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音樂、性別與教育:以清末民初江南地區(qū)女校樂歌為中心的考察

        2023-01-10 11:46:22徐華博王瀛培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2022年5期
        關(guān)鍵詞:女學女校樂歌

        徐華博 王瀛培

        音樂是在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女性一直享有的權(quán)利,與女性生活關(guān)系密切,能夠反映其歷史嬗變。①豐子愷曾在1926年撰寫《女性與音樂》,論及女性與音樂關(guān)系之密切,不在于女性在著名音樂家中所占的比例,而是在于“女性的性質(zhì)近于音樂學習,女性善于音樂感染”。 相關(guān)論述參見豐子愷《藝術(shù)趣味》,開明書店1939年版,第117—128 頁。清末民初,女校成為女性走出內(nèi)帷、踏入社會的重要場所,女校樂歌作為一種新事物應運而生。詠唱校園生活的音樂作品,在女報刊登的歌曲類欄目中頗為常見。樂歌大都源自生活,1920年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成立后,學界早有關(guān)于音樂與婦女生活構(gòu)建②相關(guān)研究參見劉經(jīng)庵編纂的《歌謠與婦女》,商務印書館1927年版。該書收集各種關(guān)于婦女生活的歌謠,分門別類,加以解說,進而揭示婦女在家庭社會中的地位,以及婦女個人生活中的苦樂。、女性音樂史與新史學③相關(guān)研究參見宋方方:《被遺忘的美麗——女性音樂史的特點及新史學對西方音樂研究的影響》,載于《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3年第3 期。、近代女報中的樂歌或女子大學校歌④相關(guān)研究參見夏曉虹:《晚清女報中的樂歌》,載于《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 期;侯敏:《近代中國女子大學校歌的精神風姿》,載于《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6年第3 期。等議題的研究。

        樂歌反映了男性知識精英在民族危亡面前通過培養(yǎng)“新女性”達到強國強種目的的政治訴求,以及進步女性要求實現(xiàn)自身價值與獲取平等地位的努力。因而,清末民初以上海為核心的江南地區(qū)女校音樂教育如何進行,以及作為音樂教育表現(xiàn)形式的樂歌如何反映女校將女學生培養(yǎng)成新女性的教育理念,都是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女校樂歌的發(fā)軔:興女學與女校音樂教育

        戊戌變法前,梁啟超《變法通議》提出了興女學主張,此后知識界關(guān)于興女學的論說層出不窮。到了清末,有識之士對興女學基本達成共識,近代女子教育先驅(qū)呂碧城直言:“今日中國女學之當興,有識者固類能言之?!盵1]隨著興女學的呼聲日益高漲,當時擬設女學堂者甚多。女性也積極推動女學發(fā)展,女西醫(yī)張竹君發(fā)起創(chuàng)建了女子興學保險會,聯(lián)合海內(nèi)女士提倡女學,“激發(fā)患難相救之情”。[2]328女子興學保險會擬創(chuàng)辦女學堂四所,請會中堪任教習者到學堂講授。隨后,張竹君與立憲派李平書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女子中西醫(yī)學堂。民間創(chuàng)辦女校的行為受到晚清政府重視,學部“以女學為教育的根本”,廣收女學章程,以便參酌改訂并頒發(fā)遵行。[3]

        時人認為,女性學習音樂,不僅可以提高自身修養(yǎng),而且有助于撫育兒童、改善家庭、服務社會。[4]西式教育中的音樂教育也受到了學界重視,梁啟超指出西方啟蒙教育“必習音樂,使無厭苦,且和其血氣也”。[5]康有為在1898年《請開學校折》中建議設立“歌樂”課。盡管直到1907年才在清政府學部頒布的《女子小學堂章程》和《女子師范學堂章程》中,將音樂列入初、高兩等小學的隨意科目和師范學堂中的必修科目,但女校的興起為近代女性音樂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新平臺。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清末民初上海、蘇州、杭州三地各類女校不少于78 所。①該數(shù)據(jù)根據(jù)舒新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陳學恂主編《中國近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張民生主編《上海市學校概況》(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0年版)、杭州市教育委員會編《杭州教育志1028—1949》(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以及《女子世界》《婦女雜志》《女學報》等資料統(tǒng)計而來。無論是教會創(chuàng)辦的女校,還是世俗有識之士興辦的女學,大都進行了音樂教育。

