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芬,周守長,崔國林,2,李佳佳,張明月,王雪敏,閆文亮
(1.華裕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邯鄲 057151;2.河北工程大學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河北邯鄲 056038)
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屬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禽類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冬春季節(jié)多發(fā),具有發(fā)病急、死亡快、發(fā)病率高的特點[1]。禽流感不僅會導致雞群大量死亡,還會在短時間發(fā)生大面積流行,這一方面會給養(yǎng)殖企業(yè)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另一方面給食品安全構成一定威脅,因此需要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其中,給雞群注射禽流感滅活疫苗是一種有效的防控手段[2]。
我國從2005 年開始實施的禽流感強制免疫措施[3],對控制禽流感暴發(fā)和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產蛋雞在產蛋高峰期,對外界刺激較敏感,抗應激能力低[9],此時接種禽流感疫苗會造成其產蛋性能下降。根據(jù)重組禽流感病毒(H5+H7)三價滅活疫苗免疫雞群的臨床效果評價,210、250、300、340 日齡時免疫,對產蛋造成影響的比例分別為50%、83%、33%和33%[4]。
為保證雞群在產蛋期有較高的抗體水平,需要在產蛋期進行1~2 次的禽流感疫苗加強免疫。而處于產蛋期的雞群對疫苗注射較為敏感,常因疫苗注射應激,導致雞群產蛋量下降,給生產者帶來損失,特別是對種雞群影響更大。為使抗體效價始終保持在有效水平以上,同時盡量降低疫苗注射對雞群生產性能的影響,在河北省某海蘭褐父母代蛋種雞養(yǎng)殖場進行禽流感免疫劑量對比試驗,以期給養(yǎng)殖生產選擇最適免疫劑量提供參考。
選擇55 周齡海蘭褐蛋種雞720 羽開展相關試驗。該試驗雞群6 周齡首免,15 周齡二免重組禽流感病毒H5+H7 三價滅活疫苗,開產后未再進行免疫。
重組禽流感病毒H5+H7 三價滅活疫苗(H5N1 Re-11 株+Re-12 株,H7N9 Re-3 株)來自市購,其H5 亞型Re-11、Re-12 株和H7N9 亞型H7-Re3株雞胚液HA 效價均不低于1:512,使用說明要求胸部皮下注射,2~5 周齡注射劑量為0.3 mL/羽,5周齡以上為0.5 mL/羽。禽流感亞型標準抗原和標準陽性血清及陰性血清,購自哈爾濱維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一次性注射器、離心機、96 孔V 型板、微量移液器、微量振蕩器、消毒離心管、吸頭,雞紅細胞懸液等。
平均分成6 組,每組4 個重復,每個重復30 羽,對其進行同一飼養(yǎng)管理。按每羽免疫劑量分組,分為0.2、0.3、0.5、0.7 mL 組,同時設0.5 mL 生理鹽水組及不免疫空白對照組,按疫苗說明書進行免疫操作。
各組分別在免疫前和免疫后3、6、10、14 周采血,按照《禽流感血凝抑制試驗標準》(GB/T 18936—2003)檢測抗體。
每日下午4—5 點,記錄各組蛋雞產蛋數(shù)量,統(tǒng)計不同劑量4 個重復組的產蛋均值,按周計算產蛋率并與上一周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
采用Excel 軟件整理,用SPSS 16.0 軟件統(tǒng)計,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以P<0.05 和P<0.01 分別表示差異顯著和差異極顯著。
