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培
柯爾克孜族起源于葉尼塞河流域,后不斷遷徙至天山一帶,世代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柯爾克孜人在歷史上曾數(shù)次遭受外敵侵略,經歷過多次生死存亡的危機,民族的歷史在《瑪納斯》史詩中留下了清晰的烙印。史詩《瑪納斯》講述了瑪納斯的父輩們曾多次率眾抵御卡勒瑪克人等外族侵襲,但終是寡不敵眾,柯爾克孜人慘遭奴役直到救星瑪納斯誕生于世,卡勒瑪克人等才遭到致命回擊??聽柨俗稳藢敿{斯的英勇事跡世代傳唱,久而久之形成體量龐大的口頭史詩《瑪納斯》。
《瑪納斯》所描寫的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不僅是柯爾克孜人的苦難史,同時也是瑪納斯及其子孫后代帶領柯爾克孜人奮力抵御外敵侵略的抗爭史。全詩氣勢磅礴、馳騁縱橫、鏗鏘有力。當前中國國內流傳下來的《瑪納斯》文本,主要以柯爾克孜族著名歌手居素普·瑪瑪依演唱的版本翻譯而來。居素普·瑪瑪依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位能夠完整演唱《瑪納斯》八部史詩的歌手,這八部史詩每部均以瑪納斯家族英雄的名字命名,是典型的譜系式敘事結構。狹義的《瑪納斯》僅指代史詩的第一部《瑪納斯》,第一部也是八部史詩中最長、最完整、最豐富、最有氣勢且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本文基于《瑪納斯》第一部內容,嘗試挖掘和闡釋這部史詩的崇高美。
“崇高”(sublime),來自拉丁文Sublimus,意為“高高在天空里”?!斗ㄌm西大辭典》譯為“超逸、偉大、高貴,美的最高程度,僅用于精神范圍”(1)布瓦洛:《詩的藝術(修訂本)》,范希衡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第164頁。。自古羅馬學者朗吉弩斯第一次提出“崇高”以來,此后數(shù)千年一直是西方美學的重要范疇,西方學界從未停止對“崇高”的探討。博克、康德、黑格爾、車爾尼雪夫斯基、席勒等都曾對“崇高”做出過較有代表性的研究。如,黑格爾指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崇高則是理念大于或壓倒形式”(2)楊辛、甘霖:《美學原理新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209頁。。在中國美學中,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以“大”喻“崇高”的傳統(tǒng)。在《易經》陰陽相生觀念的影響下,中國美學逐漸發(fā)展出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兩種審美形態(tài),也稱壯美與優(yōu)美,其中的陽剛之美(壯美)即與崇高意義相近?!冬敿{斯》以與生俱來的強烈崇高感,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上,在史詩文辭的講述上,均體現(xiàn)出雄偉、壯麗、高尚的崇高美,崇高美是貫穿整部史詩的鮮明底色。
《瑪納斯》中的崇高美首先體現(xiàn)在民族抗爭之中。英雄瑪納斯誕生的使命就是拯救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柯爾克孜人,他九歲走上戰(zhàn)場,帶領柯爾克孜人與入侵者展開殊死戰(zhàn)斗。但征服邪惡勢力從來都不是能夠輕易實現(xiàn)的,卡勒瑪克人、康阿依人、克塔依人、契丹人等幾乎從未停止對柯爾克孜部族的侵襲,而柯爾克孜人的反抗斗爭也從未停止。
