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兮”字是先秦詩歌中使用較多的虛詞?!墩f文》曰“兮,語所稽也。”相比較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典范和旗幟《詩經(jīng)》和《楚辭》中的“兮”字的用法,可以看出“兮”字作為語助詞在詩歌中補足音節(jié)、抒發(fā)情感等作用。正確認識“兮”字的用法,對于詩歌中情感抒發(fā)的表達和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音節(jié)格律的研究都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借鑒意義,對于騷體詩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關鍵詞】《詩經(jīng)》;《楚辭》;兮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2—208—03
“兮”是先秦傳世文獻典籍中較為常見的語助詞,多用于詩歌類與韻語性質的文獻中?!墩f文》曰“兮,語所稽也。從丂八,象氣越虧也?!庇衷疲皝@,古文以為虧字”“虧”象氣之舒虧、從丂,從一。一者,其氣平也”。[1]劉勰認為最早使用“兮”字的作品在歌謠《南風歌》詩篇中出現(xiàn)。而至《詩經(jīng)》《楚辭》,更是頻繁使用“兮”字。“《詩經(jīng)》中凡324處;至于楚辭,屈原的作品除《天問》外,篇篇用‘兮,‘兮字成為楚辭的文體標識。”[2]“兮”字作為虛詞本來沒有實際語義,但在詩歌中分布廣泛,靈活多樣,現(xiàn)就詩經(jīng)和楚辭研究“兮”字在其中的用法及意義。鑒于此,探索詩歌中情感抒發(fā)的表達手法以及詩歌創(chuàng)作中音節(jié)格調的使用增添語言色彩的作用。
一、詩經(jīng)中的“兮”
對于“兮”字的性質和功能,劉勰的《文心雕龍·章句》提到:“又詩人以‘兮字入于句限,楚辭用之,字出句外。尋兮字成句,乃語助余聲。”[3]句外是指“兮”字在韻腳之后。比如:“夫人樞機之發(fā),盛立不窮,必有余音足句,為其始末。是以伊、惟、夫、蓋,發(fā)語之端也;焉、哉、矣、兮,斷句之助也?!盵4]由此可見,“兮”字在句中作為語助詞使用,主要功能是“語助余聲”或“余音足句”。即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補足音節(jié),使句子結構完整,句式整齊。并在需要抒發(fā)感嘆的地方幫助詩歌更好地在吟誦中傳遞情感。《詩經(jīng)》作為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載的內容與西周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相關,從創(chuàng)作的實踐和空間上揭示出所跨越的維度較大,詩人身份也各不相同。由于詩歌多來自民間,所涉及題材多種多樣,所用語匯都是平民百姓的慣常用語,直白自然,不假修飾,因此“兮”字在詩句中的分布也靈活多樣,各不相同。有分布在在句中,也有分布在句末,也有句中和句末同時分布。舉例如下:
兮在句中,句式為“X兮XX”,如: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小雅·蓼莪》[5]
兮在句末,句式多為“XXX兮”和“XXXX兮”,如: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周南·麟之趾》[5]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周南·葛覃》[5]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薄囤L·擊鼓》[5]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衛(wèi)風·采葛》[5]
兮在句中和句末,句式多為“X兮X兮”,如: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薄多嶏L·子衿》[5]
“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曷維其已!”《邶風·綠衣》[5]
在春秋時期,四言詩句盛行。即使詩經(jīng)中的詩歌形式多樣,有一言二言等,但更多的是追求句式的整齊。如“綠兮衣兮”,即使去掉句中和句末的“兮”,“綠衣”仍然為一個完整的含義,但為避免詩句長短參差、不相協(xié)調的問題,詩人往往在此類詩歌中用“兮”字將詩句補足為四個音節(jié),使本來長短不一的詩句變得整齊勻稱,朗朗上口?!案纲馍遥?兮鞠我。”“挑兮達兮,在城闕兮?!薄吧鈨n兮,赫兮咺兮?!边@幾句亦是如此,“兮”字使“語于此少駐”,詩行之間節(jié)奏感更強,更具有詩歌的韻味。
另外,當“兮”字分布在句末時,也具有更強的情感表現(xiàn)能力。如“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心之憂矣,曷維其已!”更有“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薄敖K不可諼”本就已經(jīng)有四個字,足以使句式整齊,但詩人在吟誦詩歌時再加一個“兮”字在句末,通過拖長吟唱的腔調來形成語音的延宕,使氣勢增強,能夠極大強化詩歌的抒情意味。因此,“兮”字在詩經(jīng)中作為語助詞,無論是分布在句中或是句末,都是通過補足音節(jié)或者形成語音的延宕,增強情感的抒發(fā)。
