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所撰寫的告誡書,其中涵蓋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德育觀。研究該書旨在深入探究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德育觀念,了解其中蘊含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以及其對中國社會和個體發(fā)展的影響。研究結果可以揭示《了凡四訓》中的德育觀念以及其中所體現(xiàn)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通過研究,可以了解到在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德育強調了個體的道德修養(yǎng)、人際關系、家庭倫理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研究結果還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德育觀念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的傳承與影響,以及對現(xiàn)代社會的啟示和借鑒。最終研究結果將為我們認識和理解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德育觀提供深入的洞見。
【關鍵詞】袁了凡;《了凡四訓》;德育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道德修養(yǎng)
【中圖分類號】D6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2—030—03
一、《了凡四訓》闡述的家庭倫理思想
家庭是道德修養(yǎng)的起點,袁了凡認為,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應該從家庭中開始。因為在家庭中,人們能夠學習到關心、照顧、互相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同時也能夠學會感恩和珍惜,了解人類道德的基本準則,從而形成人格和品德的良好品質。父母是子女的楷模。在袁了凡看來,父母是子女道德修養(yǎng)的首席導師,他們的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子女的品德修養(yǎng)。袁了凡強調,父母需要做好榜樣,為子女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家庭倫理的基礎是孝順,《了凡四訓》強調了“孝”的重要性。書中認為,孝順是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根本。人們應該以孝為先,尊敬和關心長輩,尤其要尊重家長的意志和權威。同時,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榜樣,教育子女成為有德行、有責任感的人。孝順是家庭倫理的基礎,無孝則無家。孝順是家庭中人們相互關愛、互相尊重、忠誠和耐心的表現(xiàn),不僅要孝敬父母,也要關愛兄弟姐妹等親人。
家庭倫理關注的是共同體的道德建設。袁了凡認為,家庭倫理的核心是共同體的道德建設,只有在這種共同體內,道德文明才得以真正的發(fā)揚光大,從而形成社會的穩(wěn)定和和諧?!读朔菜挠枴愤€強調了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扶持和關愛。家庭成員應該互敬互愛、相互信任,共同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書中還提到了夫妻關系的和睦對于家庭穩(wěn)定的重要性,夫妻應該相互尊重、理解、包容和支持,共同營造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環(huán)境。
此外,《了凡四訓》還強調了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成員應該承擔起各自的責任,為社會做出貢獻。同時,家庭成員也應該關注社會公益事業(yè),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的來說,《了凡四訓》中的家庭倫理思想強調家庭和睦、相互扶持、夫妻和睦以及家庭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重要性。這些思想對于現(xiàn)代家庭建設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對于我們建立和諧社會、促進家庭幸福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1]。
二、《了凡四訓》闡述的道德修養(yǎng)
德行是一切修養(yǎng)的根本,袁了凡認為,德行是一個人修養(yǎng)的基石和核心,追求道德品德的完善是人生的根本任務。他強調了品德修養(yǎng)對于個人品質和行為的塑造起著重要作用,講述了如何修養(yǎng)品德、遵守道義的道德觀念。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美德,袁了凡強調個體應從內心出發(fā),通過修身養(yǎng)性來培養(yǎng)美德。他提倡個人要克制私欲、修煉自己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謙虛、寬容、忍讓、誠信等美德。修己治人,以德化人,袁了凡主張,個體修養(yǎng)好自己,才能為他人做出表率,以身作則來影響和感召他人。他認為,一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德修養(yǎng)會產生連鎖反應,讓整個社會從個體層面上得以改變和進步。追求道德層面的完美,袁了凡在《了凡四訓》中也提到了對道德層面的追求,例如追求仁、義、禮、智、信等。他認為,通過不斷追求道德層面的完美,人們能夠更好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從而實現(xiàn)自我的提升和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袁了凡還認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天命的,人們要順應天命,做到順天應人。他強調了認清自己的生命意義和使命,倡導命運觀的正確認識。袁了凡強調個體要有建立自己安身立命之所的意識,倡導珍惜生命,做好自我保護的思想。他提倡個體要保持快樂的心態(tài),并呼吁人們將生命中的重要經驗和知識傳承下去。袁了凡倡導個體要對自己的行為、情感以及思想進行精神審視,并且主張從個體的身心實際出發(fā)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他提倡個體要自省,注意自身的行為和品行,樹立正確的人生信條。袁了凡主張個體要兼修文物,重視個體對于學問、閱歷、技能以及品德方面的發(fā)展,注重個人的多維度提升和人格的完善。
