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書苑菁華》異文辨析

        2023-03-16 01:50:06孫佩
        大學書法 2023年1期
        關鍵詞:文淵閣面目四庫

        ⊙ 孫佩

        引言

        《書苑菁華》收唐及唐以前書論160 余篇,具有極高的書學價值和文獻價值?,F(xiàn)行整理本僅有《書苑菁華校注》([宋]陳思輯,崔爾平校注,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 年),此書以“汪氏振綺堂刻本”為底本,主要參校“明善堂抄本”。惜其整理未利用宋刊本《書苑菁華》,故文章以“校注本”為底本,對?!端慰瘯份既A》([宋]陳思輯,中國書店出版社,2021 年),刺取異文八例,參考中國基本古籍庫所收《書苑菁華》“宋刊本”、“國圖所藏明抄本”[1](下文簡稱“明抄本”)、“文淵閣四庫本”,略做辨析,以期對《書苑菁華》的進一步整理研究有所助益。

        一、《書苑菁華校注》卷一《書法上》下收錄有王羲之《筆陣圖》。(卷一第四篇,07 頁)

        “陣”,“文淵閣四庫本”同;“宋刊本”作“勢”,“明抄本”同。

        按:“勢”字確。從作者的角度來看,歷代文獻所載《筆陣圖》作者皆為東晉衛(wèi)夫人。筆者查檢中國基本古籍庫,“筆陣圖”下共546 條,與作者相關條皆題衛(wèi)夫人。此外,與王羲之《筆陣圖》相關詞條共23 條,所載內容與本篇無關,皆出自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故各本將“勢”誤作“陣”者,蓋受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一文的影響。

        從詞義角度來看,“筆勢”廣義來講是“書畫文章的意態(tài)和氣勢”,單論書法作品,指用筆和整體筆畫的走勢。與本篇所講內容甚合,且本文開篇有“余覽李斯等論筆勢,及鍾繇書,其甚是不輕,恐子孫不記,故敘而論之”之言。此外,同卷收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是王羲之對寫字技法揭秘的書論名篇,其從用筆而言,論及藏鋒、側筆、結筆、翻筆、起筆、打筆等方法和筆勢,與本篇內容尤為接近,更是證明本篇與“筆勢”聯(lián)系緊密?!肮P陣”即以排兵布陣為喻,解釋書法作品中各個工具的作用?!稘h語大詞典》解釋為“謂作書運筆如行陣”。對比發(fā)現(xiàn),與“筆陣”相關的文章主要圍繞“陣”字來講,如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曰:“夫紙者陣也,筆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硯者城池也,心意者將軍也。”綜上,不難看出“勢”和“陣”有明顯的差別,該篇題當為《筆勢圖》。

        二、或橫牽豎掣,或濃點輕拂。或將放而更流,或因挑而還置。(卷四梁庾肩吾《書品》,54 頁)

        “流”,“宋刊本”作“留”,“明抄本”、“文淵閣四庫本”同。

        按:“留”字確。從版本的角度來看,除以上各本《書苑菁華》作“留”外,歷代收庾肩吾《書品》的書籍,如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二)[2],宋朱長文《墨池編》(卷二)、明賀復征《文章辨體匯選》(卷七百七十七)、明張溥《漢魏六朝一百三家集》(卷九十九)四書,此句全作“放而更留”。此外,“汪氏振綺堂本”亦作“留”,可知“校注本”之底本不誤也,是今人出版之誤。

        從詞義角度來看,東漢許慎《說文》曰:“留,止也?!敝冈谀程幫V共灰苿?,表現(xiàn)出一種靜態(tài)的特征。此句是庾肩吾贊譽“鍾王”書法之言,“放”“留”意思相反,形容“鍾王”行筆舉重若輕,一些筆畫書寫完成時欲放而還留。與上句“橫”“豎”“濃”“輕”,以及下句“挑”“置”用法相同。宋朱長文則直接指出“放而更留”主要針對“捺”畫,《墨池編》卷二《筆法》“結裹法”條云:“夫言將欲放而更留者,人、入、木、火字是也。”而“流”則表示動態(tài),《說文》曰:“流,水行也?!薄胺哦鳌迸c上下文意不合?!稄V韻》中“留”“流”同屬來部,尤韻平聲,此處應是音同而誤。