抗爭源于侵略者的殘酷與壓迫。史詩講述了柯爾克孜人遭受的慘絕人寰的虐待,例如,當卡勒瑪克人通過占卜得知柯爾克孜部族將有神人(瑪納斯)誕生時,為了阻止瑪納斯的誕生,他們竟下令把所有柯爾克孜孕婦的肚子剖開,將胎兒取出來活活殺害?,敿{斯的母親琦依爾迪因早早地躲進森林,才逃過一劫??聽柨俗稳顺D赀^著被卡勒瑪克人等毒打謾罵、肆意蹂躪的悲慘日子。在壓迫面前,誓死抗爭是唯一的出路。僅《瑪納斯》第一部中就有大大小小近三十場戰(zhàn)爭,在瑪納斯剛剛成為汗王不久,就帶領柯爾克孜人展開了五次勇猛無比的反抗戰(zhàn)爭。這五次戰(zhàn)爭分別是首戰(zhàn)鏟除空托依、二戰(zhàn)嚴懲頑敵肖茹克、三戰(zhàn)殺死巴迪闊勒、四戰(zhàn)阿拉尼克之戰(zhàn)、五戰(zhàn)大戰(zhàn)巴努斯。在這五場戰(zhàn)役中,最殘酷激烈的當屬阿拉尼克之戰(zhàn)。
阿拉尼克之戰(zhàn)是柯爾克孜人與康阿依人之間的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役從頭到尾一直在慘烈的廝殺中。戰(zhàn)爭一開始哈薩克英雄賽麥特大戰(zhàn)康阿依人卡勒達朗,雙方一上戰(zhàn)場便“殺氣騰騰如狼似虎,矛槍與矛槍相碰,驚天動地狼嚎鬼哭”(3)居素普·瑪瑪依演唱:《瑪納斯》第一部卷一,阿地里·居瑪吐爾地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78頁。,英雄賽麥特越戰(zhàn)越勇,只見他一槍穿透敵人的肺部,手起刀落便砍下了卡勒達朗的頭顱。然而,很快賽麥特又被阿拉尼克十員大將之一的穆納爾殺死??聽柨俗稳怂罌_上戰(zhàn)場一槍戳進穆納爾的肚皮將其打翻落地??蛋⒁廊税⒌吕姥杆偕砼麘?zhàn)甲迎戰(zhàn),一上戰(zhàn)場就連殺塔塔依和塔特別克兩員大將。
第二天,沒等晨曦來臨,雙方再次燃起激烈的戰(zhàn)火??聽柨俗稳碎熆舜_想到賽麥特、塔塔依和塔特別克三位勇士已經喪命,首先沖入戰(zhàn)場,與他交戰(zhàn)的正是康阿依人奧托闊依,闊克確連戳三十多槍才將奧托闊依的盔甲戳得稀碎,闊克確乘勝追擊,高舉戰(zhàn)錘直到把奧托闊依砸死……瑪納斯率領大軍,柯爾克孜英雄個個緊跟,康阿依人驚慌失措、兵荒馬亂?,敿{斯揮舞著手中的寶劍,接連殺死康阿依大將,康阿依人巴努斯想要暗算瑪納斯不成,倉皇而逃。自此,瑪納斯率領柯爾克孜人平定阿拉尼克。
史詩描繪了一場血腥殘暴的激烈交戰(zhàn),敵我雙方英雄個個驍勇善戰(zhàn),雖然以三位勇士為首的多位柯爾克孜勇士慘死于康阿依人斧下,但他們毫無畏懼的斗爭精神激勵著柯爾克孜勇士們前赴后繼、浴血奮戰(zhàn)??聽柨俗稳岁懤m(xù)剿滅了康阿依數(shù)名大將,生動詮釋了其不屈服邪惡勢力的堅強斗志。這種崇高的美感油然而生,激起人們發(fā)自內心的崇敬之情。
柯爾克孜人常年遭受卡勒瑪克人的殘酷壓迫,最終瑪納斯下定決心,不遠萬里率領柯爾克孜人討伐空吾爾巴依,決戰(zhàn)終于爆發(fā)。瑪納斯先是帶兵出征阿富汗降服了秦阿恰,接著帶領勇士阿勒曼別特鏟除闊克確闊孜,最后與空吾爾巴依展開了兩次空前激烈的交戰(zhàn)。
大戰(zhàn)剛一開始,瑪納斯的兄弟阿勒曼別特就險些喪命。險象環(huán)生中,兩方首領展開第一次交鋒。只見“空吾爾巴依滿懷信心,以為自己的計謀就要實現(xiàn)了。正當他的矛槍刺來時,瑪納斯轉身揮劍帶著劍嘯。空吾爾巴依的矛槍,頓時就斷成了兩截從手中脫掉”(4)居素普·瑪瑪依演唱:《瑪納斯》第一部卷四,阿地里·居瑪吐爾地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423-1424頁。。失去矛槍的空吾爾巴依只得掉轉馬頭落荒而逃,瑪納斯瞅準時機,對準空吾爾巴依的后背,狠狠地戳了進去。空吾爾巴依流著嘩嘩的鮮血,跨馬而逃。
