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明波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成為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è)發(fā)展的中流砥柱,團結帶領人民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視培養(yǎng)能夠擔當重任的干部隊伍。
1939年5月,《在延安在職干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毛澤東同志強調,學習和生產一樣,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不但我們要學習,后人也要學習,學習是領導工作、改善工作與建設大黨的“迫切需要”。“共產黨要領導革命就必須學習”“共產黨人就應該懂得各種各樣的事情”,唯有如此“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要把全黨變成一個大學校”,黨員干部要“活到老,學到老”。
重視學習和善于學習既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我們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體現(xiàn)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保證。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歸根結底在于培養(yǎng)造就一代又一代的可靠接班人。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選賢任能,始終把選人用人作為關系黨和人民事業(yè)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來抓。培養(yǎng)選拔優(yōu)秀年輕干部是百年大計,關乎黨的命運、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人民的福祉。
2021年9月1日,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2021年秋季學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年輕干部必須“勤學苦練、增強本領”,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為在新時代展現(xiàn)新氣象、實現(xiàn)新作為,年輕干部要始終帶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感、保持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緊迫感、本領不足的危機感,一刻不停地學習。
選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視才干。年輕干部生逢前所未有的偉大變革時代,無論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還是攻堅克難,不僅需要寬肩膀,也需要鐵肩膀。不僅需要政治過硬,也需要本領高強。
軟肩膀挑不起硬擔子,如果理論功底不扎實、理想信念不夠堅定、知識不夠、眼界不寬、能力不強,就會耽誤事。年輕干部只有勤學苦練、增強本領,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既政治過硬又本領高強,才能應對當前復雜的形勢,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重任,肩負起新時代的職責和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題,也是報國為民的重要基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年輕干部必須更加崇尚學習、積極改造學習、持續(xù)深化學習,要增強學習緊迫感,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地學習,在學習中增長知識、錘煉品格,在工作中增長才干、練就本領,不斷增強適應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要求的能力。
學習的目的在于“學以成己”,只有在學習中不斷感悟人生、提升境界,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加充實、更加睿智,才能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貢獻國家。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不斷取得勝利,根本在于掌握了有力思想武器,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正確認識問題,科學分析問題,有效解決問題。
年輕干部如果缺乏理論思維,是難以戰(zhàn)勝各種風險和困難的,也是難以不斷前進的。理論修養(yǎng)提高了,才能深入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經得住各種考驗,走得穩(wěn)、走得遠。
年輕干部要成長起來,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掌握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學深悟透、融會貫通,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年輕干部要牢記,堅定理想信念是終身課題,加強理論修養(yǎng)需要常修常煉,要信一輩子、守一輩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發(fā)展中國的必由之路,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真理??茖W理論是推動工作、解決問題的“金鑰匙”,年輕干部要堅持把學習新時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作為重中之重,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年輕干部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密聯(lián)系外部環(huán)境深刻變化和國內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zhàn),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意識。要始終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善于從紛繁復雜的矛盾中把握規(guī)律,不斷積累經驗、增長才干。
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常讀常新。年輕干部要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要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年輕干部要從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學習斗爭藝術,增強斗爭本領,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始終保持頑強意志,勇敢戰(zhàn)勝各種重大困難和嚴峻挑戰(zhàn)。
當今時代,知識更新不斷加快,新技術、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層出不窮,這既為年輕干部施展才華、競展風采提供了廣闊舞臺,也對年輕干部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年輕干部要增強知識更新的緊迫感,不斷拓展學習的視野和疆界,努力學習同做好本職工作相關的新知識、新技能,不斷完善履職盡責必備的知識體系,如此,才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不斷贏得主動、贏得優(yōu)勢。
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種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過硬的政治能力,年輕干部還要學習提高調查研究的能力。調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重視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就形成的光榮傳統(tǒng)。年輕干部既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聽真話、察真情,真研究問題、研究真問題。對調查研究情況資料,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年輕干部必須經常保持嚴肅的生活作風,學習培育積極健康的生活情趣,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政績觀、事業(yè)觀,使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適應事業(yè)發(fā)展需要。
年輕干部要嚴以律己、嚴以修身,明禮誠信、懷德自重、慎獨慎微,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永葆中國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年輕干部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正處在長本事、長才干的大好時期,一定要珍惜光陰、不負韶華,如饑似渴學習,一刻不停提高。年輕干部要多讀書、讀好書,多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掌握馬克思主義精髓。要常學常新,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tǒng)一。
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要深刻理解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黨中央作出新決策部署、出臺新文件,都要第一時間學習領會,要自覺主動學、及時跟進學、聯(lián)系實際學。要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yǎng),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在細照篤行中不斷修煉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
學習面臨“工作忙”和“看不懂”兩個方面問題的挑戰(zhàn),要號召廣大黨員干部要充分發(fā)揮個人主觀能動性,用“擠”和“鉆”兩種方式主動解決。毛澤東同志指出,“擠”是一個好辦法,“把工作向兩方面擠一擠,一個往上一個往下”,學習的時間就是這樣“擠”出來的。對于看不懂的東西我們要用“鉆”來對付,“要像仇人一樣進攻它”“一定可以把它的堡壘攻下來”。
年輕干部要結合工作需要學習,把研究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學習的著眼點,做到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學習的根本目的在于實踐,知識要轉化為人的能力和素養(yǎng),就必須躬身實踐。要把學習成果落實到干好本職工作、推動事業(yè)發(fā)展上,學懂弄通做實,落腳點在做實。
實踐出真知,實踐長真才,堅持在干中學、學中干是年輕干部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同樣是實踐,是不是真正上心用心,是不是善于總結思考,收獲大小、提高快慢是不一樣的。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機械做事,陷入事務主義,是很難提高認識和工作水平的。要多思多想、學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就是在斗爭中求得生存、獲得發(fā)展、贏得勝利,年輕干部成長無捷徑可走,經風雨、見世面才能壯筋骨、長才干。斗爭精神、斗爭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年輕干部要加強斗爭歷練,練就斗爭的真本領、真功夫,在斗爭中學會斗爭,在斗爭中成長提高。組織上安排年輕干部去艱苦邊遠地區(qū)工作,是信任更是培養(yǎng),年輕干部應該以此為榮、爭先恐后。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不經風雨、不見世面是難以成大器的。
“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年輕干部要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要堅持到群眾中去、到實踐中去,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要撲下身子、接地氣、通下情,了解和掌握真實情況,把群眾創(chuàng)造的經驗總結出來。
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非凡歷程中,一代又一代奮斗者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xiàn)出無數(shù)感天動地的英雄模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全黨全社會要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大力弘揚英雄精神,匯聚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年輕干部要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學習弘揚英雄們身上的偉大精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奮勇爭先、建功立業(yè)。