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麗佳
1.引導學生了解法律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并能運用相關法律知識保護自身的權益。
2.通過本課時的學習,了解有哪些法律文件能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并啟發(f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認真研讀這些法律文件。
3.在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同時,也積極遵守各項法律細則,堅持做到依法辦事。
1.認識未成年人的特殊之處,學習相關法律法規(guī)。
2.熟練運用各種法律文件保護自己的權益。
靈活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我們受特殊保護”是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nèi)容,該板塊分為“我是未成年人”“專門法律來保護”“特殊關愛 助我成長”幾個部分。通過該板塊教學引導學生認識自我,知曉自己是容易遭受他人侵害的弱勢群體,知道法律能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通過本板塊的學習,讓學生知法、懂法、守法,學會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及合法權益。
師:平時你們有沒有聽到家長或周圍的親朋說起自己權益受損的事情?
學生暢所欲言,在各自的小組內(nèi)發(fā)表觀點,再由小組推選代表回答。
生H:我奶奶在外面跳廣場舞時,被一個騙子忽悠買了理財項目,結果投進去的錢都虧損了。但不幸中的萬幸,她投入的金額并不大,經(jīng)過這件事之后她再也不相信投資了。
生M:我們當?shù)氐囊患疑痰昵址噶宋亦従蛹乙粋€小女孩的肖像權,那家的店主在沒有得到女孩家長同意的情況下,將女孩的照片印在自家的宣傳單上。
師: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權益受到侵害的現(xiàn)象挺多的。
師:同學們,在講授新課之前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視頻中一位商販在售賣商品后發(fā)現(xiàn)收到大量假幣。視頻末尾提出問題:此時商販應該怎樣做才能保護自己的權益?
生A:我覺得遇到這種情況,首先就要向當?shù)氐呐沙鏊鶊缶?,讓警察幫忙追回商販的損失。
生B:遇到任何侵害自身權益的事情,都要立馬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只有法律才能真正幫助到每一位公民。
師總結:法律保障了我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chǎn)安全,我們要主動學習相關法律知識,這樣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
(設計意圖:運用談話導入、視頻導入新課,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同時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正確的導入方式提高了課堂活躍度。)
師:未成年人天真爛漫、心性善良,但也正因為思想單純,容易被不法分子侵害利益。未成年人具體是指哪些人?你們可以與組內(nèi)的成員共同探討。
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在討論中大家初步知曉未成年人的定義:不滿18 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師:除了年齡在18 周歲以下,你們認為未成年人還有哪些特征呢?
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指名回答。
生J:以我為例吧,我覺得未成年人的社會經(jīng)驗很少,要是脫離了家長和老師的保護,可能會被不法分子欺騙。據(jù)說在這個高智商犯罪的時代,未成年人受侵害的情況正逐漸增多。
生B:很多未成年人的好奇心都比較重,很多犯罪分子就是利用這個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侵害。我覺得這一點對于我們來說比較困難,對于那些新鮮的事情,我們很難不去聽不去參與。
師總結:所有還未達到18 周歲的公民都屬于未成年人,你們也是未成年人!正是因為你們好奇心重、缺少社會經(jīng)驗,所以你們很容易被不懷好意的人坑騙或侵害,只有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才能降低被侵害的概率。
(設計意圖:圍繞學習話題自由討論,充分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自由探討中能活躍學生的思想、開闊他們的視野,刺激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任務中,從而顯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師: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事情在生活中時有發(fā)生,遇到這種情況時你會怎么辦呢?請大家欣賞接下來的故事。
生U 扮演“不法分子”,他在學校附近蹲點,專門拐騙涉世未深的小學生。生D 扮演學生,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現(xiàn)場的同學演示了正確的做法:遇到壞人侵害時,應該主動尋求幫助。
不法分子選擇跟蹤生D,并準備在一處比較僻靜的位置實施犯罪,只見他花言巧語地誘騙眼前的小學生,生D 表面附和但內(nèi)心卻明白:自己不是面前這個身強體壯的男人的對手,只有盡快想辦法擺脫他,自己才能獲得安全,于是假意跟著“壞人”走,并選準時機聲稱口渴了,希望對方幫忙買瓶水。剛走到人比較多的位置生D 就開始大聲呼救,周圍的群眾發(fā)現(xiàn)后立馬驅趕了壞人。
師:同學們,看了剛才的故事你們有何感想?
生C:剛才的故事讓我覺得心驚肉跳,幸好那個小朋友機靈,不然還不知道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呢。
生K: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這些都是介紹如何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法律,我覺得我們有必要認真閱讀這些細則,以便在關鍵時刻保護自己。
生E:我覺得這位學生還應該在事后撥打110報警,向警察詳細描述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這樣能避免壞人危害更多的人。因為壞人肯定不只是作案一次,他們會不斷選擇合適的機會和受害人。
師總結:不法侵害事件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有發(fā)生,你們應該學會利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設計意圖:在相對枯燥的法律知識教學中穿插趣味故事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師:身為未成年人,我們享受國家的法律保護,在關鍵時刻我們能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但是權利與義務是相對的,在享有權利的同時我們也必須學會承擔一些責任。接下來一起看段案例,然后你們相互討論:未成年人要承擔哪些責任呢?