        三、殷鈞書如高麗使人,跳浪甚有意氣,滋韻終乏精味。(卷五梁袁昂《古今書評》,71 頁)

        “跳”,“宋刊本”作“抗”,“明抄本”、“文淵閣四庫本”同。

        按:“抗”字確。從版本角度來看,清以前各本《書苑菁華》皆作“抗浪”,此外收袁昂《古今書評》的其余書論著作亦作“抗浪”,如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二)、宋李昉等《太平御覽》(卷七百四十八)、宋趙與旹《賓退錄》(卷二)。“校注本”所用底本“汪氏振綺堂本”作“跳浪”,后民國“翠瑯玕館叢書本”、“藏修堂叢書本”因汪氏亦作“跳浪”。

        從詞義角度來看,“抗浪”一詞,用例極少。除本篇外,明人著作中尚有幾例,如明安世鳳《墨林快事》卷十《山之桂辭》載:“其字則謹恪綿密,繩趨尺步,全無傖父抗浪之容?!盵3]此處“抗浪”形容傖父,義近粗鄙、粗俗。又明趙用賢《松石齋集》卷二十四言:“弟本抗浪迂戇,氣若不能下人?!盵4]此處“抗浪”“迂戇”義近,表示“迂愚而剛直”。結合以上用例發(fā)現(xiàn),“抗浪”作為形容詞,多形容人性格粗直、不精致,因此《漢語大詞典》解釋“抗浪”為“粗獷貌”比較妥當。“跳浪”一詞,宋代用例頗多,多表示跳躍、跳動。如宋洪邁《夷堅支志》卷七《盛珪都院》曰:“在室跳浪,若格斗狀,呻吟甚苦,仍不絕聲。”[5]又宋李昉《文苑英華》卷三百三十三劉禹錫《平蔡行三首》云:“四人歸業(yè)閭里間,小兒跳浪健兒舞?!盵6]“跳浪”既形容格斗狀,又形容小兒姿態(tài),用在此處顯然不當。

        結合上下文來看,“抗浪”與“精味”意思相反,正合文意。在此處形容高麗使人的氣質、精神,甚妥。

        四、每所覽之暇,得臨玩之。(卷七佚名《唐朝敘書錄》,108 頁)

        “所”,“宋刊本”作“聽”,“文淵閣四庫本”同,“明抄本”作“聽政”。

        按 :“聽”字確。從版本角度來看,清以前各本《書苑菁華》皆作“聽”,其余收《唐朝敘書錄》的著作,如唐韋續(xù)《墨藪·貞觀論》、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四),此句亦作“聽”。作“所覽”者,因本于“汪氏振綺堂本”,如“翠瑯玕館叢書本”便作“所覽”。

        從詞義角度來看,“聽覽”即“聽事覽文。謂處理政務”。查檢文獻,一般而言,“聽覽”的主體專指皇帝,“所覽”即“所看過的”,二者于此皆通。就語境來講,此處講唐太宗收集“二王”真跡的事跡,此語記太宗所言,“聽覽”更為恰當?!懊鞒尽弊鳌奥犝闭?,蓋義近而誤也。

        從詞語搭配的角度來看:聽覽之暇、聽覽之余、聽覽之間、聽覽之外等結構極為常見,查檢中國基本古籍庫發(fā)現(xiàn)“聽覽之”共計205 條,而“聽覽之” 加“暇”“余”“間”“外”等結構就有86 條。且一般而言,“聽覽”的主體專指皇帝,史書中常見這種用法。如《宋書·武三王傳》曰:“伏愿陛下聽覽之余薄垂昭納,則上下相安,表里和穆矣。”[7]又《舊唐書·令狐德棻傳》曰:“數(shù)年之后,道致隆平,遂于聽覽之暇,留情文史。”[8]此外,唐代語料見“聽覽之”10 條,上述結構8 條。與此相反,“所覽之暇”無用例,“所覽之”后一般跟書、景等可“覽”的名詞,“所覽之”結構的重點在“覽”的內容。故此處“聽覽”為確,“校注本”“聽覽”作“所覽”者,蓋“所”“聽”二字草書形體相近而誤。

