fā)現,首次接觸西妥昔單抗時出現HSRs 的患者中,多數體內已存在與西妥昔單抗重鏈F(ab)2 中小鼠部分上的一種半乳糖-α-1,3-半乳糖(alpha-gal)結合的IgE 抗體,其被證明也是引起紅肉延遲過敏反應的原因[4]。
一項國外研究[2]證實患者體內抗西妥昔單抗IgE水平與發(fā)生HSRs 風險具有相關性,提示今后應對西妥昔單抗發(fā)生即刻HSRs 的患者進行皮膚過敏試驗或進行西妥昔單抗特異性IgE 測定,以檢測IgE 介導的過敏反應。均呈陽性,如需繼續(xù)西妥昔單抗治療,應采用脫敏治療[5];呈陰性,可考慮給藥且需控制較慢的輸注速度,或換用與西妥昔單抗相同分子靶點,且具有同樣療效的不含alpha-gal 的全人單抗-帕尼單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