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鑫
(川北醫(yī)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由于種種緣由,醫(yī)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紅色基因的傳承工作效果不佳,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精神內涵式建設是背道而馳的[1]。究其原因,從主觀方面來說,是少數(shù)醫(yī)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理想信念不堅定;從客觀方面說,醫(yī)學生在理想信念培育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因素的影響。可以說,新時代醫(yī)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紅色基因傳承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2]。醫(yī)學院校作為培育醫(yī)學生的主陣地,認識紅色基因對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賡續(xù)和培育對社會有價值的從醫(yī)者,是醫(yī)學院校面臨的重要課題。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在經濟方面的建設取得了飛速的進步,但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對滯后。市場經濟的宗旨和理念是追求利益,而至于什么時間去追求,以什么樣的方式去追求則看得不重,最終用追求利益的大小去衡量一個人價值。這種文化觀念在促進社會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使人們聚焦經濟利益,而往往忽視了除了利益之外的社會法則。利益驅使人們做一些違背傳統(tǒng)價值觀念甚至違反法律的事情,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使人們心中的信仰喪失。利益嚴重影響了人在社會中的交往,社會中彌漫的“一切向錢看”的理念,在建立物質基礎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滯后。正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的,一切東西都被褻瀆了。一些傳播的載體受利益驅使,淡化了紅色文化傳承的意義,無法感化當代大學生。
大學生自身思想觀念及需求有所變化,對自己掌控自己的一切非??粗?,大家都認為對的,少數(shù)學生可能看法不一致。此時的紅色文化教育宣傳方式要想取得效果就需要優(yōu)化方式方法,同時也取決于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的繼承和發(fā)展。首先,紅色文化傳播受到生活在當下人們思想觀念多元化的影響很大?,F(xiàn)如今,我國經濟轉型的步伐加快,組成社會中的人代表著不同利益集體,組成形式日趨多樣化,很難清晰地界定社會的層級關系。在某種程度上,以利益捆綁在一起的集團,會以利益的關系凝聚在一起,社會就這樣被無形地分割開。但社會中的人會產生多種多樣地形式交往,于是問題就來了,有利益大家可以形成共識,反之,在整個社會的背景下,形成一種文化的價值觀就比以往要難得多。這也是為什么紅色文化在計劃經濟時代缺乏網絡技術手段的環(huán)境下得到普遍認可,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現(xiàn)在卻比較困難的原因。其次,對醫(yī)學生來說,在這個年齡階段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三觀”還沒有穩(wěn)定形成,個性強而且對自我實現(xiàn)和自我被社會認可有著強烈的愿望,存在較為濃重的功利主義色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是采取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以灌輸?shù)姆绞阶寣W生去學習并踐行紅色文化,也不會產生什么實質性的作用。當下,大學生可以在互聯(lián)網上獲取豐富的文化資源,信息不對稱已解決,在尊重主體個性的情況下,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學生也渴望交流,獨立思考和自主判斷意愿較強。總的來說,紅色文化育人價值的發(fā)揮,關鍵還在于實事求是,適時針對性地傳播紅色文化以增強影響力。
當前,手機在大學生當中已經相當普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手機,網絡不僅帶來了便捷,而且時空限制被突破,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互越加頻繁,網絡社交已經深深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生活,世界文化交融在互聯(lián)網空間,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和摩擦時時刻刻地發(fā)生著,紅色文化的傳播在互聯(lián)網視域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紅色文化的傳播與網絡媒體契合度不是很好,面對新形勢,紅色文化傳承沒有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在探索新形勢和方法上較為滯后,互聯(lián)網本身具備的開放性和多元性的特質使得人們個性主觀意識增強,不可能一味地接受教育灌輸?shù)睦砟睿t色基因傳承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導致育人效果不佳。首先,以網絡為載體的紅色基因傳播內容少而“不精”,和一些網絡熱度高的內容相比,市場經濟的影響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紅色文化在自網絡中的“聲音”小,當下一些紅色網站在內容和設計上已經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抓不住大學生的眼球。一些網站上刊載的內容固定,沒有發(fā)揮創(chuàng)新精神,不能夠很好地將當下一些熱點事件與紅色文化結合起來,甚至有的內容范式化、千篇一律,難以引起當代大學生的情感共鳴。其次,沒有把握住紅色文化在網上傳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力度不夠。由于當前我國在互聯(lián)網方面的法規(guī)不是很健全,在對紅色文化的傳播監(jiān)管方面技術和手段不健全,導致監(jiān)管空缺,一些披著紅色文化的劣質產品充斥其中,無形中給大學生從網絡中獲取紅色文化知識造成了嚴重的干擾。