        目前已知中國人最早在新式學校接受音樂教育的,是1842年校址遷至香港的馬禮遜學堂,最早開設音樂課的女校是上海清心女塾。清心女塾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范約翰開辦于1861年,有中英文版校歌。[6]清心女塾的音樂教育與學生校園生活緊密相連。直至1935年,該校學生依然“吃飯前要唱歌”。[7]其后,美國監(jiān)理會牧師林樂知于1892年在上?!白饨缛R路之西監(jiān)理會之左”[8](今漢口路)創(chuàng)辦中西女塾,進行中國女子教育實踐。該校辦學宗旨指出教授西洋音樂[9]227-230,設有音樂等選修課。音樂課以鋼琴為主,另有聲樂和弦樂。據(jù)該校校長薛正回憶,學生對音樂課頗感興趣,全校約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學生選修琴科。[10]179修鋼琴的學生在畢業(yè)時可開辦鋼琴演奏會。[11]

        1881年,俾文女校與文紀女校合并,成立圣瑪利亞女校,由美國圣公會在華施洗的首位華人基督徒黃光彩之女黃素娥出任校長。黃素娥與卜舫濟成婚后,孫羅以(S.L.Dodson)繼任校長一職。該校創(chuàng)辦之初,音樂即占有一席之地。如上英文課,有數(shù)分鐘練習唱歌等。至于音樂專科教育,則始于1903年。該校音樂科分為“鋼琴練習”“和聲學及音樂史”“唱歌”。②資料來自上海圖書館藏《圣瑪利亞女校簡章》第13 頁。 該資料為非公開出版物,類似于現(xiàn)在的學生手冊,中英雙語。琴科設于1903年,由梅錫祜(M.S.Mitchell)總理其事。自該專業(yè)開設后,圣瑪利亞女校音樂教育發(fā)展迅速,從原先僅有“鋼琴一風琴二,學習者亦只二人”,到每年均有學生從琴科畢業(yè),首位琴科學生為朱儀貞。[12]校史3 學校設有音樂社團“琴會”,研究奏琴。兩年后,設唱歌班,習唱歌者“以中學生為限”,低年級學生每周學習唱歌一小時。

        繼教會之后,中國有識之士也開始創(chuàng)辦女校,實踐女性音樂教育,用聲音之道和洽性情。[13]1902年,吳馨創(chuàng)辦上海務本女塾,后捐給地方當局。該校在西倉橋街仁安坊開有托兒所,招收男女兒童。[14]46開辦第四年,分設初等女子小學、高等女子小學,學科加設“唱歌”與“手工”。這使音樂教育貫穿務本女校教學始末:初等小學唱歌課教授平易單音唱歌;預科及本科唱歌課教授單音、復音;師范科唱歌課教授單音、復音。[15]由于重視音樂教育,該校學生以精音樂、擅歌舞著稱。[16]在師范科學生畢業(yè)時,畢業(yè)典禮亦有全校學生合唱環(huán)節(jié)。[17]同年創(chuàng)辦的愛國女校預備科、普通科均將唱歌課設為必修課。該校1914年改為愛國女子中學后,將音樂課改為選修課,每周可習聲樂、鋼琴和音樂理論各2 小時。[18]17-18稍后開辦的江蘇吳江明華女校招收8 歲以上、15 歲以下的女子,將唱歌列入國文、修身、初級歷史、初級地理等九門學科之列。[19]江蘇無錫競志女學由日本弘文學院師范科畢業(yè)回國的侯鴻鑒創(chuàng)辦于1905年,是無錫城區(qū)創(chuàng)辦最早的女校,也是晚清時期創(chuàng)辦較早的女校之一,1918年更名為無錫私立競志女子中學,在各年級設唱歌課。[20]該校初建時,共有教員7 人,其中專任樂歌教員有周佩珍1 人,兼任樂歌教員有校長侯鴻鑒和監(jiān)學侯夏素非2 人。由校長夫婦兼任樂歌教員,可見競志女學對音樂教育的重視。