戰(zhàn)場上,康阿依人和柯爾克孜人仍在鏖戰(zhàn),血雨腥風、哀鴻遍野??聽柨俗稳藵M懷悲痛,心情沉重,瑪納斯氣憤難平,重新排兵布陣,再次向空吾爾巴依及其殘存部族發(fā)起猛攻。只見“雄獅瑪納斯伸出色爾矛槍,迎頭而上進行阻擋?,敿{斯緊握手中的矛槍,狠狠刺向對方……空吾爾巴依的矛槍頓時飛向藍天,槍桿劈裂矛尖折斷,碎片向四方飛濺”(5)居素普·瑪瑪依演唱:《瑪納斯》第一部卷四,阿地里·居瑪吐爾地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506-1507頁。。丟掉武器的空吾爾巴依只得再次調轉馬頭離開戰(zhàn)場??瘴釥柊鸵捞幼吆?,又陸續(xù)痛失七員大將,四十位將軍之子也被俘獲。然而,正當所有柯爾克孜人要慶祝勝利之時,瑪納斯卻被埋伏在路上的空吾爾巴依用毒斧頭擊中頭部,勇士們歷經千難萬險,最終才將瑪納斯送回故鄉(xiāng)塔拉斯,慘死在妻子卡妮凱的懷抱中。戰(zhàn)爭是殘酷的、血腥的,在柯爾克孜人與卡勒瑪克人的激烈抗爭中,始終彌漫著令人難以抗拒的恐怖、痛苦和蒼茫之感。
在描述以“阿拉尼克之戰(zhàn)”和“萬里討伐抗爭決戰(zhàn)”為代表的反抗斗爭中,史詩始終籠罩在恐怖與痛苦的陰霾之下。博克認為,崇高感是由相對安全的痛苦和恐懼轉化而來的,崇高對象的共同特征便是具有恐怖性。他提出,痛苦和恐懼并不能直接產生積極的快感,但當危險和痛苦消失時,便會產生一種愉悅之感,這種愉悅由痛感轉化而來,能夠產生這種情感的東西就是崇高的東西。(6)楊辛、甘霖:《美學原理新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206頁。以史詩《瑪納斯》的講唱為例,當歌手演唱到殘酷殺戮的征戰(zhàn)部分時,聽眾無一不能感受到戰(zhàn)爭所帶來的恐怖、痛苦與悲傷,但是此時的戰(zhàn)爭只是聽眾聽到的,并非當下正在經歷的,因而聽眾處于一種相對安全的狀態(tài)。按照博克的觀點,這種狀態(tài)為聽眾將痛苦或恐懼的感情轉化為快感提供了條件,那么聽眾在這種相對安全的狀態(tài)下,便會產生崇高感。博克認為,這些崇高的事物能夠產生羨慕、崇敬以及驚恐的效果。
作為研究崇高的集大成者,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之《崇高的分析》一文詳細分析了崇高??档抡J為,“人是在恐懼與崇敬的對立中,崇敬克服了恐懼,當我們面對令人‘恐懼的對象’時,這個‘恐懼的對象’又不足以傷害到我們,從而激發(fā)起人們的喜悅、勇氣和自我尊嚴感,人們也就欣然地把這些對象看作是崇高的。所以崇高感是一種以痛感為橋梁而且由痛感轉化過來的快感”(7)朱光潛:《西方美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第370-371頁。。這種“恐懼的對象”既可以是上文所列舉的史詩講唱中間接感受到的對象,也可以是直接面對的對象。值得注意的是,康德強調了這種“恐懼的對象”會激起人們的喜悅、勇氣和自我尊嚴感,即除了博克所指出的快感(喜悅)之外,還有精神上的振奮以及對自身價值的重新審視,這是“恐懼的對象”對于聽眾的積極影響。
《瑪納斯》中隨處可見殘酷激烈的反抗斗爭,透過作戰(zhàn)雙方的廝殺,聽眾感受到了博克所講的“恐怖性”以及康德所講到的“恐懼的對象”,這種由恐怖或痛感轉化而來的快感便是崇高感的來源。史詩通過對每一位柯爾克孜勇士奔赴戰(zhàn)場的細膩描寫,謳歌了以瑪納斯為代表的一大批柯爾克孜英雄豪杰。柯爾克孜人面對欺凌,從未畏懼,殊死抵抗,奮勇獻身,用生命的血色詮釋了精神上的崇高,為柯爾克孜族寫下了悲壯而令人崇敬的一頁。
在史詩《瑪納斯》中,主人公瑪納斯無疑是柯爾克孜人理想的化身。他被賦予如大山般寬廣的肩膀,力大如牛,吼聲震天。同時,他還時刻心懷柯爾克孜百姓,品德高尚,一心為民,集中展現(xiàn)了力量和道德上的崇高美。
瑪納斯從誕生之日起,就展現(xiàn)諸多與眾不同之處。他出生時,一手握著血塊,一手握著油脂。這種神奇的跡象被賦予了極強的象征意義,仿佛預言瑪納斯將要一生戎馬,造福百姓?,敿{斯在力量上的崇高,既如康德所講,呈現(xiàn)出體積和數(shù)量上的“無限大”,亦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指出的,比一切事物巨大得多的東西便是崇高的。結合這兩種觀點,在史詩中,瑪納斯力量上的崇高美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食量驚人,異于常人?,敿{斯在六歲時,已經長得如同大人一般,他食量異常驚人,每天能夠吃掉一匹肥壯的牝馬和一匹健壯的馬駒。瑪納斯與瑪吉克奔波數(shù)日,終于見到了舅舅阿克巴勒塔。舅舅給二人準備了一皮囊馬奶,那喝奶的碗大得能夠裝進一個六歲的孩子,“瑪納斯一口氣喝了三十碗,瑪吉克喝了九碗就不能再喝,瑪納斯舉起皮囊一飲而盡。皮囊中已點滴不剩,瑪納斯將嘴唇舔了舔,那只氈包一樣挺立的皮囊,瞬間萎縮成一團”(8)居素普·瑪瑪依演唱:《瑪納斯》第一部卷一,阿地里·居瑪吐爾地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16頁。。