二、楚辭中的“兮”
關于《楚辭》“兮”字的意義,聞一多《怎樣讀九歌》中提到,“‘兮字就音樂或詩的聲律說,是個‘泛聲,就文法說,是個‘虛字”,他認為《九歌》中的“兮”字“竟可以說是一切虛字的總替身”。“《九歌》以一渾然的‘兮,代替了許多職責分明的虛字,這里虛字,似在省去與未省之間,正是煉句技巧在邁進途中的一種姿態(tài)。”在《楚辭》中,“兮”字較在《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地更為頻繁?!啊峨x騷》《九章》《九歌》《九辯》《天問》這些篇目,共計11576字,‘兮字出現(xiàn)了965次,出現(xiàn)頻次為965∶11576,即8.34%?!盵2]《楚辭》中的“兮”字的使用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兮在句末,主要句式有“XXXX,XXX兮”和“XXXXXX兮,XXXXXXX
依附于《楚辭》作為探索與分析的語料,“兮”在句末的表達現(xiàn)象很多,格式也各有千秋,比如: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白,類任道兮。紛缊宜修,姱而不丑兮?!堕夙灐穂6]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峨x騷》[6]
《橘頌》是屈原早期的作品,從其體制來看與《詩經(jīng)》中的四言句式十分相似,“兮”字的用法也大致相同。即兮在句中并無任何實際意義,多是通過補足音節(jié)使詩句整齊、充滿節(jié)奏性,或形成語音的延宕來增強詩歌的抒情意味。如“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一句,葉兒碧綠花兒素潔,意態(tài)又何其繽紛可喜?!堕夙灐非皫拙涠际菍﹂贅涞目陀^描述,而至“紛其可喜”則轉為詩人自身對橘樹的贊賞和感嘆,具有強烈的主觀抒情意味?!百狻弊衷诰渲惺乖姼栌辛艘怀龂@的韻味,大大加強詩歌的抒情效果。通過挖掘“兮”字在詩詞中的用法,一方面在賞析詩歌作品上起到輔助效果,另一方面在漢語教學上也起到很好的反響,契合了語言與文化相互貫通的效果,最終實現(xiàn)漢語教學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縱觀《楚辭》,雖詩歌形式靈活多變,但出現(xiàn)在句末的“兮”的用法皆是如此?!峨x騷》中的詩句字數(shù)增多、容量變大,結構基本完整,但屈原仍將“兮”字放置在句末,使音節(jié)在此停頓。詩歌便韻律和諧,充滿節(jié)奏性和音律美。如: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峨x騷》[6]
在句中,因兮字使用頻率的增多,其抒情的意味有所降低,在句中更多充當一個停頓的符號,讀之朗朗上口,使學習了散文創(chuàng)作風格的《離騷》依舊不失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更具有音樂的美感。
(二)兮在句中,多為“XXX兮XXX”
依附于《楚辭》作為探索與分析的語料,“兮”在句中的表達現(xiàn)象很多,格式上多為“XXX兮XXX”的格式,與此同時,“兮”字在詩詞中起到的作用不同,賦予詩歌情感表達的縝密色彩。比如:芳菲菲兮滿堂、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等。(《東皇太一》)[6]
此句式僅出現(xiàn)在《九歌》之中。《九歌》共十一篇,每篇每句之中都有一個“兮”字是《九歌》在形式上的一個主要特征。一些學者認為,作品《九歌》是通過修訂而成的,這一觀點具有一定的意義?!毒鸥琛分性娋渥杂苫顫?,參差錯落?!百狻弊衷谄渲兄饕疬B接和修飾作用。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連接兩個并列成分?;蜻B接兩個動詞短語,或連接兩個主謂短語。連接動詞短語的有“駕飛龍兮北征”(《湘君》),“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山鬼》)“漿揚袍兮拊鼓,疏緩節(jié)兮安歌”(《東皇太一》)“既含睇兮又宜笑”(《少司命》)等。連接主謂短語的有“乘回風兮載云旗”(《少司命》)“浴蘭湯兮沐芳”(《云中君》)“折芳馨兮遺所思”“靁填填兮雨冥冥”“風颯颯兮木蕭蕭”“杳冥冥兮羌晝晦”(《山鬼》)。第二,連接修飾詞和中心語,起到修飾作用。連接狀語時,既有正常語序,也有后置句式。正常語序如“波滔滔兮來迎,魚鱗鱗兮媵予。”(《河伯》)“云容容兮而在下”(《山鬼》)等。而后置句如“乘龍兮轔轔”“與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紛兮將來下。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河伯》)同樣的句式還有“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山鬼》)“猋遠舉兮云中”“蹇誰留兮中洲?”“邅吾道兮洞庭”“采薛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保ā对浦芯罚┻B接定語時,兮在定語和中心詞二者之間,而定語中心語的位置則不固定。如“石瀨兮淺淺”(《云中君》),“秋蘭兮青青”(《少司命》),“玉佩兮陸離”(《大司命》)等都是定語在中心語之后,而“裊裊兮秋風”(《湘夫人》)則是定語在中心語之前。第三,“兮”字出現(xiàn)在兼語句中,常常在兼語之后。如“聞佳人兮召予”(《湘夫人》)“子慕予兮善窈窕”(《山鬼》)“望夫君兮未來”(《湘君》)。第四,“兮”字出現(xiàn)在動賓短語中,常在動詞之后,賓語之前?!澳聦⒂滟馍匣省保ā稏|皇太一》)“眾莫知兮余所為”(《大司命》)“夫人自有兮美子”(《少司命》)。
