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鈴兒 編
在美麗的大自然中,若只論色彩的鮮艷程度,火烈鳥得天獨厚,當之無愧。
火烈鳥的羽毛主要為紅色,光澤閃亮,就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因此得名?;鹆银B剛出生的時候是什么顏色的?很多人潛意識里認為火烈鳥天生就是粉色的,其實并不是,它剛出生是白色的,隨成長顏色逐漸變灰。小火烈鳥通過長時間吃蝦類、魚類、浮游生物等攝取蝦青素后,只需要三年的時間就會逐漸呈現(xiàn)出鮮艷的紅色。
全世界的火烈鳥共有6種。北美和舊大陸的3種火烈鳥顏色有所不同。它們是美洲紅鸛、大紅鸛、小紅鸛。前者生活在中美洲,后兩者生活在非洲、南歐、西亞、中亞,我國沒有穩(wěn)定分布。
南美洲有智利紅鸛、秘魯紅鸛、安第斯紅鸛。這三種火烈鳥的顏色并不單調:智利紅鸛的紅色偏橙紅、朱紅;安第斯紅鸛是紅色偏粉,有的帶著一些淺玫瑰紅色;秘魯紅鸛類似安第斯紅鸛,但飽和度要高一些。
那么問題來了,火烈鳥為啥紅得不一樣?秘訣很簡單:吃啥補啥?;鹆银B明亮的紅色來自食物中的類胡蘿卜素。
類胡蘿卜素是植物、真菌、細菌合成的1100多種有機色素的統(tǒng)稱,能演繹出黃、橙、紅、青、紫諸多色系中的繁多色號。動物雖不能合成色素,但能從食物中得到“染色”,比如三文魚的橙、龍蝦的青,還有火烈鳥的紅。
大紅鸛
小紅鸛
秘魯紅鸛
美洲紅鸛
五花八門的浮游生物,包括但不限于鹵蟲、孑孓、水蚤、藍綠藻、甲殼動物、軟體動物等等,正是火烈鳥的色彩供應端。
食物中的類胡蘿卜素經過火烈鳥代謝,酶解成其它色素,反應到火烈鳥的羽毛、皮膚上,就成了火烈鳥的顏色。
既然色素是外源的,那么食物色素豐富與否,自然就會影響火烈鳥的“氣色”。比如,吃藍綠藻較多的美洲紅鸛,顏色就比吃浮游動物的小紅鸛顏色要深。因為浮游動物體內的色素來自浮游植物,二手倒騰過后,色素量有所降低,火烈鳥吃到的也就少了。
現(xiàn)在再看南美的3種顏色各異的火烈鳥,你是不是有點明白它們的色號為啥不一樣了?
我們已經知道新出生的火烈鳥是灰撲撲的,過個兩三年,色素代謝逐漸成熟,紅色的羽毛就會顯現(xiàn)。不過,營養(yǎng)不良的確會讓火烈鳥毛色黯淡。早年的許多動物園不能提供火烈鳥天然食物,經常把火烈鳥養(yǎng)成灰白色,后來人們摸索出了含有色素補劑的飼料,才讓人工環(huán)境下的火烈鳥又紅了起來。
自然狀態(tài)下的火烈鳥在食物色素不充分的環(huán)境中,也會暫時地黯然褪色,可食源色素一旦恢復供應,紅色就會回來。
幾個世紀以來,在許多古代文明中經常發(fā)現(xiàn)火烈鳥的圖案。公元5~6世紀,火烈鳥似乎為了見證早期基督教的天堂的美麗,出現(xiàn)在教堂的馬賽克裝飾中。在薩布拉塔大教堂(利比亞)的馬賽克地板,加沙地帶的猶太教堂(以色列),君士坦丁堡波利耶克托斯的葬禮小禮拜堂,以及卡薩爾埃爾比亞(利比亞)的大教堂,都隱約可見它們的蹤影。
公元15世紀,像維泰利烏斯或埃利加巴勒斯這樣喜歡奢侈的皇帝還別出心裁地把火烈鳥當作美食。而這種美食,需要從古羅馬進口,因此推測火烈鳥在當時價格不菲。而這種昂貴的菜肴,也曾被公元1世紀至2世紀建議過樸素生活的尤文、塞內卡、菲洛斯特拉托斯等人譴責。
小紅鸛和它的“丑寶寶”
準備下鍋的火烈鳥
唐·費瑟斯和塑料火烈鳥
庭院里的塑料火烈鳥
而在近幾個世紀,用火烈鳥的舌頭做出的美食依舊受人推崇。英國海盜、探險家和科學觀察者威廉·丹皮爾(17~18世紀)甚至還在他的旅行日記中談及到了它的美味。
除了作為食物之外,火烈鳥還曾作為古代戀人之間的禮物,見證他們相互之間的愛情,也曾作為活生物,在羅馬村莊中展出。
1957年,美國設計師唐·費瑟斯通受雇設計一種火烈鳥裝飾品。身處東北部馬薩諸塞州的設計師從沒見過南方才有的火烈鳥,便從雜志上找了火烈鳥的照片,加以想象,設計了一套塑料火烈鳥模型。設計師根本沒想到,這件兩周完成的商業(yè)稿,將會成為一個廣為流行卻飽受爭議的文化符號。
二戰(zhàn)后的美國新建了大批整齊劃一的住宅建筑,就連門口的草坪都長得一樣。然而人是追求個性的,他們想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一些裝飾品標記自己的花園。恰逢其時出現(xiàn)的注塑技術滿足了這一需求。海量的塑料裝飾品走上市場,其中的粉紅火烈鳥脫穎而出,價格不貴,安裝方便,最重要的是,大紅大紫的顏色莫名戳中了大眾的審美。
粉紅火烈鳥以燎原之勢,占領了一片又一片住宅區(qū),本來是個性化的裝飾,反倒成了全民潮流,誰家草坪上沒有兩只,反倒顯得格格不入。但粉紅火烈鳥在成為文化符號的同時也迅速失去了個性化裝飾的功能。
新事物獲得擁躉無數(shù),反對的聲音也蠢蠢欲動。60年代波普藝術大潮襲來的時刻,便有人開始討厭塑料質感的一切,將它與俗氣和廉價聯(lián)系在一起。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粉紅色火烈鳥首當其沖。
到了80、90年代,粉紅色火烈鳥從工人階級的家常配飾,逐漸淪為媚俗、廉價的審美趣味,總會讓新掌握了審美話語權的人群聯(lián)想到南方口音的鄉(xiāng)下、逐漸衰退的工業(yè)區(qū)。
隨著工業(yè)繁榮的消退,粉色火烈鳥好像也該退環(huán)境了。然而許多守舊、老派或者是復古的美國人,還延續(xù)著半個世紀前的潮流,在門前草坪上插上幾只(或許是義烏、東莞生產的)粉色火烈鳥,盡管這種鳥從來不在草地上生活。
如今,火烈鳥作為青春活力的象征,不斷地出現(xiàn)在我們常見的藝術作品、潮流文化中,被我們深深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