視頻介紹案例:六年級的××學習任務比較重,家人為了支持他完成學業(yè),家中的一切事情都不要××參與,即便是爸爸媽媽很晚下班,也會親自做好一家人的晚飯。吃完飯后廚房的碗筷堆積如山,父母也從不讓××幫著洗碗,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習慣:不管父母多忙他也從來不會主動幫著做家務,完成作業(yè)后他總是待在自己的房間看課外書、玩玩具。
學生結合案例進行小組討論,大家在組內(nèi)各抒己見,教師則在全班巡視并隨機深入各個小組聆聽發(fā)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責任。
教師選學生回答:
生Y:案例中的××太懶惰了,雖然是父母不讓他做家務,但他已經(jīng)是大孩子了,所以也應該有最基本的責任意識,在做完家庭作業(yè)后,還是應該主動做做家務事。
生C:看到這個案例我獲得了一些啟發(fā),其實未成年人的責任也不應該局限于家庭生活中,在學校里我們也有一些無法推卸的責任,如當值日生時應按照教師的要求做好相關事宜;作為學生應主動學習,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于同學的不良行為及時進行規(guī)勸。
師板書:主動承擔自身職責。
(設計意圖:結合案例拋出話題可激發(fā)學生的討論熱情,在討論活動中可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意識到:未成年人的責任是多方面的,既要幫助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又要做好自己在學校里的各種事情,不讓老師、家長操心。)
師:同學們,課前我為大家布置了資料搜集、卡片制作的作業(yè),現(xiàn)在你們將自己的作業(yè)拿出來在組內(nèi)展示,然后由小組成員推薦,選出你們認為最好的作品,最終由我進行成果展示。
A 組:有學生借助查詢到的資料制作了圖文并茂的關于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手抄報,在相互品鑒的過程中他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最終該小組決定將這張手抄報作為范本交給老師展示。
生G 自主介紹作品:我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摘錄了一些與我們?nèi)粘I铌P系密切的法律文獻,并用言簡意賅的語言摘抄到了小卡片上,因為內(nèi)容并不復雜,所以看上幾次就能記住,現(xiàn)在我將卡片分發(fā)給大家,你們可以閱讀一下卡片上的內(nèi)容。
生X 自主介紹作品:我用黏土制作了一個警察人偶,在人偶手中的卡片上標注了“遭遇侵害請撥打110”的文字,經(jīng)常觀賞這件作品能讓我記住遭遇侵害時的處理辦法。
B 組:全員推薦了一張字跡工整美觀、內(nèi)容言簡意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主題手抄報,還得到了老師的夸贊。
教師運用投影儀依次展示個別學生的作品,并啟發(fā)全班學生認真觀賞、評價,引導全體成員認真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幫助他們增加知識儲備。
師總結: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熟練記憶并運用法律知識,這樣才能運用法律武器去保護自己。另外,我們在享受法律保護的同時,也應該積極遵守法律章程辦事,絕不能有違法、犯罪的行為。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制作作品,并給予他們展示佳作的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他們在積極動手、勤于動腦的過程中學習知識,能顯著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將課堂變成學生的主場,教師再適當?shù)剡M行點撥、啟發(fā),也能減輕自身的壓力。)
師:記得之前我讓你們專門用一天時間為家人、鄰居服務,這項工作你們都做了嗎?在參與中獲得了哪些感受呢?
學生先在組內(nèi)發(fā)言,小組再推選學生代表回答教師的問題。
生A:上個周六我讓媽媽休息,我專門體驗了一下她的生活,發(fā)現(xiàn)媽媽真的挺不容易的。她除了要做好自己在公司的事情外,早上還要為我們準備早餐、送我們姐弟倆上學,晚上還得做晚飯、輔導我們寫作業(yè)。周六那天我做完所有作業(yè)后也學著媽媽的樣子買菜做飯、收拾衛(wèi)生,結果一天下來疲憊不堪,晚上剛躺在床上就睡著了。
生B:上個周日我爸爸在家休息,然后我主動完成了他平時在家里要做的事情,這次我真正體驗到了爸爸的辛苦,我覺得他是一位合格的父親,他為我的健康成長做了很多事。今后我要多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也能減輕爸爸媽媽的壓力,同時我也能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
生C:星期天,我陪奶奶上了一趟醫(yī)院,在幫她問診、拿藥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奶奶是為了我們這個家才落下一身疾病的,她為我們付出了很多,所以今后我得多幫著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她才能更好地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設計意圖:未成年人不僅受法律保護,在日常生活中也受到了家人、鄰居、朋友的保護,在他們的保護下,未成年人得以健康成長。教師應注重進行知識遷移,引導學生利用實際行動表示對身邊人的感謝。)
整體來看,這堂課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得也比較緊湊,通過談話導入、案例導入、故事再現(xiàn)等手段,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因此學生一直滿懷熱情完成了學習任務。但經(jīng)過細致分析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足之處,如過渡語設計得比較簡單,在師生談話時總顯得不夠自然,這樣就導致了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入顯得比較生硬,另外,并沒有對所有小組的學生進行指導,所以無法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在接下來的備課過程中,我還需要認真結合學情,設計適宜于學生的學法及有效的教法,爭取讓道德與法治課發(fā)揮最佳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