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孫兢兢(1976-),女,北京人,碩士,國家二級指揮,從事合唱指揮研究。
摘 要:指揮在合唱團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指揮的判斷影響到作品的整體呈現(xiàn),通過應用主動拍和被動拍的指揮技術,可以將指揮意圖以及作品的風格特點清晰呈現(xiàn)給合唱隊員,進而有效表達出音樂的情感與內涵,提高合唱的整體表現(xiàn)力?;诖?,本文闡述合唱指揮中主動拍、被動拍與作品色調的關系,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南屏晚鐘》《面包與鹽》《雨后彩虹》等作品為例,探討主動拍與被動拍在合唱指揮中的具體運用,旨在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關鍵詞:合唱指揮;主動拍;被動拍
中圖分類號:J6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5-0-03
合唱指揮中,如果僅使用擊拍的指揮模式,那么可能會影響作品內容的整體呈現(xiàn)效果。事實上,指揮的手法需要跟隨音樂的起伏和轉折來進行針對性的調整,以便更好地指揮合唱隊,具體可分為主動和被動這兩種類型。主動拍,也就是實拍,將音樂中的重要拍點通過手勢動作提前表示出來,以提示合唱隊員做好準備,使拍子按時到達拍點。被動拍,也就是虛拍,主要表現(xiàn)為跟隨和放松,是重要拍點過了之后的指揮動作,被動拍較為平穩(wěn),加、減速和拍點不明顯。為此,通過應用主動拍與被動拍的指揮技術,可以將音樂的起伏及韻律展示給合唱隊員,以便迅速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轉換,精準表達音樂的內涵。
一、合唱指揮中主動拍、被動拍與作品色調的關系
音樂作品藝術的再現(xiàn)與色調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色調的出現(xiàn)并不是無規(guī)律可循的,其出現(xiàn)的每個瞬間都與前后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且每次出現(xiàn)的狀態(tài)都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音量、音色以及速度等方面,正是這些不同才使得音樂有了一定的層次感和節(jié)奏感。每部音樂作品的內容不同,其形成的色調也會存在一定差異。為了滿足色調的構成要求,需要各聲部承擔相應的責任,相互配合,相互協(xié)調[1]。
色調的形成與幾項因素有關,一是音量,二是音色,三是速度。合唱指揮中,通過有效調整音量、音色以及速度等幾個要素,可以促進色調的形成,使得作品更加具有起伏感,可以給指揮者何時運用主動拍和被動拍提供有效依據(jù)。在音樂藝術表現(xiàn)過程中,要想發(fā)揮色調本身的作用,前提條件是色調的依據(jù)必須是與作品相關的內容。只有從音樂作品內容本身出發(fā),挖掘作品中蘊藏的更深層的精神內涵,才能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更好地感染現(xiàn)場聽眾,提升音樂整體的表現(xiàn)力[2]。在整個音樂作品中,色調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從色調的組成部分來看,不論是長短,還是大小,都存在一定的隨機性和變化性,這賦予了音樂層次感。色調間的起伏呈現(xiàn)的是波浪式的狀態(tài),且各個波浪的兩個極點并不完全相同。所以,當指揮要運用主動拍和被動拍時,其應該先理解和感知到色調的出現(xiàn),并觀察其前后變化情況。
二、合唱指揮中主動拍與被動拍的運用案例分析
