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湘
隨著新課改在教學體系中的不斷深入,新興的教學理念也逐漸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在新課改理念的影響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再是一味地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照本宣科,而是應該以教材為中心,帶領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避免學生的閱讀思維受到語文教材的束縛,同時也擺脫了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桎梏。在新閱讀教學理念的背景下,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脫穎而出,該教學模式以通過閱讀整本書的方式,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的語文閱讀思維,提高閱讀素養(yǎng),對學生全面提升閱讀能力以及閱讀實效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诖吮尘埃疚膹男W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的視角出發(fā),對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的教學價值及有效開展進行探究,旨在提高語文閱讀教學實效的同時,將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的教學優(yōu)勢發(fā)揮最大化。
在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很多課文文章都是從書中摘錄下來的,這些文章大多是書中的精華段落,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語文教師便可貼近語文教材內(nèi)容,以教材課文為主,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籍供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學習。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優(yōu)選閱讀書籍的方式,能夠有效避免所選閱讀書籍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思維不相適配的問題,同時以教材為主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課文主旨,具有雙管齊下的教學價值。例如,在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摔跤》這一文章的教學中,該文章節(jié)選自中篇小說《小兵張嘎》,在這篇小說中作家徐光耀采用出神入化的寫作手法從語言、行為及心理等多個方面刻畫了一個小英雄——張嘎。在教材課文中,學生們只能夠根據(jù)嘎子與胖墩的動作描寫淺顯地體會嘎子的人物形象,無法深層次理解嘎子這個人物的鮮明特征。鑒于此,教師便可以在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選擇《小兵張嘎》這本小說供學生展開整本書的閱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刻體會嘎子的鮮明特征,同時也能夠更加認識到作者人物描寫的精妙之處??偠灾?,在整本書閱讀教學開始前,教師應該精心挑選閱讀書籍[1]。
閱讀技巧在閱讀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沒有閱讀技巧支撐基礎上進行的閱讀,是沒有靈魂沒有實效的閱讀,有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不知所云,閱讀結(jié)束后也毫無所獲,這就說明學生沒有合理運用閱讀技巧,沒有深刻體會閱讀內(nèi)容的中心與主旨。因此,在整本書閱讀之前,為了讓學生開展高質(zhì)量的閱讀學習,教師應該立足學生閱讀思維,向?qū)W生傳授閱讀技巧。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導入法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或者引導學生對閱讀書籍進行分層閱讀,通過中心詞的方法思考閱讀主題。例如,在五年級下冊《猴王出世》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在閱讀過程中,篇幅較大的文章學生可能會感到無從下手,這便要求教師傳授一定的閱讀技巧。在《西游記》的閱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層次分階段閱讀,將故事分成多個階段進行層次性閱讀,同時引導學生思考每個故事層次的中心主題。通過層次性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故事脈絡,有助于學生通過孫悟空等師徒四人的多個形象體會人物特征與故事情節(jié)。總而言之,傳授閱讀技巧是高效展開整本書閱讀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生的閱讀思維,盡可能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在思維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興趣是他們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興趣的導向作用不言而喻。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合理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充分激發(f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另一方面,整本書閱讀對小學生來說閱讀的工作量較大,很多學生缺乏必要的耐心讀完一整本書,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教師便應該在整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激發(fā)興趣導向作用,以興趣點為線索,推進學生整本書的閱讀進度,從而達到高效閱讀的教學目的。例如,在六年級下冊《魯濱遜漂流記》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篇閱讀書籍展開整本書的閱讀。眾所周知《魯濱遜漂流記》是一本經(jīng)典名著,主要介紹了魯濱遜在荒島上漂流四年的故事。這本書的內(nèi)容較多,閱讀量較大,為了推進閱讀進度,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興趣導向作用。通過問題導入法,向?qū)W生們拋出問題如:“魯濱遜在島上怎么解決吃飯的問題?”“魯濱遜用四年的時間將荒島變成理想園,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魯濱遜最后怎么被成功解救出來的?”利用這些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與閱讀欲望,從而有效推進整本書閱讀的有序開展。
新課改更加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性的發(fā)揮,這便要求我們教師擺脫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時刻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上,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更是如此。雖然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起著主要作用,但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中心思想,教師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適當合理的閱讀指導。具體來說,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閱讀思維及閱讀興趣的差異性,開展有針對性的閱讀教學。在閱讀時教師可以選擇多本閱讀書籍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進行挑選,或者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走進整本書閱讀的大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nèi)容,并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由閱讀。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中,該單元圍繞多個神話故事展開如《盤古開天地》《精衛(wèi)填海》等,教師可以神話故事為主題,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興趣自主選擇神話書籍進行閱讀。在自主收集閱讀書籍的過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同時由于閱讀內(nèi)容是他們基于主體性選擇出來的,因此在閱讀過程中的熱情與積極性也有所提升??偠灾處煈撛趯W生主體性存在差異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根據(jù)中心主題自主選擇閱讀素材,這種閱讀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語文閱讀教學實效[2]。
