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娜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高中英語課程內容構成進行了明確闡述,即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要求教師樹立“促進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學習活動觀,關注主題意義,制訂單元整體教學方案。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現行英語教材經過改編,每一個單元都具備鮮明的主題,教師只有立足單元主題意義,從單元整體的角度實施教學,才能促使學生在多維度的理解中深層次挖掘單元主題深意,形成深刻的認知和正確的價值判斷與行為取向等。然而,在教學實踐中,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與《課程標準》之間的要求相去甚遠,依然存在教學活動碎片化、活動組織松散化、忽視知識點關聯、缺少單元主題意義引領等問題,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育人目標背道而馳,阻礙了學科素養(yǎng)、立德樹人的落實(張鈺佳 2022)。有鑒于此,努力擺脫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束縛,基于主題意義積極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已然成為一線教師關注的重點。
新課程背景下,基于主題意義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受到教師的青睞,并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緊緊圍繞單元主題,整合單元教學內容、目標,以主題統攝整合單元整體活動,引領學生在單元整體學習中從深度和廣度上獲得提升與發(fā)展,真正滿足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谥黝}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促進了從單個語篇、單個課時轉向單元整體的教學設計,更加關注教學內容的整體性、課時的關聯性、活動的整合性,有效改變了碎片化教學現狀,促進了學生結構化認知,以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張鈺佳 2022)。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應用,能有效解決傳統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從廣度和深度上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首先,聚焦單元主題意義,探索其育人價值。在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中,教師應緊緊圍繞單元的主題語境,對單元內部各個板塊之間的內容展開深入分析,深層次挖掘其背后的含義。如此,可促使學生在深度學習中加深對單元主題意義的認知、理解,真正實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其次,有助于規(guī)劃教學內容,全面提升高中英語教學效率。在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下,在單元整體目標、課時目標的引領下,基于高中生的認知發(fā)展區(qū),設置出具備關聯性、層次性、綜合性、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如此,能有效規(guī)避零散、碎片化的教學弊端,使學生在整體性學習中獲得系統化、完整的知識體系,真正實現英語知識的深層次學習。最后,有助于促進教師、學生雙向發(fā)展。新課改下,更加關注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全面發(fā)展,旨在為社會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綜合型人才;同時,基于《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內涵,英語教師必須及時更新專業(yè)知識體系,加強教學理論學習等,不斷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以更好地滿足課堂教學需求(任巧云 2023)。因此,從這一角度來說,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能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內涵,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內容整體性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必須緊緊圍繞單元主題,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整合,使單元內部各個板塊內容相互融合、相互支撐、相互關聯,確保學生在整體性、系統化的學習中完成單元主題的拓展、深化。
2.思維發(fā)展性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聚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將單元主題進行轉化,使其分為開放類、評價類、分析類等問題,以便學生在問題的思考、探究中完成單元主題的深層次解讀,在達成知識目標的同時,促進思維品質的發(fā)展。
3.主題先行性
在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中,教師必須緊緊圍繞單元主題,設計出層層遞進的探究任務鏈,使學生在前后緊密相連、梯度性探究任務鏈的引領下,完成語言知識、文本內容、語言遷移等學習,真正提升英語綜合素養(yǎng)(張鈺佳 2022)。
為了對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展開深層次探究,以譯林牛津版高中《英語》第三冊Unit 2 Natural disasters 為例進行說明:
1.基于單元語篇內在聯系,明確單元主題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開展之前,對教材內容展開深層次解讀,理清單元內部各個語篇的內在聯系,明確單元主題意義(任巧云 2023)。通過分析Unit 2 Natural disasters 中各個語篇內容得知,該單元屬于“人與自然”主題語境中“自然災害與防范、安全常識和自我保護”主題范疇。在本單元中,涉及的語篇內容主要有新聞、報告、對話、視頻等。經主題意義和語篇內容分析,按照“認知自然災害的種類—回顧國內外近現代歷史上的重大自然災害—掌握應對自然災害的方法和措施”的順序,對單元語篇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使學生在層層遞進的探究學習中,逐漸理解單元主題內涵:災害無情人有情。
在單元主題的引領下,對單元內容進行系統化整合,有效轉變了教學內容碎片化的現象,取而代之的是層次分明的系統化知識體系,為高效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任2022)。
2.基于單元主題和《課程標準》,科學設計單元教學目標