        五、昌衡跌宕,率爾而作。雖蔑泛而或乖,乃由衷而不怍。(卷十唐竇臮《述書賦下》,146 頁)

        “泛”,“宋刊本”作“法”,“明抄本”、“文淵閣四庫本”同。

        按:“法”字確。從版本角度來看,“文淵閣四庫本”及此前各本《書苑菁華》皆作“法”,歷代收唐竇臮《述書賦》的書籍亦作“法”,如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五)、宋朱長文《墨池編》(卷四)。此外,陳思本人另一著作《書小史》(卷八)亦作“法”。作“蔑泛”者,最早見于“汪氏振綺堂刻本”,后民國各叢書本因襲之。

        從詞義角度來講,“蔑法”一詞最早見于本篇,“蔑”,明張自烈《正字通·草部》云:“《說文》‘勞目無精也。’《精蕰》‘?有如無也?!治⒁?,揚子視日月而知眾星之蔑也。又蔑如也,輕藐之意。又與滅同。”[9]此處“蔑法”連用,“蔑”表示輕視、拋棄義,“法”則表示法度、規(guī)則之義。相同的用例還見于宋真德秀《讀書記》卷三十二:“其流之弊,將至于棄禮蔑法,如西晉君子之為者,故子貢惜其言而力正之也?!盵10]“棄禮”“蔑法”連用,意思相近,“蔑法”于此處詞義甚合。而“蔑泛”歷代不見用例,詞義解釋不通。

        從上下文意來看,此處作者是在評述盧昌衡的書法風格及水平,“蔑法”的弊端是“或乖”。拋棄規(guī)則法度的書寫弊端是背離常理,但這種打破規(guī)則的結果是“由衷而不怍”,此義與同句“率爾”亦合。因此,“法”字甚確。此處“法”訛作“泛”者,蓋由二字草書形近而誤。

        六、余稽古而玩能,因假能而有說。匪徒姓名記錄,面目超越,相質披文,虛空歲月者矣。(卷十唐竇臮《述書賦下》,151 頁)

        又:“必以一時風流,千里面目,斯亦愈于博弈,亞于文章矣?!保ň硎惶菩旌啤墩摃?,169 頁)

        兩處“目”,“宋刊本”皆作“首”,“明抄本”、“文淵閣四庫本”同。此外還有一例各本皆作“面首”的情況,見于卷十唐竇臮《述書賦下》:“若乃出自三公,一家面首?!?/p>

        按:“首”字確。從??钡慕Y果來看,“面目”“面首”各有豐富的用例。第一,“面目超越”條情況如下:宋朱長文《墨池編》(卷四)、清倪濤《六藝之一錄》(卷二百八十五)、清孫岳頒等《佩文齋書畫譜》(卷九)、“民國翠瑯玕館叢書本”(第三集)四處作“面目超越”,其余皆作“面首超越”;第二,“千里面目”條情況如下:“千里面首”僅見于《書苑菁華》“宋刻本”、“明抄本”和“文淵閣四庫本”,其余收本文者皆作“千里面目”。[11]

        所以,要解決此處異文問題,應該從其他角度著手。

        從版本的角度來看,《書苑菁華》除上述兩處異文外,還有一例各本皆作“面首”的情況,見于卷十唐竇臮《述書賦下》:“若乃出自三公,一家面首?!本C上,“宋刻本”共三處“面首”,三處皆誤的概率不大。此外,三處皆作“面首”者,有“宋刊本”、“明抄本”,而作“面目”者,基本出于“清刻本”、“抄本”。故當從“宋刻本”作“面首”為妥。

        宋刻本 《書苑菁華》圖影 中華再造善本數(shù)據(jù)庫

        從詞義角度來看,關于此處“面首”的解釋,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徐鑄成認為此處“面首”是形容詞,“引申作為姿態(tài)秀麗、工架嫵媚的概括語”[12]。一種是蔣維崧、王佩增的“面貌、面目”說。[13]我們認為蔣、王說更為正確。首先,面首的面貌義在唐代較為常見,如唐釋道世《法苑珠林》卷二十二云:“古來木像,莫知其始。而面首殊麗,瞻仰無已?!盵14]又卷七十二曰:“賊帥見婦面首端正,即納為婦。”[15]再結合上文《書苑菁華》三處“面首”的使用情況,此處“面首”就是“面目”,指書法的面貌,而非有褒義色彩的形容詞。

