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外國語學院
編者按:詞匯學習一直以來是外語學習者重點關注的基礎問題,詞匯教學也一直受到英語教師的熱議。過去一年,《英語學習》已策劃多期關于詞匯教學的選題,重點關注課堂上對已授詞匯的復習和鞏固方法、運用所學詞匯的策略和活動形式等。通過這些選題,我們了解了許多詞匯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嘗試和探索。有了多樣的詞匯教學活動為前提,本期“熱點·觀點”欄目聚焦詞匯的課堂評價活動,即學生在學習了教師所授詞匯后,教師要如何檢測學生對詞匯的掌握情況。再通俗一點講,就是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運用情況需要通過評價得到反饋。特別是面對教材中詞匯較多、難度較大的文本,傳統(tǒng)的諸如聽寫等詞匯測試已然不能滿足師生的需求。教師如何診斷學生對詞匯的掌握情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學習和復習詞匯的方法。因而,及時、有效的評價活動不僅能加強學生的詞匯學習效果,也能更好地促進教師的教學。本期組稿展現(xiàn)了豐富多樣的詞匯評價活動,這些針對詞匯的評價方式都是基于真實的教學實踐,希望能給教師提供實用建議。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強調以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種評價方式檢測和衡量學生在相關學段的學業(yè)成就,并提出教學評價應貫穿英語課程教與學的全過程(教育部,2022)。近年來,評價的促學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研究,教、學、評的協(xié)同發(fā)展受到廣泛提倡。一方面,語言測評應服務于教學,為學習和教學提供信息反饋;另一方面,為服務于教學,語言測評須與教學理念相契合,否則測試會對教學產生負面的反撥作用。教學的有效性可以通過測評來檢驗,而測評的有效信息反饋可以促進語言教學(羅少茜等,2021)。形成性評價作為一種重要的評價方式,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能夠提升教師和學生的參與、互動,能夠為教學提供及時的、不同形式的、動態(tài)的反饋信息,以達到促學的目的。
詞匯是語言的三大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之一,是語言的基本材料,是一切語言活動的基礎。沒有語法,能表達的東西很少;沒有詞匯,則什么也不能表達(Wilkins,1972:111)。詞匯教學是外語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學者們探討了多種詞匯教學方法、詞匯學習策略、詞匯測試方式等(Read,2000;Nation & Gu,2019;羅少茜等,2016;馬廣惠,2016),但很少有研究探討形成性評價在詞匯測評中的應用。對學習者進行詞匯知識和應用能力的檢測可以讓我們了解詞匯教學是否有效;通過分析測試結果,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詞匯教學中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改進教學。如果不測試,就沒辦法可靠地獲知教學程序的有效程度。而且如果學生知道要進行詞匯測評,他們會更認真地對待詞匯學習。
英語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測評更注重在真實情境中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英語進行理解和表達的能力,以及理解、分析、比較、推斷、評價、批判、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思維品質(程曉堂,2022)。由于詞匯知識具有內在性,不能直接觀察,因此,教師需要設計不同形式的真實活動收集相關數據,推斷學生的詞匯理解和運用能力。
本文聚焦課堂教學中的詞匯測評,即學生在學習了教師所教授的詞匯后,教師如何檢測學生對詞匯的掌握情況。
什么是詞?語言學界對詞匯的定義眾說紛紜。我國學者把它概括為“詞是語言最小的自由形式,它有一定的聲音、意義和句法功能”(張維友,2004:1)。英語中對“詞匯”的表達有多種,如vocabulary、lexicon、word、lexeme等。然而Lewis(1993)認為詞匯不僅指詞典上所列的單個詞項,還應包括更大的范圍,如詞匯短語、成語等由多個詞匯組成但表示整體意思的“語塊”。綜合以上,我們認為詞匯指“語言中所有單詞和固定短語的總和”(教育部,2022:20)。