在醫(yī)學生中傳播紅色文化,學校要以互聯(lián)網為依托,占領互聯(lián)網這一“高地”。學??沙闪⒓t色文化網絡宣傳小組,為廣大醫(yī)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豐富紅色文化的網絡教學內容和形式,以暢通紅色文化交流,形成網絡自主學習的空間,達到思想的碰撞和統(tǒng)一。在實現(xiàn)這個過程中,要做到以下三點。首先,小組要加強紅色網站的宣傳力度,讓醫(yī)學生這一群體參與進來,紅色網站宣傳隊伍既要具備紅色文化的識別、收集、制作能力,同時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網絡技術。在推進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學校在紅色教育領域知名的、學生認可的老師參與其中,結合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時期,加強教學和宣傳,以此推動學生廣泛的學習興趣,使支持和擁護紅色文化的學生群體擴大,自覺加入宣傳,擴大影響力。其次,與時俱進,不斷地完善和充實網絡學習內容,適時組織一些紅色電影觀賞、紅色歌曲賞析等活動。例如,以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zhàn)爭為例,可以組織學生集體網絡在線觀看電影《冰雪長津湖》,結合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種種動作,揭示他們的“嘴臉”,強化弘揚紅色文化基因對中國的安全和發(fā)展的重要性,在學生內心深處埋下愛國的種子。最后,網絡平臺的構建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便捷的交流空間,針對某一活動自由發(fā)表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在網絡發(fā)展的今天,學生主體自我意識增強,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地溝通心得,有利于紅色文化的推動和影響,使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加深。
在大學推行“課程思政”以來,明確了這樣的一種概念,那就是專業(yè)和思政是相輔相成的,思政教育對于塑造一個人的“三觀”十分重要,專業(yè)學習好的學生只有在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情況下,才可能造福于人類,否則就很容易走上歧途,所以將醫(yī)學類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是大勢所趨,同樣亦是十分有意義的一件事。以“課程思政”為載體,發(fā)展多渠道育人機制。大學教師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思想為指導,在專業(yè)的基礎上,認真學習、領會、總結紅色文化精神與專業(yè)課程的結合點,把紅色文化精神內涵與科學技術與知識背后的故事,講給學生聽,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心靈被感化、認同感增強。例如,大家都知道白求恩的故事,白求恩是一名外籍醫(yī)生,但是在中國的解放道路中,他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作為一名醫(yī)生,他以崇高的犧牲奉獻精神,為戰(zhàn)勝敵人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又例如,人們在學習中會遇到很多難以解決問題,那么在課程的教學中,老師就可以把延安革命根據(jù)地之初時的情景介紹給大家學習。在那么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下,在紅色精神的引領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是如何克服一切困難的,這樣紅色精神就會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學校上至領導、管理層,直至輔導員,需要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在實施一些學校政策的過程中,要把政策背后的目的與紅色文化精神做好結合。例如,學??梢栽诿磕甑囊恍┨厥庵匾o念日舉辦紅色文化集中學習活動,也可以利用社會資源,去當?shù)貐⒂^一些紅色文化紀念館,調動多方資源,多渠道發(fā)揮育人機制。
在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紅色基因傳承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時離不開當下的大學生現(xiàn)實生活。把理論知識與當下社會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這些實踐中,感受到弘揚紅色文化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被廣泛地認可和支持,提升大學生的額外獲得感。將紅色基因與當前生活結合起來落到實處,可以開展形式豐富、多姿多彩的社會類實踐活動,在開發(fā)資源的同時,明確實踐活動的目的,提高針對性,使得實踐活動更好地服務教學過程。一方面,在學生中開展“讀書薦書”活動。以某一階段的歷史為背景,讓學生自由地選擇有關紅色故事,選擇一本相關書籍,進行閱讀,然后利用課外實踐開展活動,暢談大家對于書中的感悟,分享自己從紅色故事中的成長。老師可以針對每一期的活動,贈予一些具有意義的獎勵作為紀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家參與其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以地方紅色資源為依托,搭建紅色文化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對比革命年代的血雨腥風與現(xiàn)在幸福美滿的生活,引導學生珍惜當下、繼續(xù)弘揚紅色文化。例如,學??梢越M織學習聽革命“老前輩”軍人講故事,聽聽那個時代他們的生活,學習感悟革命先輩英雄事跡增強愛國主義情懷。同時,為更好調動學生積極性,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例如去邊遠地區(qū)支教、義診以及在扶貧過程中幫助農村貧困家庭以解決實際困難等。在開拓創(chuàng)新教育的道路上,紅色文化基因會潛移默化地植入大學生的心理,在不斷地實踐中,獲得更深層次的認識,形成堅定的信仰,繼而發(fā)揚紅色精神,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