(一)混聲合唱《南屏晚鐘》主動拍與被動拍的運用
《南屏晚鐘》是一首流行歌曲,表達了情竇初開的少女對心愛之人的牽掛之情。該作品的A段是指揮技術的難點片段,各個聲部交錯進入,男高兩個聲部均為后半拍起拍,且整段使用的是跳躍拍子。在合唱該段時,指揮要先找到主旋律的位置,此段旋律的聲部是女高音聲部,一般是使用左手帶領女高音聲部,指揮應在起拍處打主動拍,且指揮的線條也應隨著音樂進行的長短而變化[3]。
由于該樂句的開頭使用了慢起漸快的表達方式,所以指揮在揮出主動拍時,要注意指揮線條的變化,并隨著音樂的變化逐漸提起手勢動作的速度,旨在主動提示合唱隊員接下來有高點或較高的部分,讓他們提前做好呼吸準備,使拍子精準到達拍點。該段的28小節(jié)打出弱拍后,先后出現(xiàn)了兩個不同聲部,分別是高低音和男高音,均為后半拍技術的進入。這時,指揮需要格外關注這兩個聲部,并在它們的起拍位置運用主動拍,通過較大幅度的手勢動作、面部表情和明顯的身體韻律感等突出指揮的主動意圖,將這兩個聲部帶入。接著,指揮應該打出被動拍,在縮短手勢線條的同時,減小拍點的力度,使拍點整體保持平穩(wěn)的狀態(tài),跟隨主旋律進行。通過主動拍和被動拍的運用,進一步將作品主人公的情緒表現(xiàn)出來,突出少女對心愛之人的牽掛之情[4]。
(二)混聲合唱《雨后彩虹》主動拍與被動拍的運用
作品《雨后彩虹》以領唱和合唱為主,其中合唱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為了清晰展示領唱與合唱的不同變化,指揮要有效運用主動拍和被動拍。
其一,關于主動拍的運用。如譜例1所示,在該樂段中,指揮給合唱隊員清楚展示后半拍的拍點后,大小臂要同時做出展開的動作。接著,指揮運用主動拍,加大手臂動作的力度,讓合唱隊員做好呼吸準備,精準進入拍點,將情緒準確表現(xiàn)出來。期間,從低位起手腕放松,向上揮出明亮與寬闊感,同時伴隨著漸強漸弱把“海浪感”推動起來。指揮也可以借助相應的面部表情給予合唱隊員主動的暗示,將情緒準確傳遞給合唱隊員。
譜例1《雨后彩虹》
該樂曲的第76小節(jié)中,聲部數(shù)量從四變成六,且強力度的長音較為突出。為了將情緒準確表現(xiàn)出來,需要指揮做出主動拍的手勢動作,在加大動作力度同時,通過面部表情和身體的幅度將高昂的情緒傳遞給合唱隊員,同時小三和弦轉變成大三和弦,長音力度達到高峰,情緒飽滿。也就是說,保持音時指揮雙臂要保持原來的姿勢,待換和弦時的預備拍需要加大手勢動作的力度且加速向上,使情緒達到頂點。收拍時指揮要給予鋼琴相應的提示,到該樂段的結尾部分,指揮在心中數(shù)節(jié)奏的同時,要在漸慢的伴奏中運用弱力度的主動拍,同時提醒合唱隊員和鋼琴,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其二,關于被動拍的運用。通常情況下,指揮會在樂句的中間段使用被動拍,也就是高潮過后或整體情緒較為平穩(wěn)的節(jié)點,這時候的指揮動作幅度不大,且指揮動作力度均勻。被動拍在合唱指揮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結合主動拍,可以提升作品的層次感和起伏感,更能精準表達作品的思想情感。在作品《雨后彩虹》中,被動拍在預唱中的運用頻率較高。如譜例2所示,第10小節(jié)領唱進入時,指揮需要運用被動拍,要注意減小手勢動作的幅度和力度,給予領唱相應的提示。與此同時,指揮應該著重關注合唱隊員的氣息是否到位。具體來講,領唱的“彩虹”二字,指揮先單手揮出被動拍予以提示,再揮出被動拍提示合唱隊員開始合唱。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該段樂句合唱時,指揮要加強對拍點的把控,確保每個拍點清晰準確,同時靈活、熟練運用主動拍和被動拍,突出音樂的起伏感和層次性,提升音樂的整體表現(xiàn)力,更好地表達音樂的思想情感。
譜例2《雨后彩虹》
(三)合唱《愛之圓舞曲》主動拍與被動拍的運用