詞匯學習要掌握哪些內容?掌握一個單詞到底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對詞匯知識的認識將對詞匯教學、學習和測評產生直接影響?!霸~匯學習不只是記憶單詞的音、形、義。還包括了解一定的構詞法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語篇中通過聽、說、讀、看、寫等活動,理解和表達與各種主題相關的信息和觀點”(教育部,2022:20)。馬廣惠(2007)綜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構建了一個二語詞匯知識理論框架,該框架包括元詞匯知識和詞匯知識。元詞匯知識是有關詞的一些宏觀知識,涉及詞的概念、詞義和詞的規(guī)則等知識。詞匯知識回答的是“習得一個二語詞意味著什么?”的問題。它指的是學習者具有的對每一個詞的微觀知識,包括12個方面:音位知識、拼寫知識、形態(tài)知識、語義知識、母語知識、詞頻知識、搭配知識、句法知識、語體知識、語用知識、變體知識和詞匯策略知識。Nation(2013)從接受性知識和產出性知識兩個角度闡述了詞匯知識應涵蓋形式、功能和意義三個層面,即掌握一個詞不僅要掌握它的發(fā)音和拼寫形式,還要關注其深度知識,包括形式和意義的搭配、概念和所指關系、語義關聯(lián)、語法功能、詞匯搭配、詞匯使用限制(語域特征、使用頻次等)。該框架有助于教師和學生了解詞匯學習內容,同時能夠幫助教師分析學生詞匯學習困難的原因,在教學時更加聚焦和有效,也為詞匯測評提供了方向。本文采用Nation(2013)提出的詞匯知識理論框架(如表1所示)。
形成性評價研究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它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已經得到了研究者、實踐者以及政策制定者的一致認可與關注。很多學者提出了多種不同定義,這些定義既有相同之處,又有矛盾的地方。綜合國內外學者的定義,我們認為形成性評價“是一種以評價為導向的課堂活動范式,它以評價者的判斷能力為核心,要求評價者(教師、學生)采用、調整、設計各種適當的任務(課堂提問、任務、紙筆測試、檔案袋等),系統(tǒng)地收集學生信息(包括學習產品和學習過程),并用恰當的評價工具(檢查表、評分準則等)對信息進行評價分析和闡釋,再反饋給評價者(教師、學生)用于調整教和學的過程,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羅少茜等,2014:13)。
國內學者嘗試在詞匯教學中運用形成性評價。田穎(2003)通過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形成性評價的實驗證明形成性評價能夠促進學生的語言知識學習。唐萬梅(2006)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形成性評價,發(fā)現(xiàn)形成性評價可以提升學生的詞匯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夏衛(wèi)華(2016)探討了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作用,也發(fā)現(xiàn)形成性評價有利于詞匯學習。國內研究主要聚焦形成性評價對詞匯學習的作用,而很少有研究探討形成性評價手段在詞匯測評中的運用。英語詞匯學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相較于往往只看重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更注重學習過程的檢測,其實施則可以通過多種手段來實現(xiàn)。
表1. 詞匯知識理論框架
對學生所學詞匯進行有效評價不僅可以了解學生對詞匯的掌握情況及詞匯學習困難,也可以檢測教學效果。本部分結合過往研究和我國英語教學現(xiàn)狀,探討五種常用的課堂詞匯測評手段。
從認知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詞匯知識在認知過程中是個連續(xù)體,從接受到產出的轉化過程是個漸進過程,其中包含許多細微環(huán)節(jié)。學習者詞匯知識的發(fā)展是從其第一次接觸某詞開始的,接觸的方式可能是聽覺的, 也可能是視覺的。根據這一理念,Wesche和Paribakht(1996)研發(fā)了詞匯知識的五級量表(Vocabulary Knowledge Scale,以下簡稱“VKS量表”)。VKS量表強調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體現(xiàn)了詞匯知識的深度發(fā)展過程,受到認可并得到廣泛應用。該量表等級評分標準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詞匯知識的五級量表
表3. 詞匯知識評分標準
VKS量表前三個層次(I、II、III)測試詞匯的接受性知識,后兩個層次(IV、V)測試產出性知識,第五個層次(V)需要學習者掌握該詞的句法和搭配。這一量表體現(xiàn)了詞匯習得的漸進性,且能在短時間內測出相當數量的單詞,體現(xiàn)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詞匯能力測試模式。
VKS量表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簡單、快速地對所掌握的詞匯知識進行自我評測,教師也可以運用此量表動態(tài)地了解學生的詞匯掌握情況。
對詞匯意義的考查有多種方式,詞語解釋是其中非常有用的一種。該形式可以深入考查學生在語境中對詞義的理解。如外研版《英語》八年級上冊Module 4的話題是交通工具。學習完本單元后,教師可以使用詞義匹配的方式檢測學生對該單元詞匯的掌握情況。
例1:Match each word in the box with the correct description. Use each word only once.