第二,型如巨人,吼聲震天?,敿{斯四歲時,雙肩就有一尺寬。空吾爾巴依第一次看到雄獅瑪納斯,萬分驚奇,贊嘆不止:“他眼睛朦朦朧朧不可測度,臉龐如同過油的麥粒一般;他的雙耳如同盾牌,警覺異常,時刻準備發(fā)起進攻……他身體強健如同公駝,他兩眼炯炯有神,猶如波濤洶涌的湖水,他眉頭緊鎖滿面含慍,陰冷如同凜冽的寒風”(9)居素普·瑪瑪依演唱:《瑪納斯》第一部卷二,阿地里·居瑪吐爾地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96頁。;此外,瑪納斯的吼聲驚天動地,頃刻間山崩地裂,波濤洶涌,黑云壓境,電閃雷鳴。在瑪納斯與空吾爾巴依決戰(zhàn)時,史詩講述道:“這頭兇猛的雄獅,無論在哪里都像一座高大的山峰。他擁有蒼龍的氣勢,他擁有雄獅的威猛,他在戰(zhàn)場上的一聲怒吼,足有六十位歌手的和聲?!?10)居素普·瑪瑪依演唱:《瑪納斯》第一部卷四,阿地里·居瑪吐爾地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421頁。
第三,力大無窮,勇武過人。瑪納斯少年時便在力量上展示出無敵的威力。有一次他與伙伴玩打羊拐的游戲,他隨手一扔,飛出去的羊拐將體積龐大的黑公駝打倒在地,如山塌地陷。成年后,瑪納斯經歷的戰(zhàn)爭不計其數(shù),且大多數(shù)都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取得勝利。戰(zhàn)場上,瑪納斯能舉起千斤戰(zhàn)斧,亦能將矛槍劈成兩段?,敿{斯帶領484位柯爾克孜英雄好漢,將足足有6萬的卡勒瑪克人打得四處逃竄。
康德指出:“大自然通常激發(fā)起崇高的理念毋寧說是在它的混亂中,或在它的極端狂暴、極無規(guī)則的無序和荒蠻中,只要可以看出偉大和力量。”(11)康德:《判斷力批判》,鄧曉芒譯、楊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84頁。在康德看來,崇高對象的特點在于“無限制”或“無限大”??档掳殉绺叻譃閮煞N:“一種是數(shù)量的崇高,其特點在于對象體積的無限大;另一種是力量的崇高,其特點在于對象既引起恐懼又引起崇敬的那種巨大的力量或氣魄?!?12)朱光潛:《西方美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第368頁。他認為,數(shù)量上的崇高主要指“對象的體積和數(shù)量無限大,超出人們的感官所能把握的限度”(13)楊辛、甘霖:《美學原理新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207頁。。正如瑪納斯能連喝三十大海碗的馬奶,他的食量呈現(xiàn)感官難以把握的限度。而滿足力量崇高的對象則是“一方面須有巨大的威力,另一方面這巨大的威力對于我們卻不能成為支配力”(14)朱光潛:《西方美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第370頁。。另外,康德所列舉的關于力量崇高的實例都關乎道德,例如,他指出“無論在野蠻社會還是在文明社會,最受人崇敬的都是不畏險阻、百折不撓的戰(zhàn)士,這種崇敬就是一種崇高感”(15)朱光潛:《西方美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第372頁。??梢娍档聫娬{力量上的崇高主要指勇敢精神的崇高。車爾尼雪夫斯基與康德的觀點不同,他認為:“第一,我們覺得崇高的是事物本身,而不是由這事物所喚起的任何思想;第二,我們覺得崇高的東西常常絕不是無限的而是完全和無限的觀念相反。崇高就是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16)楊辛、甘霖:《美學原理新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210-211頁。車爾尼雪夫斯基強調崇高在客觀事物本身,而不是由觀念或“無限”所引起的。
