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惠娟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語文教學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更加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素養(yǎng)等發(fā)展。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自主選擇閱讀書目,閱讀目的也變得更為明確。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提升。名著導讀教學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受到了眾多教師的關注與重視。在名著導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對名著進行深入了解,還要指導學生對名著進行深入閱讀,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
名著導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對經(jīng)典名著的深入研讀和解析,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綜合閱讀能力。名著不僅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還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語言表達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名著作品的深奧性和復雜性,初中生在導讀過程中往往面臨理解困難、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因此,對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方法進行深入探析,對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對名著導讀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提供有益的教學參考,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名著導讀教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名著內(nèi)涵,感受文學之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思辨能力,使他們成為具有文化素養(yǎng)的綜合型人才。
一、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閱讀量少,缺乏閱讀時間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這主要是因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其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名著導讀教學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名著,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但是在實際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名著導讀教學的重要性,對于學生閱讀名著的時間和數(shù)量沒有進行合理安排,導致不少學生在盲目閱讀,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讀,不知道該如何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為了改善這一現(xiàn)象,教師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對名著進行深入閱讀。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進行自主選擇,并對名著進行深入了解。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和閱讀量,讓學生在比較輕松愉快的閱讀中充分地體會到閱讀名著所帶來的樂趣。最后,教師要指導學生每天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科學合理地安排閱讀時間,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名著進行深入了解和學習。
(二)學生缺乏閱讀的動機和興趣
動機和興趣是學生閱讀名著的直接動力,對學生名著閱讀能力的提升有促進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名著導讀教學中,為了閱讀而閱讀,讓學生對名著進行了解即可,使閱讀名著流于形式,忽視了對學生閱讀動機和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受挫。此外,初中語文教學還存在以考試為導向的教學現(xiàn)象,這種功利化思想容易導致教師忽視名著導讀教學,學生的閱讀動機和閱讀興趣會逐漸喪失。因此,在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動機和閱讀興趣進行著重培養(yǎng),把名著閱讀落到實處,從而保證名著導讀教學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待創(chuàng)新
在應試教學模式下,學生對名著的理解并不深刻,只是將書中所涉及的一些考點作為重點識記的內(nèi)容。然而,在新課程改革之后,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名著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并積極采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名著導讀教學的有效性。
多樣化、個性化、深層次的閱讀名著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通過閱讀名著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并讓學生將這些素材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知識。同時,教師還應該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閱讀,而不是直接將所有名著都讓學生進行閱讀。
(四)對名著導讀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對于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部分教師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具體表現(xiàn)為:在教學中,部分教師把名著導讀教學當作一種可有可無的輔助手段,甚至有的教師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文知識,而不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另外,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學生的讀寫訓練,名著閱讀流于形式,摘抄片段或?qū)憥灼x后感即可,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難以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效果,教師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要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名著導讀教學的作用與價值。
二、名著導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傳播傳統(tǒng)文化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與才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入了解。例如,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在開展名著導讀教學時,教師可以結(jié)合作品進行傳統(tǒng)文化講解和有關歷史的講解,使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社會面貌和文化發(fā)展脈絡,深化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二)了解社會文化
名著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文化,在進行名著導讀教學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對社會文化進行了解。例如,在閱讀《經(jīng)典常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書中所涉及的文化知識,如《說文解字》所涉及的造字法和用字法,以及漢字的演變。再如《紅樓夢》,其作者曹雪芹是我國古典文學領域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而他的爺爺曹寅在詩詞戲曲方面造詣很深,對他的影響也很大,作者在《紅樓夢》小說中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社會的看法。在閱讀名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歷史文化,讓學生通過對名著的研究和分析,更好地了解我國古代文化與社會生活,從而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更多知識與體驗。
(三)學習典范語言