        至于唱歌課教材,晚清時期出版有葉玉森編輯的《女子新唱歌》系列,有初集、二集、三集。書中編入各歌“由淺入深,淺者足充女子蒙小學校之用,深者足充中學暨師范高等之用”。[21]例言1 其中,收錄了金天翮寫的《自由結(jié)婚》,這首樂歌要求“婚姻革命,女權(quán)平等,一夫一妻”。婦女解放、男女平等是此唱歌教科書的一大主題。葉玉森為南社詩人,曾在南京匯文女學擔任音樂教師,他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思想和女性啟蒙意識亦隨其唱歌教科書的出版發(fā)行和自身音樂教學實踐在青年女子中得以傳播。

        據(jù)時人記載,另有一位開近代中國唱歌風氣之先的老師沈心工,名慶鴻,曾供職于務本女校等學校,被弘一法師李叔同贊譽為我國“樂界開幕第一人”。[22]68沈心工重視唱歌對于涵養(yǎng)人品、陶冶情操的重要性,他在日本弘文學院音樂速成科完成學業(yè)后回國任教,獨創(chuàng)了唱歌教學法,將不為學生所知的“1、2、3、4、5、6、7”七個音符譯為“獨覽梅花掃臘雪”這一頗具意義的詩句,便于學生記憶。[23]295同時,他編纂了一本教科書《學校唱歌集》。該書風行一時,盛極南北。[24]吳稚暉先生序1后更名為《心工唱歌集》,由上海文瑞印書館于1937年出版。此外,民國時期還出版了一些音樂教育用書,如沈一仁編《現(xiàn)代學校唱歌集:中小學校音樂課教材適用》、周玲蓀編《新時代高中唱歌集》、壽齡倪編《女學歌唱集》等。如果吳稚暉為《心工唱歌集》撰寫序文提及的沈心工《學校唱歌集》盛行情況并非過譽,那么當時女校音樂教育的普及程度可見一斑。

        當時女報刊登了不少務本女校唱歌課的歌曲,內(nèi)容或契合歷史語境,或注重科普,或反映學生生活,或注重培養(yǎng)新道德,不一而足。[25]新式學校音樂課歌曲初創(chuàng)之時,或許有重歌詞內(nèi)容、輕音樂作曲之嫌[26],以至于《音樂界》的主辦者傅彥長認為當時學校唱歌的作曲并不合規(guī)則[27]。隨著中西文化的交流加劇,西洋發(fā)聲法傳入中國,對近代中國音樂的理論建設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影響,音樂家程懋筠認為,西洋發(fā)聲法可以用來表現(xiàn)東方情調(diào)[28],學校唱歌應注意“表現(xiàn)法、強弱、拍子、音程、音域、樂譜、姿式等”[29]。由此可知,清末民初,盡管教會女校的音樂教育設置了琴課,教授西洋發(fā)聲法,但其他女校音樂教育的側(cè)重點仍舊在樂歌歌詞的傳唱,而非譜曲。較之于作曲,歌詞更能直接反映當時女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這也為后人從女校樂歌歌詞中管窺女校教育的價值取向提供了可能。