從“食”到“型”,從“力”到“勇”,史詩各方面表現(xiàn)出瑪納斯力量上的崇高美。這種力的表現(xiàn)大多超越了現(xiàn)實,甚至達到了想象的極限,產生了巨大的威力,這種威力即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和氣魄,人們面對這種力量和氣魄時,既感到恐懼與害怕,又感到崇敬,這便是瑪納斯力量上崇高美的體現(xiàn)?,敿{斯在力量上的崇高美一方面體現(xiàn)了柯爾克孜人對瑪納斯的崇敬之心,另一方面也使敵人聞風喪膽,增強了威懾力。而作為聽眾的第三者,則感受到史詩中那種關于對“無限大”的想象而帶來的勇敢、豪邁等快感。
瑪納斯在道德上的崇高美,體現(xiàn)在他用自己的行為喚醒了由倫理道德的力量所引發(fā)的快感,這與孔子稱贊堯時所說的“大”很相似??档乱苍鴱牡赖掠^念的層面論證過崇高,他把崇高分為三種:令人畏懼的崇高;高貴的崇高;華麗的崇高。他指出:“在道德品質上,唯有真正的德行才是崇高的?!?17)康德:《論優(yōu)美感和崇高感》,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12頁。史詩中瑪納斯在道德上的崇高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滿懷善心,樂于助人。少年瑪納斯自從離家出走之后,一路上為路過的百姓做了許多善事。當他翻越哈密山,來到戈壁灘,遇見瑪吉克時,瑪納斯發(fā)現(xiàn)瑪吉克的家鄉(xiāng)沒有露出地表水,也沒有雪山,只有一排排深井埋在戈壁灘下面,生活在這里的百姓常年因為吃水困難而苦不堪言。于是,瑪納斯和瑪吉克一起,掘地鑿井,為戈壁灘引來了河水。從此戈壁灘的荒地變成豐收的沃土。
第二,仁厚寬廣,正直愛人?,敿{斯在戰(zhàn)爭中從不傷及無辜,在殺死惡魔巴迪闊勒之后,瑪納斯告訴巴迪闊勒的老婆:“老老實實生活吧,你有足夠的財富供晚年享用?!?18)居素普·瑪瑪依演唱:《瑪納斯》第一部卷一,阿地里·居瑪吐爾地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69頁。瑪納斯說完便踏上歸程,巴迪闊勒的老婆感激不盡,把大批的馬群拱手相送。在面對被俘的姑娘時,瑪納斯叮囑勇士們:“萬萬不能血氣方剛,拼命把姑娘們爭搶。千萬不能強迫奪取,只憑一時的感情激蕩,如果姑娘以心相許,你們才可以結為夫妻;假如姑娘反對,你們誰也不能強娶?!?19)居素普·瑪瑪依演唱:《瑪納斯》第一部卷一,阿地里·居瑪吐爾地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33頁。史詩中,瑪納斯的善良與反面首領的兇惡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文學作品中,經常會運用諸如此類美與丑的對比,一種是在美與丑的對比之中著重揭露丑,一種是在美與丑的對比之中著重顯示美。(20)蘇培:《哈薩克魔法故事的美學探微》,《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5期,第50-54頁。
