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 李曉娟
初中歷史中的開放性試題,要求學生跳出固定的思維模式進行解答,可以在真正意義上實現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高度統(tǒng)一。學生在面對歷史學科的開放性試題的時候,要明確題型的特點,發(fā)散思維,從而掌握更加有效的解題技巧。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才能夠讓學生在解題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鑒于此,筆者在本文主要針對初中歷史開放性試題的特點及解題技巧,進行簡要的分析。
開放性試題并沒有固定的答案,主要是考查學生從材料的角度出發(fā),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能夠充分地結合材料中所呈現的史實進行解答的能力。
1.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初中歷史學科的開放性試題,已經突破了傳統(tǒng)的“一問一答”式的設問方式,具有一定的深度以及廣度,讓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層面,來對與之相關的知識進行充分的挖掘,從而準確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有時候還可以讓學生結合其他學科知識,來對問題進行有效解答。對于這種類型的題目,學生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非“異口同聲”地回答。
2.對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進行重點考查。
在回答歷史學科中的開放性試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發(fā)散性思維,通過多個角度和多個層次,要轉變自己原本的單向思維、定向思維,使其能夠變成多向思維與發(fā)散性的思維,對問題進行全方位的分析。與此同時,學生還必須積極地運用歸納、演繹、分析,以及綜合等多種方法。
3.答案的設置具有多樣化的特點。
初中歷史學科中的開放性試題,并不具備唯一的答案,只要學生給出的答案條理清晰,論述具有一定的邏輯,語意通順且比較連貫,相關知識運用得也比較恰當,并符合題意即可。
1.領會題意,提高做題效率。
在答題的時候,領會題目的題意是基本前提。首先,學生在做題的時候,絕對不要一看到題目就直接動筆,而應對此進行認真審題,從而透徹地領會題意,將命題人的出題意圖摸清,從而明確答題的具體方向。這樣一來也就可以防止“文不對題”的不良現象出現。其次,在審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審題干。題干就是題目的“大綱”,其中蘊含了設問的指向、命題的基本意圖、答題的具體范圍,以及對于學生作答的要求。因此,學生在做題的時候,一定要審清題目的題干,從而充分地把握考查的目的,以及答題的角度。最后,在審題的時候,還要注意審題目中的材料。命題人的出題意圖基本上都是通過材料,以及設問來進行反映的,而設問和題目材料之間又有著非常多的聯系,鑒于此,學生一定要對材料進行更加深入、更加細致的研讀,要注意其中帶有提示性的文字,以及中心詞,抓住題目的中心,找到材料和問題之間存在的聯系,從而提取一些有用的信息,準確地答題。
2.回歸到教材當中,尋找其中的結合點。
對于初中歷史開放性試題,學生在解題的時候一定要將教材中的知識作為根本依據。要讓學生以試題中所反映的問題為中心,從教材中找出解答這些試題所需要用到的知識點。在已經讀懂題意的基礎之上,根據設問中的具體要求,變換角度,從材料的中心、關鍵詞、帶點的字,以及黑體字中尋找答題的突破口,積極地聯系并運用課本當中的知識點,結合自己對于題目的認識和理解,將材料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與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找到解答題目所需用到的知識點。
總而言之,初中歷史學科中的開放性試題,為初中階段素質教育的實施起到了非常有效的導向作用,是一種具有非常強的生命力的題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促使學生能夠摒棄原本的死守教材、按部就班、人云亦云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習慣,使其能夠逐漸形成不拘泥守舊、敢于進行批判、勇于進行創(chuàng)新的較為良好的思維品格,從而促使解題的科學性、全面性,以及準確性都能夠得到一定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