        二、女校樂歌與女學生校園生活

        從在上海發(fā)行的《女子世界》《女報》《中國女報》《女學生》《女學生雜志》《中華婦女界》《婦女雜志》《女鐸》等清末民初所辦女報刊登的116 首樂歌來看,內(nèi)容多關(guān)乎校園生活,諸如游藝會、運動會、學校開學與放假、畢業(yè)話別等主題有41 首。

        在眾多女校樂歌中,校歌不僅從女校整體發(fā)展的角度表明了時人創(chuàng)辦女校的目的與宗旨,還從音樂的角度印證了當時女校的興盛。例如江蘇無錫的競志女學,有校歌如下:

        競志競志,女校鼓先聲。 ……同占教育,遠近皆臨。 莫教放棄,甘讓群英。 美扶蘭意南丁,一般巾幗効文明。 他年新彤史,同學勉成名。 詠絮謝道韞,書法衛(wèi)夫人,古來淑媛何足云。 競志競志,永耀錫城。[30]

        歌詞中,女性自強、巾幗不讓須眉的意味頗為強烈。當時興辦女校者認為國家危亡,民族羸弱,女性需與男性承擔同樣的責任,所謂“天賦人權(quán)一般智慧一般思想,思想神州莽莽黃人老大白人強,有一半擔承干系在吾(女性)身上”。[31]

        有識之士認為,女子養(yǎng)成“完全人格”,應接受“完全的教育”。所謂完全的教育,即需德育形成高尚的道德,需智育形成對社會國家有用的智能,需體育養(yǎng)成強健的身體。[32]發(fā)源于新式學堂的晚清樂歌[33],在歌詞中描繪了女校對“完全的教育”的重視。其中,游藝會是呈現(xiàn)女學生校園生活的一個良好平臺。正如《女學校游藝歌》所唱:

        (一)音樂

        絲竹異哀豪,燕燕鶯鶯奏響高。 笑踏風琴歌一曲,嬌嬌。 曲調(diào)分明女體操。

        (二)圖畫

        織素腕輪柔,自在揮毫第一流。 抹凈漆牌拈粉筆,凝眸。 隨意鉤成七寶樓。

        (三)數(shù)學

        心細自玲瓏,珠走鉛飛色色工。 筆算問題都演了,卿儂。 饒有疇人博士風。

        (四)手工

        摺疊素箋宜,空氣成聲紙礮奇。 恰好星期無箇事,楊枝。 編箇花筐贈妹兒。

        (五)體操

        軟碧草場圓,隊隊英雄小比肩。 鈴棒操完徒手了,秋千。 鳳翽鸞翔直上天。[21]35-37

        游藝會可以展示女校音樂、圖畫、數(shù)學、手工、體操等教學成果。以無錫競志女學為例,該校最初設師范科、高等小學科、初等小學科三教師。剛一開學,學生共有70 人,年齡自八九歲至30 余歲不等,男女賓客及學生家屬數(shù)百人到校。[34]據(jù)創(chuàng)辦者侯鴻鑒的記錄,開校第二年,增設幼稚園,學生增至150余人,學校發(fā)展頗為迅速。競志學校禁止學生涂脂抹粉及燙發(fā),學生在校期間統(tǒng)一著裝,“春冬藍色,夏秋白衣黑裙”。每日到校,學生遇見師長須行敬禮,遇見同學須彼此行禮。學校允許學生以關(guān)于智育、德育、體育、美育為由集會結(jié)社。[30]24-32學生每日課前早操一次,每周累計體育課時間為2 小時,另有課外活動二次,校園生活頗為豐富。[30]體育概況1-5

        與之相應的,表現(xiàn)競志女學女生校園生活的歌曲為數(shù)不少,如《競志游藝會歌》[35]《游藝會歌》[36]《女子旅行歌》[37]等。從《競志游藝會歌》可知,該校游藝會以探討新知新理、展示女學教育成果為主旨,游藝會中“講歷史、繪地圖,勸君愛國共愛家,美術(shù)兢彩畫,琴歌聲和諧,演算爭捷,舞踏肅無嘩……”[35],較為全面地展現(xiàn)了女生的校園生活。