在閱讀教學結(jié)束后,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復盤閱讀內(nèi)容,體會閱讀思想,教師便可以引入思維導圖的閱讀方法。與以往單篇文章閱讀不同,整本書閱讀更需要學生具備整體性的思維框架與閱讀思想,只有將書中的內(nèi)容串聯(lián)在一起,才能夠?qū)⒄w性閱讀的閱讀價值發(fā)揮最大化。因此,在閱讀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書中的重點閱讀內(nèi)容,讓學生的閱讀思路變得更加清晰,閱讀思維也變得逐漸完善。特別是在小說類閱讀中,思維導圖的總結(jié)方法更有利于讓學生疏通人物關系,體會人物形象特點以及故事發(fā)生脈絡。例如,在六年級下冊《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這本長篇小說展開整本書的閱讀。在這本小說中有很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為了讓學生能夠快速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讀懂故事情節(jié),教師便可以引入思維導圖的辦法,帶領學生繪制人物思維導圖,以湯姆索亞為中心人物,將主要人物如波莉姨媽、哈克貝利費恩等放入思維導圖當中,引導學生根據(jù)思維導圖對書中故事產(chǎn)生整體性的閱讀思維。通過思維導圖的方法,不僅能夠有效梳理人物特征及故事情節(jié),更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邏輯思維方式,一舉兩得。
根據(jù)已有教學經(jīng)驗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往往會存在漫無目的、不知所云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用重點批注方法,幫助學生整理閱讀重點。重點批注方法顧名思義便是對閱讀內(nèi)容中的重點內(nèi)容進行批注,讓中心字詞、段落及表達變得清晰與突出,正確的批注能夠讓學生的閱讀過程事半功倍。根據(jù)批注內(nèi)容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閱讀文章的重點所在,更加有助于提高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效。采用重點批注方法整理閱讀重點,能夠在閱讀結(jié)束后強化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與記憶,有效改善學生盲目閱讀的誤區(qū)。例如,在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小英雄雨來》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層次體會雨來鮮明的人物特征及情感,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對《小英雄雨來》這本書展開整本書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標記對描寫雨來人物特征、心理活動及鮮活事跡等不同重點內(nèi)容進行批注,使得整本書的重點內(nèi)容一目了然,在后續(xù)的閱讀復盤工作中,閱讀重點的整理也更加方便快捷??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熟悉運用重點批注方法,整理閱讀重點,在閱讀的基礎上使得時間運用高效化。
為了讓整本書的閱讀教學更加高效,教師有必要對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及效果進行評價與考核,與傳統(tǒng)語文試卷考核形式不同的地方在于,由于整本書的內(nèi)容比較龐雜,閱讀工作量也比較大,教師便應該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相結(jié)合的形式,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及素養(yǎng)展開全面綜合的閱讀評價。此外,評價的形式不應該局限于教師對學生單方面的評價,而是可以引入小組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從學生的閱讀進度、理解能力、閱讀思維以及閱讀方式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讓學生全面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在今后整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查缺補漏。例如,在閱讀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采用分組的形式引導學生之間展開小組互評,在小組互評前,學生應該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閱讀心得與體會,介紹自己的閱讀方法與思路,從而有助于其他同學對自身進行查缺補漏。除了小組互評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展開自我評價,通過書寫觀后感或閱讀反思的形式讓學生對自己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思考。多種評價方法相整合的評價模式有助于學生更加全面認識自我,提升自我,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3]。
眾所周知,在閱讀教學中拓展性閱讀必不可少。因此,在整本書閱讀時教師應該契合書中主題,開展橫向的拓展閱讀。所謂橫向拓展閱讀,便是以某一中心主題為主,橫向拓展,尋求相似的閱讀書籍及文章,引導學生在橫向拓展閱讀中對文章的寫作手法、特點等寫作元素進行差異化比較,在求同存異的過程中,達到強化自身閱讀思維的目的。拓展閱讀是深化閱讀主題,強化閱讀思維的必要途徑,通過文章之間的差異點能夠讓學生認識文化的多元性,更有助于學生在今后的閱讀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今后的閱讀學習奠定思維基礎。例如,在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學中,這一單元以《守株待兔》《陶罐與鐵罐》兩篇寓言故事打開了寓言故事的大門。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寓言故事背后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橫向拓展閱讀,通過對《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等多本寓言書籍的橫向閱讀,讓學生在不同寓言故事的差異中體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及寓言故事的魅力。通過橫向拓展閱讀,不僅打開了學生的閱讀視野,更強化并完善了學生的閱讀思維,對學生未來學習具有積極的影響和深遠的意義。
從已有教學經(jīng)驗來看,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彰顯出了極大的教學優(yōu)勢,已然成為新課改背景下不可或缺的教學模式。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的重要教學價值,在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前中后期,要充分發(fā)揮好閱讀指導作用,努力為學生構(gòu)建起高效高質(zhì)量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課堂,讓學生的閱讀思維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強化,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