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美鈺
(南寧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廣西南寧 530001)
“翻轉課堂”又稱“反轉課堂”“翻轉教學”等,其實際上就是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法(課堂上進行知識技能傳授,課下預習或練習鞏固的方式)轉變成課堂上評講練習,以吸收內化為主,課下進行知識技能傳授,為課堂做準備的方式。它起源于美國的Bergmann Jonathan&Aaron Sams,他們強調:“將講解知識的視頻上傳至網絡供學生課前學習,課上的時間則留給學生練習和解決問題”。[1]這種模式充分利用了現(xiàn)代技術,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孫瑞,孟瑞森,文遭經過教學實驗對比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是可行的?!盵2]羅依薇指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對外漢語中級寫作中具有優(yōu)越性?!盵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依靠現(xiàn)代技術輔助教學。而各大高校給留學生上課可以借助如:釘釘、騰訊會議等教學平臺進行“翻轉課堂”式的線上寫作教學。這些教學平臺功能較齊全,基本可以滿足教師課前發(fā)布資料給學生提前預習,課堂中講課,播放視頻,組織學生互動。此外,還可以課后發(fā)布作業(yè),學生可以在平臺上提交作業(yè)。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省了講解范文的時間,把更多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吸收內化。因此,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線上初級階段寫作教學,倡導“精講多練”,能為線上漢語寫作教學提供一些思路。
孫瑞(2020)指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教師錄制教學視頻—學生根據(jù)視頻自學—課堂內化知識”。[4]。以下主要分為課前自主學習,課上吸收內化和課后布置作業(yè)這三個階段進行。
對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來說,課前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階段很重要。如果教師課前準備得好,給學生的預習內容也很適合學生,學生課前準備得充分,課上的教學效果會很好,反之則導致教學效果會大大降低。所以,在此階段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必須引起重視。首先,教師把教材的每個單元主題梳理一遍,這樣會對教材內容心中有個底,然后對每個單元的主題結合現(xiàn)實生活、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動機等設計好每個單元的教授內容。其次是教師把學生預習的內容做成ppt發(fā)放給學生自學(ppt包括重點詞語,范文,語法點,練習題,問題思考等),也可以發(fā)相關視頻或者讓學生關注某個公眾號的內容進行輔助學生預習。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建立討論組(3-4人一組),要求學生個人預習完后有什么想法或者疑問列出來,然后進行小組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做成ppt或者文檔的形式提交到指定的教學平臺,等到上課時用課前10分鐘的時間解決,主要以其他組的學生回答或者教師回答為主。
此階段是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核心階段,主要以解決學生的疑問和教師點評為主,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操練和討論,達到在課堂上能較好地吸收內化知識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階段進行教學引導。
1.答疑階段
首先,在上課前教師提前進入直播間,準備好上課要用到的課件工具等,并將鏈接發(fā)到微信或者QQ群,@全體成員進入相應的教學平臺上課。要求學生打開攝像頭,以便教師隨時觀察學生的上課情況,監(jiān)控整個課堂。其次是打開學生課前預習時留下來的待解決問題并進行屏幕共享,有時候學生的疑問可能會差不多,所以教師在課前最好先看學生提交上來的作業(yè),以便課前規(guī)劃好怎么講。比如:可以拿學生疑問相同的題目一起講解,從學生的疑問中歸納出哪些知識點需要重點講解,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或哪些知識點需要拓展,讓學生開闊視野;或者哪些疑問是需要老師在課堂上講了知識點后學生才能懂的,那就穿插在課堂中講。有些學生的疑問與本節(jié)課無多大關系,或者與寫作沒有多大關系的可以選擇不講或者課后單獨找學生講解等,總之,學生的這些疑問教師要靈活安排時間解決。最后教師針對學生預習中掌握知識點的情況、偏誤情況、課文重難點等進行相應知識點的講解和補充,以便學生再一次鞏固和深化課前預習的內容。
2.小組合作討論