        游藝會是近代中國校園文化活動之一。有研究認為,游藝會或融合文學與藝術(shù),或混合傳統(tǒng)戲劇表演與西洋音樂表演,具有中國式音樂會雛形的意味。[38]從遺留下來的材料來看,當時女校游藝會主要有兩個作用。其一,游藝會集音樂、文化學習展示及游戲運動于一體,能夠綜合反映女校的校園文化和培養(yǎng)目標。女校根據(jù)各自的教學內(nèi)容安排以及教學特點,對游藝會的安排略有差異,其流程大致如下:“報告開會宗旨,合唱國歌,女學生演說,唱游藝會歌,風琴獨奏,國文講解,數(shù)學演題,英文朗誦,圖畫實驗,游戲運動,全體唱歌。”[39]其二,游藝會為女校學生提供了一個智識、技藝互相競爭學習的平臺。正如《常熟競化女學游藝會歌》所唱:

        三吳女校名相望,爭開游藝場。 美術(shù)東西尚手工,圖畫斗精良。英文朗誦清且長,體育精神壯。……一般育教,一般思想,進步莫彷徨。

        我儕進步無多讓,一曲歌再唱,同學同志向今朝,比賽在一堂。相爭相競也無妨,萬人齊鼓掌?!畽?quán)日膨脹,自今學界發(fā)榮光。[40]

        這首樂歌中,女校借助游藝會進行美術(shù)圖畫、英文朗誦、歌唱舞蹈等競爭、比賽的意味頗為明顯。

        較之于世俗知識分子所辦女校,教會所辦女校的游藝會文藝氣息更為濃厚,少了一些游戲與運動活動。例如,1904年法國天主教修女馬禮創(chuàng)辦于上海的啟明女校,曾于1919年12月4日開游藝會,并補發(fā)上學期畢業(yè)文憑。游藝會初始,上演鋼琴合奏、小提琴獨奏,以及法文西劇《國王之葡萄架》。繼而行授予文憑禮,由秦文美作為學生代表向校長致謝忱,并由女生18 人出演西洋管弦樂。[41]隨后,還有鋼琴、戲劇、歌曲等表演。[42]游藝會表演以一出學校教育寓言劇為終,用以闡述學校教育的旨趣和意義。表演完畢,眾賓客隨同校務長蔣依前往“成績室”,室內(nèi)陳列女生課作,如文章、詩詞、手工等,以供來賓參觀,彰顯學校教育的成果。[43]

        總體而言,在教學內(nèi)容和活動設置等校園生活方面,世俗女校與教會女校有同有異。以愛國女校和啟明女校為例,相似之處在于,兩者兼顧中西學問的教育內(nèi)容,課程設置有中文、科學、數(shù)學等,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發(fā)展,并要求學生統(tǒng)一著裝和穿校服。不同之處在于,愛國女校“以教育女子,增進其普通知識,激發(fā)其權(quán)利義務之觀念為宗旨”[44]36,招收學生的年齡偏大,為12 至25 歲之間的女子,地產(chǎn)大亨哈同的夫人羅迦陵提供辦學經(jīng)費,該校受婦女解放的影響較為明顯,其音樂課表現(xiàn)為唱歌。啟明女?!耙云胀案叩戎畬W問藝術(shù),教授一般青年女子,養(yǎng)成優(yōu)美性質(zhì),以植家庭賢淑女子之基礎(chǔ)”[45]為宗旨,招收學生的年齡在8 歲到20 歲之間,并將信奉天主教的青年女子與不信教的青年女子隔離教育,不信教女子在家長許可的情況下可以“研究公教道理”“參與教中禮儀”,其音樂教育表現(xiàn)為鋼琴和四弦琴,學習西洋樂器者每月需加五元學費,該校教育目的主要在于培養(yǎng)淑女。