《了凡四訓》中強調了德行的重要性,提倡個體從修己至治人,通過美德的培養(yǎng)和道德層面的追求來實現(xiàn)個體和社會的進步。這些道德修養(yǎng)的思想對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德育觀的形成和傳承有著重要的影響[2]。
三、《了凡四訓》對社會責任的闡釋
《了凡四訓》對社會責任的闡釋體現(xiàn)在個人的責任、家庭責任,以及人際責任甚至到社會責任的幾大方面,這幾個方面基本包括了個人對于社會責任的涵蓋面。
(一)個體責任感
袁了凡認為,每個個體都應該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努力為社會作出貢獻。他提倡個體要通過自省和反省的方式,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然后采取有力的行動加以改變,實現(xiàn)自我完善和社會發(fā)展。個人責任感是指個體對自身行為和決策所負的責任意識和承擔責任的能力。它涉及個體在個人生活、職業(yè)工作、社會交往等方面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責的認知和態(tài)度。《了凡四訓》對個人責任感的倡導是一個重要的主題。袁了凡認為個體應該有強烈的責任感,并將責任感作為一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品質。首先是自我反省與自律,袁了凡強調個體應該經常反省自己的行為和內心,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錯誤,并主動采取行動進行改正。他認為個體應該自律,自覺遵守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規(guī)則,以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力;其次是孝道與家庭責任,袁了凡認為,個體應該具備孝道精神,尊重父母、關愛家人,履行家庭責任。他強調個體要從家庭責任做起,以和睦的家庭為基礎,為社會貢獻積極向上的力量;其次是社會參與與公益精神,《了凡四訓》中強調社會責任和公益精神的重要性。袁了凡鼓勵個體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為他人提供幫助,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權益,為社會做出貢獻。他認為個體應當以自身的力量,推動社會進步和改善。
通過以上觀點,袁了凡在《了凡四訓》中不僅倡導了個體的責任感,也指導個體如何在實際生活中落實責任感。他強調每個人自覺肩負起自己的責任,注重個人修養(yǎng),發(fā)揚助人為樂、奉獻精神,為社會作出積極貢獻。這種個人責任感的倡導體現(xiàn)了袁了凡思想中的人文關懷和社會意識,深受后世的推崇和影響。它對于個體的成長和自我完善,以及社會的和諧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人際責任
袁了凡強調個體應該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始終負責任、互相關心,為他人著想,樹立起高尚的交際風格。他認為,人際責任是一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一個人的人際責任決定了他的道德水平和社交能力。人際責任是指個體在與他人交往和相處的過程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它強調了個體對他人的關懷、尊重和關系的維護,涵蓋了人際交往的各個方面?!读朔菜挠枴穼θ穗H責任的闡述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 親友之道:袁了凡在《了凡四訓》中強調了個體與親友的相處之道。他提倡個體要以真誠、善意和關愛的態(tài)度對待親友,積極維護彼此之間的關系,倡導親情和友情的發(fā)展和維系。(2)和睦鄰里:袁了凡指出,個體應該與鄰居友好相處,保持和睦的鄰里關系。他強調鄰里之間應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穩(wěn)定的社區(qū)環(huán)境,為社會建設做出貢獻。(3)同輩之道:袁了凡在書中提出了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同輩之道。他鼓勵個體在與同輩交往時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避免攀比和嫉妒,互相幫助、鼓勵,共同成長。(4)上下之道:袁了凡強調個體應該在與長輩、下屬等不同地位的人交往中遵守上下之道。他強調對長輩要尊重、孝順,對下屬要關心引導,建立良好的領導與被領導者的關系,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
袁了凡認為,人際責任是個體交往和相處的重要規(guī)范和準則。他提倡個體要以善意、互助和關愛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努力維護和諧的人際關系。只有在人際關系中,個體的責任感和道德原則才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并促進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偟膩碚f,《了凡四訓》通過對親友、鄰里、同輩和上下關系的闡述,強調了個體在人際交往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這些觀點為個體指導了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并為社會營造了積極、健康的社會氛圍。
(三)社會責任