There is one word you DO NOT need.
1. It carries passengers, and usually travels along a fixed route and stops regularly to let people get on and off. _____
2. It has wings and one or more engines, which can carry passengers and fly through the air. _____
3. It is a car driven by a person whose job is to take people where they want to go in return for money. _____
4. It is a railway engine pulling a number of trucks,taking people and goods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_____
5. It is a large boat that carries people or goods by sea. _____
參考答案:1. bus;2. plane;3. taxi;4. train;5. ship
由例1可知,我們可以使用句子在語境中考查學生對詞匯的理解。此類測試可以在單元學習后進行,也可以在學期末進行,重點考查階段性所學詞匯。此類方法可以將同類詞或者同一領域的詞匯放在一起考查,以達到考查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詞義的掌握。該類方法在設計時一般要注意:所給詞匯屬于同一語義范疇;備選詞匯數量一般為N+1或N+2;所給詞語解釋來自權威英語詞典,且句意清晰、易理解、無生詞。此類測量方法能很好地在語境中考查學生對詞匯的掌握,這與《課標》提出的在真實語境中學習語言的要求相一致,可以較好地達到“教—學—評”一體化的目的。
多項選擇題在語言測試中已被使用多年,但是隨著語言測試要求的提高,多項選擇題也不斷受到詬病。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和《課標》的頒布實施,英語課程越來越強調在真實語境/語篇中教授和考查語言。從測試技術上來講,多項選擇題作為常用的評價手段之一,仍具有較好的信度,關鍵在于我們如何使用。教師可以依據語篇,使用多項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學生在語篇中運用詞匯的能力。
例 2:Read the sentences about going camping.Choose the best word (A, B or C) for each space.
1. Tom and Martin ______ school last week.
A. studied B. went C. finished
2. They ______ to go camping for their holiday.
A.decided B. thought C. felt
3. They wanted to ______ somewhere near the sea.
A. stand B. put C. stay
4. It ______ three hours to drive to the camp-site.
A. had B. took C. got
5. They put their tent in a ______ of the field.
A. center B. corner C. back
6. They ______ some postcards to their friends.
A. bought B. chose C. sent
參考答案:1.C;2. A;3. C;4. B;5. B;6. C
與傳統(tǒng)的單項選擇不同,該示例在語篇中考查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從題目設計形式來看,這幾個句子是單獨的簡單句,但是我們將這些句子連起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句子組成了一個有主題意義的完整語篇。這種設計避免了傳統(tǒng)單項選擇題不能提供真實語境的問題,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在理解語篇的基礎上作出正確選擇。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在單元教學結束后,依據單元學習內容和要考查的目標詞匯等設計試題;也可以在期中或期末時,針對所要考查的目標詞匯設計試題,以達到對學生詞匯學習進行形成性評價的目的。設計該類題型時應注意:每一句中的所有選項從語法上都應正確,只需要學生對語義進行辨別;題干清晰、明了、無生詞;所有句子連接起來是一個有主題意義的完整語篇。
作為基于語篇的詞匯測評手段之一,選詞填空常被用來測量學生對詞匯的掌握情況。該方式具有真實性、靈活性、多樣性、易操作等特點,便于教師和學生檢測詞匯掌握情況。以外研版《英語》九年級上冊Module 2 Unit 3為例。
例 3:Complete the passage with the expressions in the box. There is one expression you DO NOT need.