        三、女校樂歌與新女性之養(yǎng)成

        在近代婦女解放浪潮中,“新女性”一詞應運而生。時人對此有所闡釋,提及該詞存在兩種頗為常見的歧義,即“新賢妻良母主義”和“男性化主義”,認為一個新女性“不僅是家庭的主婦,當更是事業(yè)陣容中的成員。她應有家庭生活同時她還須活動于社會。在達成優(yōu)秀國民和賢良主婦的兩種任務后便是婦女解放運動的倡導了”。[46]5-7概言之,新女性有三方面的責任:于家庭而言,是賢良主婦;于國家而言,是優(yōu)秀國民;于女性同胞而言,是婦女解放的倡導者。這要求新女性既具有女子獨有的“女性”,又兼具與男子共有的“個性”。[47]有研究表明,近代音樂在女性形象重塑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旨在塑造涵蓋“身心的活潑”“人格的勇毅”“氣質(zhì)的嫻雅”等諸多方面的新女性。[48]

        至于音樂與新女性的關(guān)系,也受到時人的關(guān)注。有論者指出:“音樂對家庭對人生活重要,謹請姊妹們趕快學習起來,做個中國的新女性?!盵49]清末民初的女校樂歌中,有歌詞整體描繪了新女性之美,女生開學入學之喜,女校女權(quán)之張、運動之興等與傳統(tǒng)社會截然不同的女性生活面相。女校樂歌有其時代性和目的性,旨在培養(yǎng)符合時代需求的新女性,即職業(yè)女性或新時代的賢妻良母,具體表現(xiàn)在對復女權(quán)、易風俗等方面的詠唱。從當時創(chuàng)辦于上海的近十種女報刊登的116 首樂歌來看,關(guān)于復女權(quán)、易風俗的樂歌有39 首,位居第二。

        復女權(quán)要求女性獲得與男性同等的社會地位,是社會性方面對女性解放的要求。女校樂歌對復女權(quán)的關(guān)注點主要在男女平等上。易風俗要求女性一改傳統(tǒng)社會中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習俗,是生理性方面對女性解放的要求。女校歌曲對易風俗的關(guān)注主要在禁纏足。在諸多女校唱歌作品中,這兩者往往相輔相成,同時出現(xiàn)。如《女學唱歌》:

        分明鼻舌與眼耳,同是國家一分子。 女子何為獨輕視,公然半教任詆訾。 要當雪斯恥。

        家齊然后能治國,齊家之任伊誰責。 丈夫安肯守家室,因人成事計非得。 大家須自立。

        婦人之言不可聽,古語流傳非無因。 失教者陋不學貧,女權(quán)墮落誰能爭。 從今要有人。

        體育發(fā)達裙釵選,有用之材驟增半。 種既強壯身又健,后生個個皆好漢。 全球都驚羨。

        ……

        康石隆隆好名譽,學成同領(lǐng)頭等據(jù)。 莫謂女子何足數(shù),行看巾閫扶國步。 銅像后人鑄。

        廿紀風潮來何捷,女界黑暗忽侵入。 文明空氣為我吸,裹足蠻風不須說。 一洗脂粉習。[50]

        這首唱歌作品開篇提出,男女同為國家一分子,具有同等的社會地位,隨后強調(diào)女性須自立、接受教育、強健身體、廢裹足蠻風。將復女權(quán)與易風俗對女性解放的要求有機結(jié)合起來,這與當時婦女解放發(fā)展的時代要求相吻合。近代民族危難之際,婦女解放思想萌發(fā),有識之士對女性的社會性參與提出了新要求,即女性具有與男性平等參與各項社會活動的權(quán)利。纏足等有害女性身心健康的傳統(tǒng)習俗,不僅不利于女性的社會性參與,還是新時代賢妻良母誕育佳兒的重要障礙。因此知識界在呼吁復女權(quán)的同時,往往會強調(diào)纏足的危害。