基于主題意義設計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是開展教學的關鍵,直接引領課堂教學方向,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有鑒于此,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應聚焦單元主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設計可達成、可操作、可檢測的單元教學目標。在Unit 2 Natural disasters 單元教學開展之前,通過分析,將單元總目標確定為:認識自然災害;了解近現代國內外重大自然災害事件,掌握防范和減少損失的措施;重視自然災害,形成防災意識。同時,基于單元中各個語篇內容,形成具體的單元教學目標:(1)基于聽說課訓練,認知自然災害、總結新聞播報基本要素和語言特征;運用新聞語言報道自然災害。(2)基于閱讀課訓練,運用預測、尋讀、細讀等方式,梳理、整合文章信息,了解唐山大地震相關信息;分析文本修辭手法、寫作技巧,理解作者寫作意圖,感悟“災害無情人有情”的內涵;基于具體語境分析語法特點,總結限制性定語從句的形式、意義、語法功能,并運用其描述自然災害。(3)基于讀寫課訓練,了解專題新聞文本基本信息,梳理和總結新聞摘要的語言特色、寫作思路,完成寫作訓練。(4)基于聽說訓練,掌握地震前、中、后應采取的措施,掌握指令語的表達方式,并運用指令語對地震中逃生措施和建議進行描述。(5)基于單元復習課,運用所學詞匯、語法,圍繞單元主題完成報告,整合本單元信息內容,深化本單元主題。
3.確定課時及單元教學活動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內涵,在開展教學設計時,基于語篇內容和單元主題,將本單元教學課時安排如下:第1 課時,聽說訓練;第2—4 課時,閱讀訓練,并基于主題語境進行語法教學;第5—6 課時,讀寫訓練;第7 課時,聽說訓練;第8 課時,單元復習。
在此基礎上,教師聚焦單元主題,在單元教學目標的引領下,科學設計教學方案,引領學生在層層遞進的探究中逐漸達成教學目標,完成單元主題的深層次探究。對此,以第7 課時Prepare for a Disaster 教學組織形式為例,對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展開探究:
第一,教學準備。由于這一課時屬于聽說訓練,屬于單元主題下“為災害作準備”這一知識點。在聽力材料中,主要描述“大地震救援專家Mrs.Fors 為學生講述震前、震中、震后的自救相關內容”,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學習了解相關自救方法和措施,積極面對自然災害,并學會自我保護;同時,基于聽力材料的文體特征,結合救援專家Mrs. Fors 的語言特點,分析文體特征。在此基礎上,結合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為學生設計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鏈,給他們提供了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境,引領其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
第二,教學過程?;诼犃Σ牧?,以及單元主題,設計了如下問題:
Q1:What can we do before / during / after an earthquake?
Q2:Do you think the same as the experts?
Q3:What aspects of the safety instructions did Mrs.Fors mention?
Q4:What are the specific instructions for different situations?
Q5:What words or sentences does Mrs.Fors use to instructions?
Q6:What do these expressions have in common?Can you cite a similar approach?
Q7:In addition to emergency supplies,what else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emergency package?
Q8:Please report the safety instructions for the earthquake to the entire class?
Q9: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Q10:How to survive repeated natural disasters?
Q11:What is the value of learning these safety instructions?
這一系列問題中,問題1 旨在激活學生聯想,引導他們結合生活常識和經驗,圍繞已有經驗展開分析;問題2 旨在喚醒學生的聽力興趣,幫助其搭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問題3、4、5 指向聽力材料,引領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問題6 旨在引導學生對自救指示語進行總結并分析其特征,為后期語言輸出奠定基礎;問題7 引導學生結合常識進行分析,旨在強化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問題8 基于真實的語境,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問題9引導學生深層次挖掘聽力文本內容;問題10 補充了相關閱讀文本,拓展學生知識面,為其語言輸出作準備;問題11 強調自然災害的意義,升華單元主題(王曉艷 2022)。
之后,借助問題的引領,引導學生在自主思考、小組探究的過程中,高效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學生在問題思考和探究中加深了對單元主題的理解,并促進了思維品質的發(fā)展,真正滿足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4.基于單元主題深化教學評價
一個完整的單元整體教學包括教、學、評三個方面?;凇墩n程標準》,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不僅要關注教學過程,還應堅持“教—學—評”一致性原則,設計針對性的教學評價模式,促使學生在針對性的教學評價中獲得提升與發(fā)展。在Unit 2 Natural disasters 主題意義單元教學中,為了提升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就指向具體的教學目標,確定了針對性的評價標準(如下頁表所示)。
Unit 2 Natural disasters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評價量表
另外,在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在優(yōu)化教學評價時還應關注教學評價主體多元化,引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提供的教學評價標準表展開全面、詳細評價,使他們在參與評價中強化自我認知,推動自身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王曉艷 2022)。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開展,打破了傳統碎片化教學模式的束縛,更加關注單元語篇內的聯合,使學生在明確主題的引領下,通過層層遞進的學習探究,逐漸達成語言知識、思維品質、價值觀等目標,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有鑒于此,面對英語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應精準把握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內涵,確定單元主題意義,設計單元教學目標,組織單元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層層遞進的學習中獲得必備的語言能力,促進高階思維的發(fā)展,并深化單元主題,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