I always count down the days until (1) ______ the term,because then it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holidays. We have several weeks off school and we can (2) ______ doing our favourite things. For example, we can (3) ______ with friends.When the weather is good, we can (4) ______ in the park and play games (5) ______ . Sometimes we can (6) ______ in a different part of the country. For me, I always like enjoying myself on the beach in the south, but it depends on the weather. I just hope it will be sunny when it is time for the next holiday. I cannot wait!
參 考 答 案:(1) the end of;(2) spend some time;(3) get together;(4) have a picnic;(5) as well;(6) take a vacation
該類題型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有主題意義的完整語篇,考查學生在真實語境/語篇中運用詞匯的能力。教師可以在單元教學結束后依據單元內容改寫文本,考查學生對單元內容和詞匯的掌握,也可以在期中或期末對學生的學業(yè)成就進行測量,以達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實時跟蹤、形成性評價并調整教學的目的。該題型的設計和運用較靈活,主要有以下特點:第一,既可以考查單詞,也可以考查詞塊:第二,既可以依據所學語篇考查所學詞匯,也可以依據目標詞匯撰寫語篇;第三,可根據不同學習者的水平靈活改編該題型,如教師可以讓初級水平學習者進行單句填空,可以讓高水平學習者依據語篇自行填入恰當的詞匯(即不給出備選詞匯)。設計和運用該題型時注意:所考查詞匯/詞塊為學生所學詞匯;所給詞匯形式上可相互干擾,以達到干擾項的作用,如至少有兩個名詞、兩個副詞、兩個動詞詞組等;構念清晰,如例3只考查詞匯的意義,則學生只需選出相應詞匯即可,不需要進行詞匯變形;如考查綜合語言知識,可依據語境使用詞匯的恰當形式填空。
《課標》強調了英語學習中“看”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和評價中可以利用圖片信息考查學生“看”的能力,如“讀—看”結合、“看—寫”結合、“看—說”結合等,都可以很好地考查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如外研版《英語》八年級下冊Module 4的話題是職業(yè),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前或后利用圖片(如下頁圖所示)考查學生有關職業(yè)的詞匯。
例4:Look at the pictures below. Describe the persons by using the expressions below each picture.
此類題型將看、寫技能結合,教師可以結合某一單元學習內容、整體單元教學、學期復習等多種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此類題型不僅能考查學生的詞匯理解和運用能力,也能考查學生的分析、比較、判斷、評價、創(chuàng)造等能力,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和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設計和運用該題型時注意:圖片清晰,主題明確;圖片內容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符合被試的認知;圖片可以是單幅圖片、多幅圖片,也可以是單幅但包含豐富內容的圖片;任務可以是“看—說”結合、“看—寫”結合,且有足夠的信息需要學生產出。
圖. 看—寫結合的題型示例
詞匯的檢測手段和方式有很多,本文主要探討了幾種常用的課堂詞匯測評手段,這些手段不僅強調在語篇中考查詞匯理解和運用能力,而且還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學需要,基于本文示例設計不同難度的試題,運用不同形式的形成性評價手段來檢測不同水平學生的詞匯理解和運用能力,從而改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
詞匯的學習和掌握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詞匯測評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當前的詞匯知識和運用能力,準確診斷學生的詞匯習得及發(fā)展現(xiàn)狀,指導教材及教學大綱編寫,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閱讀資料,檢驗和評估詞匯教學及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體現(xiàn)《課標》宗旨和要求,加強在真實語境/語篇中考查學生的詞匯理解和運用能力,同時要采用多種測評方式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檢測,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做到“教—學—評”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