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專家|孟德宏 編輯|吳穎 書法撰寫|陳沛漳(漢翔書法教育書法導師)
“學”這個字在古代的寫法、意義和今天有所不同。了解了這個漢字,更能幫助我們理解該如何幫助孩子學習。
雜 志這期的主題和學習有關(guān),所以我們就來探索一下“學”這個漢字的前世今生吧!
這兩個部分組成了古代的“學”字,在本質(zhì)意思上和今天的“學”字的意思有一定的區(qū)別,既指教也指學,是“教”“學”不分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相長?!抖Y記·學記》中這樣解釋教學相長:“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逼鋵崕Ш⒆訉W習也是一樣的,雖然在一般情況下,都是孩子向成人學習,但是如果這次我們懂得了“學”這個字最古老的意義的話,就知道在教孩子的同時,父母也要不斷地提升自己,其實我們也確實能從孩子的身上學到很多,比如純真、灑脫、樂觀。
從“學”字的篆文寫法以及繁體字中,我們能看出古人對學習這件事的定義,也許還能琢磨出學習的秘密。
字的最上面好像是兩只手在擺弄一些小棍,其實兩邊確實是“左”字和“右”字的甲骨文,最早就是手的意思,而中間的“小棍”則是“爻”,是中國最古老的計數(shù)工具,也是八卦符號,因為人類最古老的學習,確實就是學易經(jīng)、占卜之學等。這是不是也能提醒我們:孩子的學習不僅需要動腦,更需要動手,需要帶他用全身心體驗的方式去學習?
字的中間是“冖”,這是一個象形字,就是空間的意思,代表的是學習需要有場所。有人說之所以用“冖”,而沒有用代表房子的“宀”,是因為這還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居所,而是指遠離城市的場所,因為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下,能夠踏踏實實讓人好好學習的地方,往往要遠離鬧市和喧囂。其實我們也可以把“冖”理解為不局限于室內(nèi),因為學習這件事是可以發(fā)生在任何一個空間中的,這也很符合孩子的學習規(guī)律,他們從出生開始,就無時無刻不在效仿、學習。
字的最下邊是“子”,就是指孩子。這也能讓我們看到,中國人一向認為學習這件事的主體就應該是孩子。
但是,在《說文解字》中,“學”被解釋為“覺悟也”,指的就是從蒙昧的狀態(tài)獲得理性的認知的過程。所以,學習不應該只是孩子的事,所有人都需要不斷地學習而實現(xiàn)“覺悟”,因為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太有限了,只有“學”才能幫我們擺脫蒙昧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