第三,心系百姓,民族救星?,敿{斯始終心懷六十個部落的阿拉什人,在心底將老百姓當作自己的衣食父母?,敿{斯登上汗位后還反復叮囑自己的百姓:“男女老少眾鄉(xiāng)親,希望你們品嘗人生的甘甜,千萬不要盲目出征,給自己帶來麻煩。你們的兒子瑪納斯,定會給你們趕來成群的牲畜?!?21)居素普·瑪瑪依演唱:《瑪納斯》第一部卷一,阿地里·居瑪吐爾地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80頁。在卡妮凱第一次遇見瑪納斯時,不禁贊美道:“人們都把他交口稱贊,他與人民心連著心。若有人背井離鄉(xiāng)受盡苦難,他就是救人于苦難的英雄。流浪各地的柯爾克孜人,都會把他看成自己的救星?!?22)居素普·瑪瑪依演唱:《瑪納斯》第一部卷一,阿地里·居瑪吐爾地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58頁。
在闊闊托依去世之后,他撿來的不孝之子包克木龍在闊紹依老人等的勸告下,才為父親闊闊托依舉辦祭典。自不量力的包克木龍不聽勸阻,邀請了卡勒瑪克人,卻將雄獅瑪納斯忘到了九霄云外。當卡勒瑪克人在祭典上為非作惡時,包克木龍不得不緊急求救于瑪納斯。瑪納斯看到求救信后,怒發(fā)沖冠。但在怒火稍有平息之后,瑪納斯想到還有受苦受難的柯爾克孜老百姓,毅然身著戰(zhàn)甲,跨上戰(zhàn)馬,帶領四十勇士奔赴祭典。祭典上,盡管卡勒瑪克人詭計多端,再三設法謀害瑪納斯,但最終依然不敵瑪納斯。
瑪納斯從誕生起,便肩負著讓柯爾克孜百姓免遭外族侵略與迫害、過上平安富足生活的使命。為此,瑪納斯帶著與生俱來的“神性”特征,將自己的勇武發(fā)揮到了極致。同時,他在仁、義、禮、智、信等道德品行上也達到了令眾人景仰的境界,這與中國古典美學中關于“大”的討論不謀而合。
在中國古代,“大”這一審美形態(tài),有廣大、偉大,甚至神圣之意,意指“崇高”?!蹲髠鳌贰都驹^周樂》中,季札在對樂舞的評論時,將藝術與道德相結合。季札講“夫能夏則大”,這個“大”有聲音宏大之意,又講“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此處之“大”,則直接與道德相聯(lián)系,指出當?shù)赖禄虻滦械竭_了頂點,便可稱之為偉大,這種高尚的品質神圣到蒼天大地都無法覆蓋及容納它,已經到達觀賞的極限??鬃右苍褂眠^“大”這一審美形態(tài)?!墩撜Z·泰伯》記載,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23)孔子:《論語》,張燕嬰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113頁。這段話中,孔子用“大哉”贊揚了堯的高尚品德與卓越功績,還連用了“巍巍乎”“蕩蕩乎”“煥乎”三個形容詞與“大”前后呼應,突出了堯至高無上的崇高形象。孟子在繼承孔子關于“大”的觀點基礎上,將“大”與“美”區(qū)別開來。他認為“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24)楊辛、甘霖:《美學原理新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205頁。所謂“充實”,即指要具有仁、義、禮、智等道德品質,這樣才是美的。而當擁有這些品質,同時還能將此發(fā)揚光大時才能稱之為“大”??梢?,“大”是在美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又高于美的一種審美形態(tài),“大”代表一種更高的形式和境界;莊子也曾有過類似的探討,他強調“美”與“大”之間既區(qū)別又聯(lián)系的關系。
瑪納斯不斷地行善事、立大德,將高尚的品德發(fā)揚光大,當瑪納斯的英雄事跡被傳頌為口頭史詩《瑪納斯》后,這種道德、德行上的崇高隨著史詩的廣泛傳播,不斷滋潤著柯爾克孜子子孫孫的心靈,這正是孟子所言之“大”。在西方美學中,康德指出:“一個依據(jù)原則而有德行的人的心是一顆高貴的心,而稱他本人是一個正直的人?!?25)康德:《論優(yōu)美感和崇高感》,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15頁?,敿{斯的言行舉止體現(xiàn)了康德所言道德上的崇高,他擁有令世人敬仰的高貴之心,更是正直之人的表率??偠灾?,瑪納斯在道德上的崇高體現(xiàn)在他一心向善、尊重生命、公平正義、宅心仁厚,他的言行舉止符合倫理道德的要求,符合人們對于理想中英雄首領以及美好人性的幻想。這種與民眾及世俗一致的道德倫理觀,使聽眾在精神上產生了愉悅之感與崇敬之心。
