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名淑女”,英國人已經(jīng)把這句老話作為教育女孩的口頭禪,說了超過300年。在英國人的眼中,女孩子只有成為淑女,才能夠和英國的紳士們在社會地位上平起平坐,而社會和國家也才有希望。雖然時代不同,但英國人選擇的方式大同小異:有女初長成,就一定要送到私立女校培養(yǎng)數(shù)年。
在英國人看來,牛津或是劍橋大學可以不上,但大學前的私立女校教育卻必不可少,因為這才是打造淑女的關鍵。
英國的私立學校超過3000所,其中約400所屬于私立女校,孩子可以從4歲左右一直讀到高中畢業(yè)。與不少公立學校相比,私立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相對艱苦。
“木板床上只墊著一床薄薄的褥子,冬日的寒氣會從老舊的窗戶里不斷滲透進來。早餐未必能比公立養(yǎng)老院提供的膳食好多少?!边@出自英國媒體對眼下英國頂級私立女校的描述。
在這些私立女校中,數(shù)百年來教授的課程其實大同小異:流芳百世的英國文學著作本本必讀,拉丁文、法文或是西班牙文總要精通一兩種才能畢業(yè)。因此在這樣的私立女校,你看不到女生在街頭閑逛,靜心讀書幾乎是她們的全部生活。
和英劇中描繪的一樣,英國私立女校的合格畢業(yè)生往往“琴棋書畫詩酒花”樣樣精通。英國人堅信,富有情趣和創(chuàng)造力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而這種舉國認同的觀念也一直滲透于私立女校。
如今,越來越多的英國私立女校嘗試著做出各種各樣的改革創(chuàng)新,好讓自己立于教育產(chǎn)業(yè)的不敗之地。在曼徹斯特私立女中,從2006年開始就引入中文教育課程,這是因為學校認為學生有必要從小時候就開始“學習西歐以外的語言”。而位于布萊頓的羅丁女校,則將中文列入學生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