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欽根
(湖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湖南 長沙 410082)
光緒二十一年二月朔日 諸生來見者,武昌朱楙春墀笙、黃岡高維岳嵩生、安陸卓奎元次婁、漢陽王傳綿魯儒、江夏胡大崇天階、江夏權(quán)量謹(jǐn)堂、黃岡張鳴珂錫疇、咸寧周家藩作侯、鐘祥劉先覺惟天、武昌范孟津著丞、黃岡嚴(yán)用深耀孫、黃岡周紱藻星階、江夏袁德輿幼賢。晨見漢陽蔡存芳香圃,年十五,孤寒可念,言動(dòng)安詳,思有以振拔之。(第24 冊(cè)《馴復(fù)記》)
以上所列為日記所記較為集中的來訪,其他散見者還有不少。若以光緒十六年九月至光緒二十一年十二月為區(qū)間進(jìn)行系統(tǒng)排查,同時(shí)去除《經(jīng)心書院續(xù)集》所有者,則又可以得到下面這樣一份名單:陳滌生、周澤生、舒鎮(zhèn)龍、彭季曾、李浩如、張瑞五、陳少渠、杜武丞、屈子厚、張止?jié)?、陳玠(介石)、陳祝方、張?jiān)浦?、董敬亭、余廷弼、葉聯(lián)芳、陳問盛、陸炯照、張凌漢、余培麟、葛秀華、熊文瑞、杜光佑、熊廷準(zhǔn)(壽九)、楊存澤、吳敬孚、劉光炎、柯廷儲(chǔ)、張慶元、程鴻藻、李學(xué)德、陳問卿、左樹玉(森唐)、左樹瑛、汪永豐、趙垚、趙儼葳、楊明福(錫堂)、李家蔭、席樹森、汪炳麟、汪炳宸、汪炳元、黃光焯、邱岳、馮廷極(中默)、嚴(yán)寅亮、葉開甲、洪訓(xùn)、朱兆春(皮思)、卓奎元、程思普、趙桂丹、陳世昌、陳荻舫、歐陽湘浦、周試笙、錢季薌、晉國年、張季煜、殷雯(東屏)、王兆鳳(儀九)、王殷益、陳向咸(池方)、張思叡(仲秀)、嚴(yán)用鋆(理臣),張□、黃蘋蓮(虛舟)、吳錫麟(嵩甫)、金承鈺(寶珊)、魯桑周(文明)、張承鋆(子衡)、游家?guī)棧ㄅJ柏)、楊先元(慎齋)、趙丙中(云澤)、熊廷瑞(價(jià)卿)、丁坦衢、喻義(華甫)、李紹白(鳳秀)、賀世珩(勛丞)、張宏獻(xiàn)(采丞)、陳式金(礪生)、革鳳翔(春山)、熊久瑞(傳齋)、賀鑾(柳門)、呂用賓(仲?。?、高維岳(嵩生)、王傳綿(魯儒)、胡大崇(天階)、張鳴珂(錫疇)、劉先覺(惟天)、嚴(yán)用深(耀孫)、周紱藻(星階)、袁德輿(幼賢)、蔡存芳(香圃)、吳芳藻(聘三)、陳應(yīng)昌(子文)、揭文詒(稚韓)、童立暹(逸暄)、高建墀(丹園)、許南屏(鐘華)、尹福昌、方家炘(小山)、張炳奎(煥霆)、熊蔭文(博齋)、徐蔭松(鶴巢)、黃耀奎(蘚亭)、姚祖培(繩武)、黃兆蘭(秀生)、楊體藻(漢丞)、李調(diào)陽(燮堂)、陳恩潞(文叔)、龍瑞驤(季驄)、陳元珪(特齋)、聞?shì)灒爿洠?、梅□曾(勉齋)、劉作璧(榴生)、張鳳扆(真吾)、姚名?。ê婶常⒅苷卓ó喩剑?、王楨(子中)、夏良林(樸卿)、程景勛(竹湄),凡123 人。如此,譚獻(xiàn)經(jīng)心書院受業(yè)弟子可考者已有186 人。
光緒十六年九月初十日 甘月樵昨以宜昌新出《黃牛廟碑》拓本見示,分書十一行,行廿一字。諸葛武侯辭首云:“蒙劉氏顧草廬,勢(shì)不可卻”,又云:“相拉總師”,詞旨凡猥,必出偽造。中有“亂石排空,驚濤拍岸”,語出東坡“《酹江月》”詞。(第54 冊(cè)《云鶴紀(jì)游續(xù)錄》)
光緒十九年四月朔日 月樵以碑拓?cái)?shù)十事見示,間有予所未得,皆近拓也。(第20 冊(cè)《云鶴續(xù)錄》)
二日 昨月樵留所得近時(shí)碑拓,予夙所未見者:《魏武平年李琮墓志》《大和年韓懿宗墓志》《隋大業(yè)年吳璣墓志》《唐八都神壇錄》《長安廣平張黑力等造真容象碑》。(《云鶴續(xù)錄》)
六月廿五日 審定月樵所藏金石磚拓百余份,鈐小印,作札還之。(第21 冊(cè)《燕支小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