        綜上,正因為“面首”具有“面目”義,而“面首”的“面目”義又不常用,所以從“宋本”以后,或有改“面首”為更容易理解的“面目”,此后各本因襲之。這則異文也恰好證明“面首”本來就有“面目”的意思,不必非以形容詞用法強為之解,徐說基本可以否定。此外,《漢語大辭典》“面首”條下單獨設一個義項“指書法的面目”,顯得有些多余,因為“面首”表示“面目”絕對不是書法特殊的用例。

        七、若或征數(shù)子之運用,甘千里之殊途。則我雞犬而無來無往,子衣裳而不曳不婁。成一家之憬彼,撥四海之友于。(卷十唐竇臮《述書賦下》,152 頁)

        (一)“婁”,“宋刊本”作“裾”,“明抄本”、“文淵閣四庫本”同。

        按:“婁”字確。從詞義角度來看,“曳”,(日)空?!蹲`萬象名義》曰:“牽申也、引也。”宋陳彭年《重修玉篇》卷三十云:“曳,申也、牽也、引也?!薄耙穵洹币辉~最早見于《詩經·唐風·山有樞》:“子有衣裳,弗曳弗婁?!碧瓶追f達疏《毛詩注疏》卷六曰:“曳者,衣裳在身,行必曳之。婁與曳連,則同為一事。走馬謂之馳。策馬謂之驅。驅馳俱是乘車之事,則曳婁俱是著衣之事。故云‘婁,亦曳也’?!盵16]即此處“曳”“婁”同義,表示穿著、穿戴,于此可通?!榜铡?,漢許慎《說文解字》曰:“裾,衣袍也?!泵鲝堊粤摇墩滞ā吩唬骸敖笠韵陆灾^之裾,古云曳裾,謂磬折則前幅先垂曳也?!盵17]《漢語大詞典》釋“裾”為“衣服的前后襟,亦泛指衣服的前后部分”,則“曳裾”義為“拖著衣襟”,于此不通。此外,檢索中國基本古籍庫發(fā)現(xiàn)“不曳不婁”“弗曳弗婁”歷代用例頗多,共計145 條,“不曳不裾”只見于此句,“弗曳弗裾”不見用例。

        從上下文意來看,本段用典之處頗多,“憬彼”“友于”皆是,此處用《詩經》“弗曳弗婁”作“不曳不婁”,甚妥。此外,“曳婁”同上句“來往”成對文,“無來無往”正對“不曳不婁”。后世各本有作“不曳不裾”者,或因“宋本”而誤。振綺堂所刻《書苑菁華》經過汪汝瑮的系統(tǒng)整理,此處“裾”改為“婁”者,汪氏整理之功也,后本于“汪氏振綺堂本”的,皆改作“婁”。

        (二)又此句“撥”,“宋刊本”作“睽”,“明抄本”、“文淵閣四庫本”同;“民國翠瑯玕館叢書本”作“揆”。

        按:“睽”字確。從版本角度來看,此處各本《書苑菁華》皆作“睽”,“汪氏振綺堂本”亦作“睽”,故此處校注本作“撥”者,當是今人出版之誤也。

        從詞義角度來看,“睽”《說文》曰 :“目不相聽也。” 宋陳彭年《重修玉篇》卷四曰:“睽,乖也、目少精?!贝送猓邦ァ背34钆錇椤邦e”“睽辭”“睽隔”“睽孤”,表示分離、離別義,于此處可通,表示由于書販的存在,分離四海的人也能如兄弟一般。而“撥”字各種義項于此處皆解釋不通,“翠瑯玕館叢書本”作“揆”者,乃形近而誤。

        八、(子敬)其鋒不可當也,安逸遒健,過于家尊。(卷十二唐張懷瓘《六體書論》,176 頁)

        “安”,“宋刊本”作“宏”,“明抄本”、“文淵閣四庫本”同。

        按:“宏”字確。從版本角度來看,各本《書苑菁華》皆作“宏”,“校注本”底本亦作“宏”,此處作“安”者,蓋“宏”“安”形近,今人出版不慎而誤。民國“翠瑯玕館叢書本”情況大致相同。