作為口頭文學作品,史詩《瑪納斯》文辭講究、氣勢震天、生動夸張,在文辭上體現(xiàn)出強烈的崇高美。
無論是最初以口頭形式演唱的《瑪納斯》,還是已翻譯成文本的《瑪納斯》,在講述史詩內容的文辭上總是帶有一種無法抵抗的豪邁氣勢。如史詩開頭:“它是風暴兇猛的怒號,它是百靈婉轉的歌喉。它是驚雷洪亮的巨響,它是巨龍翻騰的威嚴。它是洪水洶涌的狂瀾,它是震耳欲聾的吶喊,它是劃破天宇的雷電。它是蜜汁瓊漿般的語言,它是歌者采集不盡的語言,它是萬馬奔騰的語言,它是贏得桂冠的語言,它是跨越巔峰的語言。它是飛過天空,彩云無法追上的語言;它是越過大海,狂風吹不散的語言;它是掛在胸前,如詩如歌珍珠般的語言;它是流過歌海,翻騰著洶涌波濤的語言?!?26)居素普·瑪瑪依演唱:《瑪納斯》第一部卷一,阿地里·居瑪吐爾地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6頁。
類似此類長段的排比,在《瑪納斯》中比比皆是。演唱《瑪納斯》的歌手常常可以憑著驚人的記憶力一唱就是幾天幾夜,他們隨著史詩劇情的轉變,隨時變幻著演唱風格,聲情并茂、張弛有度,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聽眾往往也緊跟歌手的演唱節(jié)奏,聽得如癡如醉。當口頭史詩《瑪納斯》翻譯成文本之后,得益于譯者高超的翻譯技巧與深厚的文學功底,《瑪納斯》文辭中的豪邁氣勢絲毫未減,最精妙的文辭展現(xiàn)出波瀾壯闊、浩瀚無邊、氣勢震天的景象。
《瑪納斯》中充滿了形象生動的描摹,這些描摹常常取材于柯爾克孜人日常生活或民族信仰等,它們使史詩所展現(xiàn)的景象更加豐富飽滿,富有感染力。如在著名的阿拉尼克之戰(zhàn)中,瑪納斯一出場就展示了非凡的勇武:“雄獅瑪納斯,猶如熊熊燃燒的烈焰;揮舞著手中的寶劍,狂呼吶喊,左右沖殺……雄獅瑪納斯眼里噴射吱吱的火焰,就像風箱吹起的火苗;嘴里噴吐的霧氣,如同煙囪口的濃煙在躥冒。驅趕著羊群般驚逃的敵人。”(27)居素普·瑪瑪依演唱:《瑪納斯》第一部卷一,阿地里·居瑪吐爾地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08-409頁。瑪納斯慷慨激昂地勸告汗王們共同遠征消滅專橫跋扈的敵人,可沒等瑪納斯講完,其他汗王竟都紛紛散去?,敿{斯勃然大怒,只見他“粗大的胡須根根直豎,渾身顫抖如刮起一股狂風,衣擺衣袖在狂風中飄忽。他雙眼噴出灼灼的火焰,如同饑餓的雄獅一樣恐怖,人們嚇得魂飛魄散”(28)居素普·瑪瑪依演唱:《瑪納斯》第一部卷三,阿地里·居瑪吐爾地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031頁。。史詩通過對瑪納斯胡須、衣服、眼神等細節(jié)的夸張描摹,使一位滿腔怒火的英雄躍然紙上,那種彪悍、粗獷、偉岸的形象,給人以驚心動魄的壯美,增添了史詩文辭的魅力。
對于史詩崇高文辭的討論,最早要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的朗吉弩斯。作為西方美學史上第一個將“崇高”作為獨立審美范疇的提出者,朗吉弩斯最初談論崇高,便是從修辭學的角度來討論。在《論崇高》一書中,朗吉弩斯意圖尋找希臘羅馬古典作品的“崇高”品質,并將他們分別歸結為“‘掌握偉大思想的能力’‘強烈深厚的熱情’‘修辭格的妥當運用’‘高尚的文詞’和‘把前四種聯(lián)系成為整體的’‘莊嚴而生動的布局’。這五種因素的‘共同基礎’就是‘運用語言的能力’”(29)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上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第117頁。。朗吉弩斯認為,崇高的文辭可以振奮讀者,使讀者昂揚向上、興奮愉悅,充滿自信心與自豪感。《瑪納斯》在文辭的表達上具有崇高的物質,歌手或譯者能夠巧妙地在各種修辭手法間自由轉換,恰如其分地將史詩莊嚴、生動的內容展現(xiàn)出來。