合唱套曲《愛之圓舞曲》中的第一首樂曲以三拍子為單位,合唱隊在演唱該首樂曲時,要總體保持較快的演唱速度,以便營造出一種輕快的、活潑的音樂氛圍。伴隨著合唱隊隊員以及指揮對樂曲的熟悉程度逐漸加深,指揮者一般會采用合拍的技術手段來進行合唱指揮,使合唱隊員逐漸適應樂曲的正常速度。這個時候,指揮應該運用主動拍和被動拍,將樂曲的高潮和低潮點展示給合唱隊員看,讓人們做好準備,跟上節(jié)拍,并在準確的時間點里打出拍子,將情緒通過音樂表現(xiàn)出來。以該樂曲的2-3小節(jié)樂段為例,隨著鋼琴伴奏的低音,合唱弱起進入,這時指揮應該運用主動拍,通過相應的指揮動作和驚訝的面部表情,以此來傳達某些信息給合唱隊員,使他們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并相互配合,確保拍子與拍點完美結合。接著,指揮應該對這拍進行專業(yè)處理,通過采用專業(yè)的提示方式,讓合唱隊員為下一階段的演唱做好準備。同時,為了提升樂曲的層次感和起伏感,這時候指揮可以運用被動拍,即對這拍進行專業(yè)處理,如弱化這拍的反射線。合唱隊員演唱完這一小節(jié)之后,指揮先是打出一個比較短促的起拍,接著合唱隊員在相應的指揮下進入下一階段的演唱。通過運用主動拍和被動拍,使音樂有起伏感和層次感,可以進一步將樂曲的歡快、活潑的音樂形象表現(xiàn)出來,提升音樂的整體表現(xiàn)力。
(四)混聲合唱《面包與鹽》主動拍與被動拍的運用
其一,如譜例3所示,25小節(jié)處有男高音加入,這里指揮要運用主動拍提示對方,即左手抬高,眼神及掌心移向男高音聲部,拍點處清晰有力。接著聲部的力度逐漸增強,這時指揮要逐步加大揮拍的幅度,但要注意控制揮拍的速度。從28小節(jié)處開始,除原有的男聲部外,還加入了兩個女聲聲部,這兩個女聲聲部在該小節(jié)的演唱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指揮先是讓雙臂做出相關動作,并在28小節(jié)處給出清晰而有力的拍點。同時,指揮還要控制自己的氣息和面部表情,多方面提示女演唱隊員,讓她們做好演唱準備。
譜例3《面包與鹽》
不同于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的部分風格逐漸朝著柔和式的方向前進,且速度方面也有較大的變化。關于這段的指揮,指揮者要在正式進入第二主題之前打出預示拍,并展示出相應的速度,使鋼琴伴奏者順利接收到提示,為第二主題的伴奏做準備。從59小節(jié)開始,女聲聲部開始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但從力度和速度這兩方面來看,這兩者與之前相比并沒有明顯的變化。這時候,指揮可以運用被動拍,跟隨主旋律,確保合唱隊聲音和諧一致,這是表現(xiàn)作品情緒的重要前提,是作品思想情感表達的基本保障。
從66小節(jié)開始,除原有的女聲聲部外,還加入了男聲聲部,主要是負責打出弱拍。男聲聲部的聲音形象較為沉重機械,并且“吃”和“做”加入了重音,這時指揮可以采用主動擊拍法,手掌和手腕呈現(xiàn)出稍微緊繃的狀態(tài),以此來提示合唱隊員,讓他們對速度、音量等進行有效控制。68小節(jié)之后,女聲聲部再次加入,并重復之間的演唱,這時指揮可以打出主動拍,另一只手打出被動拍,同時傳遞某些信息給男聲和女聲,讓他們依照指揮進行演唱。
(五)合唱《木蘭辭》主動拍與被動拍的運用
第84小節(jié)至93小節(jié)這部分樂句的整體節(jié)奏較快,鋼琴伴奏既要有一定的力度又要有相應的速度,接著在92小節(jié)轉換力度,從f到p,營造出戰(zhàn)前準備的緊張氣氛。此段開始的預備拍即C段的結束拍,因此指揮應采用連收帶起的指揮方式,上段結束擊拍線要加速揮出,對間奏2進行準確的預示。也就是說,指揮只需打出被動拍,跟隨伴奏。