經過上面的講解和補充,相信學生對本次課所需掌握的知識點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然后教師趁熱打鐵,進一步引導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重點詞匯進行語言點的操練,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如果是全班討論,教師可以規(guī)定討論的形式,一般要求學生在評論區(qū)打字,教師時刻關注評論區(qū),以免學生討論偏題。必要時也可以讓學生打開麥克風,教師引導學生以搶答的形式進行討論?;蛘叻纸M討論,分組討論時每個小組成員可以回到微信或者QQ群進行語音通話或者打字討論,教師規(guī)定討論時間,時間到學生馬上結束討論,然后迅速回到課堂,每小組依次選代表進行口頭匯報,教師聽匯報時一定要注意記錄學生的偏誤,適當提醒或糾正,并對學生的表現(xiàn)做出評價和反饋,對于積極討論的小組或個人,教師要毫不吝嗇地鼓勵和贊美,對于討論不夠積極的小組或個人,教師也適當批評,并在課下找學生了解情況,以便更好地幫助他們學習好漢語寫作。
3.寫作指導
徐子亮、吳仁甫(2020)指出:“初級階段的作文教學,屬于是打基礎的時期,學習者的詞匯量和句式的積累是有限的,所以只能寫一些簡單的短文”。[5]因此,在進行課堂寫作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重點詞匯和訓練時的句子或語段進行連詞成句,連句成段就可以形成一篇短文了。教師通過ppt屏幕共享發(fā)布經過精心設計的練習,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語句操練。期間的操作可以個人單獨完成,也可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寫成,學生在課堂上的作文練習可以打字,也可以手寫,這個由教師根據(jù)情況安排,因為自己獨立完成可以更準確地檢測出學生的寫作水平,但小組討論具有拓寬學生寫作思路,培養(yǎng)合作意識,激發(fā)競爭意識,形成了好學習氛圍的優(yōu)點。同樣,在課堂上的短文練習,電腦敲字比較快,而且線上上課也方便教師評講時共享屏幕。手寫能練字,但寫得慢,而且教師當堂評講作文的時候,學生還得拍照上傳,比較浪費時間。所以,每種方法各有利弊,教師可以在教學嘗試中選擇合適自己和學生的方式進行。
4.作文點評
關于作文點評,教師首先可以選擇學生之間互評(比如:利用word的功能,將錯別字用紅筆圈出來,并寫上正確的。有語病的在語病處畫上紅線等),并叮囑在規(guī)定時間改完后發(fā)回給老師。教師將大家的作文打亂順序發(fā)給學生改,這樣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借鑒。比如:同一個主題同學們是用什么詞匯或句子表達的,對比自己和他們之間的差距,借鑒別人的方法,可以在日后的寫作中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其次是教師將學生改過的作文收回檢查,再挑幾篇優(yōu)秀的和幾篇差的讓學生們在各自的組群中討論,主要是找出優(yōu)秀作文好在哪里,差的作文差在哪里(當然,老師也要給學生看評判作文的標準)。除此之外,教師時刻監(jiān)控每個組的討論情況,對于懈怠的小組和個人要督促,對于討論遇到困難的小組,教師適時幫助和引導,對于討論激烈的小組要及時鼓勵等,總而言之,雖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學習為中心,但是教學的引導是很必要的。小組討論,能讓學生在交流中共享集體成果,利于碰撞思想的火花,具有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等好處。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要進行總結和點評,并找出一到兩篇優(yōu)秀論文共享屏幕給學生講解,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能讓老師當作范文,受到鼓舞,一定會再接再厲。其他同學也學到了經驗方法,便于在日后寫作時用上。
布置課后作業(yè)可以形式多樣,只要能達到鞏固這次課所學的知識就可以。比如教師可以從課后練習中挑選出一些經典的練習,可以教師自己設計的練習,也可以借鑒其他優(yōu)秀教師設計的練習給學生進行課后鞏固,還可以讓學生運用這次課所學的關鍵詞或關鍵句獨立完成一篇作文,或者讓學生以本次學習的重點詞或句型為主,上次課或之前學習的重點字詞為輔寫一篇作文,這樣既能鞏固本次課所學知識,還能調動之前所學的知識,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當然,作業(yè)寫好之后要按時交到指定的教學平臺,等待教師批改后學生再次批改,發(fā)到班群,讓同學們相互檢查,相互學習。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愛玩手機,刷微博或發(fā)朋友圈的習慣,讓學生們課后每人錄視頻或文字形式發(fā)朋友圈或微博,內容包括本次課的收獲或不足及往后怎么改進(字數(shù)100字左右)。要求同學們互相點贊評論,互相學習和激勵,鍛煉語言表達能力,讓同學們在濃厚的評論氛圍中感受寫作課的魅力,從而在非目的語環(huán)境內進行傳統(tǒng)的線下學習也能把寫作學好。
上述主要從課前自主預習準備階段、課上知識內化階段(包括答疑、小組討論、作文指導和點評)和課后作業(yè)鞏固知識這三大階段進行詳細論述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線上寫作課中的運用,這三階段先后順序不可顛倒,相輔相成,共同保證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促進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
