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飛, 楊通文, 蒙正會, 鐘永先, 舒中兵
(遵義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貴州 遵義 563000)
油菜為十字花科蕓薹屬植物,原產于我國,其莖顏色深綠,幫如白菜,屬十字花科白菜變種,花朵為黃色。農藝學上將植物中種子含油的多個物種統(tǒng)稱為油菜。目前油菜主要栽培(品種)類型為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甘藍型油菜。
油菜是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種植面積基本穩(wěn)定在666.67 萬hm2左右,總產量約1 400萬t,預計到2025年,全國油菜播種面積達800 萬hm2左 右,產量 達1 800 萬t。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長江流域開發(fā)冬閑田擴種油菜”,利用冬閑田種植油菜,不和主糧爭地,還可利用油菜秸稈,培肥土壤。因此,在主糧安全不可動搖的國家戰(zhàn)略下,油菜是最具發(fā)展?jié)摿Φ挠土献魑?。在耕地面積一定的情況下,提高油菜產量的關鍵是品種選擇。因此,選擇12 個供試新品種,以油研50 為對照,分析各品種的產量及其與農藝性狀的相關關系,篩選出適宜遵義地區(qū)種植的油菜新品種,為當?shù)赜筒水a業(yè)發(fā)展的品種儲備提供參考。
已經審定的11 個新油菜品種:黔雜2019-6、油ZJ19-7、油9385、黔雜2020-3、黔雜2020-4、H20-1、D33620、XY4362、19A8、19A12、中油155。以油研50 作對照,其是貴州省品種試驗區(qū)試的對照品種,區(qū)試中表現(xiàn)較為穩(wěn)定和高產。
試驗于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qū)新舟鎮(zhèn)槐安村進行。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共12個處理,設3次重復,小區(qū)長5.56 m,寬3.6 m,小區(qū)面積20 m2,每小區(qū)種9 行,行距0.4 m,窩距0.3 m,種植密度為18 000株/667m2。
播種方式為直播,播種前旋耕機耕地、人工整地各1次,播種時施用硼酸1 kg/667m2和復合肥(15-15-15)45 kg/667m2作基肥。追肥2 次,每次施用尿素5 kg/667m2+鉀肥5 kg/667m2+糞水1 500 kg,中耕除草1次,不施除草劑,苗期用20%氯氰菊酯乳油30 mL/667m2+3%啶蟲咪乳油7.5 mL/667m2對水噴霧防蟲。
調查統(tǒng)計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單株有效角數(shù)、結角密度、角果長度和不育株率,稱量千粒重和小區(qū)產量。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和整理,用SPSS 23 進行產量的方差分析和產量與農藝性狀的相關性分析。
由表1 可知,不同油菜品種株高為154.2~204.8 cm,其中CK 為193.2 cm,較CK高的有黔雜2020-4、H20-1、19A8 和19A12,分別為 202.4 cm、193.8 cm、204.8 cm、195.2 cm。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為4~6個,CK最多,為6個,高于其余品種。單株有效角數(shù)為110.4~276.4 個,其中CK 為224.8個,僅19A8 大于CK,為276.4 個。結角密度為0.80~1.20 個/cm,其中CK 為1.14 個/cm,僅XY4362 大于CK,為1.20 個/cm。角果長度為5.9~8.2 cm,其中以CK 最小。每角粒數(shù)為19.9~27.8 粒,較CK 高的有中油155、XY4362、H20-1、黔 雜2020-4、黔 雜2020-3 和黔雜2019-6,其中黔雜2019-6 最高,為27.8 粒。千粒重除黔雜2019-6 外,其余品種均高于CK。 不育株率,CK 為1.14%,僅中油155 和XY4362 低于CK,均為0.57%。
表1 不同油菜品種的農藝性狀
由表2 可知CK 的產量為123.06 kg/667m2,產量排名第二,與油9385、中油155間均存在顯著差異,但與其余品種間均無極顯著差異;中油155 的產量最高,為169.08 kg/667m2,較CK 增產37.40%,且顯著高于其余品種;其余10 個品種產量均低于CK,以油ZJ19-7 的產量最低,為62.70 kg/667m2,較CK減產49.05%。
表2 不同油菜品種的產量
經方差分析,不同油菜品種間的F 值為7.135,P 值為0.000,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說明不同油菜品種間產量差異較大。
由表4可知,產量與單株有效角數(shù)、株高、結角密度、每角粒數(shù)、角果長度及千粒重呈正相關關系,其中,產量與株高和每角粒數(shù)的相關系數(shù)較大,分別為0.268 和0.257;產量與單株有效角數(shù)、千粒重的相關系數(shù)較小,分別為0.040、0.046;產量與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和不育株率呈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024 和-0.354。表明,在一定范圍內,油菜株高、結角密度、每角粒數(shù)、角果長度等越大或不育株率越小,產量越高,且株高、每角粒數(shù)、不育株率對產量的影響均較大,其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268、0.257、-0.354;產量與單株有效角數(shù)、千粒重和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的相關性較弱,對產量的影響均較小。
表4 產量與農藝性狀的相關系數(shù)
趙海洋等[1]認為,株高和千粒重是選擇高產油菜品種的重點。黃益國等[2]認為,油菜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應當作為主要的選育目標性狀。關周博等[3]認為,油菜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對產量影響最大,其次是每角粒數(shù)。景尚友[4]認為,油菜產量應重點關注有效分枝數(shù)和單株角果數(shù)。而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株高、每角粒數(shù)和不育株率對產量的影響均較大。
對12個油菜新品種的產量及其與農藝性狀的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中油155 的產量最高,達169.08 kg/667m2,較油研50增產37.40%,顯著高于其他品種。油菜產量與單株有效角數(shù)、株高、結角密度、每角粒數(shù)、角果長度及千粒重呈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shù)依次為株高>每角粒數(shù)>結角密度>角果長度>千粒重>單株有效角數(shù),其中,產量與株高和每角粒數(shù)的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268、0.257;產量與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和不育株率呈負相關關系,與不育株率的相關系數(shù)為-0.354;株高、每角粒數(shù)和不育株率對產量的影響較大,中油155的株高、每角粒數(shù)和不育株率分別為189.8 cm、22.4粒、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