三、詩經(jīng)與楚辭中“兮”字用法的對比
“兮”字的用法十分豐富,借鑒《詩經(jīng)》《楚辭》兩部著作為語料分析的主要來源,從“兮”在句中的使用格式上以及所起到的語言色彩上都十分活躍且各有千秋?,F(xiàn)在采用對比分析法《詩經(jīng)》和《楚辭》兩部作品中“兮”的用法,并進一步歸納兩部著作中“兮”字用法不同的原因,為閱讀和探索“兮”字用法提供一些可借鑒的路徑。
屈原創(chuàng)造了句式長短不齊、音節(jié)抑揚頓挫、章法靈活多變的新的詩體,即騷體。楚辭在創(chuàng)作上一方面保留了《詩經(jīng)》的一部分特點,另一方面將大量楚地民歌方言融入其中,顯示出濃郁的地方特色。詩詞中蘊含豐富的文化,“兮”字是詩詞的一項色彩,為詩詞增添了趣味和色彩。對比《詩經(jīng)》和《楚辭》可以看出,“兮”字在詩經(jīng)中無論在句中還是句末,一般情況下“兮”作為語助詞使用。而“兮”在《楚辭》中則開始承擔許多職責分明的虛詞的功能,“兮”字的語言功能明顯增多,且不同于《詩經(jīng)》。正如學界的一些觀點呈現(xiàn):“這不是‘兮本身合有這些意義”“并不是說‘兮宇已經(jīng)轉化為其它虛詞,而是說在語氣停頓之間,有可能跟著上下文的意義來體會他的不同語氣和不同作用?!本科湓?,大致有以下兩點:
第一、《楚辭》中大量楚地方言、民歌融入其中,楚地用語習慣使“兮”字在句中分布位置及作用各不相同。如《九歌》是屈原對楚地民間祭歌“更定其詞”而創(chuàng),十一首詩所用句式基本相同,可以推斷當時的祭歌形式大概如此,語言習慣更也貼近楚地習俗?!百狻狈胖迷诰渲?,承擔起了一些虛詞的作用。第二、屈原在創(chuàng)造詩歌時學習當時新體散文的筆法,從而增強了詩句的容量和表現(xiàn)力。但散文體式的使用使得句式繁復冗長,為克服散文和詩歌形式上的矛盾,屈原選擇用“兮”字間斷音節(jié),其語音延宕的特質使詩歌具有節(jié)奏性和音樂美?!啊冻o》是文人的作品,首先是書面語言,呈現(xiàn)程式化的語句和表達方式,創(chuàng)作時可以從容鋪成排比……因為句式的既定,所以‘兮字在這種句式中的作用,實際上不是與語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和這種內容需要的結構先有直接聯(lián)系,而是純粹在辭句形式上起著延長辭氣、節(jié)奏韻律、呼應前后、規(guī)整篇章的作用?!盵7]
四、結語
“兮”字是先秦詩歌中使用較多的虛詞,劉勰認為最早使用“兮”字的作品是相傳為虞舜時代的歌謠《南風歌》,而后“兮”字更是被大量使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如《詩經(jīng)》和《楚辭》。這兩部作品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詩歌探索的開端,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典范和旗幟?!百狻弊衷谠姼柚械碾m無實際意義,但卻起到補足語句和抒發(fā)情感的作用?!冻o》的創(chuàng)作中,“兮”字甚至承擔起某些職責分明的虛詞的功用。正確認識“兮”字的用法,對于詩歌中情感抒發(fā)的表達和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音節(jié)格律的研究都有一定的理論指導,對于騷體詩的研究也起到一定的探究指導。
參考文獻:
[1]段玉裁,撰.說文解字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梁文勤.“兮”的演進[J].中國韻文學刊,2021(2).
[3]劉勰,撰.文心雕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劉知幾,著.史通[M].北京:中華書局,1961.
[5]孔子,刪訂.詩經(jīng)[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9.
[6]洪興祖,撰.楚辭補注[M].白化文,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
[7]黃易青.上古詩歌語氣助詞“只,些,斯,思,止”的詞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
作者簡介:吳仙香(1998—),女,侗族,貴州凱里人,貴州財經(jīng)大學文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