        在此基礎(chǔ)上,女性步入公共空間接受教育等在傳統(tǒng)社會備受側(cè)目的舉措,成為維新派、革命派爭相宣傳的對象。當時的女校校歌通常蘊含男女平等的思想,如《育才女學校歌》:

        燦爛兮我蘇,人才自古多;鐘靈兼毓秀,男女無偏頗。 喜躬逢新運,文明日起共進步;學校相繼興,育才女學成一部。無才便是德,相傳俚語殊多誤;有學才有品,舉止大雅性氣和。 愿我同胞姊妹,修業(yè)莫蹉跎;宋母班姬昔媲美,今人當如何。[51]

        這首女校校歌把男女平等作為女子求學的大前提,抓住婦女解放的精髓,反對傳統(tǒng)社會“無才便是德”對女性智識的壓迫。校歌開篇唱出男女才智平等,鐘靈毓秀無偏頗。然后指出,相對于“無才便是德”而言,女性經(jīng)過學習教育才會更為品行端正、舉止典雅、性格氣質(zhì)溫和。最后激勵女性修習學業(yè),莫蹉跎歲月。此外,杭州女學校歌中將女性稱為“堂堂文明母”,可以“昂昂匹丈夫”,詠唱通過女校教育可使女性“文章不讓古班姑,精神又尚武”。[52]

        女校樂歌對復女權(quán)、易風俗的詠唱,對職業(yè)女性或新時代的賢妻良母有何幫助?職業(yè)女性與新時代的賢妻良母是當時女性解放的應有之義,而女性解放的根本問題在于教育。時人認為:“婦女沒有教育,不但他自己不能解放,就是你去解放他,他還不領(lǐng)你的盛意;因為他們沒有受過教育,簡直不知人格是什么東西,解放有什么價值?!蓖瑫r也指出女性教育應“給女子高尚的智識,世界的眼光”,“不能專注重唱歌、圖畫、刺繡、烹飪幾種學問”。[53]由此可見,當時女性教育中唱歌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內(nèi)容。樂歌是女校音樂教育的一部分,反映了女校的價值觀。從對復女權(quán)、易風俗的詠唱中,不難發(fā)現(xiàn),女校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具有社會性的職業(yè)女性,或是具有新時代知識且身心健康的賢妻良母。

        女性接受教育與否和她們從事的職業(yè)是否有關(guān)聯(lián)?據(jù)愛國女校一位來自常州的初中一年級學生記載,常州職業(yè)女性存在城鄉(xiāng)差別,鄉(xiāng)村女性接受教育機會少,多從事織布、傭工等體力活;城市女性接受教育后,往往從事中小學教師工作,只知道家庭服務的舊式家庭漸漸少了。[54]為了提高學生畢業(yè)走向職業(yè)女性的可能性,女校頗為重視職業(yè)教育。除醫(yī)學、蠶桑、師范之類職業(yè)教育屬性比較明確的女校外,神州女學校長張默君強調(diào),須加強女子職業(yè)科的教育,“特別注重為他日謀生之準備”。[55]

        新時代的賢妻良母,即女校樂歌中詠唱的“國民母”。傳統(tǒng)社會的婦女標準,在于“做一個馴服的好媳婦,并不想要她做一個知情識義的賢妻”。[56]248受過女校教育的女性,接受有利于家庭衛(wèi)生、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知識教育,棄纏足改天足、參與體育鍛煉,使得她們身體更為強健,這些均有利于誕育佳兒、強種強國。對此,梁啟超在《變法通議》“興論女學”中提出,家庭教育母重于父。女子若不受教育,則不利于教育普及,難以成為國民之母。時人提出“蒙養(yǎng)之始基,端賴母教育多,既為國民之母,則不可不讀書。茍不讀書,則不能自治,又安能教育子女耶”。[57]