下面以陳著宏(2007):“第十四課《我的假期計劃》為例”,[6]運用“翻轉課堂”模式進行線上寫作課教學案例分析。
首先是預習:教師把設計的練習和思考題等發(fā)到微信群:首先把課文重點詞匯“假期”“參加”等抄寫一遍,接著糾錯訓練:(1)他們假其月打算做什么?(2)金大成就打算報名參加一個HSK的輔導班。然后是連詞成句:(1)學期這個很累覺得(3)同學還有的假期老師要跟繼續(xù)學習漢語。
最后是小組討論自習時留下的疑問,再小組討論安娜、喬丹等假期打算干什么。其次是和同伴討論放假后最想做的兩件事是什么?并寫出原因(讓同伴幫你記下來)。接著寫三個連動句,最后用“要么……要么……”造句。
1.點評練習
教師點評課前練習,表揚優(yōu)秀的個人和小組。接著解決遺留的問題,進行共享ppt講解,使學生能及時糾錯,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
2.課文講解
在課文講解過程中,教師先請學生朗讀第二段,讓學生思考和回答金大成放假以后的打算并說明原因,學生讀完后教師提示并及時請下一位同學回答問題。當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不要急于說答案或點評,應該問學生這位同學回答得對不對,這樣不僅可以觀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在互動中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課堂氛圍,從而提高學生漢語水平。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點評,對答案進行補充或擴展。以下課文講解按照這種形式依次類推。
3.小組討論及教師點評
首先,把全班同學的假期計劃按姓名——打算做什么——為什么這一線索進行,小組各成員之間微信合作分配好任務?;卮鹨韵聠栴}:(1)大部分同學假期打算干什么?為什么?(2)其他人想干什么?為什么?(3)你想干什么?為什么?其次,根據(jù)調查成果寫一段話介紹同學和自己的假期計劃,并以小組為單位發(fā)給老師。接著是小組交互批改?;ジ幕卮饚讉€問題:(1)他(她)寫的句子你都能看懂嗎?把看不懂的句子畫出來,告訴他(她)。(2)你的同伴放假以后有什么打算,他(她)寫清楚了嗎?(3)你的同伴有沒有寫錯的字或標點符號?改完后再以小組為單位交給老師檢查。老師就學生偏誤最多的字詞、語法進行講解。最后,老師總結本次寫作和互評結果,選出優(yōu)秀的學生作文點評。借助教學平臺的工具,邊講邊畫出好的句子結構或詞,讓學生做筆記,以便課后寫作用上。
首先,復習今天所學的內容,課文多讀幾遍。其次,把自己今天上課的收獲、想法、對老師或課堂的評價、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總結反思,用于發(fā)朋友圈,同學們相互評論(用漢語)和點贊。最后,個人獨立完成一篇作文,題目為《我來中國學漢語的打算》。
以上案例分析通過課前預習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課堂上的練習點評、課文講解和小組討論及教師點評,課后作業(yè)的鞏固,各環(huán)節(jié)緊密相扣,學生在課堂上的吸收和內化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線上初級寫作教學的應用及教學案例分析證明了其適用于線上漢語初級階段教學,并且應用得好的話,將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但仍處于探索階段,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和解決。例如:留學生自覺性不高主動性不強導致沒能按要求完成課前預習、教師如何有效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互動等問題,還需要在教學中進一步嘗試和探索。
針對以上的問題,首先教師要在開學第一課與學生明確要求,即課前按照老師發(fā)的資料預習并完成練習—課堂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互動和操練—課后總結交流和進一步練習。其次是將學生的出勤率、平時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等納入總成績,做到不唯分數(shù)論,以此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最后是教師督促學生的課前預習,課上學習和課后作業(yè)都要參與其中。給學生發(fā)放課前預習時,催促學生盡快完成預習和練習,有不懂的問題隨時提問。課上教師組織小組討論時要對每個小組的討論情況進行監(jiān)控,隨時進小組的群里面為學生答疑解惑。課后學生發(fā)朋友圈時,老師也經常去點贊評論,多鼓勵和關愛每一個學生,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漢語,生活中,朋友圈等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漢語。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的朋友圈,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寫作的難處,收集學生偏誤的語料等,進而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