        從詞義角度來看,“宏逸”義為“高妙超逸”,多用來形容詩文繪畫的風格,歷代書論畫論用“宏逸”來評價書家畫家的風格極其常見,如唐竇臮《述書賦》曰:“長民則全效子敬,便于性分。宏逸生于天機,眾妙總而獨運?!盵18]宋《宣和畫譜·張僧繇》云:“世謂僧繇畫骨氣奇?zhèn)ィ?guī)模宏逸,六法精備,當與顧、陸并馳爭先?!盵19]“宏逸”用于此處文從字順,甚是妥當。而“安逸”義為“安閑舒適、安穩(wěn)”,詞義重點側重于“安”,多用來形容某種生活狀態(tài),在此處甚不合適。

        從作者用詞的角度來看,首先,張懷瓘《書斷》《書估》《六體書論》《書議》重復出現(xiàn)“宏逸”,并且都與“二王”事跡相關,而不見“安逸”用例。其次,在張懷瓘的記述中,王獻之很在乎作品是否“宏逸”,如《書斷》《書估》重復記載:“獻之常白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因而勸王羲之說“大人宜改體”。 因此,此處寫王獻之書風“宏逸遒健,過于家尊”合情合理,“宏”字甚確。

        九、至若縹緲鴻翥之勢,輕濃蟬翼之狀,子敬白而不飛,子云飛而不白。(卷十三唐權德輿《唐太宗文皇帝飛白書記》,197 頁)

        “翥”,“宋刊本”作“都”,“明抄本”、“文淵閣四庫本”同。

        按,“翥”字確。從詞義及上下文語境的角度來看,《說文》曰:“鴻,鵠也?!薄对娊洝櫻恪访⒃唬骸按笤圾?,小曰雁?!庇帧墩f文》曰:“翥,飛舉也?!薄傍欞恪奔础傍欩]高飛”,唐徐堅《初學記》曰:“鳳翔鴻翥?!薄跋琛薄棒恪蓖x,明刻本《文苑英華》收權德輿《太宗飛白書答詔記》“翥”字下有“一作飛”,亦可為證。“鴻都”《漢語大辭典》下有四個義項:1.漢代藏書之所;2.東漢靈帝光和元年設在鴻都門的學校。專習辭賦書畫;3.借指秘書省;4.指仙府。書畫文獻中出現(xiàn)的“鴻都”一般指義項2。此句若以“鴻都”為正,難解其意。

        從詞語搭配角度來看,“鴻翥”義同“鴻飛”,“鴻飛”在同時代書論中有用例,如唐竇臮《述書賦》曰:“王秘監(jiān)則首末全貞,尊道重德。或終紙而結字,或重模而足墨。濩落風規(guī),雄壯氣力,播清譽而祖述,屢見賞于有識。如曲圃鴻飛,芳園桂植?!?此乃評王秘監(jiān)書法之書評,講其書如“曲圃鴻飛”,這與本篇“鴻翥之勢”如出一轍。又唐孫過庭《書譜》曰:“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之態(tài),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jù)槁之形?!本渲小傍欙w獸駭之姿”“……之態(tài)”“……之勢”與此處“鴻翥之勢”和下文的“蟬翼之狀”參照,更是明證。此外,“縹緲”與“鴻鵠”搭配,文獻用例亦不少,如宋敖陶孫《臞翁詩集·送王郎洽》云:“縹緲鴻鵠去,吾甘老原野?!?又宋陳師道《次韻答秦少章》:“縹緲鴻鵠上,眾目焉能玩。”而“鴻都”往往搭配“之門”“之寶”“之學”等,詞義集中在“鴻都門學”。此處作“鴻都”顯然不妥。