第94小節(jié)至123小節(jié),對于這部分的樂句,指揮要著重關注拍子圖式,了解拍子圖式前后的變化,同時繼續(xù)打出被動拍,跟隨伴奏。第94小節(jié)至105小節(jié)主要由四個方整型的樂句組成,整體節(jié)奏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層層遞進,充分表現(xiàn)出了木蘭出征前繁忙而有序的準備氣氛。前三個拍點均由女聲演唱,之后男聲聲部正式加入,并且是以弱起的切分音型進行動力性補充。各聲部進入時要保持一定的力度,指揮要著重關注女聲聲部句末4拍的長音,時值要唱充分并帶有漸強的感覺。第105小節(jié)至117小節(jié),合唱隊采用的是自由卡農的合唱方式,聲音力度也逐漸發(fā)生變化,呈現(xiàn)出一幅軍隊由遠及近的行軍畫面,表現(xiàn)出軍隊迫人的氣勢。男、女聲部均以弱起的旋法交替相互追逐,將木蘭奔赴戰(zhàn)場、義無反顧的昂揚姿態(tài)充分展現(xiàn)出來。第117小節(jié)至123小節(jié),四聲部采用和聲式織體,這時指揮應該揮出主動拍,加大手勢動作的幅度,給予合唱隊員準確的提示,讓他們注意把控演唱時的速度,要逐漸慢下來。同時,指揮采用合拍的揮拍方式將水、流、聲三個字一一控制住,且手勢動作的位置逐漸降低,提示合唱隊員要在pp的力度上唱出自由延長的“聲”字[5]。
第137小節(jié)至160小節(jié)樂句具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主要是對戰(zhàn)前木蘭內心情感和戰(zhàn)場環(huán)境的描述,且采用和聲式的合唱方式,色調也有了相應的變化,即從淡色調轉變成濃色調,再轉變?yōu)榈{,進一步突出戰(zhàn)前木蘭內心情感的變化和戰(zhàn)前緊張的氣氛。指揮方面,第一階段應該采用柔線型的四拍子圖式,配合飄而不虛,柔中見韌的手勢動作進行指揮。此段開始的四小節(jié)合唱就以pp的力度演唱,從141小節(jié)開始慢慢地漸強。而且,為了確保合唱隊員能夠在較高的位置上將弱聲唱出來,指揮應該一直保持歌唱的狀態(tài),同時打出主動拍,以主動的手勢動作提示合唱隊員,讓拍子準確到達拍點,旨在將作品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表達出來,提示音樂表現(xiàn)力。不同于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的節(jié)拍明顯發(fā)生了變化,從4/4拍轉變成3/4拍,表示戰(zhàn)前緊張的氣氛。這時指揮要采用混合式的三拍子圖式,在揮拍時不僅要著重強調拍子邏輯的重音,又要兼顧合唱音響的內張力。通過音樂將戰(zhàn)前的緊張氣氛表現(xiàn)出來。
三、結束語
合唱指揮中運用主動拍與被動拍,既能讓拍子準確到達拍點,又能突出作品的旋律特色,使得作品具有一定的層次感和起伏感,有助于表達作品的思想情感。實際運用過程中,指揮要根據(jù)作品的色調來判斷何時運用主動拍和被動拍,更應該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主動拍、被動拍等指揮技術的實際作用,將情緒生動表現(xiàn)出來,感染現(xiàn)場聽眾,提升音樂整體表現(xiàn)力。
參考文獻:
[1]杜建華.論合唱指揮的訓練[J].黃河之聲,2021(16):84-87.
[2]張遠.淺談合唱指揮中主動拍與被動拍的運用[J].北方音樂,2020(16):70-71.
[3]張萌.合唱指揮中的揮拍語言藝術研究[J].當代音樂,2022(09):165-167.
[4]孫雷.合唱指揮手勢動作設計與作品情感的對應[J].藝術研究,2022(02):115-117.
[5]劉斌.試論合唱與指揮教學訓練——評《合唱指揮與訓練教程》[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0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