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夢瀟
采訪李文平校長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屋內(nèi),屋外傳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在這樣的氛圍中,李校長講起了自己的故事。
李文平從事教育工作的30多年間,先后任職5所學校。無論是在西關小學,還是在上南街小學,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她堅持將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思想貫穿始終,讓師生們在輕松和諧的校園氛圍中工作、成長。
1989年,李文平從晉東南師專中文系畢業(yè),作為當時第一個當小學老師的大專生,她信心滿滿地來到八一路小學任教。當時學校三年級班容量大,于是就以抓鬮的方式從每個班里分出一部分學生,組合成一個新的班級,交給了李文平。上課第一天,李文平懷著一腔熱情走進教室,可無情的現(xiàn)實潑了她一頭冷水。班里原本50多個學生,只來了20多個,沒有來的學生都被家長領著去找校長,強烈要求不去這個新老師的班。
這件事情給當時初出茅廬、年輕氣盛的李文平當頭一棒,但也激發(fā)了她不服輸?shù)膭蓬^。她開始把自己當成學生,積極向老教師學習管理班級的經(jīng)驗,靜下心來研究教材和教法,讓自己的課堂變得高效和有趣;把家長當成朋友,時常交流孩子的情況;把班級當成家,像家長一樣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一個學期下來,這個新組建的班級竟然在考試中獲得了年級第二名。亦師亦友的師生情誼,越來越多的家長認可,讓李文平找回了自信。
2005年,李文平被調(diào)入西關小學擔任校長。那時的西關小學,師資力量薄弱,不被社會所關注。如何帶領大家走出困境,消除社會對西關小學的偏見,成為了李文平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她首先從改善學校環(huán)境入手,教學樓墻壁破損,李文平買來涂料、砂紙和老師們一起打磨、粉刷;廁所臟了,她拿起工具跑去沖刷;冬季取暖的時候,巷子狹窄,運煤車無法進入校園,她領著老師們用平車、籮筐,硬生生地把幾十噸的煤從巷口搬進校園;夏天暴雨來臨,學校門口地勢低洼成了臭水溝,李文平和老師們架起人橋,用胳膊和肩膀,把孩子們一個一個扛進來、再一個一個送出去。雖然已過去了很多年,但說起這些情景,李文平依然覺得歷歷在目。正是這種艱苦奮斗的經(jīng)歷,造就了她率先垂范和堅韌不拔的品格。在她的帶領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西關小學的辦學質(zhì)量不斷提升,校園環(huán)境越來越好,社會認可度越來越高。2009年,西關小學成為全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育研究基地和示范校;2010年,學校榮獲山西省“三育人”先進集體;2012年,全區(qū)“課堂教學模式重建”觀摩活動在西關小學召開。
2017年5月,李文平被調(diào)入上南街小學擔任校長。從一個平臺跳躍到另一個平臺,李文平的心中充滿忐忑,畢竟這個舞臺比之前的要大得多,情況也要更加復雜?!吧夏辖中W是長治的一所老牌名校,這種優(yōu)勢,反而讓我如履薄冰。怎樣讓老牌名校煥發(fā)新顏,成為當時我一直思索的問題。”李文平說道。
“都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我覺得一群好教師才能成就一所好學校?!毕胍七M教學發(fā)展,最離不開的就是高質(zhì)量的教師團隊。為了使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早日成才,李文平在上南街小學充分發(fā)揮“名師領銜、學科組團”的雁群效應,把建設高素質(zhì)的師資隊伍作為學校發(fā)展的源動力,制定了多項培養(yǎng)計劃,從教學質(zhì)量、課題研究、論文撰寫、競賽輔導、示范引領等方面激勵教師全面提升;通過量化評比、校本培訓、外出培訓以及參加各類主題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此外,學校還在教師中相繼開展了“導師引領發(fā)展工程”“青藍比武工程”建設,讓骨干力量和老教師發(fā)揮傳、幫、帶作用,形成了穩(wěn)定的專業(yè)發(fā)展力量。
“我一直認為校長要有一雙慧眼,善于發(fā)現(xiàn)教師的長處。只有發(fā)展優(yōu)勢,才能促進教師進一步發(fā)展,幫助他獲得職業(yè)成就感。”基于這樣的認識,李文平提出“人人能發(fā)展,個個會發(fā)展”的教師發(fā)展觀,學校采用多把尺子評價教師,讓每位教師清楚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展自己的優(yōu)勢,并且在管理教師隊伍時,尺子的刻度會不斷調(diào)整。出于多年養(yǎng)成的習慣,李文平會認真觀察了解每位教師,并隨時找機會和教師進行交流溝通,無論是生活話題,還是工作問題,都和大家聊得來。在大家眼中,她很多時候不像校長,更像身邊的朋友或鄰里,甚至有的年輕人感情遇到問題都會悄悄找她咨詢?!爸挥行iL加強與教師的有效溝通和平等對話,才能營造民主、平等、尊重和信任的管理氛圍。我希望自己是老師的知心人、貼心人?!?/p>
