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曉潔
在湖北省老年大學擔任古箏教師期間,我深深體會到教與學的樂趣和挑戰(zhàn)。當悠揚動聽的古箏聲從學員們指尖流出,我為她們實現(xiàn)了夢想而高興,也為自己教學取得的成效而欣慰。在此,談談古箏教學中的些許體會,與同行分享。
注重興趣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從未接觸過古箏的初學者,激發(fā)學習興趣至關重要。課前,我會帶著學員們做有趣的古箏手指操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注意力。課上,通過播放古箏音樂,展示精美的古箏演奏場景,講述關于古箏的歷史文化故事抓住學員興趣點。課余,我會根據(jù)教學進度介紹一些適合的技巧指法、氣息動作和曲目,幫助學員不斷提升演奏技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習動力。
注重因材施教。由于學員的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我堅持因材施教,開展個性化教學。如,隨時調整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和教學進度,以適應學員的節(jié)奏。同時,鼓勵學員們結對幫扶,通過互助共享提高整體學習效果。
注重以賽促學。每逢學期末,我都會組織班級音樂會和表演活動,讓學員有機會在親友面前展示才藝。同時,我也經常想辦法、搭平臺,鼓勵他們參加學校和社區(qū)等組織的音樂活動。今年5月,我?guī)ьI學員參加了湖北省音樂家協(xié)會古箏學會舉辦的系列展演,參演學員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展演比賽不僅讓他們在交流中提升了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了團隊協(xié)作能力,更堅定了他們“我能行”的學習信心。
記得有位教育專家說過:“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雖然有些絕對,但說明了一個道理:每個學生都有潛能,教師是學生學習潛能的最重要開發(fā)者。在老年大學的講臺上,只有不斷努力提高自己,才能當好學員潛能的開發(fā)者,當好教學、教研的引領者、設計者和創(chuàng)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