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洪山區(qū)魯巷小學一分校 桂光明
最近,一則來自教育部的消息沖上了熱搜,全國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由2012年的17.2萬人,躍升至2022年的1144.2萬人,10年間翻了66倍。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報考教師資格證?這折射出了十年來教師隊伍怎樣的變化?
十年來,教師職業(yè)的含金量更高了。一份體面的職業(yè),離不開一份體面的收入,這既是對教師勞動價值的體現,也是尊師重教的應有之義。近年來,提高教師待遇是全國“兩會”上的高頻詞,教育部去年底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規(guī)定,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持續(xù)上漲的教師薪酬,增加了教師職業(yè)的含金量。
撇開物質打量,越來越多加入教師行列的年輕人更看重精神需求。作為一種職業(yè),老師的寒暑假令人艷羨不已,對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年輕人來說,超長假期提供了無限可能。
十年來,教師隊伍的層次明顯提升。其中,小學教師本科以上學歷從32.6%增長到70.3%。一大批擁有清華北大以及名校碩博的高學歷年輕人爭相涌入教師行列,他們知識淵博,更具有現代教育理念、更容易掌握現代化教學方法;他們年輕力壯,有更多精力和體力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他們風華正茂,更具有干勁闖勁更能吃苦耐勞;他們思維活躍,更具有創(chuàng)造力與創(chuàng)新力,教科研能力更強;他們青春靚麗,思想開放與孩子的親和力更強,孩子更樂意和他們一起學習生活。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最優(yōu)秀的年輕人走進教育領域,為教師隊伍帶來活力,中國的教育充滿希望。
十年來,教師發(fā)展的天花板已被打破。曾幾何時,在講臺耕耘了十幾、二十年的中小學教師都在為一紙職稱而發(fā)愁,尤其對小學老師來說,熬得頭發(fā)都白了,好不容易評上的小教高級只相當于中教中級,高級職稱、特別是正高級職務對很多中小學教師來說還是“可望而不可及”?,F在,困擾中小學教師的職稱天花板被打破,義務教育階段擁有副高、正高職稱的教師逐年增多,越來越多的教師評上了中高級職稱。廣大教師看到了希望,有了盼頭,個個喜笑顏開,職級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十年來,教師成長的路徑更加多元化。各級各類培訓明顯增多,為教師自我成長提供實現路徑。國培以及省市區(qū)縣校級培訓,還有線上線下培訓等多種形式并存。“三名”工作室的成立和成員培訓,全國涌現了一大批名書記、名校長、名教師;專家、特級教師、教研員的面對面引領示范培訓,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優(yōu)秀青年教師層出不窮;師徒結對、青藍工程、教研組備課組手把手的校本培訓,為青年教師們的快速成長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空間。
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十年間我國教師隊伍面貌發(fā)生了格局性變化,有了質的飛躍,正所謂十年磨一劍,十年造良師。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教師的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