        關(guān)于上述兩點,有一首校歌進行了較好的詮釋:

        女權(quán)女權(quán),發(fā)現(xiàn)亞洲東,歇浦旭日紅,天足振頹風?;鄣码p修,勉作女英雄。同胞姊妹,普渡愿無窮。自由花女兒花,看一堂中,文明母國民母,有志竟相同。笑一班可憐蟲,端站涯生鸚鵡樺,何昏夢。天之歷數(shù)在爾躬,天足會興,女界第一功。[58]

        該歌詞不僅提到了復女權(quán)要求的男女平等和易風俗要求的廢纏足,而且點出了女性走向職業(yè)成為“女英雄”,以及成為新時代的“文明母國民母”。

        四、余論

        不同時代的音樂有其深刻的時代烙印。清末民初的女校作為女性接受教育的場所,既是婦女解放發(fā)展的產(chǎn)物,又是婦女解放宣教的重要場地。女校樂歌以音樂的形式展現(xiàn)、傳達、詠唱將女學生培養(yǎng)成切合時代需求的新女性的教育宗旨。

        清末民初是中國婦女解放思想萌發(fā)的時代,也是民族危亡、救亡圖存的時代。這使女校樂歌這一富有性別意味的音樂形式極具時代對“新女性”塑造的特點,如當時眾多女校校歌提及的男女平等、興女學、禁纏足,以及校園生活對女性智識的培養(yǎng)、身體的鍛煉、技藝的傳授,由此造就有別于傳統(tǒng)社會依附于男性的女性,培養(yǎng)經(jīng)濟獨立、人格獨立的“女國民”,形塑誕育佳兒的“國民母”,養(yǎng)成踐行并推動婦女解放發(fā)展的倡導者。

        這一時期女學與樂歌話語權(quán)大都掌握在男性手中,如眾多女校的男性創(chuàng)辦者,以及編輯《女子新唱歌》的葉中泠、學堂樂歌代表人物沈心工等。他們出于救亡圖存、強國強種的目的進行女性解放的音樂教育實踐,推動了女性解放進程。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參與興女學的女性,如張竹君、呂碧城和張默君等。她們或是較早接受新式教育的女學生,或是反抗傳統(tǒng)家庭、走出成功道路的“娜拉”,在清末民初又成為實踐興女學的新女性。由此可見,在興女學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女性走在了前面,成為拓荒者,再回過頭來投身到女性教育之中。

        猜你喜歡
        女學女校樂歌
        寄秋聲
        無聲之聲:明末清初政統(tǒng)與儒教中的女學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54
        龍榆生與錢仁康:新體樂歌的創(chuàng)作實踐研究初探
        美育史料·民生女學藝術(shù)會
        美育學刊(2019年4期)2019-07-24 01:49:00
        學堂樂歌對中小學音樂教育之影響
        勾搭留學君!
        留學(2016年18期)2016-11-26 01:47:19
        學堂樂歌對當代音樂教育的啟示
        做“微整服務”,女學霸為顏值走向深淵
        公民與法治(2016年1期)2016-05-17 04:07:53
        淑女是如何煉成的
        幸?!傋x(2014年6期)2014-09-24 03:33:03
        英式淑女是如何煉成的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黄色成人网站免费无码av| 囯产精品无码va一区二区|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文字| 国产成人午夜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欧美与黑人双交男男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久|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亚洲不卡|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青青久久精品一本一区人人|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app| 国产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无码啪啪人妻| 婷婷久久av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动作大片中文字幕|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乱色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艳情视频中文字幕| 成人毛片av免费|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址| 最新日韩人妻中文字幕一区| 91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高清| 亚洲97成人精品久久久| 乱中年女人伦| 岛国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蜜桃| 日本男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五月天综合社区| 乳乱中文字幕熟女熟妇|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 精品无码人妻夜人多侵犯18| 亚洲天堂线上免费av|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