        結語

        南宋陳思所輯《書苑菁華》是研究書法藝術的重要文獻,現(xiàn)行整理本只有崔爾平《書苑菁華校注》,但此書的校勘整理工作沒有參考《書苑菁華》“宋刊本”,這一版本問題一直有學者關注,但并無人對宋刊本《書苑菁華》和《書苑菁華校注》進行系統(tǒng)的??毖芯?。筆者將“校注本”與中國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宋刊書苑菁華》對校,并參考國家圖書館所藏兩部“明抄本”、“四庫全書文淵閣本”、民國各叢書本(“翠瑯玕館叢書本”、“芋園叢書本”),發(fā)現(xiàn)二者文字不同之處往往宋本優(yōu)于“校注本”,通過前文所舉八例可知一二。而民國各本基本同于“校注本”,蓋皆本于“汪氏振綺堂刻本”之故。就《書苑菁華》的各版本來講,國家圖書館所藏宋刊《書苑菁華》是現(xiàn)存最早的版本,較為準確地保留了這部書的最初面貌,其巨大的版本價值、校勘價值值得我們重視。此外尚值得一提的是,經過筆者的比對,發(fā)現(xiàn)國家圖書館所藏“明抄本”之一(即明崔深、清趙烈文跋本)與國家圖書館所藏“宋刊本”版面格式完全相同,其底本為國家圖書館所藏“宋刊本”無疑。

        注釋:

        [1]國家圖書館共藏兩部《書苑菁華》明抄本,一為明崔深、清趙烈文跋本,六冊,十一行二十字,善本書號08176。另一本是清袁克文、朱錫庚跋本,四冊,十一行十九或二十一字,善本書號11077,本文所用明抄本即此。

        [2]文中唐張彥遠《法書要錄》用明津逮秘書刻本,唐韋續(xù)《墨藪》清十萬卷樓叢書本,宋朱長文《墨池編》用萬歷重刻本。

        [3]安世鳳.墨林快事[M].清鈔本.

        [4]趙用賢.松石齋集[M].明萬歷刻本.

        [5]洪邁.夷堅支志[M].清景宋鈔本.

        [6]李昉,等.文苑英華[M].明刻本.

        [7]沈約.宋書[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8]劉昫.舊唐書[M] 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9]張自烈.正字通[M].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10]真德秀.讀書記[M].宋刻元明遞修本.

        [11]除各本《書苑菁華》外,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六)、清陳元龍《歷代賦匯》(卷一百一)、清董誥輯《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七)亦作“面首超越”。又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三)、宋朱長文《墨池編》(卷一)、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一)、清董誥《全唐文》(卷四百四)、清馮武《書法正傳》(卷六)、清倪濤《六藝之一錄》(卷二百七十二)、清孫星衍《續(xù)古文苑》(卷九)、清孫岳頒等《佩文齋書畫譜》(卷五),以上八處皆作“千里面目”。

        [12]徐鑄成.面首考[J].讀書,1979(7):130—132.

        [13]蔣維崧,王佩增.“面首”詞義考源[J].東岳論叢,1980(3):14—16.

        [14]釋道世.法苑珠林[M].宋刻磧砂藏本.

        [15]釋道世.法苑珠林[M].宋刻磧砂藏本.

        [16]孔穎達.毛詩注疏[M].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

        [17]張自烈.正字通[M]. 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18]竇臮.述書賦[G]//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235.

        [19]宣和畫譜[M].明津逮秘書本.

        猜你喜歡
        文淵閣面目四庫
        “四庫學研究”欄目主持人語
        公心與私意之間:《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影印始末考略
        《皇帝的四庫——乾隆朝晚期的學者和國家》簡介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2:26
        雪的面目
        面目模糊的戰(zhàn)爭
        “行畫”面目
        藝術品鑒(2017年5期)2018-01-31 02:06:33
        明代的文淵閣
        上海面目
        中國攝影(2016年2期)2016-05-30 05:39:20
        故宮的“文膽”
        前線(2014年2期)2014-11-10 21:40:02
        合刊抄本 共傳四庫——記張元濟與張宗祥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1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老熟妇女 | а天堂中文地址在线| 影音先锋男人av鲁色资源网| 使劲快高潮了国语对白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电话系列|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二三区| 免费女女同黄毛片av网站|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深田|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国产97在线 | 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综合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熟女av麻豆|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老外和中国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青草网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av网址大全| 亚洲成年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日韩久久久黄色一级av| 色婷婷精久久品蜜臀av蜜桃| 国产在线视频91九色|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 免费看片的网站国产亚洲|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 色八a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精选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国产又爽又粗又猛的视频|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少妇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妖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蜜桃视频网站在线观看一区| 特级毛片a级毛片100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