袁了凡主張個體要積極貢獻社會,為社會安寧和發(fā)展盡力而為。他號召個體投身于公益事業(yè)中,積極為弱勢群體和社會公共事務發(fā)聲。他認為,社會責任是每個人應該承擔的重要責任,個人的力量,可以點燃整個社會的希望?!读朔菜挠枴逢U釋了個體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袁了凡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肩負起自己在社會中的責任,為社會做出貢獻。袁了凡認為,個體應該根據自身所能,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為身邊的人解決問題,消除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他強調了個體應該有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樹立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袁了凡指出,個體應該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要關注社會公正。他強調了公平、公正是社會的基礎,個體應該不斷努力維護這樣的社會基礎,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袁了凡倡導個體要推廣正義,關注社會上的不公,積極參與扶貧濟困、救災等公益活動,努力讓社會變得更美好、更公正、更有力量。袁了凡認為,個體在行動上應該展現(xiàn)出正面的力量,成為身邊人的榜樣,帶動他人,傳遞正能量。他表示,個體的正面行動不僅對自身有益,也對整個社會有積極的影響。
袁了凡在《了凡四訓》中提出了理性、責任、愛和善的生命智慧,鼓勵個體在行動中秉持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他認為,個體在社會上的責任是一種價值追求和生命的價值實現(xiàn)方式。只有每個人都能夠肩負起自己在此方面的身份和義務,才能形成一個穩(wěn)定、健康的社會環(huán)境。
總之,《了凡四訓》所闡釋的社會責任是一種基于道德和價值觀念的責任,要求個體在社會活動中重視他人的需要、關注社會的和諧和健康,并積極地為之做出貢獻。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并推動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
袁了凡在《了凡四訓》中充分闡釋了個體的社會責任。他強調了每個個體要發(fā)揚盡責的精神,努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這些思想深受后人的推崇,對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四、《了凡四訓》的當代意義
《了凡四訓》作為一本傳世經典的書籍,雖然出自古代文人袁了凡之手,但其內容和思想在當代仍然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啟示。
(1)人文關懷與人際關系:《了凡四訓》強調了個體在人際關系中的責任和義務。在當代社會中,由于現(xiàn)代化進程和社會變革,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和多樣化。因此,《了凡四訓》所倡導的關愛、尊重、公正和善意的原則,對于改善人際關系、減少沖突和誤解,建立和諧的社會秩序,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社會責任與公益事業(yè):《了凡四訓》強調個體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在當代社會中,社會問題和挑戰(zhàn)日益增多,包括貧困、環(huán)境污染、社會不公等。因此,《了凡四訓》所強調的為民除害、維護公正、推廣正義的原則,對于個體投身于公益事業(yè)、參與社會改革和發(fā)展,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繁榮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3)價值觀與人生追求:《了凡四訓》從人文關懷和道德責任的角度探討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追求。在當代社會中,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和經濟的發(fā)展,個體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因此,《了凡四訓》所強調的追求真理、追求善良和追求人生的意義的原則,對于個體在當代社會中尋找自己的價值追求,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標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了凡四訓》雖然具有古代的歷史背景,但其思想和原則在當代社會仍然有著深遠的意義和當代的指導價值。它提醒我們關注人際關系、承擔社會責任、追求價值和心靈修養(yǎng),為我們的個人和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和改變。通過吸取和應用《了凡四訓》中的智慧和原則,我們可以更好地面對當代社會的挑戰(zhàn),實現(xiàn)我們的個人和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3]。
五、結語
總的來說,袁了凡的《了凡四訓》中涵蓋了許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德育觀,既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的影響,又體現(xiàn)了當時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的道德觀念和價值體系。這些思想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發(fā)展和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及對中國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和建設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周娜,趙小亭.《了凡四訓》中的修身立德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 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
[2]梁巧云.《了凡四訓》的勸善思想及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啟示[J].領導科學論壇,2022(4).
[3]韓麗華.《了凡四訓》中的修身立德思想評析[J].人民長江,2021(2).
作者簡介:孫源,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教育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