學校文化建設是校長的重要工作內(nèi)容。來到上南街小學后,李文平集思廣益,最終確立了“以德立校、以智施教、以紅育人、以美達人、以文化人”的“五園”建設目標,提出了以“上善若水品自高,磁石誠心恒指南”為校訓。經(jīng)過多年的建設,如今的上南街小學,革命校園——思想政治教育行,智慧校園——信息科技教育行,書香校園——讀書活動實踐行,國學校園——人文素養(yǎng)教育行,美麗校園——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行的五大板塊素質(zhì)教育,已慢慢滲透到每一個教師和學生的成長當中。尤其是“賡續(xù)紅色基因,打造紅色鑄魂”的校園品牌進一步擦亮。初到上南街小學,李文平了解到學校曾是長江支隊(南下干部)的出發(fā)地,便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建設了全省首個以“紅色長廊、立體浮雕、南下之路、實物展示”為景觀的紅色主題教育基地,彌補了學生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短板,讓學生在校園里就能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此外,創(chuàng)新落實雙融合工程,讓學校文化與紅色基因深度融合,構建“紅色”課程系統(tǒng),形成了“紅色革命圣地研學課程、紅色書籍閱讀課程、紅色藝體節(jié)目展演課程、紅色主題班會課程”等一體化的紅色教育課程,通過紅色基因課程建構,打造了學校思政教育的特色品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
李文平認為,孩子是學校的主人。上南街小學地處繁華地段,空間有限,為了不讓孩子們的活動場地受影響,李文平縮減校領導的辦公面積,將有限的空間全部讓給了孩子們,建成了圖書室、環(huán)保館、舞蹈室、科技室、羽毛球館、排練廳等場地,保證了孩子們的活動場所。同時,李文平也非常重視給孩子們儀式感,組織每個班級拍攝了“全家?!?,掛在教室醒目的位置,讓孩子們更有團隊意識、更有歸屬感。為了讓評價更立體,李文平主導設計了“送你一朵小紅花”活動,將評價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全時空、全要素,更加注重評價的過程性、日常性、動態(tài)性,只要學生在某一個方面有進步、有特長,就會得到肯定和認可。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實際出發(fā),不僅能讓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更亮,還給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和改變自我的信心,讓他們變得更加陽光自信。
早在西關小學時,李文平就已經(jīng)建立了課后服務的意識,她把當時全校14名教師的特長全部充分挖掘,成立了沙紙畫、口風琴、折紙、葫蘆絲等興趣社團,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興趣,更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父母的教育壓力,解決了很多因工作忙無法按時接孩子的家長的燃眉之急。
2021年,“雙減”政策出臺后,李文平帶領上南街小學的教師團隊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進一步豐富課后服務的內(nèi)容,不僅落實了“雙減”工作的要求,也豐富了孩子們的課外知識,提升了其綜合素質(zh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保障校園安全成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李文平利用假期時間,帶領老師們自己動手為學生繪制了幾百米長的安全通道,粘貼了上萬枚的安全距離標志點,定制了不同年級不同顏色的師生居家測溫卡,匯總了2500多名學生“兩點一線”線路圖,提煉了20余條學生返校后的“一日常規(guī)”。這一系列的創(chuàng)新舉措,推動了上南街小學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的開展。
在上南街小學,學生們給李文平起了一個外號,叫“站神”,因為她每天都會提前幾十分鐘到學校,站在門口迎接師生,放學時也會提前到校門口和大家道別。一天四次,每次半個多小時,日復一日,從不間斷。三年來,李文平用這種現(xiàn)場辦公的方式搭建起了家校共育的橋梁,漸漸地,家長找她反映問題的、告狀的越來越少?!拔椰F(xiàn)在在門口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傳送。這個家長說:‘校長,孩子忘帶作業(yè)了,麻煩您給了孩子?!莻€家長說:‘校長,孩子的文具盒沒拿,請您帶給他?!庇腥藛査骸袄钚iL,你累不累?”“累,怎能不累?每天下班回家,腿是脹的,腳是腫的?!?021年冬天,李文平得了關節(jié)炎,膝蓋腫得像個饅頭,不能彎曲,還有積液,醫(yī)生要求必須臥床休息。她晚上用鹽袋敷、用艾灸烤,第二天貼個暖寶、戴上護膝準時準點地站在學校門口?!罢f實話,我也害怕風吹日曬損傷皮膚,我也擔心積勞成疾。但是,我不想讓孩子們失望。2020年我外出考察學習,走了一個多星期,回來后一群孩子圍著我問東問西,有個孩子掉著眼淚說:‘校長阿姨,我還以為見不著你了呢?!裕冶仨毜谜驹谀抢?。”李文平說。有人覺得,校長天天做這些小事情,有意義嗎?而在李文平看來,把一件件教育的小事做好了,就是做好了教育的大事。
回顧李文平的教育生涯,前15年,她把精力重點投入在學生、課堂、課程中;后15年,她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在校園、教師和管理中??偨Y(jié)她的教育經(jīng)歷,可以說每一段都給了她很大的提升與啟發(fā),讓她的教育理念不斷完善。教育是人的教育,應該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也是她這么多年來一直追求的目標。歲月匆匆,雖然已經(jīng)不再青春年少,但她和學校的故事仍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