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嬋
? 江蘇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數學是一門具有生命力的學科,教學中應學會用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數學.傳統(tǒng)的以知識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當下學生的發(fā)展要求,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結合教學實際設計多樣化的數學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提升教學品質.眾所周知,無論是數學內容還是知識形式,它們都是不斷變化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這種變化,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式的學習空間,預留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發(fā)現,去感悟,激活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學生的主體價值日益凸顯,課堂教學越來越關注學生可持續(xù)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開放式教學模式因其在培養(yǎng)學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fā)學生個性潛能、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發(fā)揮著突出的作用而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愛[1].高中階段,正值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黃金期,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不斷思考與探索,讓學生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以此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開放性,發(fā)展數學綜合素養(yǎng).不過,雖然開放式教學模式有著其他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開放式教學的發(fā)展并未達到預期目標.因此,探討如何提高開放式教學的開放程度,切實發(fā)揮開放式教學的優(yōu)勢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談幾點粗淺認識,供參考!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下,部分教師為了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教學中常常大包大攬,將推進教學進程的主動權控制在自己手中,這樣在教師的精心“布局”下,課堂呈現出勃勃生機.不過,勃勃生機中卻蘊含著一些不足,因為教師具有絕對的“控股權”,使得學生的個性思維難以被激發(fā),這樣表面上是順利完成了教學計劃,但是因為缺少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過程,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和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要知道,學生才是教學的真正主體,教學中切勿“喧賓奪主”,而應結合教學實際設計有效的活動,將“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基于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妨為學生搭建一個合作探究的平臺,營造一個和諧、平等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機會讓學生去發(fā)現、去交流、去創(chuàng)造,有效提高數學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2].
其實,對于同一個問題,思考的角度不同,往往會得到不同的解題方法.在解題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嘗試運用多種方法來求解,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有效提高解題能力.同時,通過多種方法的對比分析,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最優(yōu)意識,發(fā)展學生數學思維.在以上教學活動中,教師組織學生合作探究,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認知,而且提高了學生解題的信心,其教學效果遠遠優(yōu)于教師的簡單羅列.這樣通過合作學習,適度開放教學,學生的學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有利于高品質數學課堂的建構.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其內容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因此,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禁錮,通過適度開放教學內容來點燃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3].認真分析教學內容不難發(fā)現,高中數學中有許多靈活開放的切入點,若在教學中能夠合理地開發(fā)與利用,則可以讓課堂靈動起來.
例如,在教學“集合”相關知識時,大部分學生認為這部分知識簡單、易學,不需要花費時間深度探究,只要記住會用就行.基于此,教師給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已知集合A={1,2},且集合B滿足A∪B={1,2},那么符合條件的集合B有幾個?該題比較基礎,學生回答得又快又準.緊接著,教師繼續(xù)提問:(1)已知集合A={1,2},且集合B滿足A∪B=A,集合A,B是什么關系?(2)已知集合A有n個元素,那么集合A有幾個子集?幾個真子集?(3)已知{1,2}∪A={1,2,3},那么符合條件的集合A有幾個?隨著問題的不斷深入,學生的探究欲被點燃,為課堂的高效生成奠定了基礎.同時,通過變式問題,學生會感悟到集合內容也有這么多靈活開放的切入點,改變了學生認為該部分內容死板的片面認識,有利于提高思維的靈活性,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
變式是開放教學內容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究教學內容,認真研究學生,結合教學實際合理設計變式問題,讓學生看到知識的不同側面,充分暴露問題的本質,以此促進知識的深化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另外,變式問題常給人以新鮮感,易于喚醒學生的探究欲,讓枯燥的課堂更具生命力.
教學中,教師應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堅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重視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既對立統(tǒng)一,又相互依存,教學中必須將二者統(tǒng)一起來,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在開放式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實踐的機會,借助應用將內容與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此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排列組合”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某賣場家居服區(qū)域的貨架分上、下兩層,其中上層擺放著8套家居服,下層擺放著4套家居服,為了讓貨架看起來更加美觀,現需要從上層貨架中取2套放在下層貨架上,在確保下層家居服擺放順序不變的情況下,一共有多少種擺法?該問題以實際生活為依托,淡化了問題的抽象性,增加了問題的真實性.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充分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有利于基礎知識的深化和解題信心的提升.
其實,大多學生之所以感覺數學難學,其重要原因就是數學知識較為抽象、枯燥,讓學生無法獲得好感,影響了參與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數學學習產生畏難情緒,繼而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教師應該適當地增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這樣,一方面可以突破僅有理論沒有應用所帶來的枯燥感,實現了教學方法的開放;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實際問題,通過數學與生活的相互溝通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實現了教學內容的開放.這樣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開放,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掌握了主動獲取知識的方法,促進了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總之,在開放式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提高認識,善于通過合理的設計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由“被動學”變?yōu)椤爸鲃訉W”.同時,通過創(chuàng)設變式問題、探究問題、實踐問題,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親身體會發(fā)現的樂趣,增強課堂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