在閱讀名著時,學生不能只注重故事情節(jié),還要對其中的典范語言進行學習,從語言技巧方面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并對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典范語言對學生理解文章中的內(nèi)容有著很大幫助,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駱駝祥子》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書中所描寫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并讓學生結(jié)合小說情節(jié)來思考文中人物形象所反映的一些現(xiàn)實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從不同方面入手進行思考與分析,加深對書中內(nèi)容的理解,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針對書中人物形象進行創(chuàng)作,讓學生對書中人物形象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再如《朝花夕拾》中有很多經(jīng)典語句是用來描寫人物性格特點和人物關系的,通過對這些經(jīng)典語句進行分析與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人物形象。此外,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將積累的好詞佳句運用在實際寫作中。
三、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策略
(一)確定閱讀目標,激發(fā)閱讀興趣
1.確定閱讀目標。
確定閱讀目標是名著導讀的關鍵一步。首先,教師可以明確知識性目標,幫助學生了解名著的背景知識、文化內(nèi)涵和重要人物事件。例如,在導讀《紅樓夢》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清代社會的封建等級制度、賈府的家族結(jié)構(gòu)以及作者曹雪芹的創(chuàng)作動機等,深化學生對歷史文化的認知,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名著的內(nèi)涵和意義。
其次,情感體驗目標在名著導讀中非常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情感投入,增強他們對名著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意識。例如,在導讀《紅星照耀中國》時,教師可以設計生動的情景,讓學生想象自己成為其中任何一個角色,通過心與心的交流,體驗他們在長征中所經(jīng)歷的千難萬險。通過“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情節(jié)發(fā)展,并對名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2.激發(fā)閱讀興趣。
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圖書館資源,為學生提供名著的不同版本和衍生作品,以滿足不同閱讀水平和興趣愛好的學生需求。
其次,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也是極為寶貴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查找名著的背景介紹、評論分析和相關視頻資料,豐富他們的閱讀體驗。其中,影視作品也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有力工具,教師可以選取與名著相關的影視片段或動畫片段,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名著的好奇心和熱情。
最后,教師還可以精心設計導讀活動,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和互動游戲等,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例如,在導讀《水滸傳》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成小組,扮演不同的水滸英雄,進行角色扮演和情景重現(xiàn),深入體驗名著中的英雄故事。這樣的活動既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了合作意識,又提高了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和理解程度。
教師確定閱讀目標和激發(fā)閱讀興趣,使名著導讀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和探索欲望。教師的引導和指導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名著的內(nèi)涵,增強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提高閱讀質(zhì)量
創(chuàng)設情境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情感化的導讀方式,引發(fā)學生對名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在導讀《紅樓夢》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場模擬賈府生活的活動,讓學生分角色扮演賈府中的各個角色,體驗賈府的風華絕代、繁華富貴的生活。通過親身參與的方式,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jié)。
其次,創(chuàng)建真實的閱讀環(huán)境是提高閱讀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利用圖書館、閱覽室,或?qū)iT的閱讀角落,或者一節(jié)專門的閱讀課,營造寧靜、舒適的閱讀氛圍,為學生提供安靜的環(huán)境和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專心參與到名著閱讀中。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適合他們閱讀水平的名著版本,確保他們能夠理解和欣賞其中的內(nèi)容。例如,針對閱讀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注釋豐富、語言簡明的版本,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名著的內(nèi)涵。
再次,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營造豐富多樣的閱讀環(huán)境。教師可以利用電子書、錄音資料、視頻剪輯等多媒體資源,為學生呈現(xiàn)名著的聲音、圖像和動態(tài)效果。例如,在導讀《紅星照耀中國》時,教師可以播放精彩的影視片段,展示名著中的爬雪山、過草地等場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閱讀興趣。通過多媒體的引入,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名著的魅力,提高閱讀的樂趣和質(zhì)量。
最后,互動導讀方式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教師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讀書分享和閱讀感悟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在互動中相互啟發(fā)和學習。例如,在導讀《水滸傳》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分析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和情節(jié)發(fā)展,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過互動的導讀方式,學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維,獲得不同的閱讀觀點,提升對名著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通過師生互動,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首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互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閱讀《經(jīng)典常談》時,教師可以把自己的閱讀感受在課堂上給學生說出來,拋磚引玉,在互動中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對于學生的質(zhì)疑和困惑,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查閱資料去釋疑,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活力。
其次,在師生互動中,對于一些小說類的名著導讀,教師可以讓學生成為導讀者,以教師的身份為其他同學進行名著介紹和導讀指引。比如,在導讀《駱駝祥子》這篇小說時,幾名學生主動要求由他們來分析人物形象,他們每人選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物。在展示課上,這幾名學生講得繪聲繪色,其他學生聽得特別認真,他們對小說有了極大的興趣。
四、結(jié)語
總而言之,通過對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方法的探析我們可以看到,確定閱讀目標、激發(fā)閱讀興趣、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和借助師生互動等對策的重要性。這些方法的運用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提高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和文學素養(yǎng)。在名著導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深入理解能力,使他們從名著中獲得知識和情感的雙重收獲。相信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努力,名著導讀教學能夠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寶貴的文化滋養(yǎng)和思維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