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鸞
大觀園里充滿了詩情畫意,生活其間的才子佳人們自發(fā)成立了海棠詩社、桃花詩社,他們集社開宴,吟詩作賦,好不逍遙自在?!都t樓夢》第三十七回寫道:“迎春命丫鬟炷了一枝‘夢甜香。原來這‘夢甜香只有三寸來長,有燈草粗細,以其易燼,故以此燼為限。如香燼未成,便要受罰。”
同樣的境遇,讓人不禁想起《世說新語》中的記載,做了皇帝的曹丕擔(dān)心弟弟曹植與他爭奪皇位,于是命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做出一首詩,否則就要殺掉他,結(jié)果,曹植應(yīng)聲詠出了膾炙人口的《七步詩》。
三寸香、七步路,都是用來表達時間的緊迫。那么,燃盡三寸長的“夢甜香”到底需要多長時間呢?
三寸,約長10厘米。常用線香的直徑為1.5~2毫米,忽略空氣濕度、風(fēng)向、風(fēng)力、氣溫等因素,燃盡一根10厘米長的線香大約需要10分鐘?!皦籼鹣恪彪m有燈芯草粗細,但估計燃盡最長只需15分鐘。也就是說,在一刻鐘時間里,海棠詩社的各位才女不但要醞釀出一首詩作,還要將其寫出來,比的便是她們的文學(xué)底蘊。
我們常在書中看到“一炷香”的描述,“炷”的本字是“主”,意思是“燈芯”,后借指燈、燭,再引申為可以燃燒的柱狀物。作量詞后,常用于點燃的線香。唐代許渾在《秋夕宴李侍御宅》中寫道:“燭換三條燼,香銷十炷灰?!币混南阍侵袊糯囊环N計時方式,起源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燒時長為計時方法,因為制香材料的用量基本相當(dāng),所以每炷香的燃燒時間大致相同,燃盡“一炷香”大約需半個小時。
其實,用香計時最早用的不是線香,而是篆香,也叫香篆、印香。篆香是指將香材研磨成粉,填充在各種以篆文為花樣的香范里,做成帶有圖案和文字的香品。
印成篆文形狀的香粉一氣呵成地燃燒,從頭至尾恰是算好了的時辰。《宣州石刻》中記載,曾有人制出百刻香印,一副香篆分為一百個刻度,循序燃盡便是一個晝夜,可謂“百刻香印、以準(zhǔn)昏曉”。
打一爐香篆需要專用的工具,所用的香粉也需細細研磨、過篩,再均勻地填充進香范的凹槽中,壓平,最后起范,這一系列操作是個細致活,用力不均或用力過猛都會導(dǎo)致一爐香前功盡棄,因而在兩宋時期,坊間就有專門上門替人打香篆的婦人,稱為“香婆”。宋代周密所著《武林舊事》中關(guān)于“酒樓”的回目里便寫道:“及有老嫗,以小爐炷香為供者,謂之香婆?!贝蛳阕氖炙嚾诉€可每天去約好的店鋪或大戶人家打香篆,最后按月結(jié)算香錢,可見打香篆在當(dāng)時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職業(yè),也說明篆香在宋人的生活中十分普及。
無數(shù)文人墨客也極愛這種既可觀煙又可品香的熏香模式。香火忽明忽暗,香篆徐徐變灰,香氣裊裊飛舞。細細回味間,他們也有感而發(fā)留下了很多詩篇。如宋代秦觀寫道:“天涯舊恨,獨自凄涼人不問。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 黃庚寫道:“香篆煙銷夜氣清,篝燈開卷遣閑情?!碧拼拙右讓懙溃骸跋阌〕療熂?,紗燈夕焰明?!?/p>
此時的篆香已不僅僅是計時的工具,更是將文人“寓情于物”的品質(zhì)盡情展現(xiàn)了出來。用來打香篆的香范也逐漸設(shè)計成帶著更多祝福意義的文字和圖案,如祥云、梅花、福字等。古代文人骨子里的炙烈、驕矜、委婉、內(nèi)斂和含蓄就在這一抹帶著微微煙火霧氣的香霧中被表達得淋漓盡致。
可能打一爐香篆委實耗時耗力,聰明的古人便發(fā)明了線香。線香大約是在元代出現(xiàn)的?!段鼋蛑尽肥且徊孔钤缬浭鲈蠖嫉牡胤街緯?,書中對元大都和金中都的官署、水道、坊巷、廟宇、古跡、風(fēng)俗等都有記載,書中也留下了最早記錄線香的文字:“湛露坊自南而轉(zhuǎn)北,多是雕刻、押字與造象牙匙箸者……并諸般線香?!?p>
在制香工藝上,線香與篆香是有所關(guān)聯(lián)的。篆香是以末香(搗成細末狀的沉香、檀香等)鋪成首尾相連的紋路或圖案,是不規(guī)則的線狀香。線香則指無竹芯的香,也叫直條香,由木材香粉、黏合劑和各種香料一起做成的香品。由于線香是通過燃燒來發(fā)揮作用,所以與傳統(tǒng)隔火熏香“聞香不見煙”的優(yōu)雅蘊藉、內(nèi)斂含蓄大為不同。
古時寺廟多以線香長度作為時間計量的單位。有時,人們也用削細的竹簽粘上末香后作為線香,此類香多用于祭祀,用途也回歸了用香的本意—祈禱上蒼,降福人間。
二姑娘賈迎春的“夢甜香”在其他文獻中無出處,故而不知其香方,但究其香名,應(yīng)當(dāng)具有花香香韻,或如玫瑰,或如木樨,香甜如夢。
制香時,多會用到沉香。廣義上的沉香指的是沉香屬植物。全世界有沉香約15種,主要分布于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柬埔寨及越南等國;中國只有一種沉香—土沉香,又稱白木香、牙香樹、女兒香、莞香等,主要分布于海南、廣東、廣西、云南、福建等地。
狹義上的沉香指的是沉香屬植物的樹脂結(jié)合物,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以白木香為例,它的樹干在受到機械損傷、蟲蛀或傷病后,會刺激樹體內(nèi)的樹脂分泌,在某種真菌的感染和作用下,這些分泌物會再經(jīng)過一系列化學(xué)變化,結(jié)聚成中藥沉香。
沉香自古以來就作為名貴藥材和高級香料被廣泛應(yīng)用,還常常用于制造香水、護膚品和化妝品,給人幽淡婉轉(zhuǎn)、解壓舒心的香氛體驗。莞香是沉香的一種,是沉香中的上品,嶺南奇珍之一,也是中國唯一以地名命名的香。莞香在唐代傳入我國。元明時期,東莞已形成莞香收購、加工、交易一條龍的完整產(chǎn)業(yè)鏈;明萬歷年間,香港一帶隸屬東莞縣,沙田和大埔是莞香的著名產(chǎn)地。清時,莞香曾盛極一時,作為香品的轉(zhuǎn)運港,香港之名便應(yīng)運而生。莞香曾為皇家貢品,盛時有“一兩香等于一兩銀”之說。
2014年11月,莞香制作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2015年8月,莞香被批準(zhǔn)為國家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
【責(zé)任編輯】諶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