柯爾克孜民族史詩《瑪納斯》,作為柯爾克孜族的“百科全書”,傳承著柯爾克孜人崇高精神品格。這種崇高美體現(xiàn)在柯爾克孜人不服輸、不甘被奴役上,體現(xiàn)在英雄瑪納斯帶領柯爾克孜勇士們克服千難萬險,一次次艱苦卓絕的抗爭上,體現(xiàn)在柯爾克孜人理想形象的化身瑪納斯偉岸的身軀、高尚的品格及不朽的戰(zhàn)功上,體現(xiàn)在排山倒海、氣勢如虹、如臨其境的史詩文辭上??梢哉f,史詩中柯爾克孜人用偉大的實踐詮釋了崇高,這種崇高的力量,極大地增加了柯爾克孜人的信心與勇氣,激勵著柯爾克孜人勇往直前。
《瑪納斯》史詩中既有偉大的壯闊,也有戰(zhàn)死沙場的悲壯,作為崇高感的一種特殊形式——悲劇感是《瑪納斯》中表現(xiàn)較多的一種情感。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解釋道:“悲劇依靠(刺激)憐憫和恐懼的心理使那種性質的情緒的宣泄得以緩解(萊辛譯為‘凈化’,且認為這是表示把一般的激情或情緒轉化為合乎美德的心情)?!?30)鮑??骸睹缹W史》,李步樓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年,第94頁。盡管后來歌德和黑格爾均提出了關于悲劇不同的解釋,但亞里士多德首先明確指出了悲劇可以使人的情緒得以釋放。人類都具有喜怒哀樂的情緒,每一種情緒都需要適當?shù)陌l(fā)泄,悲劇可以使人的憐憫與驚恐之情得到宣泄和釋放,從而在情緒上得到緩解,在情感上產生快感。正如朗吉弩斯所言,當我們對非凡之物進行觀照時,便可達到一種非凡的自由境界。同時,作為一種美的形態(tài),崇高與人類的社會實踐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是事物的一種客觀性?!俺绺呖陀^地存在于自然對象和人們實踐活動的對象本身,并集中表現(xiàn)為在實踐對現(xiàn)實的艱巨斗爭中引起的令人敬畏、激動、奮發(fā)、喜悅等特殊審美感受。”(31)楊匡漢:《詩美的崇高感》,《文學評論》1983年第4期,第51-60頁?!冬敿{斯》通過對柯爾克孜人艱難抗爭等的描摹,給予審美主體強烈的情感刺激,使之訴諸倫理感知的激勵昂揚,訴諸道德素養(yǎng)的尊崇向上,訴諸喜怒哀樂的情感釋放。正如劉旭光對崇高最重要六重內涵的提煉:觀照非凡之物以提高靈魂;對自然的神圣熱忱;心靈的振奮、悲愴與釋然;對高貴心靈的敬重之情;內心理念的超越能力與心靈的自我提升;敢于較量的勇氣與戰(zhàn)勝自然的使命。(32)劉旭光:《論“崇高”的六個層次》,《文學評論》2022年第4期,第24-31頁。
崇高美是貫穿史詩《瑪納斯》全篇的一個重要美學特征,“一部宏偉的民族史詩,對于一個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形成,對于一個民族的審美理想,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33)郎櫻:《〈瑪納斯〉的悲劇美》,《民族文學研究》1990年第3期,第3-10頁。。三十多年前,中國瑪納斯學最具代表性的學者之一郎櫻寫就了《〈瑪納斯〉的悲劇美》一文,該文一經發(fā)表,便引起國內外學界的廣泛關注,這篇文章為世界“《瑪納斯》學”開創(chuàng)了美學研究的新視角。如今,“世界《瑪納斯》學經過東西方各國學者160多年的艱辛努力,已經成為一門顯學,研究成果汗牛充棟”(34)阿地里·居瑪吐爾地:《世界〈瑪納斯〉學讀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17頁。。然而,關于《瑪納斯》的崇高美,多年來學界鮮有關注?!冬敿{斯》中的崇高美彰顯了不屈不撓、頑強抗爭的民族精神,具有鮮明的英雄主義情懷,頌揚了高尚的精神品格和偉大的力量,具有重要的美學價值與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