各分組產蛋率統(tǒng)計結果(表1)顯示:免疫后1 周,不同劑量免疫組的產蛋率均出現(xiàn)下降,其中0.7 mL 組下降幅度最大,與對照組差異極顯著(P<0.01),其次為0.5 mL 和0.2 mL 組,與對照組差異均顯著(P<0.05),而0.3 mL 組和生理鹽水組,與對照組差異均不顯著(P>0.05);免疫后2 周,免疫組產蛋率繼續(xù)大幅下降,其中0.7 mL 組下降幅度最大,其次為0.5 mL 和0.3 mL組,與對照組差異均極顯著(P<0.01),0.2 mL組和生理鹽水組,與對照組差異均不顯著(P>0.05);免疫后3 周,各免疫組產蛋率均開始回升,與對照組相比均差異不顯著(P>0.05),其中0.2 mL 組產蛋率恢復至正常水平;免疫后4 周,0.5 mL 組(P<0.05)和0.7 mL 組(P<0.01)產蛋率繼續(xù)上升,與對照組均差異顯著,其他各免疫組變化幅度不明顯(P>0.05)。
表1 不同劑量滅活疫苗對海蘭褐蛋蛋種雞產蛋率的影響 單位:%
2.2.1 H5 亞型效價 0.2、0.3、0.5、0.7 mL 組與生理鹽水組相比,免疫后3 周的H5N1 Re-11 抗體水平均顯著上升(表2)。其中:0.7 mL 組免疫后3 周的抗體滴度與免疫前相比上升幅度最高,上升了4.50log2;其次是0.5 mL 組,免疫后3 周的抗體滴度比免疫前上升了4.10log2;其他免疫組抗體滴度上升幅度較小,0.2 mL 組免疫后3 周比免疫前上升了3.40log2,0.3 mL 組上升了3.20log2,免疫后14 周0.2 mL 組抗體滴度為8.60log2,與0.7 mL 組持平。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2。
表2 免疫前后H5 Re-11 抗體滴度均值變化情況 單位:log2
2.2.2 H7 亞型效價 各免疫組分別與生理鹽水組相比,免疫后3 周的H7N9 H7-Re3 抗體水平均顯著上升(P<0.05),而各免疫組間的上升幅度差異均不顯著(P>0.05)。其中:0.7 mL 組的抗體滴度與免疫后3 周相比上升幅度最高,上升了4.08log2;其次為0.5 mL 組,免疫后3 周抗體滴度比免疫前上升了3.66log2;再次為0.3 mL 組,免疫后3 周抗體滴度比免疫前上升了3.50log2;0.2 mL組免疫后3 周的抗體滴度上升幅度最小,比免疫前上升了2.96log2。免疫后14 周,0.7、0.3、0.2 mL組的抗體滴度均在7.60log2 以上。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3。
表3 免疫前后H7-Re3 抗體滴度均值變化情況 單位:log2
本試驗發(fā)現(xiàn):免疫禽流感滅活疫苗會對蛋雞產蛋性能造成一段時間的影響,免疫劑量越大對產蛋性能的影響越高;免疫劑量為0.2 mL/羽時,免疫后3 周的抗體水平已在保護線以上,且維持時間大于14 周。杜元釗[5]指出:H5 亞型的臨界保護滴度為5log2,此抗體水平可以保護雞群不發(fā)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畢英佐[6]認為,HI 抗體達到5log2時,禽群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可以不出現(xiàn)死亡現(xiàn)象,達到7log2 以上時產蛋率不會下降。
本試驗結果顯示,0.2 mL/羽免疫劑量的抗體效價均遠高于5log2,不僅能起到保護作用,而且對產蛋性能的影響也是最低的。但這與張元來等[3]提到的0.6 mL/羽免疫劑量、魏軍等[7]提到的0.8 mL/羽免疫劑量抗體效果最佳有差異,這可能與選取的雞群免疫基礎不同有關。本試驗選取的試驗雞群為海蘭褐父母代種雞,處于產蛋中期55 周齡,在開產前進行了2 次基礎免疫。0.2 mL/羽的免疫劑量即可產生良好的免疫應答,這與潘舒心等[8]的試驗研究結果一致。0.7 mL/羽免疫劑量產生的抗體水平與其他劑量相比并未顯著增高,卻因免疫劑量過大引起了雞群較高的應激反應,對產蛋率影響較大。因此,對產蛋中期蛋雞進行禽流感疫苗免疫時,不必盲目加大劑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以及免疫副反應帶來的經濟損失。
免疫應激也是造成蛋雞產蛋性能下降的原因之一。本次試驗發(fā)現(xiàn),生理鹽水免疫對產蛋率的影響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對照組成立,說明抓雞免疫應激對本試驗結果基本無影響。
綜上,對于父母代蛋種雞場,建議開產前抗體下降至7log2 時,進行加強免疫,推薦免疫劑量為0.2 mL/羽,這樣即可保證在生產性能不受顯著影響的情況下免疫抗體達到預期保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