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虹,解 宏,龔旭凱,吳繼英,寶 瑞,劉 青,寇 博,吳 鵬,蘆垣錦
花粉癥現(xiàn)又稱季節(jié)性變應性鼻炎[1],變應性鼻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影響到全球大約40%的人口[2-3]。我國北方地區(qū)有兩個致敏花粉季節(jié),一個是春季樹木花粉季節(jié),一個是夏秋季雜草花粉季節(jié)。石嘴山地區(qū)氣傳花粉全年出現(xiàn)2次花粉飄散高峰期,春季花粉高峰期為3~5月,以樹木花粉為主;夏秋季花粉高峰期為7~9月,以雜草花粉為主,而對雜草花粉的研究較少。本次主要研究梯牧草及大籽蒿與過敏性鼻炎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石嘴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過敏科診斷為過敏性鼻炎并進行梯牧草皮膚點刺[4]患者201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109例,平均年齡41歲。根據(jù)患者臨床病史、癥狀、就診時的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結果,診斷為梯牧草過敏患者76例,其中單純梯牧草過敏12例,男性5例,女性7例;梯牧草合并大籽蒿過敏64例,男性30例,女性34例;患者病程均大于2個月。
1.2 納入標準:符合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5];梯牧草過敏原陽性患者。
1.3 排除標準: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試驗前未停用抗組胺藥物或停藥時間小于藥物5個半衰期的患者;正在服用全身糖皮質(zhì)激素;皮膚劃痕癥陽性;試驗部位有皮膚感染、皮炎或外傷、瘢痕等病理變化;銀屑病患者;過敏性疾病急性發(fā)作期(如過敏性哮喘急性發(fā)作);有嚴重影響全身狀態(tài)(包括嚴重的高血壓、冠心病等);目前正在應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包括局部應用);3個月內(nèi)參加過其他藥物臨床試驗;研究者認為不適合參加試驗的其他患者[5]。
1.4 方法:2020—2021年,采用重力沉降法[6],每天早上8點采集梯牧草、大籽蒿花粉并讀片,采用特異性IgE檢測方法[7]進行基因組分檢測[6]。所有患者均使用梯牧草提取物(丹麥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大籽蒿(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進行過敏原皮膚點刺檢測(SPT)。
1.5 診斷標準[8]:以SI值(SI值為變應原風團直徑/組胺風團直徑)判定梯牧草、大籽蒿點刺結果,SI=0為陰性;SI=0.5為+ ;0.5≤SI≤1.0為++ ;1.0≤SI≤2.0為+++ ;SI>2.0為++++ ;加號代表過敏原陽性程度。
1.6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石嘴山地區(qū)花粉飄散情況:梯牧草花粉317粒,占花粉總粒數(shù)0.51%,主要集中在6~8月;大籽蒿花粉47 761粒,占花粉總粒數(shù)76.3%,主要集中在7~10月;梯牧草花粉與大籽蒿花粉交叉季節(jié)為7~8月。
2.2 梯牧草過敏、大籽蒿過敏檢測陽性率:變應性鼻炎患者201例,其中12例單純梯牧草過敏檢測陽性,陽性率6.0%;梯牧草合并大籽蒿64例,陽性率31.4%。梯牧草過敏患者時間在6~8月,大籽蒿過敏在7~9月,梯牧草和大籽蒿花粉出現(xiàn)重疊。梯牧草合并大籽蒿過敏性鼻炎患者病程更長,癥狀更重。石嘴山地區(qū)梯牧草過敏檢測陽性與梯牧草過敏檢測陰性男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291,P>0.05),見表1;梯牧草過敏檢測陽性與梯牧草過敏檢測陰性年齡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242,P<0.05),主要集中在18~50歲。2組患者并發(fā)癥分布比較,見表2。
表1 2020—2021年梯牧草過敏患者性別及年齡比較[n(%)]
表2 2020—2021年梯牧草過敏患者并發(fā)癥比較[n(%)]
2.3 血清特異性IgE測定及基因組分測定:從76例梯牧草過敏患者中隨機抽取30例進行血清特異性IgE(SIgE)檢測,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主要集中在18~50歲,其中總IgE>100 IU/mL 28例,總IgE<100 IU/mL 2例(P<0.05)。在草花粉致敏原中,Phl p1、Phl p5和Phl p6是Pooideae的特定致敏原,其中Phl p1是最主要致敏原。
花粉過敏原中主要致敏成分是位于花粉壁上的特殊蛋白[9],草花粉是IgE介導的過敏反應一個重要原因,在世界范圍內(nèi),特別是在歐洲牧草是過敏花粉最常見的種類。草花粉致敏資料主要來自歐洲和美國,在中國很少有研究[10]。
姚麗娜[11]通過花粉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春季圓柏的花粉季節(jié)主要為3月中旬至4月中旬,秋季蒿屬花粉的季節(jié)為8月8日至10月8日?;谔菽敛莺推渌莘N之間的大量交叉反應,本研究發(fā)現(xiàn)梯牧草與大籽蒿花粉之間的交叉反應更容易誘發(fā)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咳嗽。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草花粉致敏原中,Phl p1(草花粉過敏原的氨基序列的一部分的肽組合)是最主要致敏原,Phl p5和p6也是主要致敏原,患病率約占50%。因此Phl p1和Phl p5的陽性結果被認為是真正的草過敏[12]。本次研究對血清特異性IgE≥0.35 kUA/L 30例患者,結果發(fā)現(xiàn)基因組分Phl p1(25%)、Ph1p12(75%)的高陽性率與對梯牧草的交叉致敏呈顯著正相關性[13]。
夏秋季花粉引起過敏性鼻炎在我國北方地區(qū)非常普遍,蒿屬類花粉為最主要致敏原[14],已被人們關注重視并積極治療。從花粉數(shù)量和致敏方式看,雖然梯牧草是我國北方地區(qū)一種較少的花粉過敏原[15],但梯牧草與大籽蒿花粉之間的交叉反應更容易誘發(fā)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咳嗽。同時發(fā)現(xiàn)夏秋季花粉高峰期提前了1個月,從觀察到的花粉爆片中顯示還有梯牧草花粉存在,也可能是導致過敏患者提前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我國還沒有注冊臨床使用的花粉成分,因此沒有檢測到Ph1 p4。Phl p4 含有交叉反應參照物(CCD)[15],在草花粉中具有廣泛的交叉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